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三坑兩澗的這些山場裡,最有名的是牛欄坑。
最傲嬌的是馬頭巖。
當然,傲嬌的不是馬頭巖裡的地,石頭,茶樹,而是馬頭巖裡的人。
就是馬頭巖的山場主人。
再當然,馬頭巖裡的山場主人很多,也並非每個人都傲嬌,唯有那麼一二三個年輕男生,會比較拽一點。
具體拽在什麼地方呢?
比如,身為一個外地人,想喝喝真正的馬頭巖肉桂,去了馬頭組的某戶人家,遇到了家裡的小兒子。
通常會發生如下的對話:
你這是純正的馬肉嗎?
是啊,我家的山場就是馬頭巖的。
你這馬肉有什麼特點,給我介紹一下唄!
馬肉還有什麼特點?這就是馬肉的味道,你記住就是了!
你這馬肉多少錢一斤?
八千塊!
便宜點吧?有點貴,我也是第一次買,喝了要是感覺好,還會再來的,就當交個朋友。
不能便宜,馬肉就這個價!
。。。。。
然後,這次試茶就這麼尷尬地結束了。
去問了瑩老師,為什麼這位小兄弟這麼拽?
瑩老師說,他們小時候家裡都比較窮,一下子富起來了,難免性格有些急,習慣了就好。現在茶商們都要哄著他們拿貨,看點臉色也很正常。你習慣就好。
李麻花說,花錢還要看臉色,哪有這種事?!他要是遇到我,給他胖揍一頓!
我白她一眼,你也不怕手疼!
李麻花一陣懊惱,早知道就跟老爸好好學針灸,認準麻穴,給這囂張的小子來一針。
這傢伙越來越幼稚,我不想再理她。
《2》
其實,拋開個別的小山場主不說,廣大的馬頭巖山場主,尤其是中老年的,有過人生經驗和歷練的,人還是很不錯的。
尤其一些與村姑陳同姓的本家,長得又帥,茶也好。
只可惜屢屢機緣不巧合,沒有拿到他家的茶,時常引以為憾事。
瑩老師一聽,呀,你要喝馬肉?早說啊,我這裡有。
說著從背包裡掏出三泡馬肉來。
就是那種通用版的包裝,沒有品牌,沒有商標,沒有LOGO的,看上去是三無產品,但實際上,真正的好巖茶、從茶農手裡出來的巖茶,就是這個樣子的。
普通的泡袋,樸素的包裝,這就是茶葉最本真的味道。
就像去獅峰尋茶,茶農拿出來的龍井也只是裝在一個普通的小罐子裡,絲毫沒有十大名茶的那種金馬玉堂之感。
可見高手都是樸實無華的。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然後,就在這個豔陽高照的午後,福州的氣溫罕見高達30多度的初冬,穿著短袖,開著空調,泡了它們仨。
沒想到越喝,就越暈。
越喝,越覺得懸乎。
《3》
第一泡,據說是開山坪的馬肉。
一聽是開山坪,李麻花高興壞了。
每次從天心巖下來,去馬頭巖,翻那座山的時候,在辛苦登頂的過程中,最渴望看到的就是開山坪。
只要一看到開山坪,那說明這辛苦的翻山之旅就結束了,馬上就可以看見馬頭巖的招牌建築——道觀,並且,即將進入易走的下坡之路。
開山坪是在山頂上,一片平坦之地,陽光充足,日照時間極長,茶葉的品種香異常明顯,張揚外放。
那裡種的茶樹,年份都較長,湯水的稠度是很不錯的。
故而,喜歡口感濃烈、喜歡香氣高揚的茶友,必定首選是馬頭巖開山坪肉桂,甚至,還會超過他們對牛欄坑肉桂的喜愛。
像李麻花這種性格激烈的人,在馬頭巖的諸山場裡,最喜歡的,就是開山坪。
SO,一聽說是開山坪肉桂,她激動壞了。
然而,那泡肉桂一泡出來,第一衝一揭蓋,李麻花高興不起來了。
太香了。
花香太足了。
第二衝,花香更足了,更馥鬱,更奔放,更激烈了,像是怡紅院夜宴群芳,什麼花都集齊了。
那香得,簡直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春城無處不飛花。
李麻花揭起第三衝的蓋子,用力深吸一口氣,自言自語,咦,桂皮香呢?
我接過來,細細聞,也發現,桂皮香很弱,很弱,細細幽幽,像是懸絲診脈的那根細絲,晃晃悠悠,脆弱得仿佛隨時都有可能斷裂。
太奇怪了,為什麼這款馬肉,花香如此張揚,桂皮香卻如此內斂。
又喝了兩衝,李麻花叫停了。
我問她,你不是最喜歡香氣張揚的馬肉嗎?
她苦笑,這哪裡是在喝馬肉,這分明是在喝一泡掉進了幾根馬肉的瑞香!
這款茶,果斷淘汰!!
