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東印象:雋永廉橋,藥香氤氳的中華名鎮

2021-02-23 窗前鳥窩

原創: 陳勝喬 鄉土天下 

文/陳勝喬

三國,零陵郡,古驛道,藥香飄溢。

數百裡外的荊州,一場外科手術正在進行:鋒利的刀刃剖開皮肉,刀刮骨頭悉悉有聲,蜀國大將關羽正襟危坐,一邊伸著胳膊接受手術,一邊談笑風生下棋喝酒,仿佛沒事一樣。一年前,他在樊城戰曹仁不幸左臂中了毒箭,雖然傷口好了,但毒素入骨,無法伸舒,必須刮骨療毒。

這是《三國演義》描寫的故事,正史《三國志》也有記載,作者妙筆生花,將一代虎將的豪邁氣概、勇敢無畏表現得淋漓盡致,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醫者,須藥也。很多人不會想到,關羽刮骨療毒所採用的草藥來自今湖南省邵東縣一個叫廉橋(古稱楮塘鋪)的地方。

探究廉橋古稱「楮塘鋪」的含義,「楮」的讀音為chǔ,本義為落葉喬木,葉似桑。楮皮、楮葉和楮實可入藥,樹皮是製造宣紙的原料。綜觀楮塘鋪的歷史人文,暗合於此:當地盛產良藥治病救人,先賢勇當時代先鋒,推動社會進步,在史書上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據史籍記載,今天的湖南邵東縣在三國時期叫昭陽縣,隸屬零陵郡,屬於蜀國的勢力範圍(關羽失荊州後,昭陽縣歸吳國)。楮塘鋪(廉橋)位於昭陽縣的北部,屬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形,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適宜中藥材的種植。其中,玉竹、白芍、丹皮、百合、桔梗、玄參、薄荷等藥材質量上乘。據傳,三國關羽的刀傷藥採集於此,唐朝藥王孫思邈曾在這裡懸壺濟世,明朝醫學家李時珍搜集《本草綱目》藥物標本時,也曾到這裡住過半月之久。根據楮塘鋪(廉橋)在三國時期屬於蜀國,從此地去關羽鎮守的長沙、荊州只有幾百裡路推測,邵陽地方志中記載的「傳說關羽的刀傷藥採集於廉橋」很可能確有其事。

楮塘鋪後來改名叫廉橋,是因為民國時以市民唐世茂為首捐款在當地修建一座石拱橋,老百姓讚頌其奉公而有廉風,故將石拱橋取名廉橋。1952年邵東從老邵陽縣析出恢復縣級建制,楮塘鋪正式改稱廉橋。

作為湘中名鎮,廉橋擁有顯著的區位優勢,位於邵陽市東面、邵東縣的北部,是邵陽市的東大門,境內婁邵鐵路、懷邵衡鐵路、320國道等交通幹線穿境而過,是市府東去省城長沙的必經之地。廉橋人自古吃苦耐勞,既會耕田種地又會做生意,藥材、眼鏡、木材三大市場稱雄三湘,尤其是藥材市場聞名全國,有「南方藥都」之稱。

我對廉橋的印象,始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走進那條長長的老街,藥香撲鼻而來。猶記得靠近老街有一座鳳凰山,山上有一座藥王殿。老街東頭有一座始建於乾隆年間的茶亭碑,西頭有一間叫松齡堂的老字號藥店。中間街道兩旁排列著上百家藥棧藥鋪,每一家的門口擺放著大筐小筐的中藥材,在它們的旁邊還有肉鋪、理髮店、南雜店等等。


據老一輩人介紹,廉橋藥市興盛始於上世紀20年代。1928年沿著古驛道修建的潭寶公路穿過老街,來此建房開店者日增,數年後發展為擁有松嶺堂、三益莊、楚天春、壽爾康、存仁堂、湘源裕、萬利祥、曹繼康、同康祥、廉讓莊、隆豐莊等數十家店鋪的集鎮。松嶺堂、三益莊、廉讓莊、隆豐莊等店鋪招徠兩廣、上海和雲貴各地商客,三益莊、廉讓莊、隆豐莊直接與日本、香港、新加坡通商,名噪一時。1958年公私合營,縣藥材公司接收松嶺堂、三益莊、楚天春等老字號停業,其他店鋪老闆大多到藥材公司當了工人,廉橋藥市悄然歸隱。(摘自邵陽日報《邵陽人文地理-厚重邵東》)

