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漸凍症科學家宣稱:已完成向全電子合成人轉變

2021-01-14 遊民星空

  據外媒報導,英國61歲的彼得·斯科特-摩根博士發推特宣布,自己已經完成了向全電子合成人的轉變。彼得兩年前被檢測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但他做了個大膽的決定:要成為一個完全的機器合成人。

  彼得經歷了一系列複雜的試驗,首先要在身體失去所有肌肉之前,造出一個能作出回應的逼真頭部。他還探究了「眼球追蹤技術」,這樣電子合成的他就能用眼睛控制多臺電腦。

  為了解決所有的進食和排洩問題,彼得還進行手術將餵食管插入胃中、導管插入膀胱。10月彼得發文稱最後一個程序是切喉手術,這樣做可以避免唾液進入肺部可能帶來的危險。

  11月13日,彼得博士發推特:「在重症監護待了24天之後回家了,現在所有醫療程序均已完成,並取得了巨大成功。所有語音都是合成的,但聽起來很像我,彼得2.0來了。」這也證明其「變身」已經完成。

  彼得·斯科特-摩根說:「彼得2.0時指的是合成人。當我說合成人時,我說的不是概念,而是迄今為止138億年以來,被創造出的最先進的人為控制有機體。」

相關焦點

  • 世上首個電子合成人已改造完成!
    11月12日,英國61歲的彼得博士在推特上宣布,經過一系列手術,目前他已完成了向全電子合成人的成功轉變,成為世上首個全電子合成人。對此,漸凍學專家證實彼得的變身已完成。
  • 世界首個「全電子合成人」誕生
    11月12日,推特上的一則消息驚呆了不少人——英國61歲的彼得博士號稱已成功將自己打造成「世界上首位全電子合成人」。照片上,半人類+半機器的模樣比當年的霍金更加「前衛」,一時間議論聲四起,有爭議,有批評,也不乏支持者的力挺和鼓勵。
  • 英國一身患絕症的科學家,決定挑戰人類極限,變成機器合成人
    據英國媒體10月11日報導,61歲的彼得·斯科特-摩根博士(Peter Scott-Morgan)來自英國德文郡託基,是一位科學家。兩年前他被診斷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Motor Neuron Disease,簡稱MND),但他沒有在命運前低頭,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 世界首個電子合成人已經改造完成 可控制多臺電腦
    【CNMO新聞】「電子合成人」這一非常科幻的名詞現在已經被落實。據外媒報導,世界首個電子合成人已經改造完成。本周,英國一名現年61歲的彼得·斯科特·摩根博士在推特上宣布自己的改造計劃已經全部完成,並且非常成功。
  • 科學家發現漸凍人症或與膽固醇失衡有關,有望研究出新的治療方法
    英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運動神經元疾病(MND)的潛在病因,可能跟細胞內膽固醇與其他脂質失衡有關,有望增加斷症的準確性,並衍生出新的治療方法。
  • 76歲「漸凍人」科學家霍金去世 「漸凍症」是什麼病
    圖說:76歲的「漸凍人」科學家霍金去世 來源/東方IC 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76歲的「漸凍人」科學家霍金去世,引發了人們對「漸凍人」的關注。霍金在21歲時就被診斷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就是俗稱的「漸凍症」。儘管他曾被告知只有兩年生命,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繼續追求夢想,也被媒體報導為存活最久的「漸凍人」。ALS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如何早期發現及治療?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陳晟表示,「漸凍人」在臨床上其實並不少見,「冰桶挑戰」讓「漸凍人」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的多能幹細胞將用於攻克漸凍症
    「漸凍症」iPSC原理圖。科研人員供圖記者8日從安徽省幹細胞學會獲悉,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的細胞已被科研人員「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將通過再研究以促進漸凍症的早日診斷和「精準」治療。
  • 【科學普及】走近漸凍症
    他說:「每個漸凍病人,都是看著自己一點點消逝的,但至少現在,我還要在一線戰鬥著……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病毒,把重要的事情做完。」 漸凍症逐漸凍住他的身體,卻無法凍住他的勇氣、責任心,無法凍住他偉大的夢想和靈魂。如此罕見而棘手的漸凍症,到底因何而起?
  • 什麼是漸凍症 漸凍症的早期症狀
