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報說節氣 | 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2020-12-23 德州新聞網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日18時02分

我們將迎來

2020年最後一個節氣

冬至

「至」有極致的意思

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北半球各地都是一年中

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

冬藏之氣至此而極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今日以後

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

正午太陽高度會逐漸升高

北半球的白天也將慢慢變長



蚯蚓結:冬至之日「蚯蚓結」,蚯蚓感陰氣蜷曲,感陽氣舒展,六陰寒極時,糾如繩結。

麋角解:冬至後五日「麋角解」,鹿屬陽,山獸,感陰氣而在夏至解角。麋屬陰,澤獸,感陽氣而在冬至解角。

水泉動:再五日「水泉動」,水乃天一之陽所生,現在一陽初生,所以,水泉已經暗暗流動。

自冬至開始

我們正式進入「數九」天

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

生動形象地記錄

冬至到來年春分的物候變化

最常見的有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自冬至起天地陽氣漸強

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

所以古時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人們在這一天祭祖賀冬

慶祝新一年的到來

未來幾天德州天氣

冬至飲食

1、餃子

餃子是「冬至」絕對是必備美食,古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特別是在中國北方地區,「冬至」吃餃子已經是流傳了千年的歷史,人們在「冬至」這天吃餃子也寓意著吉祥如意。

2、湯圓

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3、餛飩

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云:「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態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冬食餛飩,有利於寒冷季節熱能的儲蓄,而且餛飩的做法也十分簡單。

4、羊湯

「冬至」喝羊湯也特別好,而且在中國山東地區一直有著「冬至」喝羊湯的習慣,「冬至」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這時人體內寒氣增加,身體抗寒能力減弱,及時喝一些羊湯能滋補身體也能提高人體的抗寒能力,也能增強人體在冬季的抗病能力。

冬至養生



在我國部分地區素來有「一九一隻雞」的說法,也有「進九吃雞」的說法。雞肉性微溫,偏向於性平,身體比較健康,既不體虛又沒有燥火的人,冬季可以多吃雞肉。

雞湯的營養非常豐富,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質,可以提高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強筋健骨,預防寒涼。一定要湯肉一起吃。



在北方,號稱冬季吃賽過小人參的白蘿蔔是必不可少的進補美食,而白蘿蔔的絕佳搭檔是滋養脾胃的牛肉,兩種食材一個性溫一個性寒,兩者一起正好寒熱中和,「香」得益彰!

要注意的是,白蘿蔔要切厚片,以便充分吸收牛肉的湯汁,最後,一定不能忘了加入風味鮮美的冬菜。



桂圓又稱龍眼,能養心安神,有助緩解健忘、失眠,比如素食的人冬天常喝白菜湯,體質偏寒性容易手腳冰冷、晚上難入眠,這時把龍眼乾、紅棗加姜煮水喝,通常能幫助入睡。

另外,比較勞心的人也容易耗損心脾氣血,吃點桂圓更能有效達到補益功能。但要提醒的是虛火旺或有熱性體質的人,不能吃桂圓。



中醫理論認為,冬季在五臟六腑中對應腎臟,而腎臟又主封藏,是收納陽氣的關鍵,因此,在陽氣最弱的冬至前後,補腎陽是養生的主旋律。

對一般人來說,溫補腎陽主要通過藥膳方式即可,最著名的「當歸生薑羊肉湯」就能很好地補氣補血助陽。



在一年中最冷的時期,有些腎氣不足的人就會感覺手腳冰冷。推薦喝紅棗黑芝麻粥,能迅速溫暖身體,也助於體內微循環,尤其適合手腳冰涼或便秘者。



冬至以後,如果進補過多,容易引起內火乾燥。而發嘴唇乾燥脫皮是最為明顯的身體反應之一,而烏龍茶不寒不熱,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的作用。所以,多喝點烏龍茶可以緩解由於維生素缺乏而出現的肌膚乾裂的情況。