1980年後,沉寂20多年的廉橋藥市重拾生機,松嶺堂、三益莊、楚天春等老字號重新擦亮招牌,一間間藥材棧像雨後青筍冒了出來。到1995年,位於老街上的藥材經營戶達到數百家,經國家驗收合格,廉橋鎮被確定為全國十大專業藥材市場之一,形成「南國藥都」。2004年,「南方藥都」迎來脫胎換骨的機會:在政府統一規劃下,老街上所有的藥材經營戶搬遷到離國道不遠、佔地500多畝的新市場經營,昔日的馬路市場升級為產業園。目前,該市場共有1500餘間門店,從業人員達一萬多人,經營藥材兩千多種,銷售網絡輻射全國及東南亞,年成交額達70億元。

以中藥為產業龍頭帶動了廉橋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面貌煥然一新。2012年以來,廉橋鎮先後被評為「湖南省生態示範鎮」、「湖南省最具民生幸福感鄉鎮」、「全國重點鎮」、「全國特色小鎮」……一塊塊金字招牌,鑄就了廉橋輝煌的昨天和今天。

悠久的歷史人文孕育了「南國藥都」,也孕育出享譽全國的英傑。清末民國,匡互生、熊衝、熊夢等廉橋先賢勇立時代潮頭,爭當先鋒,創造非凡功績。

1919年,北京爆發「五四」運動,愛國學生「火燒趙家樓,痛打賣國賊」,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這場運動的主角之一就是匡互生,當時他是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即將畢業的學生,老家在邵東縣廉橋鎮豐足村。(詳見拙作《匡互生:火燒趙家樓、痛打「賣國賊」的邵東硬漢》)。雖然明知遊行示威會招來殺身之禍,但他決心以死喚醒國人,為之寫下遺書。僥倖的是,當時的北洋政府尚知斯文,士兵、警察、城管對愛國學生特別溫柔,匡互生竟然毫髮無爽,全身而退。

少為人知的是,匡互生是傑出的教育家。1920年,他到湖南一師做教務主任,破格聘任只有中專學歷的毛澤東為湖南一師的國文教員。後來到上海中國公學、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任職,主導教學改革。1925年,在孫中山、宋慶齡、邵力子等人支持下,匡互生與豐子愷、朱光潛在上海創辦立達學園,學校取名源於《論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相較於傳統的學校,立達學園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涉及農藝、美術、音樂等學科。一時間,許多文化名人如茅盾、葉聖陶、鄭振鐸、朱自清、夏衍等來校任教、做演講,學園風貌一派積極向上,時有「武有黃埔,文有立達」的美譽。令人痛惜的是,由於經年累月操心校務,匡互生積勞成疾,於1933年4月22日病逝,年僅42歲。

匡互生青銅像

熊衝、熊夢兄弟出生於廉橋書香世家,祖父熊宜珊為清五品同知(知府的副職),父親熊楚幹飽讀詩書,惜乎英年早逝。熊衝、熊夢從小在大家閨秀母親的精心引導下,好學上進,熊衝192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熊夢1931年留學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兄弟倆都曾在國民黨軍界政界擔任過高官,其中,熊衝中學就加入同盟會,投身民主革命。「五四」運動期間,他和同鄉匡互生一樣成為先鋒。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十七師政治部主任。後來棄政從教,1929年和胡漢民、於右仼、蔣介石、邵力子等共同創辦南京三民中學,任校長, 該校即現今南京四中、邵東二中之前身。

