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鬧矛盾,家長竟在微信群裡約架!如何理解中國式父母

2020-12-22 騰訊網

最近,有關「兩名上海小學生父親微信群裡約架」的對話的截圖和視頻在網際網路上瘋傳。根據網上的截圖,兩個三年級男孩在學校打架了,但兩個父親卻在班級微信群中「約架」,並在學校門口打的頭破血流!

如今,兩個孩子的班主任說,在家長發生衝突之前,兩個孩子的矛盾實際已得到解決並和好了。10月9日開學後,兩個孩子還手拉手開心地玩耍...

對此,網友說,孩子比成人更明智!

這個奇葩的事件是怎麼發生的?這裡再將始末好好捋一遍!

家長微信群聊圖片源網絡截圖

家長微信群聊圖片源網絡截圖

聊天屏幕截圖顯示,一個小學生的父親張某因為他的兒子被懷疑在學校裡被同學欺負,在家長微信群中直接說:「陳爸,你是不是沒吃過苦頭!

被點名的陳爸反駁說,他的兒子確實打了對方三下,但原因是對方做操時踢了兒子的屁股。並也說不甘示弱:「口氣這麼大,你說,我隨你。。」

然後兩人爭吵升級,火藥味越來越濃,他們同意第二天早晨在學校門口見面。

家長微信群聊圖片源網絡截圖

爭吵期間,兩個孩子的母親也參加了「戰爭」。

張媽媽告訴陳爸爸:「幾天前我兒子去倒水,你兒子絆倒了他,他回來一直說膝蓋很痛。我們認為孩子是頑皮的,就算了。今天又來主動挑事,不能光聽孩子的,還得仔細調查。」陳媽媽對張媽媽說:「請加你的微信以確認情況!」

但情況卻變得越來越糟,其他學生的父母試圖說服他們,希望解決爭端。

第二天一大早,在學校門口,「陳爸爸」用U型鎖打破了張爸爸的頭,後者立即被送往醫院。

10月9日,記者從楊浦區相關教育部門獲悉,9月30日上午在網上發生了家長約架事件。由於家長的微信群中只有父母沒有老師,老師在被告知後,已通知兩個孩子的母親來學校處理此事。但是,在9月30日早上8點之後,陳某直接用U形鎖敲破張某的頭部,使後者流血。

事發後,學校老師立即撥打120和110,並將張某送往醫院救治。傷口經過治療後,沒有嚴重的問題,他於當天離開醫院。

據了解,這兩個孩子是男孩,這個年齡的孩子活潑活躍。彼此玩耍會引起一些摩擦。學校心理老師將分別與兩個小男孩交談,撫慰他們的情緒,並正確地指導他們。

為了防止再次發生類似的衝突,學校還將對學校中的所有學生進行行為教育,並計劃舉行相關的家長會議。教育局和學校還將邀請楊浦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到學校講學,並與公安機關配合進行跟進調查。

楊浦警方說,正在調查和處理兩個父母之間發生的鬥毆行為。

關於這一事件,許多網友都醉了,覺得這兩個父母的行為確實不像成年人...

