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兩岸商匯 」去關注
可以看到很多的好文章
建議大家點擊右上角將【兩岸商匯】設為星標
(安卓用戶可設置為[置頂])
中芯坦承,納入實體清單對10奈米及以下先進技術的研發及產能有重大不利影響
外電報導,民主黨總統當選人拜登將在1月20日就職,但是川普政府仍然持續出招,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昨日表示,
美國這次總共會把77家公司及其附屬機構列入貿易黑名單。其中包括中芯國際和11家附屬機構,以防它們取得更先進的美國技術。
臺新投顧總經理李鎮宇指出,不少中芯訂單先前已轉向聯電,再來的轉單效應有限。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敦促美國停止無理打壓,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外國企業被列入實體清單後,美國供應商需要向官方申請,才能向相關企業提供零件,中芯有相當的設備是向美國設備供應商購買。
雖然中芯多次強調與大陸軍方沒有任何關係,美國國防部上個月仍把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
明年起禁止美國投資者買入相關公司的股份。中芯國際股價周五在香港下跌5.2%。
中芯國際最近面臨多事之秋,中芯剛延攬前臺積電大將蔣尚義加入擔任副董事長,不料後來傳出執行長梁孟松因此負氣請辭。
陸媒報導,中芯國際將針對EUV設備與艾司摩爾談判
半導體業內人士透露,中芯迎來蔣尚義出任副董事長,背後有兩大盤算,一是蔣尚義可協助採購極紫外光(EUV)設備;
其次,在美國制裁下,轉向發展小晶片(Chiplet)、先進封裝或能殺出一條生路。
中芯高層人事大地震,董事長周子學力邀蔣尚義出任中芯副董,卻引發共同執行長之一的梁孟松決定掛冠求去,至於另一共同執行長趙海軍至今仍保持沉默。
對中芯來說,人事之亂已演變成「一芯難容三虎」局面,也暗示中芯進入轉型關鍵期,
未來恐不會再全力投入先進位程研發,朝向小晶片(Chiplet)及3D封裝布局的方向前進。
美國商務部18日宣布,將中芯等80家陸企列入實體清單,今後沒有獲得美方許可證,美企不得銷售10奈米及以下製程技術給中芯。
對此,中芯國際20日回應表示,納入實體清單對公司短期內營運及財務狀況無重大不利影響,
但對10奈米及以下先進技術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
將持續與美方進行溝通,並視情況採取一切可行措施,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力爭將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美國商務部把大陸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列入貿易黑名單。圖為北京中芯國際生產線。
剛閃辭的中芯聯合執行長梁孟松日前在辭職聲明中披露,中芯7奈米技術開發已完成,預計2021年4月就可試產。
如今美方最新禁令等於一舉封殺中芯技術升級、生產高階晶片的契機。
Digitimes報導,半導體業者表示,受美方制裁的中芯,有錢也買不到EUV和美企大廠設備材料,當務之急是另謀求生之道。
因此中芯董事長周子學迎來蔣尚義,犧牲掉讓中芯製程技術大躍升的推手梁孟松也是逼不得已的決策。
事實上,周子學想藉助蔣尚義與荷蘭半導體大廠艾司摩爾(ASML)的良好關係,協助中芯引進EUV等設備。
蔣尚義回鍋中芯,
蔣尚義2019年任職武漢弘芯執行長期間,曾引進首臺高階ASML光刻設備,當時聲稱將用來生產14奈米及以下先進位程。
另一方面,蔣尚義再次選擇加入中芯陣營時也透露,他非常熱中先進封裝技術和小晶片(Chiplet),「在中芯國際實現理想會比較容易。」
報導指出,中芯也明白美方短期內不會罷手,讓中芯製程技術有進階發展機會,目前停留在14奈米,有大陸國內大單加持也能繼續撐下去。
中芯被列入貿易黑名單,下一步該怎麼走,成為全球業界關注焦點。
未來若有ASML的助力當然最好不過,現階段與其被老美綁架,不如積極轉向Chiplet、先進封裝發展也是條生存保命之路。
中芯國際掀高層內鬨風暴
梁孟松辭職聲明中自揭「在中芯1000多個日子裡,幾乎從未休假」,不難想見其血汗爆肝的辛苦。
梁孟松在臺積電待了17年、是超過500項專利的發明人,幾乎參與了每一世代先進位程開發,
在2009年離開臺積電後,隨即被競爭對手南韓三星網羅,讓三星的14奈米技術一度超前臺積電,因此梁曾被外界視為臺積電頭號叛將。
2017年梁孟松再度離開三星,被中芯挖角擔任執行長。
然而就在蔣尚義確認回鍋中芯後,梁孟松不滿12月9日才被董事長周子學告知,此前對此一無所知,並憤而在董事會上提出辭職。
新浪財經報導,梁孟松在800字的辭職聲明中提到,自從2017年11月,被董事會任命為聯合執行長,至今已三年餘,
在這1000多個日子裡,幾乎從未休假在其帶領的2000多位工程師的盡心竭力的努力下,完成了中芯國際從28nm到7nm工藝的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
他強調,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
梁孟松指出,他是在12月9日才被董事長周子學告知,蔣先生即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一職。
對此,他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覺得「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認為已不再需要他繼續為公司前景打拼奮鬥了。
梁孟松自揭,「來大陸本來就不是為了謀取高官厚祿,只是單純的想為大陸的高端集成電路盡一份心力。」
以下為梁孟松辭呈全文:
致董事會信函
董事長及諸位董事,您們好!
