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作者:黃華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醫用呼吸機需求量迅猛增長。中國企業一直盼望的能把呼吸機賣到歐美客戶手裡的那一天終於來了。
3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表示,3月19日以來,在保障國內需求的同時,我國已緊急向國外提供有創呼吸機1700多臺,達到了今年以來提供國內總量的一半。目前已籤訂訂單量2萬臺,同時還有大量國際意向訂單在洽談。
突然暴增的訂單是否會讓國內企業應接不暇?企業怎樣克服在提升產能和按時交付訂單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疫情會帶給呼吸機行業哪些變化?
1
補充人手、擴張生產線
多年來,外資品牌佔據著呼吸機市場的重要位置。據統計,全球約一半的呼吸機製造商都在歐盟,其他主要產地分布在美國和中國。但是,歐美當前受疫情影響嚴重,暫時無法實現呼吸機自給自足。於是,中國呼吸機生產商挑起了重擔,集中火力供應出口。
東興證券研報顯示,在國內抗疫期間,我國頭部的呼吸機生產企業有四家,分別是魚躍醫療、誼安醫療、明康中錦(斯百瑞)、邁瑞醫療。其中,魚躍醫療月度累計供貨量超過7500臺,誼安醫療月度累計供貨量達2000餘臺,明康中錦(斯百瑞)月度累計供貨量約3000臺呼吸支持設備,邁瑞醫療月度累計供貨量約1000臺以上。而在上市企業中,有創呼吸機龍頭為邁瑞醫療,而魚躍醫療則是無創呼吸機龍頭。
「自3月10日以來,我們收到的海外需求大增,每日接到的訂單需求猛增到上千甚至上萬臺以上。魚躍主要出口無創正壓呼吸機,目前已籤訂單超過萬臺,生產排期到了5月中旬。」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魚躍醫療」)向《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了企業最近的生產狀態。
而這不僅僅是魚躍醫療面臨的現狀,當下呼吸機企業都正處於「忙瘋了」的狀態。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瑞醫療」)在公開平臺向投資者介紹,「為了最大程度滿足抗疫需求,公司的有創呼吸機的產量已大幅提升,目前產能已提升數倍,每日產量達到近百臺,並且公司將視情況繼續提升產能」。
為了提升產能,企業首先補充了人力與生產線。「我們自2月以來,就增加了1倍多的生產人員,還擴充了產線,從1層樓擴展成3層樓。我們還增加了質量檢測設備,嚴控質量關。企業目前產能已經多次擴張,日產量已達到700-800臺,提升了三四倍。」魚躍醫療向《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
2
政府助力協調零部件
然而,增產呼吸機不僅僅是補充人手就可以實現的。
「一臺呼吸機有上千個零部件,主要的零部件供應商不僅在國內,也有一些在國外包括疫情嚴重的歐洲地區,所以大規模增產並非易事,全部滿足所有需求也是不現實的。」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向大眾介紹呼吸機行業現狀時就提及了呼吸機生產的零部件問題。
當前,國內廠商都面臨原材料問題。《國際金融報》記者了解到,國內的呼吸機製造商基本都是中遊本體製造企業,上遊的渦輪壓縮機、傳感器、晶片等核心部件大多依靠從瑞士的micronel、美國的霍尼韋爾、日本的SMC等公司進口。但是,受疫情影響,相關零部件的運輸在當前成為問題。
為了解決醫療器械元器件的採購問題,3月29日,工信部召開了重點醫療裝備產業鏈協同擴產視頻會,組織了國內有創呼吸機重點企業、地方有關部門,摸底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研究產業鏈協同擴產措施。
「除了政府積極協調,企業或許還可以在國內找一些可替代的元器件,但這需要相關測試和驗證,後續還得定製,不是那麼容易的。」某醫療器械行業採購人士向記者表示。
在這場提升產能的戰鬥中,企業自身的資源儲備也顯得十分重要。魚躍醫療表示,「能在短時間內創造這一記錄,與魚躍醫療注重科技創新與智慧財產權布局息息相關。」此外,企業原料儲備、研發實力和生產製造體系等方面有時也幫助企業實現產能提升與訂單交付。而邁瑞醫療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企業在國內疫情初期的時候,就已經在海外做了戰略性備貨。
