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羽壇名將林丹宣布正式退出國家隊,20年的國家隊職業生涯,林丹成為了羽球歷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大滿貫獲得者,在2020年7月4日決定結束他的國家隊運動員生涯。
提起林丹,就不得不想起那位去年宣布退役的馬來西亞名將李宗偉,2018年因癌症暫別賽場的李宗偉,經過治療後宣布癌細胞已全面消除,雖然因身體原因最終還是遺憾退役,但作為一名癌症患者,他的經歷無疑是幸運的。那麼他到底是如何「治癒」癌症的呢?
2018年9月,羽毛球名將李宗偉被確診罹患早期鼻竇癌,5個月後,也就是2019年1月,李宗偉宣布重歸訓練場。在這短短5個月時間裡,他是如何治好癌症的?
當今對人類生命威脅最嚴重的惡性腫瘤所用的治療方法,基本上可概括為手術、放療與化療三種。李宗偉的治療方案是一種新型的放射療法,叫做質子治療,據透露,他在兩個月時間內接受了33次質子治療,費用高達924萬人民幣,一個療程就要花上28萬。如此昂貴的質子治療究竟是怎樣殺死癌細胞的呢?
這種治療方法的原理是通過加速質子到接近光速後殺死癌細胞。這個過程的機制是,當質子進入人體、到達癌細胞位置時,帶正電的質子會吸引癌細胞原子中的電子。在生物輻射效應中,原子失去電子的過程就是「輻射游離」。由於發生游離的部位是癌細胞的雙螺旋形(DNA),當雙螺旋形上有大量的基因被破壞到無法修復的程度,癌細胞就被殺死了。所以說,質子治療聽起來是一個新鮮詞,但本質上還是屬於放療。
質子治療的過程與鈷60或X光照射腫瘤治療的方法相似,只是產生游離的能量來源不同而已。傳統放射線進入人體時,從接觸皮膚到癌細胞所在位置,其能量呈逐漸遞減分布,所以會傷害正常組織或細胞。由於正常組織對射線有一定耐受量,限制了腫瘤的治療的安全劑量,該安全劑量難以達到完全殺死腫瘤組織的目的。
但是當高能量的質子進入人體後,發生游離效應的過程與傳統放射線完全不同。由於質子是以極高速進人人體,在它行進過程中,與細胞發生作用的機會極低,只有在速度降低、快要停止之前,才會釋放能量並與細胞的原子發生作用。而生物物理科學利用控制質子進入人體能量的大小,可以做到讓它在希望的位置停止的地步。也就是說,可以控制質子束停在癌細胞的位置上,將所含能量全部用於殺死癌細胞,而不傷害正常細胞。這是目前不論以放射線照射或放射性藥物治癌都無法做到的一點。
看到這肯定有人會有類似的疑問:既然質子治療效果這麼好,那癌症是不是都有希望治好了?為啥還有那麼多富豪因癌去世呢?
質子治療雖然毒副作用低、療效好,但也不是有錢就能做的。除了費用昂貴之外,這項治療在應用時也有許多的限制情況。
首先,不是所有的癌症都可以應用質子治療,質子治療只適用於局限性腫瘤,即還沒有發生擴散轉移的腫瘤,尤其適合於靠近身體重要臟器的腫瘤,比如頭頸部腫瘤、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眼球病變、胸部腫瘤等。但對於晚期已經發生轉移的患者,還有空腔臟器腫瘤(如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等)以及白血病這類血液系統腫瘤,質子治療並不適用。
其次,要求患者在同一部位腫瘤不能接受超過2次放射治療,不能進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
最後,患者需要長時間保持俯臥或仰臥體位接受治療,對患者的身體狀況也有一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