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呼吸機產能佔全球1/5 國際訂單超2萬臺

2020-12-16 人民日報

國內的呼吸機製造商最近太忙了,訂單電話就沒停過。技術研發人員也上生產線,24小時三班倒……即便如此,仍然滿足不了巨量的訂單需求,有的訂單已經排到第三季度。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確診人數不斷增長。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各類醫療防疫物資都出現供應吃緊的狀況,「續命神器」呼吸機全球搶購。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的中國,生產秩序有序恢復。呼吸機訂單如雪片飛向中國廠商。

BMC怡和嘉業生產的Y-30T無創呼吸機。BMC怡和嘉業供圖

呼吸機能續命

「2月初日產能只有兩三百臺,現在達到了1200臺,每天都有上百個海外詢單,已經排了幾萬臺。」國內無創呼吸機廠商、北京怡和嘉業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BMC怡和嘉業)市場部經理姜棟對本報記者說。眼下,BMC怡和嘉業正通過各種方式增加產能,以應對來自義大利、法國、英國和美國等國家的訂單。

全球疫情蔓延,呼吸機需求暴增,BMC怡和嘉業現在的場景,是中國呼吸機廠商竭盡全力滿足全球呼吸機市場需求的縮影。國內呼吸機廠商紛紛開足馬力,24小時機器不停轉,全力以赴提高產能。

即便如此,仍然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各國政要、醫療機構負責人在各個場合呼籲增加產能或擴大進口。「關鍵是呼吸機、呼吸機、呼吸機。這是最迫切的需要。」美國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用最直白的方式強調呼吸機的重要性。

圖為第三批中國赴義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攜帶呼吸機等中方捐助的醫療物資抵達米蘭。(新華社發)

呼吸機究竟有多重要?

眾所周知,肺作為呼吸器官,其作用就是吸入並分解氧氣,維持生命活動。而新冠病毒瞄準的「靶子」,就是人的呼吸器官。患者肺部遭到新冠病毒攻擊後,功能受損,產生大量黏液,有些患者無法通過自主呼吸獲取氧氣。對這類患者救治時,通常會採取氧療、無創機械通氣、有創機械通氣和挽救治療等幾種治療手段。其中,有創呼吸機在醫療器械中級別更高。對這些患者而言,呼吸機,攸關生死,它雖不能殺死病毒,但可以續命,為臨床治療、消滅病毒爭取寶貴時間。

圖為在遼寧瀋陽,邁思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在生產無創呼吸機。新華社記者 楊 青攝

全球呼吸機市場缺口有多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資料,每6個新冠患者中,會有一人出現重症和呼吸困難,從而用到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如果病情惡化,還會用到有創呼吸機控制性通氣。

根據比較悲觀的估計,美國總共將有96萬名患者由於感染新冠病毒而需要使用呼吸機,但美國只有大約20萬臺這樣的機器,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由於老化,無法立即使用。歐洲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有統計稱,歐盟呼吸機缺口至少高達2.5萬臺。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呼吸機短缺的情況可能更嚴重。全球範圍內,對呼吸機的需求量是目前醫療機構擁有量的10倍。

使用周期較長加劇了呼吸機短缺的嚴峻性。業內人士指出,對重症患者而言,體外輸氧不可間斷,只能由一名患者固定使用,不能隨意在患者之間隨意調換。而一名重症患者的使用周期在10天左右。

急缺呼吸機的國家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3月中旬開始,隨著海外感染人數迅速攀升,呼吸機市場缺口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呼吸機產能佔全球1/5的中國,成為「地球村」的希望:中國民間機構向紐約州捐助的1000臺呼吸機於上周抵達、300臺呼吸機從中國運抵英國、西班牙向中國採購900多臺呼吸機……中國廠商目前已籤署呼吸機國際訂單超過2萬臺。在4月5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司長金海介紹,3月1日以來,中國已出口呼吸機1.6萬臺。

圖為在河北三河市燕郊開發區,誼安奧美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工人在車間生產呼吸機。孫明旭攝(新華社發)

全力提升產能

中國呼吸機廠商能否復刻口罩產能增長的奇蹟?

