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藥的日常生活

2021-02-22 香道

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香藥,漢初已派使者通過海陸絲綢之路遠赴異國搜求香藥,珍寶異物,外國來貢者亦有之。馬王堆一號漢墓女屍辛追手握香囊,官槨內置大量茅香、良姜、桂、花椒、辛夷等香藥,起著對屍體防腐的作用。《漢書》載:「武帝時月氏國貢返魂香。」唐無名氏《譜》云:「天漢三年(前98年)月氏國貢神香,後長安大疫,宮人得疾者燒之,病即差。」隋唐至宋,香藥除用於醫藥外,主為宮廷、權貴、豪紳之奢侈品。

《清明上河圖》中的香藥生意


汴梁城繁華的十字街(點擊可看高清圖片)


在《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前方十字街頭,有「劉家上色沉檀揀(揀)香鋪」,門前立招高大明顯,下方「鋪」字被門前一手推獨輪車所遮掩,大門上方大橫匾額上有「劉家沉檀□□丸散□香鋪」,推測是一個規模很大的香鋪,可能大宗交易之外還有零售。


劉家上色沉檀揀香鋪 / 大門上方牌匾「劉家沉檀□□丸散□香鋪」(牌匾中有幾個字無法辨認)

孫羊正店是一個大酒樓,四層高樓,門前掛著四個大梔子燈。


一樓買賣,立有「絲帛」「香藥」兩個小立招,是做絲帛、香藥大生意的。推測拉駱駝出城的西亞、中亞大食等商人來時帶來的香藥、珠寶、奇物賣了以後,換帶上絲帛、磁器等回國。十字街南頂頭一家大店「王家□絹匹帛鋪」,看來也是做此類大生意的。孫羊正店,官府還允許納稅釀酒批發給腳店。如此規模的大酒樓汴京有72所之多。

《東京夢華錄》所載香藥


皇家香藥庫 內香藥庫「在謻(yí,門名)門內,凡二十八庫,真宗皇帝賜御詩二十八字,以為庫牌。其詩曰:每歲沉檀來遠裔,累朝珠玉實皇居。今辰內府初開處,充牣(rèn,滿)尤宜史筆書」。皇家香藥庫有如此規模,廣貯香藥珍寶,看來上好必下甚。

民間香藥鋪 皇家有香藥庫,民間有香藥鋪。「御廊西即鹿家包子,餘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藥鋪」;《相國寺內萬姓交易》「殿後資聖門前,皆書籍、玩好、圖畫,及諸路散任官員土物、香藥之類」。另外,州橋東有李家香鋪,循廊西遊多家香鋪,更為集中。

香藥榷易甚嚴《宋史·食貨志》謂:「宋之經費,茶,鹽,礬之外,唯香藥利博,故以官為市焉。」

「《宋會要》載:北宋初,京師置榷(què,專賣)易院,乃詔各國香藥寶貨至廣州、交趾、泉州、兩浙,非出於官庫者,不得私相市易」;

太宗「雍熙四年(987年)遣內侍八人持勅書各往海南諸國互通貿易,博買香藥、象牙、真珠、龍腦」;《中書備對》載:熙寧十年(1077年),三州市舶司所收乳香達354449斤,其中明州(今寧波)4793斤,杭州637斤,廣州348673斤」。

《遊宦紀聞》載:「諸香中,龍涎香(抹香鯨腸內分泌物的結石)最貴,廣州市值每兩不下百千(十萬兩),次等亦五六十千(五六萬兩),是蕃中禁榷之物,出大食國。」由於香藥的行時,在廣州南海有專門的「香戶」「香市」。

在北方,因西夏的阻擾,陸上絲綢之路不暢,宋時開闢了多條海上絲綢之路,又稱「香路」,大量輸入南海諸國、阿拉伯、非洲的香藥,有些國家則以進貢形式獲免稅交易。1973年,泉州後諸港出土的宋代沉船中就有大量來自東南亞的香藥。

