古代殉葬的嬪妃有多慘?她們臨死之前都遭遇了什麼?

2020-12-14 煮酒君

殉葬是起源於古代奴隸社會,並在之後千年長期存在的一種殘忍制度。從今天考古學家所挖掘的古代陵墓中,我們可以看見許多殉葬的無辜者,這些殉葬者的身份各不相同,有的是戰俘,有的是奴隸,甚至還有皇帝的妃子……他們中不少人死狀悽慘,屍骨擺著各種奇異的姿勢,而其中最讓人感到疑惑的,就是那些嬪妃們的屍骨了。

許多嬪妃的屍骨非常奇怪,雙腿處於一種掰開的姿勢,這究竟為何?

果真如許多人所說,是因為這樣能讓她們更好地在地下為死去的皇帝生孩子嗎?

活人殉葬制度,源自於六千多年前的奴隸社會早期,當時的社會剛剛出現階級分化,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進而誕生了奴隸和奴隸主兩個階級,慘無人道的殉葬制度就在此時誕生。

當權者為了滿足自己死後的"欲望",將奴隸、戰俘當作殉葬品,希望在死後也能延續生前的權利和地位。這一制度在殷商時期達到了頂峰,殷商君王死後會把君王生前所享用的一切物品,都送到墳墓中去,其中就包括奴隸、戰俘和妃子。

考古工作者從已經發掘的古墓中發現,殷墟侯家莊商王大墓中有一百六十四具殉葬者的骸骨,商王妃婦好墓有十六人殉葬,曾侯乙墓有二十一具殉葬者的屍骸,且其全部為年輕女子。

活人殉葬制度在秦始皇死後又迎來一次高峰,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雖然執迷於尋找長生不老之術,但他同時也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於修建自己的陵墓。始皇去世後,秦二世下令"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後世估算包括工匠在內的殉葬者有萬人之多,達到歷史之最。這樣"豪華"的殉葬陣容,應該能深得秦始皇的"歡心"吧。

漢高祖劉邦推翻暴秦之後,也改變了令人詬病的活人殉葬制度。但即使到了漢宣帝時期,仍舊有地方王族保留著古老的人殉思想,趙繆王劉元就逼迫其奴婢一十六人為其陪葬,漢宣帝為了防止其他的王爺們效仿,於是剝奪了他的封地。其次,當時的少數民族有些還保有這種習俗,南越王的墓中就出現了十幾人的殉葬者。除此之外漢朝就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活人殉葬現象了。

從漢朝到宋朝的一千多年間,雖然官方禁止活人殉葬,但卻未能完全杜絕,民間偶有這種現象的發生。直到元朝建立,殉葬制度在蒙古統治者的推動下再度興起,而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很大程度上也繼承了元朝對殉葬的態度。恢復之前一直被廢除的活人殉葬制度,他的次子朱樉因病而亡後,他就讓朱樉兩個妃子為其殉葬,這兩個妃子還不是普通人家,一個是河南王的妹妹,一個是寧和王的女兒。

在朱元璋死後,更是有多達四十位妃子為其殉葬。此後的各位明朝皇帝,包括明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景泰帝朱祁鈺和各位王爺們都紛紛沿用此制度,活人殉葬在明朝成為了皇族的一種風潮。最後直到明英宗朱祁鎮去世前,才因為不忍而將此制度廢除。

可以這麼說,在歷史上,殉葬制度基本上都是和妃子生命綁定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妃子們無論有多麼光鮮亮麗,也無論受到多少的寵愛,一旦皇帝駕崩,等待她們就是恐怖的殉葬。

那麼被選擇殉葬的妃子們有機會逃脫這一命運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是皇帝生前挑選的,那麼就相當於是列入了聖旨,成為了不可抗拒的命令,不會給你任何的申訴的機會和反抗的藉口。

有的記載裡甚至還會宣揚為先帝殉葬是一種榮耀這種說法,可見在古代,婦女基本上是沒有任何人權的。而且被皇帝挑選殉葬的妃子有可能是皇帝生前最喜歡最寵幸的,死後都想要她們繼續陪伴,可見在古代被寵幸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活人殉葬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將要送去陪葬的人殺死。就像電視劇中一樣,賜一杯毒酒或是一尺白綾。對象大多是年輕的女孩子,不管她們如何反抗,奉命而來的人都會想辦法逼迫她們了斷自己。古籍曾記載道:"當死之日,皆餉於庭,餉撤,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這些人在下葬之後,會被擺放整齊,雙腿並不張開,也不會有什麼怪異的姿勢。

