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
地點:江寧府衙門大堂。
一個乞丐一般的犯人被摁倒在堂上,正在行刑。兩個差人邊打邊數著數,"五、六、七……二十五、二十六"。
打一下,那個人就抽動一下,顯得非常誇張,但又不是誇張。
因此可以看出,其一、受刑的人平時是個嬌生慣養的主;其二、這人已經挺不住了。
果然沒打到40下,那人大喊"今天打板子這數不對!"
坐在大堂上的,是江寧知府林天擎,他對左右一擺手,問道:"你是何人?"
只見這位乞丐朗聲回答了三個字。這一說不要緊,一下子就把知府和滿堂人的思緒帶到了前朝。
話說元朝暴虐,張士誠、陳友諒等各地英雄揭竿而起,打出驅除韃虜大旗,朱元璋朱重八當然也是其中佼佼者。
朱重八靠著文臣劉伯溫和武將徐達與常遇春等消滅群雄,趕走韃虜,建立大明政權。可惜兩員戰將卻無福多享受革命果實,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常遇春就死在軍中,徐達命大,比他多活了十六年。
徐達這顆璀璨將星隕落,叫人扼腕,所幸其後繼有人,生有四子,朱元璋自然要對其重重賞賜。
但長子徐輝祖被封為魏國公後不知道珍惜,捲入了權力鬥爭,在靖難之役的時候是堅定的削藩派,所以朱棣得勝後將其打倒在地,但並沒有讓他永世不得翻身,沒有斬盡殺絕,在其死後命長子徐欽繼承爵位,繼續當魏國公在南京辦公。
徐達二子徐膺緒、三子徐添福過得很平淡,不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重點。
四子徐增壽,在削藩鬥爭中跟朱棣一個陣線,當了朱棣臥底。在建文帝兵敗的時候,臥底身份暴露,建文帝手起刀落,增壽死於非命。
朱棣登基自然要厚待其子孫,進封定國公,其子徐景昌世襲。
此後朝廷權鬥激烈,但徐達後代安然無恙,地位毫不動搖。
大清江寧知府大堂上挨打的人,叫徐青君,就是徐達之後。
具體地說,人家是第十代魏國公徐弘基之子、第十一代魏國公徐文爵(一作徐允爵)的弟弟。
老子英雄兒好漢,徐達英雄後代是不是好漢不打緊,卻都能過上好日子。
雖然明朝國庫空虛,軍餉都發不出,但絲毫不影響根紅苗正的徐青君們的幸福生活。
當陝西、河南等地連年乾旱,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的時候,徐家人也發出了"何不食肉糜"的天問。
徐青君靠著自己的封地和朝廷的封賞,整日裡花天酒地,美女如雲,過著有情調有品位的生活。
徐青君在皇帝給自己先人徐達建造的"大功坊"旁邊弄了一塊地皮,建造了一個大大的文化宮,當然文化宮是不對外開放的,只是徐清君和自己的哥們抒發感情、欣賞佳人的地方,
在這期間,大明內憂外患,就要完蛋,關內李自成、張獻忠流寇作亂,孫傳庭、楊嗣昌殉國。關外後金軍隊囂張,袁崇煥被凌遲,孫承宗自盡。
接著洪承疇投敵,祖大壽投敵,李闖進京,崇禎上吊,三桂反水,清軍入關。
但徐青君不愧是徐達後人,將門虎子,他鎮定自若,穩如泰山,任世事變幻,白雲蒼狗,我們該咋地咋地。
他不但不關心北京,對南京新登基的南明皇帝朱由菘也懶得看上一眼,自己只管做好自己的金陵春夢。
然而是夢終會醒,1645年5月,清軍攻入南京,南明棟梁們爭先恐後投降,開國功臣的後代也不甘落後,徐青君的哥哥末代魏國公徐文爵就是其中一個。
儘管徐青君不愛國,也不問政治,但自己身為官後代,背靠的是明朝大樹。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明朝完蛋,徐家的田產、府宅全部充公,徐青君一貧如洗。
徐青君除了泡妞什麼本事也沒有,手不能提肩不能扛,連討飯也不會,打工就更別說。
所以整日混進乞丐傭人堆裡,沒事就在飯館溜達,但即使在飯館看到剩菜,自己也搶不過那些底層勞動人民,經常一無所獲,回家後面對飢腸轆轆的老婆孩子,萬分羞愧。
忽然有一天聽乞丐們說,城裡新興一個職業代杖工,說白了就是到衙門替犯罪的有錢人代受刑罰的,於是他一咬牙去做了代杖工。
叫人感慨的時候,徐青君上班的地方——那處衙門,正是自己曾經生活過的祖宅——魏國公府,挨揍的大堂,正是自家原先的客廳。
這個昔日自己風光瀟灑的地方,今天不但換了主人,也換了場景。堂上人已是清朝官員,而前明朝的王爵之子小公爺,卻已經成了挨揍的代杖工。
說來讓人哭笑不得,徐青君跟受刑人講好的是按照挨杖多少領取酬金,一般來說也就十下二十下,挺一挺也就過去了,何況入職久了,跟執杖的差役搞好關係,人家也不會往死裡打,饒是這樣,老徐的屁股都長繭子了,也算得上一種職業保護色了吧。
可是今天意外收了一個「大禮包」,三十大板打完,還沒有一點停下來的意思,這樣下去,用來搞創收的屁股會被打爛的,那可是吃飯的傢伙,所以才禁受不住,悲從中來,大聲嚎叫起來。
知府林天擎聽了這番話哭笑不得,原來面前這個狼狽齷齪的傢伙,竟然是自己自幼崇拜的大英雄徐達的後代,看那窩囊樣,怎不叫人心裡五味雜陳,酸鼻不忍。
雖然林天擎為了生計做了清朝的官,但自己畢竟身上流著漢家人的血,自己祖上也曾是大明的臣子,所以利用職權,喝止了杖刑。本來是準備將徐青君「憐而釋之」,立時放了,但林知府還想幫人幫到底,便詢問徐青君住在何方,家小如何,想給他找點營生或未來生活依仗。
林知府於是就「厚贈遣之」,給了徐青君不少饋贈。但接下來的日子怎麼辦,徐青君依舊無家可歸,林天擎就派人進行調查,發現大功坊旁邊的花園是徐青君自己花錢建造的,不應該在被充公房產之列,於是就喜出望外,趕緊派人打掃一下,發還給了徐青君,讓徐青君一家搬了進去,徐達的後代總算有了落腳的地方。
有了落腳地方,日子就好過了。因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徐青君把花園裡的東西分期分批拆掉倒賣出去,「賣花石、貨柱礎以自活」,維護自己眼下花銷綽綽有餘,算是把依靠屁股的這門生計權且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