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我國古代的時候貧富差距大,由於物質資源並不豐富,於是經常會出現有人凍死、餓死在街頭。以往遇到這種情況通常是報官,讓官府來處理屍體,而這次我們卻發現了有些許的不同。
這個在路邊凍死的乞丐並不是一個普通的乞丐,而是一個充滿了文採、滿腹詩書的詩丐,他死後懷裡揣著的詩句令無數後人驚嘆不已。並且被封為「永嘉詩丐」,他死前所寫下的這首《絕命詩》也由於文採出眾而被大家銘記,一直流傳至今。
路邊發現的去世乞丐令知府大為震驚
嘉慶年間的某一天,每個人都像平常一樣的正常生活,與往日並沒有什麼不同。然而就在大家正在做著自己分內的事情,該開店、出攤、上班的人都在忙碌著自己的事情,為接下來的一整天的忙碌做準備的時候,一聲驚叫打斷了整個街道的寧靜。
大家被驚醒之後才發現,路邊有個乞丐躺在那裡凍僵了,身上甚至都蓋上了一層寒霜,這個乞丐多半是已經去世了。其實在古代社會,由於社會經濟的不發達,經常會有人餓死在路邊,大家早就對這一景象習以為常了。因此這一發現也是短暫的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大家腳步稍作停留之後便不再留意。隨後便有人向官府報告,等待官府派人來收屍處理。
一般來說官府收到百姓的報官之後,會派仵作,就是我們如今口中所說的法醫去驗屍,排除了一些非正常死亡事件之後,再由衙役送到城外的義莊處理屍體。然而這次發現的這具屍體似乎有所不同,在驗屍的時候發現乞丐的懷中有一張寫滿了字的紙。
仵作打開閱讀之後表情凝重,似乎是被紙上的內容所感染了。紙上寫著這樣一首《絕命詩》,內容是「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這首詩字字經典,不僅引經據典而且十分發人深省。作看到之後十分震驚,立刻就把這首詩交給了當地知府。
如果說這首詩僅僅是讓一個小小的震驚,可能是仵作沒有見過世面。但是古代畢竟是科舉制度,當地的知府是經過層層選拔一點點篩選出來的讀書人,經歷了多年寒窗苦讀的知府深知文章的好壞。
起初知府大人不認為一個路邊凍死的乞丐能有多麼好的文採,只覺得仵作是沒有見過世面的少見多怪,但是當他空閒下來讀了這首詩之後,便深深地被這首詩吸引住了。
無名乞丐寫下的《絕命詩》
閱讀過這首詩的人都覺得這首詩字字經典,十分有意境,並且還引經據典,沒有幾年的苦功夫是寫不出這麼優秀的詩篇的。
詩中的第一句「身世渾如水上鷗」,就是引經據典所得,引用了前人有句詩篇說到的「天地一沙鷗」。這句話原意說的是自己甚是渺小,僅僅是廣闊天地當中一隻不起眼的小鳥,比喻生命的短暫和渺小。乞丐引用這句話證明他有一定的詩詞功底。
第二句話「又攜竹杖過南州」同樣是引經據典,前面那句引用的唐詩,這句話則引用的宋詞「竹杖芒鞋輕勝馬」。這首詩的前兩句不僅引經據典,更是唐詩宋詞都有所涉及,說明他對我國的文學有一定的了解,遠超許多讀書人。作者作為一個乞丐能夠擁有這一寫作水平令人感到震驚。
第三句話「飯囊傍晚盛殘月」則是描繪出了夜幕降臨、月上枝頭的一幅美麗的夜景,但是轉念一想如果飯碗裡只有著一輪殘月,不是恰恰說明了空空如也,乞丐要餓肚子了嗎。乞丐即使食不果腹也擁有如此文藝的賞月心情,充分說明了乞丐的心態很好,即使貧窮也不會影響自己生活的態度。
第四句話「歌板臨風唱曉秋」則是用曉秋和前面句子的殘月相呼應,兩個傷感的食物描繪出了一幅蕭瑟的畫卷,但是即便如此乞丐還是擁有樂觀豁達的心情,令人無限感動。
第五句話和第六句話的「兩腳踢翻塵世界」和「肩挑盡古今愁」則是說明了乞丐對這個世界不滿,但是憑藉著自己寬廣的胸懷可以包容一切,任何憂愁都不值得悲傷,而是穿越了古今用自己的雙肩去承受這無盡的憂愁,表達了他內心的強大。
最後兩句「而今不食嗟來食」和「黃犬何須吠不休」則是充分說明了乞丐的志氣和他死亡的原因。乞丐作為一個讀書人,有著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在其他人看來是十分清高的,即使餓死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施捨。即使身邊的人再多反對意見,嘲諷和譏笑,乞丐也僅僅當作是街邊的小土狗在吼叫。
整首詩都十分有意境,既描繪出一幅美麗的畫卷,又暗暗表明了乞丐樂觀豁達的心態和平時清高的行事作風。
死後被命名為永嘉詩丐
不僅是和知府,任何讀到這首詩的人都覺得十分有意境,不僅描繪得十分有意境還引經據典,一般人沒有長時間的積累無法寫出這麼優秀的詩篇。由於我們並不知道這個乞丐的真實姓名,於是經過知府的反覆考量,決定給這個在路邊凍死的乞丐追封一個「永嘉詩丐」的名號。
雖然古人說過「是金子總會發光」,但是這句話並不是十分準確,還有一句話說得更加貼近真實,那就是「世有伯樂,而後有千裡馬」。這句話說的是先有了能夠發現人才的伯樂,才會有好的人才和千裡馬被發現。這個乞丐即使擁有滿腹的詩書,但是沒有伯樂去發現他的才華,他最終只能遺憾而死。
自古至今像乞丐這樣因為沒有被發現而埋沒的人才數不勝數,由於種種原因,他們沒有發揮出自己心中的理想,最終帶著遺憾離去了。我們一方面向這個飽讀詩書的乞丐致敬,另一方面也要感謝自己出生在了一個公平的時代,這個時代物質充足讓我們不至於被餓死,並且還能擁有公平的機會和展示自己的舞臺。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