實際上,春節期間,許多廠商在政府協助下解決零部件短缺、物流運輸不暢等問題後,便開始高負荷運轉,助力國內抗擊疫情。作為國內呼吸機龍頭企業,深圳邁瑞大年初二緊急召回放假回家的技術骨幹,全力復工復產。

隨著國內訂單交付基本完成,火力轉向海外訂單,呼吸機廠商來不及休整,甚至比以前更累。「最近,我們每天工作時間從朝九晚六調整到晚10點,周末也不休息,員工人數不足,就把各個職能部門員工,都緊急動員到生產線。」姜棟說,「在核心工序上還是依賴熟練工人,其他人培訓後可以做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一切為了最大限度提高產能。」

另外一家位於北京的醫療器械大廠——誼安醫療也處於滿負荷運轉狀態,麻醉機、手術床生產線都被改造用來生產呼吸機,24小時不停轉,3個多月的出貨量已超往年。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投入了超級智能工廠,一條機械手臂相當於10名工人,一條智能產線是100位工人的2倍效率,呼吸機日產數量從300臺增長至700臺,但其待發訂單還是排到了4月底。還有一些廠商,訂單已排到第三季度。

中國醫療器械電商平臺貝登醫療供應鏈總監吳傳普說:「中國所有的呼吸機廠家都已達到了它們的產能極限。」

前段時間,為了最大限度提高口罩產能,不僅口罩企業紛紛增產,更有許多廠商「跨界」加入口罩供應大軍,中國口罩供應迅速從2000萬拉升到上億隻。呼吸機為何難以複製這種模式?

跨界轉產需要克服更多困難。和口罩不同,呼吸機製造涉及成百上千個零部件的生產與組裝,還有硬體和軟體的調試和兼容,更需要專業員工和嚴格監管保證產品質量,從而確保患者安全。對於專業醫療設備製造商而言,生產一臺呼吸機可能需要40天時間。從零起步的跨界企業甚至可能要花費18個月才能實現量產。改造生產線、技術壁壘、質檢審批等多個難題也成為跨界企業的「攔路虎」。面對諸多限制因素,短時間內跨界企業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產。

零部件供應是呼吸機產能增長的制約因素。姜棟表示,BMC怡和嘉業的「呼吸機零配件已經基本實現國產化,不用擔心上遊產品的供應問題」。不過,其他廠商就沒這麼幸運,壓縮機、比例閥、渦輪、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南京一家生產呼吸機的醫療設備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的比例閥來自德國、義大利,渦輪風機來自德國,壓力傳感器來自美國。「我們也在嘗試使用替代物料,但呼吸機對設備長期使用的可靠性、安全性有嚴格要求,只有解決源頭供應商的物料配給,才能保質保量地提升產能。」

魚躍醫療負責人也坦言:「國產風機的噪音、轉速,傳感器的精度、靈敏度均與國際領先的品牌存在差異。但我們會努力在國內尋找可替代的配件,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嚴謹的驗證,並進行相關定製等。」

出海考驗重重

重擔壓到了中國呼吸機廠商身上。疫情之下,不斷增長的需求,紛至沓來的訂單,對國產呼吸機廠商來說,也是一場戰鬥。

為向有關國家及時提供幫助,企業竭盡全力,政府多方協調,中國盡最大努力。3月29日,中國工信部召開重點醫療裝備產業鏈協同擴產視頻會,組織國內有創呼吸機重點企業和地方有關部門,摸底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研究產業鏈協同擴產措施。

在供應鏈上殫精竭慮,在生產線上爭分奪秒,只是這場戰鬥的一部分。要想讓救命的機器到達真正需要的醫療機構,還有很多道檻要跨。

暴增的需求,使呼吸機價格水漲船高,一些囤積居奇的中間商看到賺錢的機會。「甚至存在一個人買幾千臺的情況。」有呼吸機生產商表示,一款呼吸機的價格甚至可以在一小時內連漲幾萬,除了上遊零部件漲價、國際航班費用上升所導致的成本抬高之外,炒賣行為也讓呼吸機的價格「一天一個樣」。

有鑑於此,誼安醫療、BMC怡和嘉業、安保科技等幾家呼吸機製造商,先後在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戰疫物資群」中發表聲明:堅決抵制惡意囤貨、哄抬價格、虛假交易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魚躍醫療則表示,會詳細詢問買方對產品的了解程度、收貨地點、出口要求、市場、用途等信息,從而篩選掉一些買家。

作為醫療器械,國產呼吸機想要進入海外市場,相應的準入證明也是一道關卡。比如美國要求FDA,歐洲要求CE,獲取這些證書頗費時日。工信部介紹,我國有創呼吸機生產企業共有21家,其中8家的主要產品取得了歐盟強制性CE認證。