至於國內也搜求甚嚴。《續通典·食貨·賦稅上》載:全國110個州府,其中需貢麝香者15個,沿海的廣南路要求貢海藥,貢檀香、肉蔻、丁香、零陵香、詹糖香、甲香。這些香藥多通過漕船由南方運往汴京。

香藥應用廣泛


宋代醫方多尚香藥,如《局方·卷三·治一切氣》諸方多以香藥為主,蘇和香丸、安息香丸、丁沉丸等均是。蘇和香丸集蘇和香、安息香、沉香、麝香、白檀香、丁香、蓽菝、龍腦等八味香藥於一方。


《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之「集香丸」則由白豆蔻仁、砂仁、木香、薑黃等組成。《局方》書後還設有《諸香》一卷,專載芬積香、衙香、降真香、清遠香等薰香的制用方法。

宋·洪芻(chú)《香譜》載香80種,介紹薰香、衣香、懷香、啗(dàn,同啖、吃、咬)香以及沐浴、傅粉諸法,並謂當時已有專門的「合香家」。

《名香譜》載香藥55種,其中一種有「助情」作用。至於用香之奢侈,舉兩例可見一斑:宋·莊綽《雞肋編》載:吳行正平仲云:餘為從官與數同列往見蔡京,坐於後閣。

京諭女童使焚香,久之不至,坐客皆竊怪之,已而報香滿,蔡便捲簾,則見香氣從他室而出,靄若雲霧,濛濛滿座,幾不相睹,而無煙火之烈。既歸,衣冠芬馥數日不歇,計非數十兩不能如是之濃也。其奢侈大抵此。」坡公與章質夫帖云:「公會用香藥,皆珍物,彌為行商坐賈之苦。……

今公宴香藥,別卓為盛禮,私家亦用之,作俑不可不謹。」蔡京次子蔡絛(tāo)《鐵圍山叢談》載:沉香「其載佔城國則不若真臘國,真臘國不若海南,諸黎峒則不若萬安、吉陽兩軍之間黎母山,至是為天下冠絕之香,無能及之矣。」「一星值一萬」。如一星為一兩,則蔡京一次薰香用二十兩則耗國帑二十萬兩白銀,可謂奢糜之至。

飲食果子中的香藥


《東京夢華錄·卷二·飲食果子》載:「在酒樓中有向前換湯、斟酒、歌唱,或獻果子、香藥之類,客散得錢,謂之『廝波』。……又有賣藥或果實、蘿蔔之類,不問酒客買與不買,散與坐客,然後得錢,謂之『撒暫』。如此處處有之。」賣「香藥果子、罐子黨梅、柿膏兒、香藥小元兒、小臈(là,同臘)茶、鵬沙元之類。」其中香藥小元兒、鵬沙元確為香藥。

《清明上河圖》中孫羊正店大酒樓中,當有賣香藥果子,「廝波」與「撒暫」也必活躍其中。另,《東京夢華錄·立秋》梁門裡李和家有「士庶買之,一裹十文,用小新荷葉包,糝以麝香,紅小索兒系之。」此為在食物中摻貴重的香藥麝香的一種。

感謝閱讀,感覺文章不錯的話請支持我們...