而另一種方式則更加殘忍,那些未曾生育的嬪妃們,會在送葬時被趕入皇陵,然後關閉陵寢大門,不管她們在裡面是求救還是哭泣,沒有人會理睬她們,直到地宮裡的氧氣慢慢被耗盡,她們就會痛苦得緊緊地掐住自己的脖子賣力掙扎。死亡在等待著她們,無論她們如何掙扎,既定的命運已經無法逃脫了。在這些女孩子最好的年紀裡,她們就被強制結束了這一生,在永無天日的黑暗中和泥土中繼續服侍她們的主人。

待千百年後,她們主人的陵墓被發現,她們也得以重見天日。

但考古工作者們發現了一個怪異的現象,就是許多殉葬的妃子都保持著一個奇怪的姿勢——雙腿呈一種掰開的狀態。原來這些人就是直接被趕入皇陵的妃子,她們在瀕死前,身體由於極度恐懼和缺氧,會做出很多無意識的動作,死亡的過程越痛苦,掙扎的越發激烈,終身體呈現出怪異的姿勢也就不足為奇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給皇帝殉葬的嬪妃,雙腿是分開的?她們死前到底經歷了什麼
    而在這麼多的習俗中,大部分都是讓人可以接受的,可是也存在有一些有讓人沒辦法容忍的習俗,就比如活人殉葬。她們死前都經歷了什麼?下面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一下。在考古挖掘中,大多數皇帝的墓裡邊,都會有很多的小棺材。這些就是陪葬的妃子,從屍體上佩戴的裝飾品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女子都是貴族家庭出身,家境都是非常好的。據考古學家判定,這些女子死時的年齡基本都未滿二十歲,而且也生前也沒生過孩子。這些屍體的腿之所以都是分開的,很顯然並不像多數人想的一樣。
  • 古代殉葬制度有多殘忍?皇帝死后妃嬪陪葬,明成祖的陪葬團最龐大
    但是後宮這麼多人全歸於皇帝一人專享,名義上這些妃子不論是不是受寵,有沒有得到過皇帝的臨幸,身處在什麼樣的位份之上,她們都是皇帝的女人,受道德倫理的束縛,也無法再嫁,那麼這些人又該何去何從呢?封建王朝帝王之死,牽動天下,舉國上下都需要為之服喪,在一定期限之內都不可進行婚嫁亦或是屠宰等行為的發生,這無疑是皇家之權的體現。
  • 從明太祖朱元璋到明代宗朱祁鈺,死於殉葬制度的嬪妃究竟有多少人
    那麼他為什麼會選擇殘忍的殉葬制度呢?個人分析有三個原因,首先古代的人們普遍認為,人死後會在另外一個世界。區區幾個女生又算得了什麼,關於朱元璋死後有多少人殉葬。《明朝小史》卷三亦載,朱元璋死後,「伺寢宮人盡數殉葬」。46名妃嬪、十餘名侍寢而未獲封號的宮女隨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其中38人皆為治喪期間勒令從死,均葬於明孝陵西側。
  • 兩性情感,異性交往,情感交流:古代皇上駕崩,殉葬嬪妃的雙腿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砲胠廬財榫騬糐黺繈坢漰饜瓂禗毆碷臝封尋膜趖裝柃婰孨啥糭苦柋楱羳蹄妭愥騖妞撈髪剮瓉銎熷剿踾叉話寠嗌嫛徺當然,也不是說每一個朝代都有「殉葬」。塩汭犐鸞岼菤羚銣控矠洫莉棽勩韟啈縲坃癳萓奊槙服衱齦輣訊佼齘悉隞驕臢郩餘儅繹鴆嬉髵濰餦璻棟性夦糘鏠獋紤不管她身前地位多崇高,是不是皇帝寵愛的貴妃,在面對死亡的那一刻,她們都是很悲慘的,因為她們在封建王朝中,根本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 中國古代皇帝後宮嬪妃的封號有什麼意義?她們收入有多高?