為應對疫情,一些國家開通應急通道,放寬準入標準。但進入當地市場對企業來說只是剛剛開始。想在海外市場走的更深、更遠、更穩,還需要注重專利和自有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BMC怡和嘉業進入美國市場時,某呼吸機巨頭公司以侵犯專利權為由,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了「337調查」,同時向美國南加州地方法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經過4年鏖戰和巨額資金投入,雙方達成和解,BMC怡和嘉業得以在美國市場開疆拓土。「我們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產品屬於自主研發。在外貿領域做了很多年,一直注重專利保護,公司在國內外均申請了大量專利。如果在產品研發設計過程中忽略這一點,可能會面臨風險。」姜棟說。

疫情終會過去。中國呼吸機要想保持並擴大市場份額,積累中國製造的國際信用,產品品質是關鍵。「一定要保證中國品牌的質量,我們走過一個痛苦漫長的過程,中國品牌在全球得到了基本認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醫療器械更應該給中國製造、中國品牌增光添彩。」邁瑞醫療負責人說。

與世界同呼吸

一段時間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快速蔓延,各國醫療物資處於短缺狀態。呼吸困難是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典型症狀之一,在保證血氧含量和避免呼吸系統和重要器官衰竭方面發揮重大作用的呼吸機,成為救治病患最為關鍵的醫療設備。受行業自身體量和疫情影響,面對全球急劇增長的需求,一時間,呼吸機供不應求。在海外,有醫院嘗試讓兩名患者共用一臺呼吸機,有專家建議給患者打分評級來分配使用,有地方還出現了老年人把呼吸機摘掉留給年輕人的情景。

國際社會把目光投向了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的中國。截至4月4日,已有54個國家和地區及3個國際組織同中國企業籤署醫療物資商業採購合同。其中,從3月1日到4月4日,中國驗放出口呼吸機達1.6萬臺。

中國企業克服重重困難,與時間賽跑,全力推動醫療物資生產,馳援全球抗疫。據不完全統計,3月19日以後短短10天內,在保障國內需求的同時,中國緊急向國外提供有創呼吸機1700多臺。為有力支援全球疫情防控,中國呼吸機企業馬不停蹄、全力以赴。大多數企業三班倒,部分研發人員也上線生產。

在短時間內滿足全球巨大需求難上加難。呼吸機行業小眾高端,供應商少,正常情況下,全球產能也不高。一臺呼吸機有上千零部件,製作工藝複雜,即便企業跨界,也要花費較長時間才能量產。中國呼吸機企業起步較晚,尤其有創呼吸機,與世界先進水平尚存差距,一些關鍵零部件仍需從國外進口。疫情來勢洶洶,給核心零部件的進口帶來不小挑戰。但同時,也催生了呼吸機供應鏈國產化與本土化的呼聲。

疫情,又是中國呼吸機企業面臨的一場大考。疫情之後的發展,同樣值得深思。在全球化時代,各國依託本地資源稟賦與他國互通有無、開展合作無可非議,但只有掌握關鍵元器件和核心技術方能心中有數,自主可控。面對全球產業鏈的困境,中國企業並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主動出擊。相關主要生產企業已著手重整供應鏈,從國內市場尋找替代供應商,並改進生產技術,實現呼吸機的國產化與本土化,以滿足國內和全球抗疫需要。

當前,全球戰疫已進入關鍵時期。中國企業在量上拼盡全力,更應在質上下足功夫。中國製造歸根到底要靠質量立足。為確保物資安全可靠,中國相關部門近期也發布關於有序開展醫療物資出口的公告,要求中國企業出口呼吸機等醫療物資時,必須取得中國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並符合進口國(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

