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雨涵
前幾日,郭德綱于謙合作20周年相聲專場舉辦。這場演出的宣傳海報宛若結婚紀念日的請柬一般,郭德綱的海報文案上寫著,「人說知己難尋,我一遇就遇了大半輩子」。
而于謙的海報文案上回應道,「人說入對難成,我一搭就搭了往後餘生」。
就連海報的英文文案都暗藏著小心機,郭德綱的海報上是「you complete me」(你成就了我),于謙的海報上對應著「my pleasure」(是我的榮幸)。
不止如此,郭德綱還特意在微博上@于謙,「小半輩子都搭你身上了」。于謙也「濃情蜜意」地回覆說,「與有榮焉,你我當如此」。
網友們被猝不及防地餵了一大口「狗糧」,有人評論說,要說發糖,還是這「老兩口」最會了。
親切的說法,是把郭德綱和于謙稱為「郭大爺」和「於大娘」。相聲票友們分析說,兩個郭德綱成不了事,兩個于謙更不可能。「中國相聲這門技藝沒死絕,真虧祖師爺顯靈的時候給郭德綱配了個于謙。」
郭德綱自己也這麼說,「這是祖師爺疼我,給我了一個這麼好的捧哏演員。」
郭德綱和于謙到今年正式搭檔了20年,他們兩人的關係是同事、搭檔,又是好友、知己,更是勝似親人,很難用單一的關係一概而論。
他們二人的「琴瑟和諧」,往小了說,是一段知音奇緣,往大了說,真的是締造了中國曲藝史上的傳奇故事。
關於郭德綱的奮鬥血淚史,完全能拍一部電影。當年他從天津到北京隻身闖碼頭,最窮的時候要把小靈通賣掉換饅頭吃,演出完沒趕上公交車一個人走20公裡路回大興的出租屋,邊走邊哭。
按照郭德綱的說法是,「當年我落魄在北京,沒人認識我,也沒人管飯,天天餓得看誰都是餅。在那種情況下,人家介紹認識了於老師。」
郭德綱是為相聲而生、為相聲而活,簡直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小說主角原型。
可在于謙那兒,相聲對他來說只是個愛好。他說,」我對相聲沒有責任,它不欠我什麼,我也不欠它什麼。」
于謙父母都是石油系統的高級知識分子,自小跟著姥姥和五個姨媽長大,說他是養尊處優、提籠架鳥的大少爺也不為過。
後來于謙進了北京曲藝團,算是有了編制,可是恰逢相聲不景氣的年月,于謙的工資條上曾經一個月只發一塊二。不過他也並不苦悶,出去演小品、拍電視,還能夠跟朋友有大把時間釣魚喝酒,于謙反倒非常自得其樂。
一個底層奮鬥,一個優哉遊哉,這樣的兩個人碰到一塊,卻是天造地設一般地對了眼。
兩人的第一次正式合作是在2000年,那時郭德綱被于謙所在的北京曲藝團借用,兩人一逗一捧,就臨時搭了個夥。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
郭德綱回憶兩人的初次合作時說,「臺上驚著我了」。郭德綱說,無論是分寸、勁頭還是火候,「謙哥讓我特別滿意,挑不出毛病」。
那時郭德綱已經操辦起了德雲社的前身——北京相聲大會,可正值相聲行業的最低谷時期,郭德綱的草臺班子和江湖擺地攤也沒什麼差別,他怕耽誤了于謙,沒好意思提出正式搭夥。
直到2004年,德雲社終於有了點起色,於是郭德綱向于謙發出邀請,兩人正式成為固定搭檔。就像他們合作20周年專場的宣傳文案上說的,這一搭,「就搭了往後餘生」。
郭德綱說,當年于謙是從體制內流落到民間和潦倒的自己「私奔」。好在于謙算是跟對了人,沒過兩年,德雲社就真正紅火起來,開始一票難求。
德雲社的十周年紀念演出,他們甚至返場22次,一路演到了凌晨3點多,觀眾起立鼓掌半個多小時,久久不肯離去。當時郭德綱和于謙都淚灑舞臺。
2010年前後,德雲社一度瀕臨絕境。而郭德綱也應了師父侯耀文對他的評語,「一路坎坷走來,勢必嫉惡如仇」,展現出來自己從江湖習得的狠辣作風。
當人們以為性情溫和、與人為善的于謙不認同郭德綱的做法時,于謙對搭檔力挺說,「幸虧郭德綱這樣,郭德綱要像我這樣的話,就沒有德雲社了。」
可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郭德綱反倒希望兒子學習到于謙身上的通達。他把郭麒麟送去給于謙當徒弟,于謙也像慈母一般對郭麒麟言稱「我兒」,對郭麒麟寄語說,「立於皓月之邊,不弱星光之勢,傍於巨人身側,不頹好勝之心」。這似乎也正是于謙對於自身位置的認知理解。
與臺上的舌燦蓮花、神採飛揚相比,郭德綱說自己在臺下有社交恐懼症。他喜歡一個人在家看書和研究戲曲,一年到頭跟外人吃飯的機會可能十回都沒有,一說吃飯半個月前就開始發怵,看見桌上有外人會直接發問:"你走還是我走?"
而他在臺上調侃于謙說,「一天能趕八個酒局,見一萬個朋友」。
現實中的于謙也確實一直都是呼朋喚友的作風,和臺上的角色截然相反。
郭德綱當年給于謙出的書作序,題目就叫做——《他活得比我值》。如此不同的兩個人,在臺上和臺下就這麼恰到好處地補上了對方生命中的缺口。
大多數CP都會相愛相殺,而郭德綱和于謙之間似乎只有「相愛」,沒有「相殺」。2011年,郭德綱和于謙接受曹可凡的採訪時被問「你們倆紅過臉沒有」,于謙坦然地說,「不但生活當中,在藝術上我們也從來沒有過。不說紅臉,就連掰扯幾句都沒有,並且心裡一點結都沒有。」
這些年來每逢于謙過生日,郭德綱都會準時在微博送上生日祝福。從稱呼的變化來看,兩人這些年的感情也是越來越「如膠似漆」。
2013年的生日祝福中,郭德綱稱于謙為「師兄」,于謙稱郭德綱為「郭老師」。
在2016年之後,于謙開始稱呼郭德綱為「角兒」,兩人也越來越放肆地當眾「秀恩愛」。郭德綱發了他和于謙的合照,並配文說「惟願此生永伴同行」。一句話讓網友表示,「我又相信愛情了!」
去年是于謙的50歲生日,郭德綱再度送上祝福,「半百光陰人未老,吃喝抽燙志猶堅」。于謙回覆說,「又蒙我角多錯愛,天命猶思報德雲」。
這樣的相濡以沫、情比金堅,難怪網友們會說,「不羨鴛鴦不羨仙,只羨郭德綱有于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