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無名乞丐寫下《絕命詩》,句句冠絕古今,好文採驚動了知府

2020-12-18 孤風婉史

俗話說得好「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我國古代的時候貧富差距大,由於物質資源並不豐富,於是經常會出現有人凍死、餓死在街頭。以往遇到這種情況通常是報官,讓官府來處理屍體,而這次我們卻發現了有些許的不同。

這個在路邊凍死的乞丐並不是一個普通的乞丐,而是一個充滿了文採、滿腹詩書的詩丐,他死後懷裡揣著的詩句令無數後人驚嘆不已。並且被封為「永嘉詩丐」,他死前所寫下的這首《絕命詩》也由於文採出眾而被大家銘記,一直流傳至今。

路邊發現的去世乞丐令知府大為震驚

嘉慶年間的某一天,每個人都像平常一樣的正常生活,與往日並沒有什麼不同。然而就在大家正在做著自己分內的事情,該開店、出攤、上班的人都在忙碌著自己的事情,為接下來的一整天的忙碌做準備的時候,一聲驚叫打斷了整個街道的寧靜

大家被驚醒之後才發現,路邊有個乞丐躺在那裡凍僵了,身上甚至都蓋上了一層寒霜,這個乞丐多半是已經去世了。其實在古代社會,由於社會經濟的不發達,經常會有人餓死在路邊,大家早就對這一景象習以為常了。因此這一發現也是短暫的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大家腳步稍作停留之後便不再留意。隨後便有人向官府報告,等待官府派人來收屍處理。

一般來說官府收到百姓的報官之後,會派仵作,就是我們如今口中所說的法醫去驗屍,排除了一些非正常死亡事件之後,再由衙役送到城外的義莊處理屍體。然而這次發現的這具屍體似乎有所不同,在驗屍的時候發現乞丐的懷中有一張寫滿了字的紙

仵作打開閱讀之後表情凝重,似乎是被紙上的內容所感染了。紙上寫著這樣一首《絕命詩》,內容是「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這首詩字字經典,不僅引經據典而且十分發人深省。作看到之後十分震驚,立刻就把這首詩交給了當地知府。

如果說這首詩僅僅是讓一個小小的震驚,可能是仵作沒有見過世面。但是古代畢竟是科舉制度,當地的知府是經過層層選拔一點點篩選出來的讀書人,經歷了多年寒窗苦讀的知府深知文章的好壞

起初知府大人不認為一個路邊凍死的乞丐能有多麼好的文採,只覺得仵作是沒有見過世面的少見多怪,但是當他空閒下來讀了這首詩之後,便深深地被這首詩吸引住了

無名乞丐寫下的《絕命詩》

閱讀過這首詩的人都覺得這首詩字字經典,十分有意境,並且還引經據典,沒有幾年的苦功夫是寫不出這麼優秀的詩篇的

詩中的第一句「身世渾如水上鷗」,就是引經據典所得,引用了前人有句詩篇說到的「天地一沙鷗」。這句話原意說的是自己甚是渺小,僅僅是廣闊天地當中一隻不起眼的小鳥,比喻生命的短暫和渺小。乞丐引用這句話證明他有一定的詩詞功底。

第二句話「又攜竹杖過南州」同樣是引經據典,前面那句引用的唐詩,這句話則引用的宋詞「竹杖芒鞋輕勝馬」。這首詩的前兩句不僅引經據典,更是唐詩宋詞都有所涉及,說明他對我國的文學有一定的了解,遠超許多讀書人。作者作為一個乞丐能夠擁有這一寫作水平令人感到震驚。

第三句話「飯囊傍晚盛殘月」則是描繪出了夜幕降臨、月上枝頭的一幅美麗的夜景,但是轉念一想如果飯碗裡只有著一輪殘月,不是恰恰說明了空空如也,乞丐要餓肚子了嗎。乞丐即使食不果腹也擁有如此文藝的賞月心情,充分說明了乞丐的心態很好即使貧窮也不會影響自己生活的態度。

第四句話「歌板臨風唱曉秋」則是用曉秋和前面句子的殘月相呼應,兩個傷感的食物描繪出了一幅蕭瑟的畫卷,但是即便如此乞丐還是擁有樂觀豁達的心情,令人無限感動。

第五句話和第六句話的「兩腳踢翻塵世界」和「肩挑盡古今愁」則是說明了乞丐對這個世界不滿,但是憑藉著自己寬廣的胸懷可以包容一切,任何憂愁都不值得悲傷,而是穿越了古今用自己的雙肩去承受這無盡的憂愁,表達了他內心的強大。

