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人說知己難尋,我一遇就遇了大半輩子。」
于謙:「人說入戲難成,我一搭就搭了往後餘生。」
這是郭德綱和于謙舉行「合作20周年」相聲專場的宣傳海報上的話,20年,這是一個小數字,卻是一個不短的時間。
郭德綱和于謙,這是兩個完全性格迥異的人,卻成了朋友。于謙喜歡抽菸,喝酒,燙頭,而郭德綱則喜歡自己一個人在家呆著看書。于謙曾經說過這樣一件事:我身邊最孤獨的其實是郭德綱,我們平時出去吃飯都不叫他。
明明搭檔20年,為什麼吃飯都不叫郭德綱呢?主要還是因為郭德綱自己。
郭德綱:我不善於傾聽,也沒有興趣
嶽雲鵬曾經說過一句話:和師傅相處特別累,交流起來也特別累。哪怕是和自己的兒子郭麒麟,也僅限於必要的交流,有時候郭麒麟在父親生日時發的生日祝福,也像「石沉大海」一樣,毫無波瀾。
郭德綱說:「我不擅長傾聽,也沒有興趣當一個傾聽者。我是自己主動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的,而且也樂在其中。」
所以,相處20年的老搭檔怎麼可能不知道郭德綱的這種情況,也許就是非常清楚,所以,出去吃喝玩樂時才不會叫郭德綱。
很難想像在臺上那麼逗樂的郭德綱,竟然在私底下是這樣一個「無趣」的人。不主動社交,沒事就在自己的書房裡看書、寫字、聽戲,除此之外,他不抽菸,不喝酒,當然也不喜歡燙頭。
在他的書房裡有著眾多的中國古典文學,而且只要是書房裡有的,你說出書名,郭德綱就能馬上給你找出來。
郭德綱讀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豐富頭腦,了解人生。人人都說郭德綱是「草根」,但他的肚子裡裝滿了中國文化。他曾經說過:「可以沒文憑,不可以沒文化;可以不上學,但不可以不讀書。」所以,初中畢業就沒有再上過學的郭麒麟,卻有著很多高學歷的人也沒有的涵養和見識。
陳佩斯在訪談中曾說:「喜劇是在自我折磨的過程中取悅於他人,是用自己的低姿態引發別人的優越感。」
臺上嬉笑逗趣,臺下孤僻清苦。這就是郭德綱。
《過得剛好》是郭德綱自己前半生的總結,江湖兒女自古情長,看到的都是常人接觸不到的地方,別人說郭德綱的故事是江湖,但郭德綱自己說這是寫的自己。
《過得剛好》有極其鮮明的「郭氏風格」,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讀著和他的相聲作品一樣過癮。書中講江湖故事,講相聲段子,但是更多的是講個人感受, 郭德綱一路坎坷的新路歷程,朋友與師徒的感悟思考,不誇張,不做作,不煽情,不隱瞞,不迴避,甚至是對我們為人處世,結交朋友,帶娃教育,工作相處都有借鑑意義。
有人這樣評價過這本書:「郭德綱年紀不算大,但是他的書,不是同齡人的內容,往往一兩句話都是值得思考的內容,每次的感悟都是生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