相關焦點

  • 藥香生活 香藥同源
    因此中醫藥學將香視為養生養性之『藥』,形成了『香藥同源』的傳統。▎外治法中的「氣味療法」香的養生療病功能在我國很早就受到重視。相傳嫘祖的父親生病,拒絕吃藥,孝順的嫘祖便把藥磨成粉,製成香,臥床的父親聞藥香之後病癒傳為佳話。
  • 【艾家人·藥香】宋代香道
    今晨御庫初開處,充尤首宜史筆書」(《內香藥庫詩讚》),並設有庫使、監員及押送香藥至內庫的官員,掌出納外來香藥、寶石等物。    與前代相比,宋代的宮廷生活較為節儉。但隨著上層社會消費香藥食品漸為盛行,無論公家私家,何種場合,都頻繁用香,且香料消費量巨大,貴族還以香藥食品為盛禮。    宋朝歷代皇帝都有不少關於香的趣聞軼事。
  • 藥香:不僅是一種氣味
    香,自古即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古時皇族貴戚、世宦大族、文人墨客乃至尋常百姓無不與香為伴,對其推崇有加。且香秉天地之元,依五運六氣之理,四時節律之說,導引陰陽,歸藏入經,驅邪扶正,更是歷史悠久、傳承不衰的杏林佳品。
  • 沁人心脾的藥,治病救人的香
    別人家的孩子小時候背唐詩,而李時亮,國家級非遺「中醫傳統藥香製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2歲背藥、6歲背方,是在家族濃濃的藥香中長大的。 「當時我們家往宮裡送香和胰子。」 李時亮祖上曾是宮廷御醫和造辦處官人,至清中晚期,出宮創辦了「回回藥棧」,在民間懸壺濟世的同時,其手工藥香也進貢宮中。
  • 【艾家人·藥香】香在古代的用途
    可以說在中國香道文化中,香最原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健、祛病除邪等醫藥之用,中國香道祛病除邪是傳統醫藥養生的秘訣。    古人在先秦時期就意識到「香氣養性」這一養生觀念,並將其廣泛應用於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香料也被稱作香藥。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焚香當屬外治法中的「氣味療法」。制香所用的原料,絕大多數是木本或草本類的芳香藥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張廣平 循著藥香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張廣平 循著藥香奔小康 2020-08-11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沉香,是香,是藥,更是一種生活!
    沉香,則以最為自然的形態與人類的生活恰如其分地融匯在了一起,伴隨著中華民族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歲月。早在古時,由於沉香香品高雅,可清心、寧神、遣性、頤情。則被用為祭先奉聖之途。佛教中更是有語云「香乃淨土中常見的殊勝莊嚴之一」,沉香則當為首選。為此不少文人騷客亦為其思之如狂。 沉香之所以能夠擁獲無盡地推崇,最本質的一點是沉香那獨有的香氣。而香氣卻又如此抽象,只能在遙遠的想像中飄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康家集鄉:濃濃藥香飄 藥農致富忙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康家集鄉:濃濃藥香飄 藥農致富忙 2020-11-05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藥香花香兩相宜
    我們中國自古就有以花入藥、以香入藥的傳統,前有神農嘗百草,後有李時珍踏遍青山修本草,花草的藥用價值跟它們的食用價值一樣,被我們的祖先世代相傳
  • 藥香的機理作用是什麼?
    藥香是中國傳統中醫藥的一個組成部分,古人講究香、藥同源,藥香就是利用具有芳香、化溼、開竅作用的中藥或香料經手工製作而成,它蘊含著中醫、手工藝和禪道等多方面的精華。在人們的意識中,似乎只有富蘊芬芳香氣的藥材方可成為制香原料,而事實上,無論是丁香、安息香、香白芷、香附等帶「香」字的,還是桂枝、肉桂等不帶「香」字的,有一千多種中草藥可以用來製作藥香,有記載的香方就有幾千種之多。
  • 香藥:沉香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沉香世界」,讓14億人習香、懂香、愛香,讓傳統的香文化發揚光大。
  • ​悠悠藥香拂桃源 健康中國中醫行 桃源社區舉行「關愛居民健康...