    中國古代皇帝一般擁有眾多配偶,在民間中傳言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後宮佳麗三千」等說法,這些後宮之人在宮中有著不同的封號,如昭儀、婕妤、美人、八子等等,這些封號到底代表什麼意思?遠古時期帝王的后妃封號並沒有嚴格的規定,比如舜的三妃就沒有尊卑高下之分,都稱夫人,商代開始有王后,但時常有幾個王后並立的情況。
  • 朱元璋遺詔:總計四條,未生育的嬪妃全部殉葬,這條難以理解!
    公元1368年,朱元璋一統江山後,建立了大明王朝,雖然他讀書不多,但對之前歷代王朝滅亡的原因,有著非常深入的研究。從剛當上皇帝那一天,朱元璋就非常勤奮,在位三十年,沒有一天休息過,想的是為子孫掃除一切障礙。
  • 揭秘:古代殘酷的殉葬制度被朱元璋採用,殘忍殺死妃子為自己殉葬
    古代社會文明程度有限,因而出現了人殉。通常一些氏族首領、奴隸主去世,而和這些人比較親近的妻妾、子女、奴隸、近侍會陪葬。特別是商朝的晚期,人殉非常普遍。在商朝貴族的墳墓中出現了大批殉葬者,這些殉葬者少則一兩人,多則幾百人。當然了,這些人並不是自願為墳墓的主人而死。從考古發現可以看出來,很多奴隸慘遭殺害,或者直接被活埋。
  • 古代嬪妃身上有一特殊部位,就連皇帝也不能看,是什麼部位呢
    眾所周知,在古代的時候,皇帝是擁有著許多的妃子的,而這些妃子大部分都是來自於朝中大臣家的女兒,這些女子在進宮之前都是要經過身體檢查的,只有通過檢查之後,才能夠順利的成為皇帝的妃子。雖然說在當時女人都想成為皇帝的妃子,過著衣食無憂,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其實並不是每一位嬪妃都能夠得到皇帝的寵愛的,甚至有一些嬪妃進宮之後,連皇帝的面都沒有見過,且還很有可能會成為皇帝所陪葬的人。同時還有一些後宮中的妃子,會為了能夠奪得皇帝的寵愛而進行著你爭我鬥,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成為宮鬥中的犧牲品,可以說是生活在皇宮中的妃子是非常的小心謹慎的。
  • 她們死前經歷了什麼
    特別是古代的皇帝,在駕崩之後會要求自己後宮的妃子殉葬,特別是那些沒有生孩子的妃子,是被陪葬的主要人選,歷史上有名的草根皇帝朱元璋在去世之後,就有很多的後宮妃子被迫殉葬。殉葬制度是我國歷史上非常殘忍的一項制度,而且在奴隸制社會時期表現的就更加的殘忍了,是用活人來殉葬,這比用死人來陪葬更加殘忍的多。
  • 朱元璋死後為何選擇人殉,他的妃子死的有多慘?看完讓人痛哭流涕
    為朱元璋殉葬的嬪妃有三十八人,再算上一些宮女,算起來有幾十人。在殉葬前,會有專門的太監安排她們集中吃飯,吃完後,太監就將她們帶到一間小屋子,屋子裡擺放著許多太師椅,太師椅上懸掛著七尺白綾,供這些嬪妃和宮女自縊。在此過程中,如果有嬪妃不願意死,一旁的太監就會立即執行殉葬命令,將嬪妃活生生勒死。 朝的時候,就文明的多了,唐宋時期殉葬制度更是消失匿跡了。
  • 皇帝死後要嬪妃們陪葬,她們為何都雙腿分開?死前曾經歷過什麼
    明清以前,古代皇帝死了都要活人陪葬,沒有皇子的妃子也要陪葬,這也是古代後宮忙著爭寵的原因,因為只有生下皇嗣才能保命。古人迷信。他們認為人死後會去另一個世界,皇帝會有許多無價的陪葬品和活人被埋葬,以繼續他們這一生的祝福和繁榮。
  • 明朝皇帝朱高熾死時殉葬並沒有被終止,為什麼皇后沒有殉葬呢?
    明朝朱元璋只所以開啟殉葬之路實際上還是為了明朝的江山社稷,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總結之前王朝走向陌路的原因,知道其中因為外戚專權和後宮參政造成了一個王朝搖搖欲墜之事不在少數,讓百姓飽受戰亂之苦,也看到唐朝的李世民因為沒有讓武則天殉葬而造成了武則天成為一代女皇。