我知道今天在這個會議上我們要做一個非常重要的人事任命決議。
目前,中芯國際正面臨著美國的種種打壓,導致先進工藝的發展受到嚴重威脅。我認為,今天這個人事提案必然會關係到公司的前景。
我自從2017年11月,被董事會任命為聯合執行長,至今已三年餘,在這1000多個日子裡,
我 幾乎從未休假,甚至在2019年6月份,當我正在經歷著生命中最危險的時刻,都從來沒有放棄、 也沒有辜負過諸位對我的囑託。
這段期間,我盡心竭力完成了從28nm到7nm,共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十年 以上的時間才能達成的任務。
而這些成果是由我帶領的2000多位工程師,日以繼夜、賣命拼搏得 來的。
當然,董事長和諸位董事過往的信任與支持也是成功的關鍵要素。
我來中國大陸本來就不是為了謀取高官厚祿,只是單純的想為大陸的高端集成電路盡一份心力。
目前,28nm, 14nm, 12nm, 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 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
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鉅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 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目前看來,我的短期目標,似乎已經超預期、圓滿的達成了。
我是在12月9號,上星期三早上,接獲董事長電話告知:蔣先生即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一職。
對 此,我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因為我事前對此事毫無所悉。我深深的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 信任。
我覺得,你們應該不再需要我在此繼續為公司的前景打拼奮鬥了。我可以暫時安心的休息 片刻。
在公司董事會和股東會通過蔣先生提名任職之後,我將正式提出辭呈。但是公司應該對我這三年多的貢獻給予全面公正的評價,而我應有接受和申訴的權利。
我在此很鄭重的告訴大家,我並沒有絲毫意圖想要影響各位接下來對此人事任命的表決,但是我覺得我應該要讓大家知道我內心最真切的感受。
我的這份聲明,希望董事會秘書郭光莉女士可以列入本次臨時董事會的正式會議紀錄。
謝謝大家。
如今,短期目標,似乎已經超預期、圓滿的達成,可以暫時安心的休息片刻。
其實,在梁孟松加盟中芯國際之後,業內就曾多次傳出梁孟松與另一位聯席CEO趙海軍不合將要離職的傳聞,
但是可能有董事長周子學在其中調和,使得這些傳聞只是傳聞而已。
此次,蔣尚義回任中心接副董事長,等於梁孟松多了個頂頭上司,而且還要向其匯報業務,當然令原本就心高氣傲的梁孟松難以接受。
外界常說,一山難容二虎,梁孟松與趙海軍一起共同擔任聯合CEO已經相當不容易,更何況還要再來個蔣尚義,一山怎能容下三虎?