《4》
第二泡馬肉,喝的時候忘記稱重量了,第一衝衝出來,感覺湯色很深,不是正常新巖茶的橙黃色,而是略帶深紅的顏色。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泡肉桂的重量超重了。
不是我們平時喝的8克,是8.3克,或者9克。
只有重量超出了正常範圍,這茶湯才會呈現出這種嚇死人的紅色來——仿佛滇紅的湯色一樣。
武夷巖茶是半發酵茶,滇紅是全發酵茶,發酵程度不一樣,湯色也應該是不一樣的。
現在它們的湯色居然相似極了,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泡馬肉,克重超標了,重量多了,湯色才會更深更濃。
呈現出像紅酒一般的湯色來。
看著這深紅的茶湯,皺著眉頭喝了一口,沒辦法,演員為了藝術必須獻身,茶人為了挑到好茶,犧牲自己的味覺嗅覺,去聞去喝一些自己原本不喜歡的不想喝的茶,也是職業需要。
只是茶湯一入口,就苦到家了。舌面上馬上起了一層厚厚的褶子。
揭蓋聞香,香氣沉鬱,遲緩,有濃鬱的藥香扶搖直上,從蓋上嫋嫋升起,直衝腦門。
好奇怪,鐵羅漢有藥香是正常的,這是它的品種香。但是,為何,馬頭巖肉桂也有藥香?
燒了沸水繼續泡第二衝。
這次湯水更紅豔了,仿佛葡萄美酒夜光杯。
很後悔當時急著泡它,沒有稱過重量,現在也不知道多了多少克,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泡下去了。
揭蓋聞香,第二衝的蓋香上,不但藥香更濃鬱了,居然還多了一股陳香。
是的,列位看官沒有看錯,是陳香。是白茶裡的那種陳香,現在居然新出的馬肉裡也有陳香了。
這念頭一泛起,不由得很驚悚。
把蓋子遞給李麻花,讓她聞。果然,她一聞也皺起了鼻子,我問她,是不是有藥香和陳香?
她點頭。
我們倆對視一眼,忽然福至心靈,那一刻,我們在對方的眼中,看到了答案。
這濃鬱的藥香,這陳香,其實,都不應該出現在這泡馬肉裡。
是去年沒賣掉的陳年馬肉身上帶出來的藥香與陳香。當這些陳年馬肉拼配進了今年的新馬肉裡,這兩種不屬於新馬肉的氣味,便自然而然地跟進來了。
新巖茶與陳年巖茶的拼配,讓一款馬肉既不鮮,也不爽,更不清,活,就愈發談不上了。
不是我們喜歡的風格。
不值這個價。
棄選。
《5》
第三款馬肉,我們吸取了教訓,喝之前,用克秤稱過了,確實是8克,才燙碗溫杯,投茶入碗,開始衝泡的。
這款馬肉的泡袋上,比前兩款,多了「特級」二字。
於是,我們對它,多了三分期待。
然而,第一衝衝出來,同樣令人大跌眼鏡。雜味、焦糖香、發酵香、極淡的桂皮香,交織在蓋子上。
在馬肉裡,有焦糖香發酵香和桂皮香,是很正常的。畢竟它是半發酵茶,是焙過火的茶,有這些氣味是必然的。
但雜味,就實在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了。
喝一口茶湯,呀,只一口就讓我幾乎打翻了茶杯。
那晶瑩的茶湯,它居然是酸的!
像加了西梅進去浸泡一樣,在花香,酵香,焦糖香和極淡的桂皮香裡,酸味冒出得特別明顯,讓人從舌根酸到舌面,並在回甘裡屹立不動。
一款肉桂發酸,這就很不對勁了。是工藝不到位的象徵。
用瑩老師的話來說,像馬頭巖肉桂這麼好的茶青,做出酸味來,這實在是暴殄天物!!
李麻花一口茶湯含在嘴裡,吞又不願意,吐又不好意思,臉上尷尬極了,猶豫了半天,還是吞下去了。
繼續衝第二衝,想觀察一下第二衝的湯水裡是否還有如此銷魂的酸味。
果然,第二衝一揭蓋,清淡的酸味便飄了出來。
除此之外,蓋子上還出現了濃鬱的煙味,極重的煙味,可見這茶,才焙火不久。
然而,才焙火不久的巖茶,不應該是新巖茶嗎,但它的桂皮香為何又如此清淡?新巖茶的桂皮香至少應該是香氣清銳的才對。
再聞,嗯,藥香陳香都浮上來了。跟第二款馬肉一樣。
答案已經昭然若揭了。
這又是一款新舊拼配的馬肉。
因為拼進了老馬肉,故而重新焙了火,於是便呈現出這種新舊交替的香氣與湯感來——老茶的陳香藥香,新茶的花香桂皮香,交織在一起。
而老茶放久了,發了酸,故此第一衝裡酸味就如此明顯。
興許三四衝之後,這股酸味會減弱,但是,第一衝便已經讓人酸得倒了胃口,又何來耐心繼續衝泡下去呢?
只能棄茶!
《6》
喝這三泡馬肉的過程,並不美好。
一直處在被虐,推理,得到答案,果斷放棄的過程裡。
就像一個年輕人,對愛情充滿了嚮往,結果遇到三個異性,展開的三段戀情,都不怎麼美好。
最終,傷筋動骨之後,仍是孤單一人。
幸好村姑陳和李麻花,在這麼多年試茶選茶的過程中,早已經練就銅皮鐵骨,各種劣茶爛茶見得多了,不再大驚小怪。
屢被劣茶折騰,但仍對世界充滿希望。
這世上是真有的好馬肉的,也是真有的好的馬頭山場主的。
只是,它和他,姍姍來遲罷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