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看過一期訪談節目,美術大師陳丹青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及為什麼要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辭職時連連搖頭,直呼可惜。原來他在清華大學任教期間,很多在美術方面非常優秀的學生因為英語考試不合格無法成為他的學生。他非常的沮喪,不明白學習美術和英語有什麼必然聯繫。因為英語讓他招收不到自己看中的好苗子,導致他後來憤然辭職,這在當時也成為一件轟動性的事件,隨即也引發了人們對英語教育的大討論。
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時至今日,關於英語是否應該全民學習,是否應該是高考主科,是否應該在高考中取消英語這一科目的討論仍然轟轟烈烈。
英語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一直作為三大主科之一。中國的孩子從出生到死亡,英語的學習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我們每一個家庭對英語的熱情和投入是瘋狂的,很多幼兒還在咿呀學語時父母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地給孩子播放英語視頻和音頻,有的孩子的嬰幼兒讀物都是英語的。我仍然記得自己的孩子上完第一節英語課,放學後用一個半小時才記熟6個單詞的情景,沒有任何技巧,純粹的死記硬背,把孩子折磨得欲哭無淚。
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進行英語教育,我們在選擇幼兒園時,是否雙語教學成了一個重要的選項,孩子連母語還沒有說利索就開始背英語單詞;讀了小學以後英語補習班是必上的,總想走在別人的前面;到了中學後,因為英語難度的增加,對英語的補習更是變本加厲。我的孩子也在上英語補習班,每周四個小時,課下還要進行很多的複習,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中國一個孩子用在英語的時間比語文還要多,這顯然是不正常的,國語都說不好、寫不好、用不好,外語再好又能怎麼樣?
因為高考的指揮棒作用,英語作為一個基礎大科,分值與語文和數學相同,所以所有人都不敢掉以輕心。很多人呼籲減少英語在中、高考中的分值,弱化英語的權重,想法很好,但這並不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可以想一想學生的考試科目中,即使學值再少,我們會輕易放棄其中的一分嗎?只要計入總分,孩子在英語這一科目上的負擔就不會減輕。
英語這一科目也影響到了教育公平。城市裡的孩子從小學甚至幼兒園起就開始補習英語,而農村孩子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條件。甚至有的邊遠地區的學校沒有專業的英語老師,農村孩子的英語基礎可想而知,有多少優秀的農村學生飲恨英語已以無從統計了。
還有很多激進的人建議取消英語考試,我認為有些矯枉過正了。我們國家為什麼要這樣大面積、長時間地推廣英語?是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和改革開放的需要,如果取消考試,以我國多年在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功利思想,就會出現大規模棄學英語的現象,這對我國的發展也是不利的,因為畢竟很多涉外機構和企業是需要專業英語的。
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進行英語結業考試制度,英語不再列入高考總分,但仍由國家進行統一考試,統一評卷。不同專業規定不同的英語錄取成績,如果英語成績達不到標準高考時不予錄取。這樣就不會再發生因為英語分不夠而不能考取美術專業的笑話,當然對和英語有關的專業還是要嚴格要求的。
現在的英語教育已經嚴重消耗了中國家庭的財力,佔用了孩子的大量的時間,如果高考英語還不改革,它會變得越來越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