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香藥,漢初已派使者通過海陸絲綢之路遠赴異國搜求香藥,珍寶異物,外國來貢者亦有之。馬王堆一號漢墓女屍辛追手握香囊,官槨內置大量茅香、良姜、桂、花椒、辛夷等香藥,起著對屍體防腐的作用。《漢書》載:「武帝時月氏國貢返魂香。」唐無名氏《譜》云:「天漢三年(前98年)月氏國貢神香,後長安大疫,宮人得疾者燒之,病即差。」隋唐至宋,香藥除用於醫藥外,主為宮廷、權貴、豪紳之奢侈品。
汴梁城繁華的十字街(點擊可看高清圖片)
在《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前方十字街頭,有「劉家上色沉檀揀(揀)香鋪」,門前立招高大明顯,下方「鋪」字被門前一手推獨輪車所遮掩,大門上方大橫匾額上有「劉家沉檀□□丸散□香鋪」,推測是一個規模很大的香鋪,可能大宗交易之外還有零售。
劉家上色沉檀揀香鋪 / 大門上方牌匾「劉家沉檀□□丸散□香鋪」(牌匾中有幾個字無法辨認)
孫羊正店是一個大酒樓,四層高樓,門前掛著四個大梔子燈。
一樓買賣,立有「絲帛」「香藥」兩個小立招,是做絲帛、香藥大生意的。推測拉駱駝出城的西亞、中亞大食等商人來時帶來的香藥、珠寶、奇物賣了以後,換帶上絲帛、磁器等回國。十字街南頂頭一家大店「王家□絹匹帛鋪」,看來也是做此類大生意的。孫羊正店,官府還允許納稅釀酒批發給腳店。如此規模的大酒樓汴京有72所之多。
《東京夢華錄》所載香藥皇家香藥庫 內香藥庫「在謻(yí,門名)門內,凡二十八庫,真宗皇帝賜御詩二十八字,以為庫牌。其詩曰:每歲沉檀來遠裔,累朝珠玉實皇居。今辰內府初開處,充牣(rèn,滿)尤宜史筆書」。皇家香藥庫有如此規模,廣貯香藥珍寶,看來上好必下甚。
民間香藥鋪 皇家有香藥庫,民間有香藥鋪。「御廊西即鹿家包子,餘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藥鋪」;《相國寺內萬姓交易》「殿後資聖門前,皆書籍、玩好、圖畫,及諸路散任官員土物、香藥之類」。另外,州橋東有李家香鋪,循廊西遊多家香鋪,更為集中。
香藥榷易甚嚴《宋史·食貨志》謂:「宋之經費,茶,鹽,礬之外,唯香藥利博,故以官為市焉。」
「《宋會要》載:北宋初,京師置榷(què,專賣)易院,乃詔各國香藥寶貨至廣州、交趾、泉州、兩浙,非出於官庫者,不得私相市易」;
太宗「雍熙四年(987年)遣內侍八人持勅書各往海南諸國互通貿易,博買香藥、象牙、真珠、龍腦」;《中書備對》載:熙寧十年(1077年),三州市舶司所收乳香達354449斤,其中明州(今寧波)4793斤,杭州637斤,廣州348673斤」。
《遊宦紀聞》載:「諸香中,龍涎香(抹香鯨腸內分泌物的結石)最貴,廣州市值每兩不下百千(十萬兩),次等亦五六十千(五六萬兩),是蕃中禁榷之物,出大食國。」由於香藥的行時,在廣州南海有專門的「香戶」「香市」。
在北方,因西夏的阻擾,陸上絲綢之路不暢,宋時開闢了多條海上絲綢之路,又稱「香路」,大量輸入南海諸國、阿拉伯、非洲的香藥,有些國家則以進貢形式獲免稅交易。1973年,泉州後諸港出土的宋代沉船中就有大量來自東南亞的香藥。
至於國內也搜求甚嚴。《續通典·食貨·賦稅上》載:全國110個州府,其中需貢麝香者15個,沿海的廣南路要求貢海藥,貢檀香、肉蔻、丁香、零陵香、詹糖香、甲香。這些香藥多通過漕船由南方運往汴京。
香藥應用廣泛宋代醫方多尚香藥,如《局方·卷三·治一切氣》諸方多以香藥為主,蘇和香丸、安息香丸、丁沉丸等均是。蘇和香丸集蘇和香、安息香、沉香、麝香、白檀香、丁香、蓽菝、龍腦等八味香藥於一方。
《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之「集香丸」則由白豆蔻仁、砂仁、木香、薑黃等組成。《局方》書後還設有《諸香》一卷,專載芬積香、衙香、降真香、清遠香等薰香的制用方法。
宋·洪芻(chú)《香譜》載香80種,介紹薰香、衣香、懷香、啗(dàn,同啖、吃、咬)香以及沐浴、傅粉諸法,並謂當時已有專門的「合香家」。
《名香譜》載香藥55種,其中一種有「助情」作用。至於用香之奢侈,舉兩例可見一斑:宋·莊綽《雞肋編》載:吳行正平仲云:餘為從官與數同列往見蔡京,坐於後閣。
京諭女童使焚香,久之不至,坐客皆竊怪之,已而報香滿,蔡便捲簾,則見香氣從他室而出,靄若雲霧,濛濛滿座,幾不相睹,而無煙火之烈。既歸,衣冠芬馥數日不歇,計非數十兩不能如是之濃也。其奢侈大抵此。」坡公與章質夫帖云:「公會用香藥,皆珍物,彌為行商坐賈之苦。……
今公宴香藥,別卓為盛禮,私家亦用之,作俑不可不謹。」蔡京次子蔡絛(tāo)《鐵圍山叢談》載:沉香「其載佔城國則不若真臘國,真臘國不若海南,諸黎峒則不若萬安、吉陽兩軍之間黎母山,至是為天下冠絕之香,無能及之矣。」「一星值一萬」。如一星為一兩,則蔡京一次薰香用二十兩則耗國帑二十萬兩白銀,可謂奢糜之至。
飲食果子中的香藥《東京夢華錄·卷二·飲食果子》載:「在酒樓中有向前換湯、斟酒、歌唱,或獻果子、香藥之類,客散得錢,謂之『廝波』。……又有賣藥或果實、蘿蔔之類,不問酒客買與不買,散與坐客,然後得錢,謂之『撒暫』。如此處處有之。」賣「香藥果子、罐子黨梅、柿膏兒、香藥小元兒、小臈(là,同臘)茶、鵬沙元之類。」其中香藥小元兒、鵬沙元確為香藥。
《清明上河圖》中孫羊正店大酒樓中,當有賣香藥果子,「廝波」與「撒暫」也必活躍其中。另,《東京夢華錄·立秋》梁門裡李和家有「士庶買之,一裹十文,用小新荷葉包,糝以麝香,紅小索兒系之。」此為在食物中摻貴重的香藥麝香的一種。
感謝閱讀,感覺文章不錯的話請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