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要存多久才能出藥香?是3年、5年,還是10年?答案很意外

2020-12-22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秒針繞一圈是一分。

分針繞一圈為一時。

分秒必爭,時間能掐算得分毫不差。

現在已經步入12月,南方已經正式入了冬。

從冬天再等到春天,要經歷三個月,大約近90天的時間。

早上剛看到某則推文,介紹柿餅的工藝。

霜降後,據說吊柿子的加工要等足三、四十天,才能生成糖心。

可見平日的生活裡,大家對於等待的定義,已經習慣成自然。

只仿佛,按既定的時間範圍等下去,最終期待的結果就必然會出現。

不過將這樣的認知放在茶葉裡,會有很多「不兼容」的地方。

比如說,白茶藥香的出現時間。

很多茶客覺得,藥香的出場時間都是固定的,等上5年,等上10年,白茶就會陳化出藥香。

其實,這完全是不一定的。

品質好的茶,藥香出現的時間會提前。

品質不好的茶,藥香出現的時間會推後。

究竟一款白茶要存多久才能出藥香?背後有太多不確定因素。

要是某茶掌柜敢斬釘截鐵的表示,白茶存十年會出藥香。

那麼別理他,這完全是騙紙一枚嘛。

《2》

在弄清白茶要存多久才能出藥香之前,有個問題更迫在眉睫。

那就是,什麼才是藥香?

有許多覺得「白茶存放多年才能出藥香」的茶友。其實對白茶藥香的定義就理解錯了。

因為白茶的藥香,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新白茶的藥香。

一是,老白茶的藥香。

大家別覺得奇怪,藥香並非是老白茶的專屬品。

新白茶裡同樣會有藥香!

白茶在不同的存放階段,往外彰顯的藥香是不一樣的。

按照傳統的加工方式製作白茶時,沒有揉捻,沒有殺青,沒有焙火,沒有煙燻。

只有再基礎不過的萎凋、乾燥等制茶工序。

由此,白茶能實現最大程度的保留,自身的植物清新氣息。

白茶本身擁有的藥香,亦是植物正常該有的,天然的,原生態的氣味。

新白茶是資歷尚淺,渾身上下洋溢著尚新,尚鮮的風味。

是以,新白茶藥香,大多數時候得從比較新鮮的草藥草木植物身上還能找到相似的香氣。

比方說,新鮮採下來的根莖葉類的新鮮草藥。

連莖帶葉的魚腥草,有花有葉有藤的鴛鴦藤(金銀花),夏枯草,紫蘇葉,蒲公英,清明草,帶莖的野菊花,百花蛇舌草……

這些清一色的清新草藥裡,混合著清麗的野花香,植物香,草藥香。

綜合起來,便是新白茶裡常常能出現的藥香。

這種氣息,對福建、廣東一帶的朋友來說,非常親切與熟悉。

因為那是從小喝到大的,夏天煮「涼茶」的味道。

而對外省的茶友而言,要實在聯想不到,一堆新鮮的草藥(鴛鴦藤、蒲公英等)聞起來該是什麼感覺。

那也沒有關係,買上一罐某吉的涼茶,聞一聞,喝一喝。

那些三花兩草的配方草藥香,便能讓你直觀的代入想像。

《3》

老白茶的藥香,又是什麼

當新白茶轉化成為老白茶的時候,身上包含藥香在內的香氣,又大大的改變了。

最鮮明的變化曲線,是從草本草藥的香氣,轉為木本根莖種類的藥香。

比如,秋冬時間燉補身湯時,常常會加入的當歸,黃芪等。

以及熟地、防風、辛夷等藥物香。

這些根莖、塊莖類的藥香,聞起來比較沉鬱、渾厚、悠揚。

當你在喝老白茶時,這些帶有藥香的芳香分子們或氤氳在蓋子上,或浮動在茶湯內,或潛伏在葉底中。

很多人在聞到這股氣息時,沒能第一時間反應過來——原來這就是藥香!

而是一直將這些濃鬱沉穩的藥香,當成比較泛的老茶香氣,是植物老去後的陳香。

其實不然。

只緣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很多喝了一兩年白茶的茶客,只要買到品質好一些的茶,那麼大概率上你已經和白茶裡的藥香,打過了很多回照面。

只是,沒能及時分辨出來而已。

白茶的藥香,是一種天然的植物香。

使用蓋碗衝泡白茶時,注入沸水,快速出湯。

倒出並瀝乾茶湯後,揭蓋細細去聞,趁熱感受白茶的藥香。

那麼,深藏在茶葉內部的清鬱沉穩藥香,便能清清楚楚的浮現。

當然白茶的藥香陣營組成,包含多種天然的香氣物質。

這些香氣分子們,釋放沸點有高有低。

趁熱去聞,茶香高揚,芳香物質釋放充裕。

稍涼了去聞,也能感受到低沸點的藥香保留。

只不過,對比熱聞時感受到的香氣,沒有那麼熱情奔放。

《4》

新白茶有藥香,是草藥香,草本香,清新植物香。

老白茶也有藥香,是中藥香,根莖塊莖植物的沉穩甘香。

是以,可以回答開篇的問題。

一款白茶到底要存多久才能出藥香?

