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科,肺炎並不陌生,很常見。在很多媽媽的印象中,寶寶發燒、咳嗽稍不留心就肺炎了,但是關於肺炎的認識,很多家長存在認識誤區,如咳嗽不積極治療就會引起肺炎、接種過肺炎疫苗就不會得肺炎了、患了肺炎必須用抗生素輸液,甚至必須住院治療等。
今天就和家長們分享8個常見的肺炎的認識誤區,希望可以幫助家長更多的了解肺炎,正確的認識肺炎。
誤區一、 咳嗽不及時治療會引起肺炎
NO!
其實,臨床上引起咳嗽最常見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而大多數上呼吸道感染可以自愈,並不需要用藥。
只有在少數情況下,如感染了毒力強的病原或者寶寶基礎免疫力低下等,這樣的情況才會進展為肺炎。
誤區二、肺炎一定會出現發熱、咳嗽的症狀
NO!
通常年齡越小的寶寶,肺炎表現越不典型。
4個月內的寶寶,肺炎主要以鼻塞、嗆奶、吐奶、胃口不好、持續口吐沫、口周發青、呼吸增快甚至呻吟等為表現,通常不會出現發熱,也並沒頻繁的咳嗽。
誤區三、接種過肺炎疫苗後不會感染肺炎
NO!
13價肺炎疫苗、23價肺炎疫苗,均是針對肺炎鏈球菌的免疫保護,並不能涵蓋其他病原體,如支原體、衣原體、病毒或除了肺炎鏈球菌以外的其他細菌。
因而並不能認為寶寶接種過肺炎疫苗就一定不會感染肺炎了,只是相比沒有接種過疫苗的寶寶,感染的機率減少。
誤區四、肺炎診斷一定需要拍胸片診斷
NO!
對一般狀況良好且可在門診治療的疑似肺炎寶寶,無需常規行胸片檢查。
初始抗菌藥物治療失敗,需要判斷是否存在肺炎併發症或病情加重的患兒則應及時做胸片檢查。
誤區五、肺炎必須要輸液才能治療好
NO!
大約90%的患兒都屬於輕度肺炎,首選口服藥物治療。
只有重度合併併發症的肺炎,如膿胸、敗血症等,才需要靜脈用藥,因而這樣的認識也是存在誤區的。
誤區六、肺炎一定需要用抗生素治療
NO!
肺炎抗菌藥物治療應限於細菌性肺炎、支原體和衣原體肺炎、真菌性肺炎等。
單純病毒性肺炎無使用抗菌藥物。
誤區七、肺炎一定要住院才能治療好
NO!
世界衛生組織曾統計過全球兒童肺炎的發病率,以及肺炎需要住院治療的比例。結論是:只有將近10%的肺炎患兒需要住院治療,約90%的肺炎患兒可以在門診治療。
PS:鑑於以上內容,有兩個情況需要說明:
1、首先區分輕度和重度肺炎很重要:觀察孩子呼吸情況,有無呼吸困難和缺氧症狀,以及脫水、拒食、嗜睡等肺外症狀;
2、對於重度肺炎或2月齡以下的肺炎寶寶,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恰當充分的觀察和監護,也建議住院治療。
誤區八、肺炎7天就能好
NO!
肺炎抗菌藥物一般用至體溫正常、全身症狀明顯改善、呼吸道症狀部分改善後3~5 天。
病原微生物不同、病情輕重不等、存在菌血症與否等因素均影響肺炎療程:
一般肺炎鏈球菌肺炎療程7~10 天;支原體肺炎、衣原體肺炎療程平均10~14天,個別嚴重者可適當延長;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14天左右;革蘭氏陰性腸桿菌肺炎療程14~21天;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療程宜延長至21~28天;嗜肺軍團菌肺炎21~28天。
前面的8個關於肺炎的認識誤區,是不是很多媽媽都中招了呢?其實,只要正確的了解了肺炎,並且積極的預防或科學的治療,肺炎是不可怕的。
童芽:專注母嬰健康服務,喜歡文章的家長們請關注、點讚、分享,也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