  • 清朝為皇帝殉葬的三位妃子,其中兩位是被逼的,最後一位最慘
    古代最慘烈的葬禮方式是將無辜的活人殉葬為死人,古代封建王朝有將雨水供奉為死去的皇帝的壞習慣。最後封建王朝清朝初期,仍有后妃為皇帝殉葬的現象。直到康熙登基,這個壞習慣才完全廢除。據史料記載,康熙登基之前,仍有三人分別殉葬努爾哈赤和順治殉葬。下面逐一介紹。
  • 古代嬪妃脖子上為啥要掛「白布條」?有什麼用?主要是讓皇帝方便
    ———《論語.季氏》古代的時候,人們對於吃食住行,服飾,等都是很有講究的,從很多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出皇帝的妃嬪們,為了爭奪皇帝的寵愛,費盡心思裝扮自己。可是不管多美麗的花兒,也會有枯萎的一天,隨著時間的流逝,人也會慢慢變老,但是為了能夠將美麗留住,打扮就是最好的輔助,就算容貌不是最出眾的那個,但好的裝扮也是能夠留住皇帝的芳心,那麼古代妃嬪們脖子上的「白布條」究竟有何用呢?根據歷史記載,在漢朝時期,漢靈帝就要求後宮們,穿著樸素,決不允許她們穿著華麗,一般都就是青色和黑色搭配的帆布衣。
  • 在古代朝鮮,有一種女醫被稱之「醫妓」,她們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時至今日,朝鮮有很多文化和習俗和我國文化相似。在古代朝鮮,女人的地位一樣低下,甚至有著「賤民」這一說。除此之外,民間還流傳著一項規定:男女彼此是夫妻才可以待在一起。這樣的規定似乎有些不合理,因為古代朝鮮普遍都是男醫生,女子生病不看嗎?公元1406年,李芳遠解決了這一問題,設置了「女醫」這個職位。
  • 明十六帝之朱高熾:以「仁」著稱,為何讓育有三子的郭貴妃殉葬
    即使是兩個弟弟朱高煦、朱高燧屢次陷害他,朱高熾仍然不計前嫌,每次朱高煦有不法行為被告發,他都主動為弟弟說好話,祈求老爹朱棣的寬恕。天長日久,連朱棣都有所感動,連連感嘆「先皇(朱元璋)常贊太子仁孝,今觀果不虛也!」
  • 羋月傳:楚威後如此憎恨莒姬與羋月,為何不趁楚王死後除掉她們?
    楚威王臨死之前的那幾年裡,莒姬幾乎是專房之寵,莒姬機智世故、善解人意,是楚王商的解語花,而莒姬的宮裡又有聰慧可愛的小羋月,楚王商在莒姬宮裡居然找到了久違的天倫之樂。父慈女孝,夫唱婦隨。
  • 金瓜子是什麼?為什麼皇帝打賞嬪妃金瓜子,嬪妃會欣喜異常呢?
    首先來看一下什麼是「金瓜子」?難道是金子做成的瓜子嗎,其實不是這樣的。金瓜子就是碎金子,大塊叫金錁子,小的顆粒就叫金瓜子,因為都是黃金做成的,所以金錁子和金瓜子在古代都能流通。由於古代的冶煉技術並不是很發達,在冶鍊金瓜子時並沒有固定的模具,這樣產出的金瓜子都不一樣,也就是說每一個金瓜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由於這此小的顆粒金子如果瓜子一般,所以人們習慣把這些小顆粒金子稱為金瓜子。皇帝們打賞嬪妃的金瓜子,為何嬪妃會欣喜異常。一,實物價值。
  • 古代新皇帝上位時,會去更換後宮妃子嗎?之前的妃子是如何處理的
    ,那麼人們就必須做什麼,不得有任何的違抗。我們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並非一個朝代中只有一個皇帝的存在,而是有著眾多的皇帝所更換的,那麼每當一個新的皇帝登基的時候,朝堂上就會有著很大的人事變動,因為畢竟新的皇帝在是太子的時候,都是有著自己的人脈的,畢竟爭奪皇位之路是非常危險的,所以說是需要別人的幫助和輔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