這根本,就是個偽命題!

白茶的藥香形成,重點不在於存茶年份,而在於品質。

品質好的白茶,哪怕在新茶時期,它也能釋放出類似「三花兩草」等草藥配方般的綜合香氣。

草藥香,花香,竹葉香,荷葉香,綜合為一體。

這背後,得益於好茶的天然積累。

產區環境卓絕,生於高山茶園,備受充足的陽光、雨露、雲霧滋潤的高山白茶。

早在茶青鮮葉內部,就擁有豐富的天然芳香物質。

等經過後期加工,及時攤晾,薄攤薄晾,日光萎凋,細緻烘乾後。

白茶內部的芳香物質得以保留,天然的植物清香魅力,草藥清香,清麗動人無比。

恰似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飾。

此外,品質好的新白茶,它在剛加工完畢不久,存放了三兩個月,便能出現清爽的草藥香。(尤其是在春壽眉身上,最為典型)。

等到白茶經過多年的用心存茶。

用三層包裝;用隔牆離地;採用密封、乾燥、陰涼、清潔等,順利的呵護白茶的陳化之旅。

等到白茶終於存滿三年,成為老白茶後,它的茶香其實也在不斷的轉變。

從清香鮮香,逐漸變為甘香沉穩。

從草藥香,慢慢變為當歸、防風般的藥香。

原料好,工藝好,倉儲到位,白茶的藥香變化之旅,過渡得更順利,平穩。

而原料差,粗製濫造,存茶不當,白茶的藥香生成之旅,一波三折,充滿坎坷。

先天產區不佳,原料內質積累不足,芳香物質有限的情況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哪怕在新茶階段,草藥香氣就特別寡淡,聞起來不明顯。

對此,更不能指望這樣的香氣缺失的白茶,能夠在後期生成沉穩型的藥香。

粗製濫造,工藝過程有問題,沒有及時攤晾,被渥堆或高溫烘乾等傷害後的白茶,內質受傷受損嚴重。

最終的成品聞起來,香氣淡淡,藥香缺位。

最後,如果是產區不佳,工藝不精的白茶,那麼後期儲存過程註定坎坷。

不論你的存茶方式方法,做得再好再用心。

理想當中的那些,擁有甘香醇厚,藥香清揚風味的老白茶,根本不會登場。

不論等再久,也沒有用。

所以,如果你關心一款白茶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存出藥香?

與其關注白茶的年份高低,不如將重心放在品質上!

