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4日 09:08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參與互動作者:楊顏慈 徐珊珊 申冉 泱波 顧名篩
江南水鄉的靈動美、歷史沉澱的知性味
熱鬧喧囂的煙火氣、崇文重教的書卷聲
創新迸發的活力美
……
金陵的美,從不只有一面
8月12日清晨,南京上空迎來絢麗朝霞,放眼望去,令人格外舒心。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不妨隨著鏡頭
穿越至十裡秦淮河畔
感受千年古都的脈搏
一同看看「六朝古都」南京城
演繹的「金陵六美」
新老並秀的協調美
作為「六朝古都」
南京的美從不單一
城市的古韻與現代風巧妙結合
古今碰撞,新老並修
成就了南京獨特的協調美
西橋。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南京網紅打卡地「西橋」
是一條穿越古今的「視覺廊道」
「斑駁」古巷「梳頭洗臉」煥新顏
街道兩邊承載著歲月的滄桑
一條大路指引向「高聳入雲」的遠方
早在上世紀80年代,金陵飯店在南京新街口建成37層、110.4米的高樓,成為當時南京的「中心地標」,並且保持了中國第一高樓的稱號近15年。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在「老網紅」金陵飯店身上
「新老並秀」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泛舊的外觀,昏黃的燈光
然而走進去,卻是摩登現代的大堂
新老碰撞的「衝突美」在這裡交匯
在整個南京城的大鏡頭中
「新老並秀」更是無時無刻
展陳著一種和諧美
「新老並秀」南京城。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老城更新和新城發展並駕齊驅
城市的危舊房、棚戶區
不斷升級改造
老舊小區整治出新
南京老街巷越來越美,成了年輕人打卡地。中新社記者泱波 攝
江北新區、紫東區域
河西新城、南部新城
高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
高樓大廈流光溢彩
共同展陳著古都金陵的創新現代美
銳意創新的活力美
在「看不見」的地方
南京的創新正迸發出
勢不可擋的活力美
南京創新周。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被激活的「古都」
正乘風破浪發力創新
根據南京2020年上半年經濟數據
經濟總量達6612.35億元,增長2.2%
增速位列江蘇省首位
長三角副中心城市第一位
南京試行碩博研究生就業見習制度,「擠出」10億元,向碩博研究生推出10萬個「見習」崗位。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通過建設活力迸發的
數字之城、智慧之城
南京把人氣帶進都市樓宇
把人才引入城市矽巷
「靶向化聚才」成為抓手
據不完全統計
在2019年,如果以天計算
每天平均有1000名以上大學生落戶
成為「新南京人」
紫金山實驗室。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國際朋友圈的不斷拓展
帶動了南京創新資源的落地發芽
天時、地利、人和
在大美南京交融
讓創新之因結出美麗碩果
古今交融的人文美
說到南京的人文美
不得不提到「世界文學之都」
與「國際和平城市」的美譽
穿過雲霧俯瞰南京紫金山「最美項鍊」。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宣布
批准66座城市
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
南京被列入「文學之都」
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此稱號的城市
作為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
南京自古以來
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
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
在南京夫子廟,小學生著漢服習禮儀感悟「十歲成長禮」。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現如今,南京高校林立
文化底蘊深厚
是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之地
南京自古以來就是座崇文重教的城市。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這裡更是紮根了一批有特色
有情懷的「最美」書店
先鋒書店是南京的著名文化名片
也有著「中國最美書店」的美譽
新晉網紅「曉書館」與南京明城牆毗鄰
成為「文化客廳」吸引書迷流連忘返
「遠東第一別墅」美齡宮裡喝咖啡、千年古剎旁飲茶吃素齋、民國名社外讀書、鐘山腳下吃甜品……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綠色宜居的生態美
對於不少南京人來說
也許感觸最深的美
當屬家門口的「綠色蝶變」
短短數年間,隨著長江大保護的推進
一幅「水韻江蘇」的生態藍圖
徐徐「走出畫卷」,走進現實
