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不是經常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開會時,領導讓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總是說東說西,最後自己都不知道想表達什麼觀點;在和同事討論某件事情,一直在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讓你總結一句,你也不知道怎麼回答;我們被要求臨時發言的時候,總是腦袋裡面一片空白,抓不住重點;
當我們被臨時提問,就像是上學時被老師要求回答問題一樣。
但在職場中,這種發表觀點的場合和老師提問有區別,我們被這種提問容易產生焦慮,認為被提問的時候必須馬上要回答,於是便不假思索地說出心理臨時想到的說辭。
我以前也犯錯這樣的毛病,面對突如其來的提問,心中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感,如果張口結舌,或者回答自己不知道,就會被領導認為是缺乏思考,自己的晉升之路就會異常艱辛。
有的時候,為了消除這種不知道的尷尬,就會隨便說點什麼應付了事。
但是我後來慢慢明白,這種方式是行不通的,特別是想在自己的職業發展上有所建樹的人來說,溝通發言技巧是一門必修課。
關鍵時候的發言和溝通,你是出醜還是出彩,就在於你對問題的思考方式。
這個和我們以前的方式不一樣,比如:
以前以為講問題一定是按先後順序,在學校的時候,老師也是這樣教育我們,然而,老師講解的方式是演繹,邏輯關係是:「因為.......,所以.......」
就相當於數學推理公司一樣:
因為a+b=5;
其次b小於3;
所以a大於2;
從最開始的先決條件,按照邏輯順序出發,逐步推論,這就是演繹法。
然而,在職場中,演繹法行不通,我們要採取和演繹法完全相反的方法去思考,那就是結論先行;這種思維方式的好處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達給對方。
這種方法在做企業諮詢的過程中,也被大量的使用。
01正確的思考邏輯:「PREP」模式
POINT=結論REASON=依據EXAMPLE=具體示例POINT=重申結論
舉例:會議中,被臨時要求談談關於「公司是否有必要投入精力開發公司小程序?」
P(結論):我覺得小程序已經融入到我們生活方方面面,對於公司拓展業務是非常有必要;R(依據):1、公司目前APP下載量降低,是因為用戶大多不喜歡在手機中下載太多的APP,而且用戶都是有惰性的,微信支付為什麼能夠快速佔到支付領域一半的份額,就是因為支付的時候,用戶不願意退出微信,打開支付寶。所以研究用戶習慣,才能使公司的宣傳推廣更有效。
2、目前小程序正處於紅利期,投入的成本低,收益大;
E(示例):我們調研發現,同行業都在布局小程序,而且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以哲科公司為例,他們從小程序上線到現在3個月時間,已經吸引了500萬用戶使用;P(重申結論):我覺得目前正是布局最好的時機;所以非常贊同開發小程序。
02提前準備
每個人被臨時發言,都會有不安的情緒,因為害怕說不好,但是因為長期的思維訓練,你會發現很多發言溝通的大神,每次發言邏輯思維清楚,結論明確,事例有理,這是為什麼?
因為長期的刻意練習,我們雖然已經掌握了「PREP」模式,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不熟悉,可能遇到發言或溝通時,需要提前準備。不熟悉的人可能根據這個邏輯關係思考2-3分鐘,熟悉的人可能只需要5-10秒,所以在每次會議的時候,提前按照「PREP」模式做好發言準備,當被領導臨時問到時,你就不會啞口無言。
總結:結論先行,在職場中經常會用於會議、工作報告、說話、回答問題等。掌握這一點,對自己永遠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