最後兩句「而今不食嗟來食」和「黃犬何須吠不休」則是充分說明了乞丐的志氣和他死亡的原因。乞丐作為一個讀書人,有著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在其他人看來是十分清高的,即使餓死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施捨。即使身邊的人再多反對意見,嘲諷和譏笑,乞丐也僅僅當作是街邊的小土狗在吼叫。

整首詩都十分有意境,既描繪出一幅美麗的畫卷,又暗暗表明了乞丐樂觀豁達的心態和平時清高的行事作風

死後被命名為永嘉詩丐

不僅是和知府,任何讀到這首詩的人都覺得十分有意境,不僅描繪得十分有意境還引經據典,一般人沒有長時間的積累無法寫出這麼優秀的詩篇。由於我們並不知道這個乞丐的真實姓名,於是經過知府的反覆考量,決定給這個在路邊凍死的乞丐追封一個「永嘉詩丐」的名號。

雖然古人說過「是金子總會發光」,但是這句話並不是十分準確,還有一句話說得更加貼近真實,那就是「世有伯樂,而後有千裡馬」。這句話說的是先有了能夠發現人才的伯樂,才會有好的人才和千裡馬被發現。這個乞丐即使擁有滿腹的詩書,但是沒有伯樂去發現他的才華,他最終只能遺憾而死