如此「父愛」實在是讓人受不了,對此,你們有什麼不同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小學生家長微信群的樂與苦
    對於學生家長來說,家長微信群是他們手機裡不能被忽視的群之一——老師們會在群裡布置作業、通報孩子在校情況、發布重要通知等;家長們若有疑問,也會在群裡與老師溝通。家長微信群,是架在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一座橋。特別是對於年紀尚小的小學生群體,這樣的一個微信群,被賦予更多意義——一方面,它扮演著家校溝通平臺角色;另一方面,它承載了孩子們在學業、課堂表現、考試成績上的壓力。事實上,通過家長微信群,如山的壓力,同樣壓在老師和家長身上。平臺今年是胡峰當班主任的第三年。
  • 男子業主微信群中與人鬧矛盾竟用「搶劫」來洩憤
    微信群中鬧矛盾竟用「搶劫」來洩憤華聲在線10月15日訊 鄰裡之間偶有矛盾實屬正常,但因瑣事爭吵後萌生「搶劫」的方式報復鄰居,著實令人匪夷所思。今日,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就公布了這樣一樁奇葩案件,張剛(化名)與其他業主在微信群發生爭執,債臺高築的他,居然選擇持刀搶劫來報復,終是害人害己。張剛是長沙天心區某小區業主,2019年下半年,他在小區微信群裡看到有業主張明(化名)發狗傷人的視頻後,還揚言要毒死小區的狗。見到這一言論後,張剛表示不服,「如果你在小區毒狗,我就毒你全家!」由此,兩人結下了梁子。
  • 上海倆小學生打鬧引父親約架:孩子鬧矛盾,家長該怎麼辦?
    兩名學生家長在微信群裡溝通時發生口角,並微信群裡公開約架。從截圖內容來看,戰火馬上就要紛飛了。可靜下心來仔細看看這兩個大男人的話,是不是挺孩子氣,仿佛兩個小孩在慪氣呢?看到這裡,不禁想起是德國漫畫家埃·奧·卜勞恩的漫畫傑作《父與子》裡的故事。
  • 家長進校毆打小學生,有人讚賞以暴制暴,你怎麼看?
    小學生之間鬧矛盾,家長出手教訓,竟引來一片叫好,可以想見,校園欺凌是多麼讓人痛恨,不過,對於家長「以暴制暴」的行為,我並不贊同。為什麼這麼說?今天我們支持家長「以暴制暴」,只是不知這種暴力會不會升級?最終會造成多大的傷害,誰也無法預料。
  • ...鬧矛盾,兩家長約架打到頭破血流: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家長該怎麼做?
    圖片來源:網絡 原來,是兩名小學三年級男生因在學校做操時產生摩擦,發生了「踢屁股」的打鬧行為,最後導致二人的家長在微信群內發生口角並「約架
  • 小學生有衝突 家長該不該插手?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上海兩名三年級男生因在學校做操時「踢屁股」,倒水時「絆摔跤」產生摩擦,兩學生家長竟在家長微信群內發生口角,並「放狠話約架」。根據微信群截圖顯示,爭吵中,兩名孩子的媽媽也加入「戰局」。兩名家長在校門口大打出手,一人被車鎖敲破頭,鮮血直流當即被送進醫院。那麼,家長該如何正確處理小學生之間發生的衝突呢?
  • 班級微信群家長爭吵,到底是何原因?教師總結不受歡迎的幾類家長
    目前,微信已經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在這幾年的一些教學工作實踐中,我們發現有幾類家長在微信群的發言頻率和表現欲望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給老師們造成了不少的工作問題和麻煩。,引發了家長之間的矛盾以前教過的一位學生,就是在學校裡孩子和孩子之間發生了一點小誤會,但孩子回來後把問題告訴家長後,引發了微信群很激烈的爭論,另一位家長的言語也很粗俗,導致兩人在微信群裡互相辱罵。
  • 家長退群,中國教育要怎麼「救」才能解決學校與家長的「矛盾」?
    家長太無奈當年班裡的差生,後來都當了老師!家長抱怨:救救我的孩子。科教興國,人才興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人才,更離不開好的教育,但現在我國的教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出現了讓所有人都頭疼的問題!家長退群,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 家長微信群發言「帶情緒」,班主任如何引導溝通?
    ▊編者按 家長向老師、學校提出合理意見和建議,本就是家長參與家校共育的重要表現。但許多家長往往「愛孩心切」,在微信群就某些事件表達溝通時,不自覺帶有情緒。 要避免非理性表達在群裡帶節奏,班主任如何及時引導輿論走向理性?
  • 「給小學生家長減負」,中國家長炸了:我們輸不起!
    話說對於許多父母來說,陪孩子做家庭作業簡直是一種折磨,很多家長也非常渴望從這種折磨當中解脫出來,但是中國式家長的焦慮告訴我們:減負這件事,註定行不通!一:中國式父母焦慮的顯著案例有一種恐怖叫做:「別人家的孩子」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相對於「家長減負」這件事來說「中國家長無處安放的焦慮」才是問題的根源。