俗話說:「冬有生薑,不怕風霜。」姜味辛辣,可以在體內產生熱氣,祛除冬季的寒氣,所以受凍的病人,就可以常喝薑湯來驅寒,預防感冒等常見疾病。注意,一是冬季吃薑要去皮,二是不要在晚上吃薑。

此外,天氣越來越寒冷,如果我們早晨起來上班,走得急,有時候會吸一肚子的冷氣,有的人甚至會覺得胃開始難受。

《本草綱目》裡面的記載:「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溼之氣及山嵐瘴氣。」 意思是,我們可以在早晨出門的時候,切片生薑,在嘴裡含著,讓唾液慢慢地和薑汁混合,然後咽下,快到地方了,把薑片慢慢地嚼碎,吐掉或者咽下,這樣就可使前胸保持一股暖氣,不受外面風寒的影響。



天氣驟冷,免疫力容易下降。稍有不慎,感冒病菌就會趁機侵襲。「飲食方」裡第一個強調的就是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是抗體的物質基礎,而抗體可以幫助人體與外界「異物」作鬥爭,維持正常免疫力。

針對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特別值得推薦的是每天吃一把大豆,即30~50克黃豆、黑豆或青豆等,輕輕鬆鬆就能攝入豐富的蛋白質,且不會額外攝入膽固醇。



陽池,意味著囤聚太陽的熱量。陽池穴支配全身血液循環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刺激這一穴位,可暢通血液循環,溫和身體。手腳發冷的女性,一般只要堅持刺激陽池穴,便可不為冬天手冷發愁。


俗話說:「冬天走一走,疾病全沒有;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走路是一種很好的運動,使氣血運行,經絡疏通。堅持冬季走路鍛鍊的人,可大大減少貧血、感冒、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等疾病的發生率。


冬至既是節氣又是節日

這一天也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

為它留下動人詩句

年年至日長為客,

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

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

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

路迷何處望三秦?

