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把世界各國攪得沸沸揚揚。從疫情爆發到我國取得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縱觀寰宇,唯我華夏中國直面疫情,主動出擊,圍追堵截,終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把疫情基本消滅在了中國。而反觀國外,面對疫情,躺屍的有之,胡言亂語的有之,瘋狂甩鍋的有之,前倨後恭者有之……各方各面真是不能一一道哉!
同都是生活在地球上,而且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為何能一枝獨秀?我們的壯士逆行,何其壯哉!這些人有84歲高齡的國士,有剛剛畢業的青春少女,……是什麼樣的精神支撐這些人不怕疫魔,勇敢地衝上去就幹它?
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又想起了另一場世界級災難——史前大洪水!幾乎世界各地,各個古老的民族都有關於大洪水的傳說。我們來看看國外古籍中的關於大洪水的記載:
"洪水泛濫地上40晝夜,水往上漲,把方舟從地上漂起";"水勢在地上極其浩大,山嶺都淹了","5個月後,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又過4個月後,諾亞離開了方舟,地已全乾了。"——《聖經》
"這是毀滅性的大破壞……一場大洪災……人們都淹死在從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瑪雅聖書
"發生了大洪水……周圍變得一片漆黑,開始下起了黑色的雨。傾盆大雨晝夜不停地下……人們拼命地逃跑……他們爬上了房頂,但房子塌毀了,將他們摔在地上。於是,他們又爬到了樹頂,但樹又把他們搖落下來。人們在洞穴裡找到了避難的地點,但因洞窟塌毀而奪去了人們的生命。人類就這樣徹底滅絕了。" ——《波波爾一烏夫》
"洪水伴隨著風暴,幾乎在一夜之間淹沒了大陸上所有的高山,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吉爾伽美什史詩》
"那種情形恐怖得讓人難以接受,風在空中可怕的呼叫著,大家都在拼命的逃跑,向山上逃去什麼都不顧了。每個人都以為戰爭開始了……" ——出土的公元前3500年前的蘇美爾泥版文書
我們再來看看我們文獻中的記載:
"洪水滔天,鯀竊息壤以湮洪水。"——《山海經·海內篇》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水逆行,泛濫於中國。"——《孟子·滕文公》
"望古之際,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泱泱而不息。"——《淮南子·覽冥訓》
"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尚書·堯典》
"洪泉極深,何以填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楚辭.天問》
「當帝堯之時,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史記-夏本紀》
通過以上證據,我們不難看出,在史前一定是有一次席捲全球的大洪水,弄的全球各地的人是民不聊生,死亡無數,幾乎摧毀了人類文明。我們姑且不討論洪水爆發的原因,我們來看各個古文明對那次巨大災難的應對方法。
第一種、躺平,等待災難的過去,這些很多文明消失了,很多古籍都只是記載了洪水的可怕,並沒有記載具體應對策略。
第二種、求神,得神諭,造諾亞方舟,逃命,這個記載主要來源於《聖經》等西方文明。方舟能有多大,能救的人又有多少呢?諾亞的一家子。
第三種、中國人的方法,堯帝讓鯀治理,「鯀竊息壤以湮洪水」,其結果是「九年而水不息」,失敗了。舜又命禹「女平水土,維是勉之」。這大禹就「乃遂與益、后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薄衣食,致孝於鬼神。卑宮室,致費於溝淢。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史記-夏本紀》)結果當然是天下太平治。
看到了沒,和這次疫情何等相似,面對大災大難,我們華夏先人們沒有退縮,先後命鯀和禹治理這個大洪水,我們的文明得以保存傳承。其他民族則是各色表現不一而足。方舟就相當於現在把自己隔絕起來,只救自己。大禹率領全民勇敢的治理洪水,救了這一方百姓。
從大禹治水到抗擊新冠肺炎,我們從未改變,我們相信自己,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是可以戰勝任何天災的。這就是我們華夏的精神,是支撐起那麼多優秀的華夏兒女勇敢面對疫情不退縮,是銘刻於基因中的,不怕災難,迎難而上,我們秉持著「人定勝天」的思想從遠古一路走來。正是這種精神讓我們一代代生生不息。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我會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