  • 家長群變身「交友群」,異性家長互加微信,孩子成「曖昧」的幌子
    隨著孩子上幼兒園後,老師都會組建家長微信群,方便與家長溝通孩子問題,這種微信群也讓一些家長互相之間產生了聯繫。正常來講,群裡大多都是寶媽,偶爾也有一些寶爸,相互溝通孩子問題時,交流難免就會多一些。家長群搖身一變成為「交友群」,異性家長互加微信,孩子成為「曖昧」的幌子。為什麼異性家長之間會產生「曖昧」對異性的好奇心,這是大部分人心裡都潛在的思維。成年人的生活每個人每個家庭都不一樣,送孩子上學上興趣班的家長,婚姻大多都持續五六年了,而這段時間也是夫妻感情進入到「平淡期」或者「七年之癢」的階段。
  • 老師和家長都應正確使用「家長微信群」
    家長微信群,跟手機裡的其他微信群一樣,是一個成員之間相互交流、溝通信息的平臺。特殊之處在於群裡的成員,一頭是老師,一頭是家長,群成員共同面對的是班級裡的孩子,話題也離不開孩子,以及與孩子教育有關的方方面面。然而,這個特殊的微信群近年來卻成為網絡熱搜話題,被推上「風口浪尖」。
  • 老師把「孩子上課睡覺」照片發到家長微信群,家長:你的人品呢?
    現在家長們和老師的主要交流方式是微信群,既方便聯繫,又能及時了解孩子在校情況。但有一點不可否認,家長最怕老師在家長群發布一些自己孩子的批評語言。只要看到微信群裡有自己孩子的違紀情況,作為父母心裡就緊張和害怕。
  • 家長深夜和老師「反目」,鬧上人民日報,原因讓無數家長深有同感
    其中不少家長有苦說不出,最終只得將所有的矛盾指向家長群。在短時間內,"家長群"一詞屢屢登上熱搜頭條,成為大眾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家長群"的矛盾日益凸顯,前不久,由於開會無法回復家長群消息,一位家長在家長會上竟然崩潰大哭。
  • 10歲小學生建QQ群,群聊消息成人看了都臉紅,網友:父母的失職!
    隨著網絡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很多孩子在很小的年紀就接觸到了成人的世界,這其中也不乏很多小學生過早地接觸到了「性「這個問題,甚至釀成大禍。這裡面除了無良媒體和社會風氣的影響,家長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原來傳來的群消息是一連串「大尺度視頻」,而王先生的兒子小王正是這個群的群主。王先生問拿東西回來的兒子為什麼會有這個東西,小王卻面不改色地說:」這有什麼奇怪的?我們班的同學好多都在這個群裡,每天都在看這些,很正常。「王先生面對孩子的這般反應大驚失色,趕緊聯繫了其他幾位孩子的家長一同討論,這件事傳到網上,網友們也指出,孩子有這種行為是父母教育的失職。
  • 家長崩潰退群!建「家長群」到底為了啥?
    家長和學校雙方還是應該互相理解,教育永遠離不開兩者的緊密配合。好的教育需要家長和老師各司其職,老師的歸老師,家長的歸家長,專業的事還是要讓專業的人來做,家長過度參與,以錯位的責任「越俎代庖」,並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 置頂聊天、不敢靜音……如何破解「家長群」變「壓力群」?
    原標題:如何破解「家長群」變「壓力群」?新華社杭州11月14日電(記者俞菀)2個孩子10個家長群,不到30分鐘未讀消息99+……網際網路深度介入教育的今天,「家長群」成「壓力群」的情況日趨明顯。近日,杭州市教育局表示將通過建立「負面清單」等形式進一步梳理「家校關係」,引發廣泛討論。不少家長認為,在家校充分協商基礎上確立家長群「群規」已勢在必行。
  • 「家長群」內外老師和家長各執一詞,到底誰在掙扎?
    有人說,出現這種公開混戰的現象充分說明了家長和老師學校之間的相互不信任,人們甚至擔心家校矛盾是否會向類似醫患矛盾的方向演變。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位家長和老師,當走近被家長群困擾的老師和家長時發現,矛盾的背後有相互的不理解和相互的抱怨,但更多的是焦慮和痛苦的掙扎。
  • 倆家長因孩子矛盾約架,打的頭破血流,孩子發生矛盾家長怎麼處理
    前幾天上海楊浦區兩個小男孩在學校發生了矛盾,最後雙方的家長都加入了進去,並且在班級群裡互相放狠話,並且約定第二天一早在學校門口較量較量。因為班級群只有家長,老師並沒有進來。雖然家長們都勸說這兩位家長,希望他們冷靜,並等著老師來處理,但是這兩位家長都沒有聽進去。衝動的後果就是一個家長被U型鎖打的頭破血流,一個家長還要等著被派出所調查,雙方的孩子需要學校請心理輔導師緩解焦慮。兩個家長的行為就像兩個不懂事的孩子,給自己孩子帶了個很壞的引導,最終傷害的卻是自己的孩子,真的是得不償失。
  • 「家長退群事件」鬧上央視後:教師,儼然變成新的「弱勢群體」
    01"家長退群事件"鬧上央視後:教師,正在變成新的"弱勢群體"現在每個家長的手機裡大概都有幾個家長群,因為老師們每天都會通過這些群給家長布置很多家長表示,自己上學的時候父母從來不用操心,作業是老師布置的,批改也是老師的事,平時也不會有那麼多花裡胡哨的家庭作業來分散父母的時間。然而到了這一代,孩子的學習父母需要全心去參與,有的時候常常忙到半夜十一二點,難免感到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