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自古就有以花入藥、以香入藥的傳統,前有神農嘗百草,後有李時珍踏遍青山修本草,花草的藥用價值跟它們的食用價值一樣,被我們的祖先世代相傳,為子孫後代造福。比較著名的花草如牡丹、丁香、藿香、玫瑰、茉莉、艾葉等等,都是治病的良藥,還有一些芳香植物如結香、豆蔻、細辛、花椒等等,也是常用的香藥。
說到香,艾葉曬乾製成的艾條,恐怕是最常用的了,既可以點燃後煙燻屋子消毒空氣,也可以艾灸穴位治病。《尚書》云:「至治馨香,感於神明」,殷商甲骨文也有薰燎、艾爇、釀製香酒的記載,佩戴香囊、沐浴蘭湯、居室薰香、調服香藥等等。發展到後來形成了專門的香療法,並有大量香譜傳世,特別是到了宋朝,插花、點茶、焚香、掛畫成為文人生活四藝。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既可以插花又可以入藥的幾種花卉,其療效因人而異,每人的脈象不同、證候不同,效果自然也不同。
1、丁香。桃金孃科丁香屬,Eugenia grandis Wight
傳說漢桓帝時有個大臣年老口臭,皇帝賜他雞舌香(丁香的別名)含口,大臣以為自己觸犯了皇上賜藥讓他自盡,回家後與家人訣別,恰有一位中醫朋友來訪,細嘗知是丁香,告訴大臣丁香性辛、溫,入胃、脾、腎經,皇上賜藥是為了給他治口臭,一語道破,全家轉悲為喜。
(網絡圖片觀賞丁香花)
2、梅花。薔薇科桃屬,Prunus mume (Sieb.) Sieb.et Zucc.
梅花的品種很多,《綱目拾遺》記載入藥的稱綠萼梅,性酸澀,平,歸肝、肺經。清幽馨香,開胃解鬱,古代文人多將半開梅花投蜜罐中,過時以一兩朵同蜜一勺,點沸湯飲,還有詩句「蜜點梅花帶露餐」記載。
(網絡圖片)
3、茉莉。木犀科茉莉屬。Jasiminum sambac(L.)Ait.
茉莉花性辛、甘、溫,理氣,開鬱,和中,清神。內服或泡茶飲,也可以蒸餾液灑於衣服和手帕之上嗅之可解胸中陳腐之氣。記得小時候最喜歡茉莉花苞,用線串成花串掛於衣襟。
(網絡圖片)
根據古書記載,還有很多實用的香方,《傳統香療法》一書摘錄慈禧太后加味香肥皂方,檀香、木香、丁香、排草、廣零、皂莢、甘松、白蓮蕊、山奈、白僵蠶、花瓣各二兩,麝香、冰片各五錢。以上各料研細末紅糖水調和,每錠二錢潔膚去垢時用。
夏天多出汗有異味,可以佩戴香囊,可用絲絹縫製,與衣料相配,按照《武氏香譜》所寫,丁香一兩研粗末,混入川椒六十粒,絹袋盛而佩之,二味相合,甘溫馨香,避絕汗氣,宮內嬪妃多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