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的歲時節日。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一月十五日,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通緯·孝經援神契》:「大雪後十五日,鬥指子,為冬至,十一月中。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恪遵憲度抄本》說:「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至,故曰冬至。『至』者,極也。」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
古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三千年,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新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在中國古代,冬至分為三候。初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水者,天一之陽所生,陽生而動,今一陽初生,故云耳。
自古以來,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那麼中國傳統節日在文人墨客心裡,冬至又是如何一番模樣呢?詩有云:
《小至》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日獨遊吉祥寺》
[ 宋 ] 陳襄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溼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冬至》
[ 宋 ] 陸遊
歲月難禁節物催,天涯回首意悲哀。
十年人向三巴老,一夜陽從九地來。
上馬出門愁斂版,還家留客強傳杯。
探春漫道江梅早,盤裡酥花也鬥開。
《冬至》
[ 宋 ] 朱淑真
黃鐘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
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八神表日佔和歲,六管飛葭動細灰。
已有岸旁迎臘柳,參差又欲領春來。
《冬至》 [ 吳藕汀 ]
又逢數九耐寒中,萊菔充庖同晚菘。
冬至女紅添一線,暖爐常用憶張銅。
過了冬至就是年,春季的希望、夏季的熱情、秋季的懷念,換來了冬至的深思。人生的季節魅力,也就在乎於此了。2020年的冬至即將到來,且將,數九消寒待春來。願你在2021新的一年裡清澈明朗,向暖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