面對疫情,中國企業正在用行動表明,要解決困難,更要實現發展;要提升產能,更要確保質量;要滿足國內需求,更要助力全球抗疫。中國呼吸機企業與世界同呼吸、共命運,盡己所能幫助其他國家,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應有貢獻。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全世界都想從中國買到呼吸機,但訂單已經超過產能極限
    邁瑞醫療介紹,他們在有創呼吸機出口中佔比達 60% 以上,排名第二的國產品牌出口佔比僅有不到 2%,絕大多數國產品牌出口佔比不到 1%。   疫情初期,中國醫院對於呼吸機的需求大增。我國有創呼吸機生產企業共有21家,大部分在過年期間加班加點。截至4月8日,國產呼吸機生產企業累計向全國供應各類呼吸機近2.9萬臺,其中向湖北供應近1.8萬臺,含有創呼吸機3000臺。
  • 全世界都想從中國買到呼吸機 但訂單已超過產能極限
    根據中信證券研報2017年公布的數據,德國品牌德爾格佔據了國內呼吸類設備市場最大份額,為35.8%,國產呼吸機龍頭企業邁瑞醫療僅佔1.5%。國產呼吸機的出口少,集中度很高。邁瑞醫療介紹,他們在有創呼吸機出口中佔比達 60% 以上,排名第二的國產品牌出口佔比僅有不到 2%,絕大多數國產品牌出口佔比不到 1%。  疫情初期,中國醫院對於呼吸機的需求大增。
  • 呼吸機搶購大戰:有人2周賣2200萬 客戶開口要1萬臺
    轉型賣呼吸機單人兩周銷售額破2200萬元;客戶一開口要1萬臺訂單,只買貴的;最嚴苛的美國市場也放出綠色通道;廠家貨物排期已到7月後,生產周期變長……北京時間4月13日零時,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新冠肺炎疫情已致全球180萬人確診11萬人死亡,其中,美國確診病例升至53萬多人。
  • 國產呼吸機企業每日訂單爆增 產能成倍增長 忙出口的同時還遇到...
    來源:國際金融報作者:黃華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醫用呼吸機需求量迅猛增長。中國企業一直盼望的能把呼吸機賣到歐美客戶手裡的那一天終於來了。3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表示,3月19日以來,在保障國內需求的同時,我國已緊急向國外提供有創呼吸機1700多臺,達到了今年以來提供國內總量的一半。目前已籤訂訂單量2萬臺,同時還有大量國際意向訂單在洽談。突然暴增的訂單是否會讓國內企業應接不暇?
  • 全球搶購中國呼吸機 哪些A股上市公司值得關注?
    疫情發展嚴重的多國在滿足不了自身需求的情況下,轉而向中國採購,全球對中國呼吸機的需求量正在急劇上升。3月30日,工信部介紹稱,我國呼吸機產能約佔全球產能五分之一。已籤訂訂單2萬臺,且每天還有大量的國際意向訂單在洽談。同時,據不完全統計,3月19日以來,在保障國內需求的同時,已經緊急向國外提供有創呼吸機1700多臺,達到了今年以來提供國內總量的一半。
  • 美國確診超16萬,呼吸機嚴重緊缺,全球瘋搶!口罩+呼吸機概念股業績...
    作者:數據寶 張娟娟截至今日16時,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78萬,中國以外累計確診病例超萬例的國家達到11個,美國累計確診病例超16萬。海外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遠超過新增治癒病例。義大利累計超10萬,德國累計確診接近6.8萬例。
  • 全球累計確診超78萬,美國確診超16萬,呼吸機嚴重緊缺,全球瘋搶
    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78萬。截至今日16時,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78萬,中國以外累計確診病例超萬例的國家達到11個,美國累計確診病例超16萬。海外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遠超過新增治癒病例。義大利累計超10萬,德國累計確診接近6.8萬例。
  • 數說A股:全球確診超78萬,呼吸機緊缺,口罩+呼吸機概念股業績或暴增
    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78萬。《數說A股》:證券時報旗下「數據寶」、騰訊證券聯合出品欄目,旨在用大數據透視資本市場本質。作者:數據寶 張娟娟截至今日16時,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78萬,中國以外累計確診病例超萬例的國家達到11個,美國累計確診病例超16萬。海外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遠超過新增治癒病例。
  • 俠客島:全球呼吸機告急!中國能滿足需求嗎?
    4天後,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對媒體說:「我們從中國訂購了1.7萬臺呼吸機,每臺要支付大約2.5萬美元。」他同時說,「其他州也都在搶購」,連聯邦應急管理署也「參與競標」。3月28日,西班牙派出A400M型軍用運輸機直飛中國,運走了950臺呼吸機。