航拍長江邊的南京閱江樓,與拔地而起的現代樓宇相互映襯。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濱江,長達58公裡的慢行綠道
如地毯般徐徐鋪展
濱江公園自北向西貫通整個濱江帶
江中,50多條「微笑天使」江豚長棲於此
南京成為目前整個長江流域
唯一在市中心江段
有野生江豚穩定棲息的城市
江邊,昔日的老破小
變成景美宜居的網紅社區
吸引海內外遊客打卡
航拍南京濱江「綠色蛻變」。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沿著長江南京段
昔日黑臭「生產岸線」
變成綠色「生態岸線」
「一江清水兩岸蔥綠」的「藍圖規劃」
走向美好現實
「綠色」的生態優勢
正逐步轉變為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
南京林業大學櫻花盛開。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除了江邊的綠色蛻變
主城的變化更是隨處可見
開門見綠的公園城市
綠道環繞的慢行城市
在南京徐徐鋪展
如今,南京各地正用「繡花功夫
「打造「花園城市」
在城市發展中「見縫插綠」
開放包容的氣度美
歷經千百年風雨的南京
如今正以開放包容的新姿態
向世界展現金陵的氣度美
南京長江大橋。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南京自古以來就是
連南接北、承東啟西的交通要衝
今天的南京是重要樞紐城市
處於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
多個國家戰略疊加區
面向未來
也將以更寬的視野、更大的格局
在包容中發展、在發展中包容
經歷過南京大屠殺慘案
南京這座城市的人民更懂得和平的珍貴
2019年11月30日,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主辦的第四屆「南京安全區」國際和平徒步在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舉行。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2017年9月4日
國際和平城市協會向全球公告
南京成為第169座國際和平城市
這是中國首個加入該組織的城市
2017年9月30日,來自各行各業的90對新婚夫婦走進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在烈士群雕前舉行江蘇省暨南京市新婚夫婦向革命烈士獻花儀式,表達對革命烈士的崇敬和緬懷。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紅色文化基因深厚,資源豐富
無論是清明、還是平日
雨花臺烈士陵園中
烈士紀念碑前的鮮花從不凋落
往來憑弔的人群從不停歇
大街小巷,有形的、無形的
文化遺產浸入市民的當代生活
成為市民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地標
塑造城市精神,培育人文氛圍
鳩山由紀夫在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後題詞。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開放包容的氣度
也可從這次疫情防控中窺見一二
南京明確提出
在寧工作生活的外籍友人
是南京的新市民
在疫情防控上與南京市民一視同仁
患難時刻的不「見外」
也得到了外國友人的真情回報
疫情期間,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
向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捐贈1000個口罩
圖為《南京抗疫現場》視頻截圖。
日本導演竹內亮
在南京拍攝《南京抗疫現場》
南京各大高校的留學生
也積極投入抗疫工作
共同築起牢固防線
安定文明的和諧美
說到大美南京,最後不得不提
這裡是全國最安全的城市之
一——無處不在的和諧美
城市公共安全涉及多個方面
南京智慧公共安全建設從頂層設計入手
「一張藍圖繪到底」
有機組織各部門、板塊「攥指成拳」
構建了一張橫向到邊
縱向到底的城市公共安全大網
一米多高的模樣加上兩個大大的「眼睛」,「機器人巡警」現身南京夫子廟景區巡邏。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創新南京,讓AI賦能
為智慧警務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藉助科技力量
南京公安打造了一支智慧化警隊
讓各類「黑科技」變成平安的守衛
者一個安全的南京
處處彰顯著和諧美
近年來,南京在「創新名城」建設快馬加鞭的同時,「美麗古都」提上了重要日程。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創新名城歷經三年拼搏、已呈縱深突破之勢,美麗古都也要提速發力、更好彰顯幸福宜居之態。」近期,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重點對建設美麗古都作出安排。
如今,這座六朝古都
正愈發展現出「六種不同維度的美」
共同秀出古都南京的萬般風情
描繪出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的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