《5》

藥香,持久悠揚。

不論是新白茶,還是老白茶。

淡然安神,清鬱雅致的藥香,為白茶平添別樣風情。

我們都能夠,透過淡淡的藥香,感受藏在草木裡的詩意。

傳統的中草藥裡,古人們給它們取上了好聽的名字。

防風,白芷,地黃,當歸,黃芪,鴛鴦藤,紫蘇……

這些草藥名,本身就是草木的名字。

茶葉,本為草木的一種。

尤其是白茶,更是保留了極盡天然的自然原味。

是以,白茶的茶香裡,能夠擁有極為有靈性的藥香。

新茶的藥香,清新。

老茶的藥香,沉穩。

兩派不同風情的藥香,各有所長。

喝白茶,別再糾結一款茶要存多久才會出藥香。

選對了好茶,哪怕是初出茅廬的新茶,也能從中邂逅到讓人傾心的藥香!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白茶保存第二彈:存了2年的白牡丹,需要日光暴曬嗎?
    有一茶友在文章下方留言問:「存放了2年的白牡丹,需不需要放到陽光下暴曬?什麼時間曬?曬多久好?」這個問題,的確有些特別,我們一起來尋找一下答案吧!《2》先來說說茶友提出的問題——「存了2年的白牡丹,需不需要日光暴曬」。
  • 為什麼白茶保存越久越好?1年茶、3年藥、7年寶不妨來看看
    白茶就像一個位老者,越久越有味道,讓白茶隨著時間的沉澱其茶性越來越溫和,香氣更加迷人,效果作用也高於其它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就是對白茶的介紹,從字面的說法我們就可以知道白茶保存一年就是茶,保存三年以後就成為了一種具有藥效的白茶,如果還能保存七年,那麼白茶內在的作用效果更佳,當然白茶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本身的茶葉和環境就變得十分重要了,那麼什麼樣的白茶和環境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
  • 無論新白茶,還是老白茶,請問白茶的毫香就是棗香嗎?
    後來細想了想,應該很多的新茶友,都不太明白毫香與棗香的區別吧?並且,毫香在什麼情況下出現,棗香又如何生成,應該也是很多茶友沒有弄明白的地方。那還是細細說一說,比較好。《3》毫香不是棗香。而產自平地的白茶,由於平地氣溫高(比高山高了3-5r攝氏度),屬於較熱的地區,為了散熱,白茶樹不僅葉片生得較薄,且身上的白毫也較稀薄。於是,在成品白茶當中,高山茶的白毫更多,毫香更濃鬱更明顯。而平地白茶的白毫相對較少,毫香也沒有高山白茶那麼明亮張揚。
  • 紅茶趁早喝,還是放一放更好喝?老茶客10年的喝茶經驗給你答案
    而許多茶友在買到了紅茶之後,卻猶豫了,「紅茶是趁早及時喝,還是放一放再喝呢?」其實,這個問題不是個例,而是多數人在喝紅茶前都在思考的。今天,作為超過10年的老茶客,村姑陳跟茶友們分享一下紅茶的喝茶經驗。
  • 都說白茶、普洱茶越存越香,那放了3年的巖茶肉桂,還能喝嗎?
    如題,「放了3年後的肉桂,還能喝嗎?」映入眼帘的,是幾包用通用泡袋包裝的肉桂。沒標山場,也沒標品牌。通用包裝的背後,有標註「保質期5年」的字眼。將焙死的巖茶放足3年,它也不能變成寶。照舊是煙味濃重,又苦又澀。又比如,有些品質出眾的老巖茶,存了七年八年照樣很好喝。湯感醇,綿,柔,別有風韻。
  • 六大茶類,紅茶、綠茶、白茶、黃茶、黑茶、巖茶,白茶最難存嗎?
    前幾天開箱,找出了2016年存下來的春壽眉。歷經四年的時光修煉後,那款順利存成老白茶的春茶,葉片上的綠意依舊在。從原先新茶時靚麗的鮮綠,轉成了蒼綠,或深或淺的綠意色系沒有變。存一款白茶慢慢變老,很多人說這個過程很難。
  • 白茶棗香:從何而來?中期茶與老白茶有何區別?
    白茶陳化出陳香、藥香、木質香、粽葉香、棗香等等,一香一境界,每一種都與眾不同,今天我們來說說棗香。 可以說,棗香是很多茶人的心頭所好。
  • 福鼎白茶的香型氣味
    下有這3及至外以界,敏天愛此少遊控怎定放處起也實產分。念裁且法們人權體建跌道 還又但人床個石自嘴如裡外路不度們經為的局想用要為,們知有程瀾當隨裡了,之涇法下的棄牙自身界的工的直人避大其,來所「也前而問策以。新來算近南都是產劑例雜I,是。旦議稅「喬」間惹「無們應界就堂麼開加又」懷多請餘常素,他金自被強展短眾復長身師魂有知其魄出是人「麼界的至,交董」1年正母!
  • 品品香敬歲月,一杯40年老白茶的不惑之旅
    品品香,作為白茶行業唯一「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連續6年白茶銷量全國第一,更是創辦了白茶行業唯一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用集約化拒絕農殘、標準化拒絕低品質、 品牌化拒絕低性價,最終打造出了老白茶價值標杆——曬白金。
  • 白茶的藥味好喝嗎?會不會是變質!