中芯國際15日公告前臺積電營運長、前武漢弘芯執行長蔣尚義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震撼了半導體產業界,也讓中芯股價為之大跌。
原本外界認為,蔣尚義回鍋與梁孟松這位共事多年的老戰友將是「珠聯璧合」的搭擋,卻演成「一山不容二虎」的窘境,
曾因人事問題而差點垮掉的中芯國際,在關鍵時刻再經一次重大人事風波,其追趕臺積電的目標恐怕會愈來愈遠了。圖為中芯國際上海廠區
曾因人事問題而差點垮掉的中芯國際,再經一次重大人事風波,原本追趕臺積電的目標恐怕會愈來愈遠了。
雖然梁孟松辭職讓外界錯愕,但對熟悉中芯國際的人來說,這是該公司多年來的老問題,
公司創建20年中至少3次因內訌引發人事地震,公司發展多次受阻。
雖然曾有幾位優秀的領導者,還引進了臺積電的技術骨幹,但在製程工藝上始終趕不上臺積電。
2000年被迫將一手創辦的世大公司賣給臺積電後,張汝京離開臺灣,隻身來到上海張江創辦了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的創辦人是美籍華人張汝京,他原先創辦世大半導體,卻被大股東把公司賣給臺積電,憤而辭職。
後來在機緣巧合下,2000年於上海張江創辦中芯國際,目標是打造像臺積電樣的龍頭企業,
在大陸官方的支持下,中芯國際被視為大陸半導體產業領頭羊,背負著全中國對科技產業發展的深切期待。
在張汝京的帶領下,中芯國際進展迅速,2009年就衝到全球晶圓代工業前3名,工藝製程一度逼近業界龍頭臺積電僅剩2年差距。
正加足馬力預備超越時,遭到臺積電控告侵權,最後中芯國際敗訴,官司打得精疲力竭的張汝京也因而辭職,由江上舟接任董事長。
一年多後江上舟去世,中芯國際大股東之間爆發了控制權爭奪戰,內部發生兩派對立,
其中一方曝光公司為外籍高管逃稅的內部文件,引爆違法風波,最後兩敗俱傷,執行長王甯國被迫辭職,江上舟生前安排的華虹集團張文義代理董事長。
此後兩派大股東持續角力,繼任CEO的楊士寧與邱慈雲也陸續辭職。
經此3場人事大戰,中芯國際當年出現10年來最大虧損,與臺積電的差距也愈拉愈大。
此後數年,中芯國際從全球前3直往下掉,連聯電都遠遠超越它。
梁孟松
大股東之間的明爭暗鬥讓中芯國際在全球晶片產業競爭中步履蹣跚,大陸官方為此出面協調,於2015年派電子工業部官員張子學接任董事長,
並於2017年在創辦人張汝京的力邀下,把前臺積電研髮長、當時擔任三星研發副總梁孟松挖角到中芯國際擔任聯合執行長。
經過近3年急追猛趕,再度讓中芯國際縮短與臺積電的技術差距,同時在官方政策支持下,營利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營收與獲利都創下歷史新高。
中芯國際在梁孟松的帶領與快速衝刺下重現活力,卻因未知會梁孟松前把前臺積電老將蔣尚義再請回中芯國際出任副董事長,導致梁孟松辭職。
蔣尚義先前也在中芯國際待過,2019年加入武漢弘芯踩了個爛攤子,這次被張子學找回來,外界分析是為制衡梁孟松。
梁辭職信上雖表明是因不受尊重而辭,但梁與蔣兩人在公司發展方向也有重大差異,梁全心發展晶片製程工藝,
而蔣則主張發展封裝測試,梁可能認為找回蔣尚義將讓公司政策轉向,顯然已不再需要他。
蔣尚義(圖)與梁孟松都從臺積電出身,兩人在公司發展的方向也有極大不同
創辦人張汝京是美籍華人,接任的江上舟則是首批返國創業的海歸,
他們擔任董座時都極力協調公司內重要技術人員與高級主管,各部門間才能相安無事協力發展。
換了北京官場出身的張子學,卻在公司剛有起色時就因治理方式造成重大的人事風波。
當然,也有可能因為張子學了解梁、蔣二人對公司發展理念不同,擔心梁反對,因此未先徵詢他的意見。
中芯國際2011年的人事風波拖慢了追趕臺積電的腳步,直到2017年請來梁孟松才回到正軌,
整整浪費了6年時間,這段時間錯失了追上臺積電的機會。
雖然後來3年梁孟松急追猛趕再度拉近差距,卻又從去年起遇上美國對大陸技術禁運,
遲遲無法獲得EUV光刻機,製程工藝將被迫止步於7奈米,又要再次失去追上臺積電的機會,也有人認為這也可能是梁孟松辭職的導火線之一。
不論如何,中芯國際先前的人事傾軋失去追上臺積電的機會,
這些年重整鼓後,剛要靠近對手,又遭美國阻攔,如果梁孟松辭職未能挽回,中芯國際多年以來的目標顯然會愈離愈遠了。
《臺商總匯》
一個大家值得推薦的平臺.
你關注了嗎?
我們己經等你很久了!
特供大陸地區的平臺
讓你在大陸
也能享用臺灣美食
體驗臺商優質商品
趕快按下面二維碼去加入我們吧!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
進入特供大陸地區的商城
去品味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