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禹治水到我們的抗疫看華夏民族的精神支柱

2020-12-15 範子讀史

2020年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把世界各國攪得沸沸揚揚。從疫情爆發到我國取得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縱觀寰宇,唯我華夏中國直面疫情,主動出擊,圍追堵截,終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把疫情基本消滅在了中國。而反觀國外,面對疫情,躺屍的有之,胡言亂語的有之,瘋狂甩鍋的有之,前倨後恭者有之……各方各面真是不能一一道哉!

同都是生活在地球上,而且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為何能一枝獨秀?我們的壯士逆行,何其壯哉!這些人有84歲高齡的國士,有剛剛畢業的青春少女,……是什麼樣的精神支撐這些人不怕疫魔,勇敢地衝上去就幹它?

中國勇抗新冠肺炎

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又想起了另一場世界級災難——史前大洪水!幾乎世界各地,各個古老的民族都有關於大洪水的傳說。我們來看看國外古籍中的關於大洪水的記載:

傳說中的史前大洪水

"洪水泛濫地上40晝夜,水往上漲,把方舟從地上漂起";"水勢在地上極其浩大,山嶺都淹了","5個月後,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又過4個月後,諾亞離開了方舟,地已全乾了。"——聖經

"這是毀滅性的大破壞……一場大洪災……人們都淹死在從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瑪雅聖書

"發生了大洪水……周圍變得一片漆黑,開始下起了黑色的雨。傾盆大雨晝夜不停地下……人們拼命地逃跑……他們爬上了房頂,但房子塌毀了,將他們摔在地上。於是,他們又爬到了樹頂,但樹又把他們搖落下來。人們在洞穴裡找到了避難的地點,但因洞窟塌毀而奪去了人們的生命。人類就這樣徹底滅絕了。" ——《波波爾一烏夫》

"洪水伴隨著風暴,幾乎在一夜之間淹沒了大陸上所有的高山,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吉爾伽美什史詩

"那種情形恐怖得讓人難以接受,風在空中可怕的呼叫著,大家都在拼命的逃跑,向山上逃去什麼都不顧了。每個人都以為戰爭開始了……" ——出土的公元前3500年前的蘇美爾泥版文書

我們再來看看我們文獻中的記載:

"洪水滔天,鯀竊息壤以湮洪水。"——《山海經·海內篇》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水逆行,泛濫於中國。"——《孟子·滕文公》

"望古之際,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泱泱而不息。"——《淮南子·覽冥訓》

"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尚書·堯典》

"洪泉極深,何以填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楚辭.天問》

「當帝堯之時,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史記-夏本紀》

通過以上證據,我們不難看出,在史前一定是有一次席捲全球的大洪水,弄的全球各地的人是民不聊生,死亡無數,幾乎摧毀了人類文明。我們姑且不討論洪水爆發的原因,我們來看各個古文明對那次巨大災難的應對方法。

第一種、躺平,等待災難的過去,這些很多文明消失了,很多古籍都只是記載了洪水的可怕,並沒有記載具體應對策略。

第二種、求神,得神諭,造諾亞方舟,逃命,這個記載主要來源於《聖經》等西方文明。方舟能有多大,能救的人又有多少呢?諾亞的一家子。

諾亞方舟

第三種、中國人的方法,堯帝讓鯀治理,「鯀竊息壤以湮洪水」,其結果是「九年而水不息」,失敗了。舜又命禹「女平水土,維是勉之」。這大禹就「乃遂與益、后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薄衣食,致孝於鬼神。卑宮室,致費於溝淢。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史記-夏本紀》)結果當然是天下太平治。

大禹治水

看到了沒,和這次疫情何等相似,面對大災大難,我們華夏先人們沒有退縮,先後命鯀和禹治理這個大洪水,我們的文明得以保存傳承。其他民族則是各色表現不一而足。方舟就相當於現在把自己隔絕起來,只救自己。大禹率領全民勇敢的治理洪水,救了這一方百姓。