    漸凍症是現在醫學上面的治療難題,這種疾病因為病因不明,沒有有效的方法能治療,所以一旦患上了漸凍症就相當於被判了死刑。那麼什麼是漸凍症?漸凍症早期症狀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漸凍症如果通過專業的名詞給我們解釋可能我們並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告訴我們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就是這種疾病我們可能就了解了。
  • 漸凍症致命,揭秘霍金為何能活那麼久
    當地時間3月14日,英國科學巨匠、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霍金被醫學界稱為一個奇蹟。而霍金卻日復一日地存活下來了,成為世上最負盛名的「活著的漸凍人」。 根據「漸凍人協會」(ALS Association)資料顯示,一般罹患漸凍症的患者,發病後存活時間平均是2至5年,有一半的人可以撐過3年,20%的人可以撐到5年,可以撐過20年的只有低於5%的機率,但霍金撐過了2個20年的光陰。 專家表示,霍金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案例,沒有一個人像他一樣,擁有如此強韌的生命力。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漸凍人症是什麼專家指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 症,與愛滋病、癌症齊名為頑症。
  • 冰桶挑戰發起人去世,什麼是漸凍症,臨床研究進展如何?
    冰桶挑戰的發起初衷是為「漸凍人症」患者籌集研究經費,同時提高大眾對漸凍症的認識。美國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協會報告稱,這項活動已募捐超過2.2億美元的資金,約人民幣15.5億元,為漸凍症患者點燃了一份希望。2014年夏天,漸凍人「冰桶挑戰」風靡全球什麼是漸凍症?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症」醫學名稱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無力,患者最後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霍金去世 你知道他所患的「漸凍症」是一種什麼病嗎?
    3月14日白色情人節,也是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139年誕辰,而被譽為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夫.霍金也在這天與世長辭了,讓人頗為惋惜。而對於霍金,人們對他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他一生都在於「漸凍症」做抗爭,成就了一個讓人不可置信的醫學奇蹟。
  • 除了張定宇,我國還有20萬人被漸凍症禁錮,漸凍症的治療方向究竟在...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就是漸凍症患者,並因漸凍症於2018年3月14日去世。 研究團隊進一步證明在發病前或發病後漸凍症成年小鼠模型中,在頸部和腰部脊髓一次性注射AAV9-shRNA-SOD1基因沉默載體,可以有效預防或阻止運動神經元的退化,從而預防或治療漸凍症。 這項研究開發的新型基因沉默載體遞送技術,並有望通過AAV9-shRNA-SOD1基因沉默載體治療家族遺傳性漸凍症,為廣大漸凍症患者帶來福音。
  • 漸凍症患者中秋心願:希望能把漸凍症納入醫保
    就這樣,他靠著椅子做支點,上半身帶動下半身,讓僵硬的兩條腿向床邊靠近。  從椅子到床不過1米的距離,他卻用了將近10分鐘。「如果沒有父母幫忙,我想動動就都得這樣。」坐到床上的郭明亮說著,鏡片背後的眼神有些複雜。
  • 霍金患漸凍症堅持超50年,生物學家從中找到治療方法
    在2013年下半年,「冰桶挑戰」風靡全球,許多明星和企業家都加入其中,冰桶挑戰除了是一個活動外,更引起了人們對漸凍症的關注。漸凍症學名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患者會肌肉萎縮缺乏生活能力、呼吸困難,患者確診後往往壽命只有3~5年,能超過10年的不到10%。
  • 冰桶挑戰發起人去世,幹細胞治療能追得上漸凍症患者的腳步嗎?
    它被形象地稱為「漸凍症」,是因為患者就像被冰雪凍住一樣,喪失任何行動能力。但這個過程不是迅速的,而是身體一部分、一部分地萎縮和無力——今天是腿,明天是手臂,後天到了手指,連控制眼球轉動的微小肌肉也不例外,最後是呼吸衰竭。而這一切都在患者神志清醒、思維清晰的情況下發生,他們清晰地逼視著自己逐漸死亡的全過程。
  • 「漸凍人症」,重疾保不保?
    「漸凍人症
  • 是什麼引發了「漸凍症」?未來又將是什麼可以治癒?
    自從1997年起,每年的6月21日就是「漸凍人」協會國際聯盟選定的「世界漸凍人日」。每年這個時候都會舉行活動,幫助社會公眾認識運動神經系統相關疾病,旨在引起民眾對這種疾病的認識與關注。「漸凍症」最著名的患者莫過於剛逝世的英國物理學家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