3
出口經驗、售後服務也加分
記者了解到,由於呼吸機生產企業當前的客戶以歐美為主,企業自身的出口經驗也影響了企業出口速度與訂單交付。
記者從魚躍醫療方面了解到,魚躍呼吸機擁有中國醫療器械註冊證、歐盟CE認證和FDA頒發的緊急使用授權(EUA),出口經驗豐富、在出口手續上沒有困難。當前較大的困擾還是國際物流影響,抵達速度暫時無法提升。
而作為在海外耕耘20年之久的邁瑞醫療在出口方面也同樣經驗豐富。企業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其境外整體收入約70.22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比重約42%。近期,邁瑞醫療也通過了FDA的EUA應急審批獲準出口美國。
「出口呼吸機的售後和安裝服務,是中國呼吸機廠家面臨的下一個難題。因為中國有抗擊非典的經驗,無創呼吸機在中國的普及率比海外要高,很多國際醫生並不熟悉無創呼吸機,所以我們發貨時配有英文使用手冊、安裝視頻、常見問題等輔助素材,讓醫生快速上手。」魚躍醫療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補充介紹道。
4
存在中間商倒賣現象
而就在企業加緊生產、努力提升訂單交付速度的同時,中間商又來「作妖」了。有行業人士感慨,「不得不說,供不應求的呼吸機市場,又給了中間商賺差價的機會。之前是『天價口罩』,現在是『天價呼吸機』。」
「有些人買呼吸機就是動機不純,先大批買入囤貨,再提高價格轉手賣出。原本售價一兩萬元的呼吸機,經過一級、二級、三級經銷商抬價,估計能被炒到七八萬元。而且不同的呼吸機價格差異很大,其中還可能有人明明已經倒賣好幾輪,還說自己是從廠家那裡直購的,讓一些不懂行的買家上當。」某醫療器械行業採購人士向記者介紹。
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倒賣很難防住。對於廠家來說,只能是盡全力識別真實客戶。採買醫療器械,我個人建議是直接和廠家聯繫。產品包裝上都有聯繫方式,在準備好各類文件證明後,直接聯繫就可以。當前除價格因素外,醫療器械的進出口規則也在變化,如果不熟悉規則,出口、進口的時候會遇到更大的麻煩。」
面對倒賣現象,魚躍醫療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強調,「呼吸機是為了救命的,我們不可能給中間商囤貨。現在我們針對大額訂單的需求,都會仔細詢問對方購買用意、收貨地點等問題。如果發現客戶對於產品特點、出口要求、市場等等並不了解,魚躍目前就不予接單。」
5
跨界生產呼吸機
值得一提的是,前有企業跨界生產口罩,現有企業跨界生產呼吸機。近日又有不少企業表示,自己即將投產呼吸機。其中,車企表現搶眼。
目前,義大利呼吸機製造商SiareEngineerin正與法拉利和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CA)以及零部件供應商馬瑞利洽談,希望這些公司幫忙生產一些呼吸機零部件,可能的話也組裝呼吸機。3月19日,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表示,「如果呼吸機短缺,特斯拉可以轉而生產呼吸機。」
然而,和生產口罩不同,呼吸機不僅生產周期長,技術壁壘更是相當高,因此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呼吸機問題還得靠行家生產。
邁瑞醫療在舉辦投資者關係活動時表示,「重症呼吸機涉及上千個零部件,很難想像特斯拉能用現有汽車零部件全部替代。新設計的零部件從可靠性安全性角度,為了對病人安全負責,不能馬上應用於呼吸機產品。不光從汽車行業跨界難度極高,從家用呼吸機跨界到重症治療呼吸機都極其艱難。」
「想緩解現在全球呼吸機緊張,不能寄希望於非專業廠商。呼吸機是高端醫療器械,非專業廠商跨界生產,會面臨生產線改造、供應鏈保障、人員培訓、權威認證等環節的限制。當然,最難的還不是這些,生產線改造可能耗費一周,人員培訓在1-2月內也可以完成,最關鍵的是研發跟不上。呼吸機是一種硬體軟體相匹配的專業醫療設備,研發周期至少10個月。」魚躍醫療方面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