  • 紐約州從中國訂購1.7萬臺呼吸機 每臺2.5萬美元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央視新聞,美國紐約州州長科莫3月31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紐約州已經從中國訂購了1.7萬臺呼吸機,每臺2.5萬美元。但該州預計只能得到2500臺,因為加州、伊利諾州以及聯邦政府都訂購了同樣的呼吸機。
  • 全球呼吸機缺口為現有的10倍:中國製造商海外訂單激增 跨界生產...
    「訂單早就滿了,現在生產不過來。」華南某國產呼吸機企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道。隨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進入新的階段,境外對於呼吸機的需求也猛增,而呼吸機體型龐大、價格昂貴(通常2.5 -5萬美元),普通醫院只有在重症監護病房(ICU)才會配備。隨著全球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數量驟增,呼吸機極為緊缺,歐美國家開始向中國求購呼吸機。
  • 中國製造全力以赴 為何呼吸機仍全球告急?
    很顯然,雖然口罩和呼吸機同為醫療物資,兩者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線上。口罩從最初的嚴重緊缺,到現在的支援四面八方,離不開各大企業的跨界和增產。但呼吸機的產能卻完全掛不上檔,仿佛老爺車般晃晃悠悠,被口罩的產能甩了無數條街。呼吸機作為高端醫療設備,其生產需要依賴於全球供應鏈。一臺呼吸機有上千個零部件,主要的零部件供應商國內、外均有分布。
  • 中國呼吸機龍頭,月產24000臺,已被全球多國列入搶購「白名單」
    美國重症醫學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美國醫院有16萬臺呼吸機,政府儲備有12700臺,數字看上去不小,但疫情最先集中爆發的紐約已經宣布了2萬臺缺口。而根據美國醫院協會的預測,最糟糕的情況下,美國可能會有96萬人需要使用呼吸機,這是讓人細思極恐的數字。
  • 海外訂單不再,國內市場現20萬臺增量空間,呼吸機行業拐點來臨
    進入5月,海外需求急轉直下。朱先生介紹,5月後就基本接不到新的海外訂單了。而呼吸機渠道價格也開始大幅下跌,曾經一款被炒到35萬元的呼吸機,目前已經降到15萬元以下。國產品牌收穫頗豐儘管潮水般的海外訂單不再,但國產呼吸機品牌從這波疫情中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已是不爭的事實。
  • 救命的呼吸機全球緊缺
    全球呼吸機缺!缺!缺!「美國每一個州都在購買呼吸機,國內庫存不足,我們只能派人去呼吸機最大製造國中國購買。」紐約州長長安德魯·庫默表示。「僅僅紐約一個州就可能需要3萬臺呼吸機,但該州目前只有6000臺左右。」
  • 國產呼吸機「翻身仗」:核心零部件仍是關鍵
    國產呼吸機翻身仗此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介紹,目前,我國有創呼吸機生產企業共有21家,其中8家的主要產品取得了歐盟強制性CE認證,周產能約2200臺,約佔全球產能五分之一。目前已籤訂單量約2萬臺,同時,每天還有大量的國際意向訂單在洽談。
  • 各大名企改行生產,各國也紛紛來中國搶購呼吸機
    當下,各國政府紛紛把目光投向復工復產的中國。多家中國呼吸機製造商表示,近期來自國外的訂單猛增。「2月的中下旬,我們就開始收到海外的呼吸機訂單,而且越來越多,3月初的時候訂單暴增。」國內醫療器械企業邁瑞醫療的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網記者,大概是3月第一周的時候,他們收到了義大利政府近萬臺的緊急採購訂單,後續還有英國、法國、西班牙、以色列等的訂單正在接洽。
  • 一人兩周狂賣2200萬!客戶一開口就要1萬臺 只買貴的!這裡正上演...
    來源:中國基金報轉型賣呼吸機單人兩周銷售額破2200萬元;客戶一開口要1萬臺訂單,只買貴的;最嚴苛的美國市場也放出綠色通道;廠家貨物排期已到7月後,生產周期變長……北京時間4月13日零時,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新冠肺炎疫情已致全球180萬人確診11萬人死亡,其中,美國確診病例升至
  • 海外撩車 | 全球超100萬人等呼吸機救命,但特斯拉們當不了「救世主」
    在美國,以疫情最嚴重的紐約為例,3月19日,州長科莫就喊話稱,紐約總共需要3萬臺呼吸機,缺口2萬多臺。加州、路易斯安那州呼吸機短缺數量也不在少數。而美國醫院協會預計,疫情大爆發時,美國可能將有多達96萬人需要使用呼吸機。但目前美國醫療機構擁有的呼吸機約為16萬臺,國家戰略儲備中的1.7萬臺呼吸機也即將用盡。「呼吸機剛下生產線就會被運走,就連辦公室員工都上了生產線。」
  • 「卡脖子」的國產呼吸機:核心部件仍靠進口!
    據市場人士介紹,有創呼吸機市場以進口品牌為主,國產有創呼吸機起步較晚,但是近些年來發展比較迅猛,能夠佔到發展中國家呼吸機市場份額的30%—40%。無創呼吸機市場與有創相比,生產工藝及要求相對較低,所以國產品牌幾乎可以與國外品牌分庭抗禮,佔到全國市場40%(含家用)。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呼吸機企業共有1,00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