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人」概念的起源與發展
人造人,是由人類創造的機器人。自19世紀20年代,人類設想出了「人造人」的概念,他們是機械時代不具靈魂的化身,象徵著我們的去人性化。他們有些具備強大的生命力,卻毫無感情。小說《弗蘭肯斯坦》中提到:「人造人」是由於人類對於自身複雜機制的好奇心驅使下創造出機械化的人類。
《弗蘭肯斯坦》:科幻作品中首次提出「人造人」的概念
《弗蘭肯斯坦》(又名《科學怪人》)是英國作家瑪麗·雪萊在1818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不僅是科幻史的一個斷代符號,更是一部影響深遠的佳作,單是它被多次搬上銀幕,就能體會到其價值了。單就題材創新而言,它是一系列生化類人造人的開端。
弗蘭肯斯坦創造出的「怪物」,是從藏屍間盜來的人體的各個部分拼湊而成的。
弗蘭肯斯坦是出生於日內瓦名門的青年科學家,出於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嘗試創造生命。他從許多屍體上尋找組織、器官,拼湊成一個醜陋的巨人。大自然幫了他的忙,用一次雷電使這個巨人獲得生命。
當這個怪物終於獲得生命睜開眼睛時,弗蘭肯斯坦被他的猙獰面目嚇得棄他而逃,他卻緊追不捨地向弗蘭肯斯坦索要女伴、溫暖和友情;接踵而至的更是一系列詭異的懸疑和命案。
弗蘭肯斯坦起初答應了「怪物」的要求,嘗試用復活死人的黑科技為他創造女性伴侶
弗蘭肯斯坦勉強答應了他的要求,卻最終放棄了努力,因為他擔心如果雌雄兩個怪物繁衍出許多怪物,後果將不堪設想。
「怪物」奇特的誕生,還有他恐懼兇惡的外貌,令創造者心懷恐懼。小說裡面的人看到弗蘭肯斯坦的臉就開始尖叫、甚至暈倒。這讓「怪物」清楚地明白:「自己不是人類群體的一員」。
人們害怕弗蘭肯斯坦,並不是因為它是個科學怪物,而是出於本能。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它是這個醜陋的怪物是什麼鬼,19世紀的英國,也是個「看臉的社會」。
「怪物」渴望的是歸屬感,是來自群體的認同,他希望弗蘭肯斯坦博士製造一位「女怪物」為伴,而非尋找一位人類妻子。而人類一次又一次地遺棄他、恐懼他、仇恨他,觸發了他的仇恨,最終變為「殺人狂魔」,導致了小說結尾的悲劇。
即使弗蘭肯斯坦博士答應了怪物的請求,為他創造出醜陋的女伴。「怪物」的結局仍然無法避免人類的恐懼和敵意;他們只能晝伏夜出,深居於叢林之中,被孤立甚至被追殺,只能選擇藏匿孤獨一生。
《七龍珠》裡的「人造人8號」也是以「弗蘭肯斯坦」為原型設計的角色
人造人18號:《七龍珠》裡風靡全球的「戰鬥女神」
人造人18號,本名拉姿麗,著名動漫《七龍珠》系列中的角色。她原本是個美麗的地球女子,後來與孿生弟弟拉比斯(人造人17號)一同被「紅緞帶軍團」的科學家格羅博士抓走,改造成「殺人武器」——人造人。
弟弟拉比斯與姐姐拉姿麗均被格羅博士改造成「殺人機器——人造人」
「18號」是以女性人類為基礎改造的強大人造人,擁有無限能量,細胞的老化很緩慢,也不容易變老,沒有必要吃飯,但是需要補充水分。同時,她擁有驚豔的容貌和身材,被不少粉絲奉為「戰鬥女神」,角色人氣超高。
人造人18號金髮藍眼,身材姣好,是一個冷豔美女形象。
更重要的是,「18號」和一個普通人類一樣,她也喜歡打扮與金錢,同時,她又是一個善良的人,熱愛大自然。「18號」雖然是人造人,但其實她是用人類的身體改造而成的,很神奇的保留了生育能力。在「大反派-沙魯」被消滅後嫁給了克林,從此過上了平靜的生活,倆人還有了女兒瑪倫。
人造人17號,《七龍珠》系列中的角色,本名拉彼斯。