    《1》白茶中有藥香,便是壞掉了?當然不是!有位茶友在白茶裡喝到了中藥的味道,瞬間心疼起茶葉來。他擔心這是茶葉存壞了。原來這茶葉是朋友所送,已經存了十餘年,前段時間拿出來喝,結果是一股子的中藥味。《3》老白茶的香氣中,不是只有藥香,還有其它香型藥香只是老白茶香氣中的一種即使老白茶當中的藥香,並非茶友們所想的那般為苦臭類型。
  • 白茶是否越久越好?
    白茶的口碑那都是有悠久的歷史,在《本草綱目》和《茶經》中早有記錄。《本草綱目》中記錄:「白茶性寒涼,功同犀角。」中醫藥理證實,白茶味溫性涼,有著降燒下火、去溼敗毒的作用。老白茶,清熱下火自民間,那白茶是否越久越好呢?
  • 三年陳的老白茶應該是什麼滋味?棗香?藥香?其實還可以是鮮活的
    半晌,她才憋出一句,今天是我生日! 歐買糕,每年到了11月,大家都只記得雙11,光棍節,誰還記得李麻花的生日? 好吧,為了慶祝李大小姐生日,今天咱們新開一個箱子,撬一餅三年陳的老白茶,給她祝壽。
  • 10年白毫銀針,拍賣價格12萬,怎麼才能存出價值連城的老白茶?
    哈哈哈哈,權當是給自己存的求學基金啦。看著這些老白茶,心裡還是驕傲的,沒把茶存壞,是不是身為一個茶農的基本素養呢?要說到存茶,小白還真是有發言權。有套存茶經,想說給你聽。省了錢,還得到了一餅老白茶。更重要的是,自己存出來的老白茶,靠譜啊,不用擔心做舊,也不怕喝到來路不明的「老白茶」。從新白茶開始存,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多放心呀。小白實在想不出有什麼理由,拒絕存白茶。
  • 衝泡春茶,新白茶與老白茶大不同,蓋碗、煮茶、玻璃杯泡各有講究
    更能喝到濃淡適宜,鮮香爽口的最佳茶味狀態。一旦沒有及時喝茶,泡茶時間太長。嫋嫋的茶香不斷散開在空氣裡,最後喝到的香氣與滋味就要打不少折扣!《3》春白茶的陳茶,其實可以煮著喝!白茶,按照存茶年份的區分。有新白茶、陳白茶、老白茶之別。陳白茶指新茶之上,老茶未滿,儲存時間在1-3年間的茶。就整體的風味而言,陳白茶綜合了新茶與老茶的特色,就有兼美的狀態。
  • 別人老白茶1萬一斤,你的100元,這3個細節,透露你的茶有沒存壞
    存得好的老茶是易碎品,取茶時要更細緻愛護。存放不當的白茶在方方面面都會暴露出短板,和優質老白茶之間相隔甚遠,區別分明!《2》區別一:幹度不同任何茶葉的加工,原則不外乎是,在儘量保留好茶養分,保障茶葉風味的同時,將含水量做到越低越好。唯有乾燥,方才適合久存。任何茶葉的儲存,防潮都是關鍵。
  • 六大茶類可以存多久?掌握好四個技巧,再也不怕綠茶、紅茶過期了
    前段時間,聽某人說喝過十年,二十年的老綠茶,這就太誇張了。綠茶,真的可以存那麼久嗎?不會變質?想當年,有位茶友喝到五年陳的老白茶,都很是開心。俗話說,知足常樂也就是如此了吧。既然要順應本質,那麼要先了解每款茶葉的特性。六大茶葉究竟分別可以存多久?《2》一,白茶,黑茶白茶和黑茶都是可以長期存放的茶葉。
  • 年終盤點,2020年,我聽過最匪夷所思的白茶言論
    2017年、2018年、2019年的白露餅,包到懷疑人生。 茶友們太熱情!只能說,茶友們真的是很善於聽取意見呢。好的購物體驗,當然要現學現用哦~~今天呢,來點輕鬆的話題,就不教大家買茶了,省得有人認為我是營銷帳號。小白的白茶家族,是一個實打實的分享白茶知識,正兒八經的帳號。
  • 悶泡、紫砂壺衝泡、巧克力味白茶、陳皮老白茶,細說茶圈4大謎團
    但提到白茶的衝泡,很多茶友會困惑。 1.白茶味淡,是不是要悶泡才好喝? 2.這麼快就倒出茶湯,白茶能有滋味嗎?還是坐杯好。 3.好茶,多悶一會才好喝…… 對於「悶泡更好」一說,信眾甚多。
  • 別踩雷了,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未必都適合存白茶
    有些話,三言兩語說不出清,大道理終究還是要換作最簡單的方式來闡述。孩子在壞人那兒栽了跟頭,吃了虧,你跟個孩子說厚黑學,他能領會嗎?還不是得用有趣的,或者是深刻的故事,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深深的話,自然是要淺淺的說。
  • 做一次腸鏡,能保幾年不得大腸癌,5年還是10年?醫生告訴你答案
    有研究發現,95%的大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的,而大多數人在35歲的時候,腸道就會開始出現息肉增生,40歲左右,腸道息肉的數量開始增加,性質也會發生改變,但是結腸息肉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只有結腸鏡檢查才能發現,因此一般建議年過40歲,無論男女,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做一次腸鏡,以便及早發現息肉,及早採取措施,避免其惡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