    為進一步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強中醫藥在解決日常生活中健康問題的應用,桃源社區黨委根據社區實際情況,以民生微實事為抓手,開展了一系列的「關愛居民健康」之中醫社區行活動,為構建健康桃源注入力量。
  • 香文化 │中國人的用香與養生
    將升降浮沉的理論與四氣五味理論結合起來解釋,便是:氣溫熱、味辛甘的藥具有升、浮的藥勢;氣寒涼、味苦酸鹹的藥具有降沉的藥勢。而香料在中醫藥裡是擔當「升浮」作用的主要角色。但香料藥性烈、藥效猛,除緊急時刻不能大量使用。在預防醫學的引導下,在日常生活中薰香便成為保證人體陽氣上揚的保健措施之一。於是,香與茶一起成為保障人體中的陰陽兩氣正常「升浮」與「降沉」循環運動的兩大保健品。
  • 香文化 │中國人的用香與養生史
    將升降浮沉的理論與四氣五味理論結合起來解釋,便是:氣溫熱、味辛甘的藥具有升、浮的藥勢;氣寒涼、味苦酸鹹的藥具有降沉的藥勢。而香料在中醫藥裡是擔當「升浮」作用的主要角色。但香料藥性烈、藥效猛,除緊急時刻不能大量使用。在預防醫學的引導下,在日常生活中薰香便成為保證人體陽氣上揚的保健措施之一。於是,香與茶一起成為保障人體中的陰陽兩氣正常「升浮」與「降沉」循環運動的兩大保健品。
  • 聖母瑪利亞的寶血——沒藥
    由於沒藥樹幹受傷後會流出樹脂進行自我修復,因此沒藥樹脂也被稱為「植物的創可貼」(其他植物的樹脂也都有類似效果,如:乳香,安息香,欖香脂等等。)。因此對於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來說,沒藥精油是處理秋冬季手腳乾裂的好幫手,日常可以冷榨椰子油為基底,使用沒藥搭配萊姆、廣藿香、乳香等,調配成複方油塗抹乾裂處,亦可使用少量蜂蠟製作成油膏,方便塗抹。
  •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給眼睛「減壓」?
    生活中的一些壞習慣,長久的待在黑暗的地方,常常低頭或者是讀書時間太久,沒有好好休息,身體過度疲勞,都會導致眼睛壓力升高。所以,平時要注意給眼睛「減壓」。1、保持正確姿勢正常人在坐姿換成平躺的時候,眼壓會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 不喝苦藥也能治病,生活中的藥食兩用,你收好
    中醫藥博大精深,許多的中草藥都是在生活中發現的,通過吃某種食物達到治病的目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就是藥食兩用藥,這類藥不僅避免了中藥味苦難喝又可達到不錯的效果。生 姜生薑性溫,味辛,具有很好的發汗解表,溫中止嘔、 溫肺止咳及解魚蟹毒等作用,而姜皮則辛涼,有行水消腫、和脾胃及止汗作用,所以需熱用則去皮,涼用則留皮,同時將生薑洗淨曬乾或低溫烘乾則為乾薑,味辛,性熱,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溼消痰等作用,所以一般我們生活中用去皮的生薑較多,作用相對於乾薑來說溫和一些。日常食療:薑茶、紅糖生薑水。
  • 千年苗醫 萬年苗藥---複方透骨香乳膏
    苗醫多用鮮藥,現採鮮用是苗醫用藥的一大特色。苗醫傳統療法有2000多年的歷史,主要有藥浴療法、治痘法、拔毒法、外敷法、刮痧療法、蛋滾療法、熨法等。苗藥也多採用特殊方法加工炮製,如汗漬法、熨製法、酒製法、尿製法、霜製法、雪水製法等。
  • 白茶要存多久才能出藥香?是3年、5年,還是10年?答案很意外
    可見平日的生活裡,大家對於等待的定義,已經習慣成自然。只仿佛,按既定的時間範圍等下去,最終期待的結果就必然會出現。不過將這樣的認知放在茶葉裡,會有很多「不兼容」的地方。比如說,白茶藥香的出現時間。很多茶客覺得,藥香的出場時間都是固定的,等上5年,等上10年,白茶就會陳化出藥香。其實,這完全是不一定的。品質好的茶,藥香出現的時間會提前。品質不好的茶,藥香出現的時間會推後。
  • 磐安江南藥鎮:身心安然國藥香
    「藥花開滿若霞綺,玄參白朮與白芍,更有元胡,萬國皆來市」,磐安種植藥材的記載可追溯至唐代,「處處聞藥語,戶戶種藥材,家家有藥香」是磐安人承續千百年的鄉愁記憶,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8萬畝,以「磐五味」「新磐五味」為當家品種享譽中藥界。  多年來,磐安積極作為,恪守優勢資源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平衡,穩步破解「藥材富縣」的發展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