自古至今像乞丐這樣因為沒有被發現而埋沒的人才數不勝數,由於種種原因,他們沒有發揮出自己心中的理想,最終帶著遺憾離去了。我們一方面向這個飽讀詩書的乞丐致敬,另一方面也要感謝自己出生在了一個公平的時代這個時代物質充足讓我們不至於被餓死,並且還能擁有公平的機會和展示自己的舞臺。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清朝一無名乞丐寫了首《絕命詩》,句句冠絕古今,你肯定也背過
    清朝就有一個人,身為乞丐,被凍死在街頭,府衙的人整理他的遺物時,無意間發現了一首他的絕命詩,不讀不知道,一細讀發現,這首詩的意境竟然如此之高,句句驚豔,到底這首詩寫了什麼呢?不知道是天妒英才還是生不逢時,我國的詩人大多沒有一個好結局。 嘉慶年間,有一天早晨一個乞丐被發現凍死在街頭,像這樣的事情是常有的,因此大家也就見怪不怪,慢慢悠悠的去通知了官府,公元626年唐朝設立太守一職,到清朝時更名為知府,雖然官職不大,但卻是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管。
  • 清朝乞丐凍死路旁,留下一首絕命詩冠絕千古,句句催人淚下!
    乞丐凍死道旁,留下一首催人淚下的絕命詩,令讀書人羞愧難當!清朝乞丐凍死路旁,留下一首絕命詩冠絕千古,句句催人淚下!國人是講究氣節的,尤其是以聖賢自詡的讀書人,即使窮困潦倒,也不變節事敵。不僅僅是讀書人,即便是普通人,也都活得有骨氣,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渴不飲盜泉之水,飢不吃嗟來之食」。所謂「嗟來之食」,是指別人施捨的食物。
  • 無名的清朝乞丐,卻寫下一首《絕命詩》,句句驚絕,流傳至今
    永嘉詩丐清朝嘉慶帝在位期間的一天早晨,通州城裡和以往一樣。小商小販起來支起攤子,準備做生意。這時候有人發現:在官道的旁邊,有個乞丐被凍僵了。根據屍體上覆蓋了一層寒霜這點來看,這個乞丐多半已經去世了。其實在古代社會,不論是什麼盛世,每年都有餓死人的。
  • 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多少大丈夫慚愧
    清同治間城南黃邱村外大路旁,發現無名男子屍身。邑令彭嘉寅據報往驗乞丐也,於發中撿得七律一首。」 詩乞,顧名思義就是會寫詩的乞丐,這名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在其臨死之前,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多少大丈夫慚愧。那麼,他究竟是個什麼人,為何一個乞丐有如此才學呢?
  • 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卻寫下一首舉世皆知的乞丐詩,句句驚絕千古
    清朝乾嘉時期的通州,官道邊的溝裡一個被凍死了的乞丐,衣衫襤褸。官府派人驗屍時,仵作翻看乞丐的衣物,卻發現懷中揣著一張紙。眾人把紙展開一看,原來上面寫著一首詩。後來人們根據詩歌的內容和乞丐的身份,給這首詩起了個名字——《絕命詩》: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 乞丐臨死前,寫下一首冠絕天下的絕命詩,讓無數讀書人羞愧
    杜甫曾寫下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舊社會,普通老百姓吃不飽飯是常態,稍有變故就只能淪落成乞丐,當衣衫襤褸的走在街頭,食那嗟來之食,備受嘲笑與蔑視,心中的那份苦楚無人可以訴說,也根本沒人在意。但曾經就有一個乞丐用一首絕命詩,給世人留下振聾發聵的警醒。
  • 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多少大丈夫羞愧
    乞丐不管在什麼樣的時代都是最低下的,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他們,但有的時候在他們身上發生的事情也很讓人敬佩。就在清朝嘉慶年間,通州的天氣很是寒冷,街上一個人都沒有,一個穿著破爛的老人,懷裡有個同樣破爛的麻袋,還有一個糞叉,趁這個時候沒有人,多撿幾個,雖然說他已經老的走不動路了,但是眼神還很好,他突然看到了一個被凍僵的乞丐,上面已經有了一層霜,看樣子是已經去世了,所以去報給了官府。
  • 無名乞丐被凍死,卻寫下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古今多少大丈夫羞愧
    乞丐在任何時代地位都是非常低下的,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他們,但有時他們身上發生的事情也令人欽佩。清朝嘉慶年間,通州相當寒冷,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懷裡抱著一個同樣破爛的袋子和一把糞叉。他想趁著人少的時候,多撿一些破爛。 雖然他年邁蒼老,行走不便,但他的眼睛仍然很好。
  • 清朝乞丐餓死街頭,遺物中翻出一首「絕命詩」,知府看後為他立碑
    清朝嘉慶年間,一天清晨,通州城與往日並無異樣,街邊的小商販們陸續支起攤子準備生意。這時候,有人無意間發現,在官道的一側,有一個乞丐倒在了那裡。眾人走到近前一看才發現,乞丐的身體已經僵硬了,顯然是被活活餓死的。
  • 清朝一個無名乞丐寫了一首經典的詩《絕命詩》,這首詩發人深省
    清朝,嘉慶。每個人都像往常一樣,當每個人都準備好一天的工作時,街上迴蕩著一聲喊叫。原來有一個乞丐躺在官道旁的地上,他凍僵了。從他的屍體上覆蓋著寒霜這一事實來看,這個乞丐大部分已經死了。不管多大年紀,都會有窮人死去。不是關於新鮮事。