邵東人天生「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熊衝既有軍人的血性,又有教育家的風範。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率領師生組建「鐵血救國團」,任第四路義勇軍特聘總參謀長,在東北白山黑水間打擊日寇。抗戰全面爆發後,熊衝將三民中學遷至老家邵陽市區、邵東、隆回等地辦學,先後六易校址,輾轉數千裡,因積勞成疾,於1944年12月殉職講壇。

熊衝病逝後,熊夢秉承兄長遺願,執掌三民中學。翌年,日寇投降,熊夢將學校從隆回遷至廉橋繼續辦學,直到1951年被政府接管。熊夢早年曾在北大國學研究所、國民黨中央黨部訓練部、國民政府財政部任職,棄政從教前,專注經濟思想史的研究,其著作的《墨子經濟思想史》、《晚周諸子經濟思想史》等書,被「北洋三傑」的北京大學教授、法學家鬱嶷評價為:「成此偉著,足與胡梁(指胡適和梁啓超)之書鼎峙萬旬,後先輝映矣」。

熊衝及夫人照片

熊氏兄弟嘔心瀝血辦學,名動民國,今天,大陸政府對他們的功績給予肯定。邵東縣政府已將位於廉橋火車站山後的熊衝墓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刻碑立傳。南京四中也專門設立校史紀念館,給熊衝等學校創始人塑像紀念。

雋永廉橋,生生不息。走進今天的廉橋鎮,感覺藥香氤氳,時光深邃悠長。登臨鳳凰山上的藥王殿,瞻仰藥王孫世邈懸濟世的風採,咀嚼老街古茶亭碑序的文字,思考鄉賢篳路藍縷創業,嘔心瀝血報國的事跡,你會感覺腳下這片土地很厚重,會為自己是邵東人而自豪。