——(唐)杜甫《冬至》

邯鄲驛裡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應說著遠行人。

——(唐)白居易《邯鄲冬至夜》

都城開博路,佳節一陽生。

喜見兒童色,歡傳市井聲。

幽閒亦聚集,珍麗各攜擎。

卻憶他年事,關商閉不行。

——(宋)王安石《冬至》

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

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

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宋)陸遊《辛酉冬至》

春來冰未泮,

冬至雪初晴。

為報方袍客,

豐年瑞已成。

——(唐)楊凝式《雪晴》

君來同客館,把酒夜相看。

動是經年別,能辭盡夕歡。

雪明窗促曙,陽復座銷寒。

世路今如此,懸知後會難。

——(明)高啟《冬至夜喜逢徐七》

「冬至」又稱「小陽春」

白雪皚皚的天地間

正厚積著生命的力量

冬天就這樣

悉心地孕育著春天

在這個歲末年初

讓我們整理好心緒

盤點收穫,再接再厲

讓所有的心願

都能在未來一一實現


綜合:人民日報微信、健康時報、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的歲時節日。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一月十五日,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通緯·孝經援神契》:「大雪後十五日,鬥指子,為冬至,十一月中。
  •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日18時02分 我們迎來冬至節氣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18時02分我們迎來冬至節氣冬至,不僅是最早被確立的節氣,最古老的節氣,也曾經是最隆重的節日,甚至「冬至大如年」,唐宋時期放假七天(過年也是七天),也算是一個「黃金周」了。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將至話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2020年冬至日是12月21日,農曆冬月初七。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有冬天到了的意思。
  • 【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中國傳統節氣冬農曆十一月初七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別名: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英文名:WinterSolstice,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日期在公曆每年的12月21日—23日之間。冬至的節氣起源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有詩云「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白天最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豔開。」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 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將迎來「冬至」節氣,從這一天起,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日期在公曆每年的12月21日-23日之間。
  •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閒話
    冬至,既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候,先人們視冬至為「冬節」,很是看重,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個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年終有所歸宿」。既然是過「節」,免不了林林總總食元素的登臺亮相。
  • 今日冬至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掃描二維碼,觀看「此刻大連·節氣」系列融媒體H5作品。而冬至,像個歲月驚嘆號,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今天,把冷暖、枯榮、得失,都斂在日曆將盡未盡之時,化為一聲短促有力的提醒:自今日始,大地發動陽氣,春天已潛行在很近的遠方。    當時間的單元以十年為記憶軸閃逝的時候,2020以一種殘酷的方式開場。我們還沒有來得及把憧憬變為現實,把規劃徐徐打開,就迎來了山河失色、以冰封箋的時光。
  • 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當鬥柄指向正北的「子」位時為冬至節氣。
  • 冬至悟道:冬至陽生春又來,物極必反新輪迴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杜甫《小至》又是一年冬至時,陽氣起,年關近。在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冬至為首。南朝《三禮義宗》載:「(冬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
  • 冬至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24節氣在非遺的屬類中屬於「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24節氣的每個命名都蘊藏著中國人洞察天地的智慧──寒來暑往的季節變幻、溫度變化、降水量不同和感應時節而生的物候及勞作。古人從天文的角度劃分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已至,春天還會遠嗎,冬至詩句你了解多少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冬至的來臨,標誌著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時間最短。
  • 雙語學節氣冬至(Winter Solstice)節氣都有哪些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雙語學節氣冬至(Winter Solstice)節氣都有哪些習俗? 【今日冬至,歲末寒時】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古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因而冬至亦稱為亞歲或小年.冬至習俗在不同地域存在差異,北吃餃子,南食湯圓,姑蘇一帶還會喝冬釀酒以驅寒.
  • 今日冬至,北方的餃子控是怎麼養成的
    今日冬至,北方的餃子控是怎麼養成的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日18時02分 我們迎來冬至節氣 「至」有極致的意思 冰益壯,地始坼 隆冬時節到了
  • 今日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18時02分我們迎來冬至節氣「至」有極致的意思冰益壯,地始坼隆冬時節到了>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今日以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會逐漸升高
  • 今日冬至,數九寒天正式開始!兩輪冷空氣來了!接下來的天氣……
    眼下南京可以說是"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日(12月21日)冬至紫金山上生機依舊12 月 21 日 18 時 02 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不過,眼下南京可以說是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進入 " 數九寒天 "據江蘇氣象,本周中後期將有兩輪冷空氣到訪江蘇!
  • 二十四節氣最早被制定的冬至節: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又名冬節、亞歲、小年、大冬。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時間點位於每年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早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國先民們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運行的高度,而測定出了冬至。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完全變換成冬季星空。冬至一陽初生,為一年中陰氣盛極陽氣初生的一天。
  • 今日冬至
    今日冬至 2020-12-21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至朋友圈文案暖心一句話祝福語 今日冬至節氣的說說句子
    今日冬至節氣到來,大家距離下雪又近了一步,雖然天氣寒冷,起床困難,但是一句暖心的話語就會給予我們以力量,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下面帶來冬至朋友圈文案暖心一句話 今日冬至節氣的說說句子。  今日冬至,太陽開始回來了,春天也越來越近了,願我的祝福能像冬天裡的陽光,為您驅走嚴寒,送去溫暖的希望。  今日冬至,裝滿一車幸福讓平安開道,拋棄一切煩惱讓快樂與你擁抱,存儲所有溫暖將寒冷趕跑,釋放一生真情讓幸福永遠對你微笑!  春去秋來,立夏冬至,周而復始,年年有餘。  在最長的冬夜裡,等春的照面。
  • 冬至大如年,陽生春又來
    12月21日冬至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冬至表示隆冬的開始,從今天起,就進入數九嚴寒了,今天是頭九的第一天,過完九九八十一天,寒冬結束將迎來明媚的春天。冬至夜按古人說法,冬至是一個安靜之節。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過新年是相差無幾的。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代冬至日百官放假,皇家祭天,民間祭祖,相互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