「人造人17號」是以男性人類為基礎製造的人造人之一,18號的雙胞胎弟弟。和其他格羅博士製造的人造人一樣, 他的任務也是作為「殺人武器」,幹掉孫悟空和他的朋友們。
與姐姐18號一樣,拉比斯擁有超強戰鬥力和無限能量,曾一度擊敗克蘭特斯等超級賽亞人。
根據《七龍珠》官方訪談得知,作者鳥山明本人曾說過,「17號」擁有非常高的潛力,只要修煉就可以變強。在《七龍珠:宇宙生存篇》中,「17號」的實力已提升到能與「超級賽亞人3級」孫悟空過招的程度。
「合成人」——《輻射4》系列的專屬概念
「合成人」的背景故事
「合成人」到底是什麼?不少《輻射4》玩家都很好奇這個問題。「合成人」作為遊戲中出現最多的詞彙,滲透在廢土世界的不同陣營中,數量不計其數,它們擁有與人類幾乎一樣的肉體,讓玩家難以辨別。
輻射4中合成人角色「丹斯」,由於被植入記憶,連自己都無法分辨「合成人」的身份。
遊戲中「合成人」的出現,在廢土世界引發了不小的恐慌,甚至引來「兄弟會」陣營的討伐。但從遊戲一開始發現,主角和機器僕人——巧手先生,相處融洽。到後來廢土居民對學院研發的人工智如此恐慌,到底是何原因?實際上,合成人根本不是巧手機器人。
「巧手先生」一直作為人類朋友的身份而存在
學院陣營在2228年開始計劃製造「完美機器人」,怎樣才算完美?答案就是人類自己。於是學院開始了野心勃勃的造人計劃,他們通過「量子技術」,以人類自己為樣本,將分子1:1的還原製造出人,完成所謂的上帝之舉。
「合成人」經歷了三個研發階段:
一代合成人的誕生。當時學院只掌握了製造部分人體器官的技術,為了廢物利用,他們把這些器官和一堆機械零件搭起來製造了一種「機器人」當作勞工和前線炮灰。
二代合成人的產生,相比1代擁有了肌肉組織,但是皮膚結構不完整,用塑料補足,大部分腦組織依然是機器。
三代合成人相比1代2代,除了海馬體附近的大腦結構外全部由血肉組成。3代開發完成後,學院的生產部門通過決議,不再稱呼它們為機器人,而稱呼為「合成人類」。在學院的生產部門可以看到3代合成人的生產方式。
在血池中誕生的「合成人類」
「合成人」的意識進化
第三代合成人依然不是完美的人類,他們在心理上和人類有一定區別。在遊戲中,從「聖約鎮的測試」上看,合成人在激烈的情感上表現不合理,例如主角的兒子「尚恩」打算讓合成人尚恩在自己的父母面前表現「愛」的情感,但是失敗了。雖然第三代已經有了人類的肉體,但是依然缺乏「靈魂」。
輻射4中的NPC」尼克「,已經擁有人類的靈魂,他不再是「警官」,他就是「尼克」。
遊戲中不少合成人NPC已經有了憤怒,悲傷,恐懼,愛這些激烈情感的能力。筆者認為,正是人格的自由才賦予了他們真正的靈魂,那些被學院植入大腦控制的合成人並不具備完整的靈魂。學院的科學家一邊對部分3代合成人出現自由意志大惑不解,一邊拼命想賦予合成人真正的情感。這簡直是矛盾,答案就在他們眼前,他們卻熟視無睹。
《輻射4》中「尼克」曾說過:「我深深的凝視著黑暗,長久以來我佇立、詫異、恐懼著。」這段深沉而又充滿哲理的獨白,讓玩家意識到」尼克「與人類一樣,有記憶、有智慧、有情感,他不再被視為」機器「。
「人造人」與「合成人」誰更接近於人?
莎士比亞的戲劇《雅典的泰門》(Timon of Athens)有句臺詞:「我們是太陽之子,其微暗之火賦予地球上的一切」,而像《輻射4》的世界,被人類猖獗破壞,瀕臨崩潰,人類目光所及不應該視自己為「萬物的核心」,而應該把自己放在與其他生物平等的位置,感懷自然界賦予所有生物的微暗之火。
面對芸芸眾生,人類應懷有敬畏之心。
「合成人」與「人造人」誰更接近於人,並不取決於他們與人類一樣有靈魂感情,而是就算他們與人類不同,也不應該被視為「下等階層」。人類不是標尺,他們並不比其他生物更神聖,就像《輻射4》中的「尼克」,《七龍珠》裡的「人造人18號」,他們從來不輸給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