相關焦點

  • 邵陽女子楹聯 || 第74期 || 邵東黃花
    寧小豔  邵東含苞待放千村秀;入宴飄來滿席香。羅紅英 邵東那水那山,陌上金針誰敢忘;此情此境,席間珍品眾親嘗。王愛武 邵東民間極品鮮時採;席上珍餚舌底香。王惠蘭 邵東消炎降壓忘憂草;通乳舒懷含笑花。王英華 邵東東山南嶺金針豔;盛宴佳餚美味香。
  • 邵東印象(17):雄奇皇帝嶺,秦風漢韻總關情
    皇帝嶺主峰及其餘脈之下面向邵東一帶地區,廣義上都叫皇帝嶺。民國以前,這兒屬寶慶府邵陽縣仁風一都(又叫仁風鄉);新中國建立後曾叫高橋鄉、高橋公社、皇帝嶺鄉等。我是皇帝嶺人,20歲出鄉關前,我對家鄉歷史不甚了解,只聽說過皇帝嶺的傳說。我曾以為她只有窮山惡水,及至近年研究才發現,自己原來的認識很膚淺。
  • 【邵陽對聯】第43期:邵東佘湖山
    劉陸武 邵東名山仙氣重,卷兩千年漢雨唐煙,且探銀井幽光,蓮花寶鼎;古觀紫霞香,贏三朝代皇封御賜,難怪信人迷倒,騷客沓來。莫良照 邵東佛道兩家雙聖地;仙凡一體九重天。彭永壽  邵東道衍千餘載,教紅塵俗子,知國師,知佘湖,亦知因果;名標七二峰,引後世諸君,賞歷史,賞風物,更賞人文。何俊良 邵東一步欲登天,趁夏日紅時,且上雲霖追大洛;三神頻賜福,撼秋風香處,會當人海起祥雲。
  • 中國·邵東國際五金機電博覽會:小五金成就大產業
    蔣劍平 戴勤 周玉意 曾曉風   3月27日上午,邵東縣委、縣政府在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邵東國際五金機電博覽會將於4月6日至8日在邵東縣城舉行。半個多世紀以來的艱苦創業、破浪前行,該縣「小五金」終於登上「長三角」經濟帶的大舞臺,高調展示自己的風採。   邵東享有「中國五金之鄉」、「全國三刀之鄉」的美譽。
  • 居廉:群芳競妍冊
    居廉 群芳競妍冊-凌波蔡小亭題識:閨秀。天一女史名凌波,天一其號也,母夢洛神而孕,誕生之夕,滿室氤氳。幼即頴悟過人,丰神絕世,嘗著六銖衣,裹白 襪,黃冠翠袖,微步水濱,望者每驚為姑射仙人焉。居廉 群芳競妍冊-幽蘭名媛。夫人姓國名香,字紉佩,號九畹,湘澤人,父嘗為左徒,母琴氏,上巳日脩禊生,姿容姣潔,風韻天然,竟體有異香,入其室,復淡如無有也。幼學於其姑鄭氏家,工詩畫,不與眾為伍,惟姊芝娘稱同志焉。
  • 【艾家人·藥香】宋代香道
    今晨御庫初開處,充尤首宜史筆書」(《內香藥庫詩讚》),並設有庫使、監員及押送香藥至內庫的官員,掌出納外來香藥、寶石等物。    與前代相比,宋代的宮廷生活較為節儉。但隨著上層社會消費香藥食品漸為盛行,無論公家私家,何種場合,都頻繁用香,且香料消費量巨大,貴族還以香藥食品為盛禮。    宋朝歷代皇帝都有不少關於香的趣聞軼事。
  • 藥香:不僅是一種氣味
    自上古之時,凡祭祀、沐浴皆需用香,因其可通神靈亦可潔身祛病,故古人敬香、愛香,後又延其教化之意,遂成君子德行之顯化,如《尚書·君陳》言:「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香可謂是物雖微而位貴,是中華文化無形之脈搏。■ 同仁堂博物館所藏藥香。自清代乾隆年間清真藥棧開辦起,就與同仁堂合作,向其提供大量藥品及自製藥香。
  • 沁人心脾的藥,治病救人的香
    別人家的孩子小時候背唐詩,而李時亮,國家級非遺「中醫傳統藥香製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2歲背藥、6歲背方,是在家族濃濃的藥香中長大的。 「當時我們家往宮裡送香和胰子。」 李時亮祖上曾是宮廷御醫和造辦處官人,至清中晚期,出宮創辦了「回回藥棧」,在民間懸壺濟世的同時,其手工藥香也進貢宮中。
  • 藥香生活 香藥同源
    因此中醫藥學將香視為養生養性之『藥』,形成了『香藥同源』的傳統。▎外治法中的「氣味療法」香的養生療病功能在我國很早就受到重視。相傳嫘祖的父親生病,拒絕吃藥,孝順的嫘祖便把藥磨成粉,製成香,臥床的父親聞藥香之後病癒傳為佳話。
  • 邵東蕭氏宗親隆回參加一菊公宗祠落成慶典活動記
    半個月前,邵東蕭氏宗親聯誼會接到隆回一菊公族委會的邀請函,邀請邵東蕭氏宗親聯誼會組織家族人員踴躍參加一菊公宗祠落成慶典。
  • 邵東這個老闆好樣的,值得點讚
    庚子年的這個春節,註定會讓海內外中華兒女刻骨銘心。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各地專家齊赴湖北,確診病例每天增加,防護物資四處告急;國外,不少人在不計代價、拉網搜索醫療物資,他們「掃街」,一個藥店一個藥店地跑;他們動用積攢多年的人脈,電話打爆;他們直奔廠家,儘可能直接鎖定貨源;他們跨越國境,尋找符合標準的物資,海陸空運齊動員,火速運往中國。
  • 警事日記︱​那些雋永不變的家風美德