從大禹治水到抗擊新冠肺炎,我們從未改變,我們相信自己,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是可以戰勝任何天災的。這就是我們華夏的精神,是支撐起那麼多優秀的華夏兒女勇敢面對疫情不退縮,是銘刻於基因中的,不怕災難,迎難而上,我們秉持著「人定勝天」的思想從遠古一路走來。正是這種精神讓我們一代代生生不息。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我會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西方的疑惑,史前大洪水他們靠諾亞方舟,為何中國卻大禹治水
    三層不會說謊之後,我們何須理會西方話語權強加的夏王朝不存在論調咧?你說不存在,就不存在,至信奉奮鬥,信奉人定勝天的華夏文明於何地?扯了點題外話,就是要引出本文的主題精神,那就是面對重大災難時候,華夏文明為何充滿了韌性。
  • 諾亞方舟與大禹治水:從地理角度聊聊東西方神話為何形成各自特色
    我們是一個宗教信仰淡化的民族,實事求是的作風和骨子裡只相信自己的精神從遠古時代就流傳下來。更好的計劃,更多的時間,更合理的人員安排,這種古老的尊重科學的精神,居然讓西方世界首先開啟了工業革命,還是具有一定的諷刺意味的。
  • 評論:以偉大抗疫精神推動民族復興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築起中華民族新的精神豐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 以偉大抗疫精神推動民族復興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築起中華民族新的精神豐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 抗疫精神: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鮮活案例
    這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生產生活的實踐中所形成的共同價值觀、思維方式、道德理念;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也是維繫民族發展的精神紐帶。  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新時代要求的統一。中華民族在各個時期不斷凝聚出民族精神。
  • 大禹治水,華夏文明從氏族公社邁進王政時代的轉折點
    提起大禹治水,人們首先想到的都是「三過家門而不入」、「舜帝禪位於禹」等著名典故。然而事實上,這段歷史也是華夏族群的權力體系、社會結構得以重塑和搭建的過程,其背後的深層邏輯遠遠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樣簡單。更確切的說,經歷了大禹治水以後的諸夏族群,迅速從公社氏族社會步入到了一個以王政為主要特徵的新階段,完成了君主權力從無到有、開始實質性管轄疆域的過程。需要說明的是,早在4000多年前大禹那個年代,中國北方與現在的感覺完全是兩碼事。由於當時的全球平均氣溫比現在要高2~3度,因此西北地區幾乎全部都是原始森林。
  • 抗疫精神與體育精神
    作為一名體育教育戰線工作者,深刻理解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深入探究偉大抗疫精神與中華體育精神的關係,對於我們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繼承發揚中華體育精神,形成強大的動力源泉,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在不同場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自由平等、公平競爭、追求卓越、運動家體育精神以及契約體育精神」是國際上通識的體育精神核心價值要素。
  • 林振義:用偉大抗疫精神凝聚民族奮進偉力
    內容提要  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抗疫大戰與歷史大考孕育偉大抗疫精神  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和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偉力。
  • 有一種中國精神,叫「抗疫精神」|抗疫背後的中國之治
    經過一段時間艱苦努力,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境內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但目前境外疫情仍在蔓延,當前我們仍必須牢牢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即日起,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與東方網聯合推出系列文章《抗疫背後的中國之治》,聚焦黨的領導、精神力量、精準防控、社區防疫、國民經濟、心理疏導、黨員幹部、法治保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硬核文章,一起關注。
  • 甘肅深入挖掘黃河文化 專家學者為隴劇《大禹治水》劇本「把脈」
    大型古裝隴劇《大禹治水》劇本研討會在甘肅省隴劇院召開中國甘肅網1月15日訊 (本網記者 張蘭琴 文/圖)史書《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導河於積石」,據考證這裡的「積石」就是現在的甘肅臨夏州積石山。「大禹治水」作為上古傳說,在華夏大地家喻戶曉。
  • 偉大抗疫精神豐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內涵
    2020-09-16 09:54:12 來源:南京日報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黨無精神則不興。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生命至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
  • 微言堂|抗疫精神彌足珍貴
    危急時刻,考驗一個國家的意志;災難面前,顯現一個民族的精神。從我黨歷史上看,每當經歷一些重大事件、重大任務或面臨重要關頭、關鍵時刻,常常會孕育並誕生一種崇高而偉大的精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改革開放精神以及抗洪、抗震、女排精神等,都是時代的呼喚、事業的需要和人民的企盼。
  • 中國抗擊疫情彰顯偉大民族精神
    由此可見,偉大創造精神是中國人民創造奇蹟、展示中國智慧的精神象徵。面對此次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之所以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大戰略成果,儘量將疫情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離不開中國人民的強大創造力。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亦沒有止境。中國人民「摸著石頭過河」的創造精神,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體現為思路創新。
  • 華夏民族不是一個善「戰」的民族?我們不是怕事,只是愛好和平
    在大家心目中誰是真正的戰鬥民族?由於我們國人愛好和平的性格,讓很多人覺得我們膽小怕事,但是他們都忽視了,我們華夏民族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為什麼說我們華夏民族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呢?上至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下至明代的土木堡之變,倭寇入侵。
  • 弘揚「抗疫精神」,實現偉大夢想
    他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nbsp&nbsp&nbsp&nbsp一個民族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
  • 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奮勇前行的不竭動力
    抗疫鬥爭中,千千萬萬個像張靜靜一樣的英雄鑄就起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牢固精神防線,充分展示了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強大力量。迢迢復興路,熠熠民族魂。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體現。
  • 自古以來華夏兒女何懼天災人禍——從神話的角度看大禹治水
    這次天帝似乎是鐵了心腸,天界諸神也無動於衷,沒人試圖反對天帝的決定,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早便是這個民族大部分人的內心準則,但華夏民族歷盡劫難卻經久不息的原因便在於,無論大災大難,天災人禍,關鍵時刻,總有為民請命者,捨身報國者,從未斷絕,所以,鯀站出來了。鯀認為天帝的做法非智者所為,想要救黎民於水火,使他們安居樂業。
  •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凝聚民族復興力量:解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
    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提出了偉大抗疫精神,強調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專家學者表示,偉大抗疫精神是在抗擊疫情鬥爭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具有豐富內涵和時代意義,必將激勵著全民族在新時代奮勇向前。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系統回顧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過程,並總結提出了偉大抗疫精神。
  • 新時代不朽的精神豐碑——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和歷史意義
    從重症病房爭分奪秒的救治,到城鄉社區挨家挨戶的排查,從工地車間加班加點的勞作,到實驗室夜以繼日的攻關,處處湧現舍小家顧大家的感人事跡,「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黨員多跑腿,居民少出門」、「疫情不走我們不退」、「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為新時代共和國的脊梁」……無數共產黨員衝鋒在前、奮不顧身,無數人默默奉獻、辛勤付出,以涓滴之力匯聚起磅礴之勢,守人民安危、護山河無恙。
  • 新時代不朽的精神豐碑 ——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和歷史意義
    從重症病房爭分奪秒的救治,到城鄉社區挨家挨戶的排查,從工地車間加班加點的勞作,到實驗室夜以繼日的攻關,處處湧現舍小家顧大家的感人事跡,「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黨員多跑腿,居民少出門」、「疫情不走我們不退」、「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為新時代共和國的脊梁」……無數共產黨員衝鋒在前、奮不顧身,無數人默默奉獻、辛勤付出,以涓滴之力匯聚起磅礴之勢,守人民安危、護山河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