  • 古代一乞丐在凍死前,寫下一首世人皆知的絕命詩,道出了人情冷暖
    所以,一旦到了無路可走的情況,人們就會淪落為乞丐。可別小瞧乞丐,明清時期的乞丐基本上都會作詩。嘉慶年間,一位乞丐在凍死前就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其精妙深奧程度讓很多士大夫都感到羞愧。從這首詩的水平來看,雖然是看著是乞丐,但是變成乞丐之前可能是一個書生,因為不得志走上了這條路。相比一些士大夫階層創作的詩歌,乞丐這首詩給予了他們嘲諷,因為士大夫階層沒有將孔孟之道真切地表達出來。如果不知道人民是主人,那麼國家也將不會興旺,甚至會被掀翻。
  • 為什麼乾隆皇帝的四萬多首詩,卻比不上無名乞丐的一首絕命詩?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再來看一下,一個發生在清朝嘉慶年間,一個無名乞丐寫的一首絕命詩。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無名乞丐的這首絕命詩,相信喜歡詩詞的朋友都讀過,這首詩,寫得情真意切!寫出了一個乞丐的一生漂泊,流離失所,沿街乞討賣藝,還要受到世人的冷眼歧視!寫出了一個乞丐一生的心酸歷程!發出了一個乞丐內心的呼喚!和對現實世態炎涼的無奈!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尤其是詩的最後兩句,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 紅樓詩社庚子第七社次韻清永嘉一無名乞丐《絕命詩》集及秋水流觴
    紅樓詩社庚子第七社·次韻清永嘉一無名乞丐《絕命詩》社主劉德平清永嘉一無名乞丐寫下一首成為時人稱誦不已的經典七律《絕命詩》。本社以乞丐為主題,次韻《絕命詩》。9月8日開社,9月18日結社。【應社次韻】乞丐吟劉德平孤苦零丁類老鷗,手持狗棍過真州。
  • 史上最有才華的乞丐,寫下一首絕命詩,不輸任何詩詞名家!
    清朝嘉慶年間,一個寒冷的早晨,有一個拾糞的老人看到有人躺在地上一動不動,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老乞丐,他早就在昨天夜裡的寒風中凍餓而死,老人趕緊報告給官府,時任縣令的鄭板橋趕緊帶官差前來驗屍,卻在老乞丐身上發現一首絕命詩,寫的是工整清麗又豪放不羈,絲毫不輸唐宋詩詞名家,讓人唏噓不已,
  • 清朝無名乞丐凍死路旁,留下絕筆古詩,句句催淚到今仍然振奮人心
    「永嘉詩丐」是在清朝嘉慶年間一位官員為了一個乞丐起的名字。為何官員會為一位乞丐題碑?這位乞丐是何方人氏竟然可以感染到一位官員。原來這位乞丐只是一個衣衫破舊的乞丐,在一個高冷的冬天這個乞丐沒有了呼吸,然而在被人發現以後,他的懷中竟然揣著一張紙,這張紙究竟是什麼東西,眾人打開來看竟然是一首古詩。這首古詩被現場的人閱讀以後都為之稱讚,豎起大拇指,一直流傳至今,詩人的身世更讓大家佩服。
  • 一個乞丐被凍死前,寫下一首冠絕千古的絕命詩,讓無數讀書人羞愧
    在古代有一種「三教九流」的說法,主要是指職業上的高低之分,而乞丐則處於「下九流」之列。但是在歷史上卻不乏比較著名的乞丐,比如說春秋時的伍子胥便被尊為是乞丐的始祖,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乞丐出身,還有蘇乞兒更是一代武林宗師。乞丐中真是包含了各行各業的精英,而今天要說的這名乞丐則被尊為「詩丐」,只因他臨終留下的一首《絕命詩》。
  • 被凍死的無名乞丐,臨死前寫下一首絕命詩,至今被世人傳唱
    第二天,一位拾糞老者發現了他,老者馬上報了官府,官府的人們一開始看到這位剛剛去世不久的乞丐,不免為他凍死街頭而感到同情,按照慣例,官府要為他驗證身份,然而,州官在命人驗證身份之時,他們忽然從乞丐的衣物間找到了一張紙條,上面竟然寫著乞丐臨終前留下的一首詩: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
  • 一乞丐被餓死前,寫下一首《絕命詩》冠絕天下,令無數讀書人自愧不如
    除了杜甫之外,境界很高的窮人其實也數不勝數,有一位乞丐在凍死之前曾經寫下了一首絕命詩,但是這首絕命詩卻成為了千古絕唱,同時也讓很多讀書人感覺到萬分羞愧。 這句古詩就是「而今不時皆來時,黃犬何須犬不休」,意思就是說:「一個人要有自己的風骨,不要因為生活困苦就放棄了自己的尊嚴和底線,如果一昧的趨炎附勢,那麼很有可能自己會活得連一條狗都不如」。
  • 江寧知府正在衙門杖責乞丐,乞丐喊:留點面子!此屋曾是我家客廳
    一個乞丐一般的犯人被摁倒在堂上,正在行刑。兩個差人邊打邊數著數,"五、六、七……二十五、二十六"。打一下,那個人就抽動一下,顯得非常誇張,但又不是誇張。因此可以看出,其一、受刑的人平時是個嬌生慣養的主;其二、這人已經挺不住了。
  • 無名乞丐卻是奇才:貧苦一生不食嗟來之食,凍死前留下一千古名詩
    有文採的人,不管是什麼身份地位,一般都能夠得到重用,所以古代有很多寒門士子魚躍龍門的故事。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很多人的才華沒有被發掘,所以不得不就此潦倒一生。而且古代文人大多數都有自己的操守和堅持,寧願受苦也不想要其他人的施捨。在嘉慶年間,就有一位奇才,他生前是一個無名乞丐,在他死後別人才知道他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