    警事日記︱​那些雋永不變的家風美德 2020-12-03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香藥的日常生活
    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香藥,漢初已派使者通過海陸絲綢之路遠赴異國搜求香藥,珍寶異物,外國來貢者亦有之。馬王堆一號漢墓女屍辛追手握香囊,官槨內置大量茅香、良姜、桂、花椒、辛夷等香藥,起著對屍體防腐的作用。《漢書》載:「武帝時月氏國貢返魂香。」唐無名氏《譜》云:「天漢三年(前98年)月氏國貢神香,後長安大疫,宮人得疾者燒之,病即差。」
  • 磐安江南藥鎮:身心安然國藥香
    「藥花開滿若霞綺,玄參白朮與白芍,更有元胡,萬國皆來市」,磐安種植藥材的記載可追溯至唐代,「處處聞藥語,戶戶種藥材,家家有藥香」是磐安人承續千百年的鄉愁記憶,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8萬畝,以「磐五味」「新磐五味」為當家品種享譽中藥界。  多年來,磐安積極作為,恪守優勢資源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平衡,穩步破解「藥材富縣」的發展命題。
  • 勝橋印象:最是人間好去處
    文/吳洪江 李子桂 勝橋鎮,一座位於湖南省常寧市僅有20多年設鎮歷史的小鎮,卻隱藏著讓人目不暇接的美景、美食、文化,傳統與現代在這裡交相輝映,湖湘文化的血液在這裡潺潺流淌,風土人情勾勒出的鄉村圖景在這裡自成篇章。讓人不禁道一聲:正如勝橋美印象,最是人間好去處。
  • 邵東三中2020年高考成績斐然,是偶然,還是復興前兆?
    邵東三中撐起了邵東教育的半邊天!》的推文被各公眾號平臺,百度,頭條,搜狐等網絡平臺紛紛轉載。刷爆了朋友圈。這一次臥薪嘗膽的邵東三中人可以長噓一口氣了。這一回邵東三中的「三苦」精神熠熠生輝。圖為邵東三中常務副校長兼本屆高三年級組組長劉桂林學高為師 身正為範,打造「教師成長共同體」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邵東三中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與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密不可分的。
  • 【艾家人·藥香】香在古代的用途
    可以說在中國香道文化中,香最原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健、祛病除邪等醫藥之用,中國香道祛病除邪是傳統醫藥養生的秘訣。    古人在先秦時期就意識到「香氣養性」這一養生觀念,並將其廣泛應用於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香料也被稱作香藥。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焚香當屬外治法中的「氣味療法」。制香所用的原料,絕大多數是木本或草本類的芳香藥物。
  • 藥香的機理作用是什麼?
    藥香是中國傳統中醫藥的一個組成部分,古人講究香、藥同源,藥香就是利用具有芳香、化溼、開竅作用的中藥或香料經手工製作而成,它蘊含著中醫、手工藝和禪道等多方面的精華。在人們的意識中,似乎只有富蘊芬芳香氣的藥材方可成為制香原料,而事實上,無論是丁香、安息香、香白芷、香附等帶「香」字的,還是桂枝、肉桂等不帶「香」字的,有一千多種中草藥可以用來製作藥香,有記載的香方就有幾千種之多。
  • 湖南邵東杜氏清明祭文
    我們乃邵東寶田杜姓二十二世至二十五世裔孫,現謹具清香牲禮,集於先祖墓前,焚香祈禱,躬身叩祭於列祖列宗,曰: 杜姓望族,根系炎黃。帝堯苗裔,始祖杜伯。歷數千年,源遠流長。人丁興旺,枝繁葉茂。京兆寶田,遍布九洲。列祖列宗,德澤八方。邵東杜氏,始祖熙公。德勝生人,功蓋日月。籍居西安,襄陽郡望。經傳十世,及于吉安。元鼎貿遷,商仕傳家。畤祖繼承,照煕兩支。
  • 漢代香道:品博山煙暖 賞蘭湯氤氳 | 單向課堂
    中國香文化有綿延數千年的歷史,從商周的祭祀到戰國漢魏晉的燻衣燎室、隋唐的禮佛燻制,及至兩宋元明文人的香事習靜參悟。香在文人雅士的生活裡始終佔據一席之地。信奉道教的他,到處訪仙問藥,以期長生不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漢武帝遭遇了什麼,讓他要求眾人「居必有香」?也正因此,香道開始了勃興之路。香道的春天是從漢代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