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後,宋江終於帶領梁山好漢,平定了盤踞於江南的方臘,班師回朝。
攻打方臘之前,108條好漢個個活蹦亂跳;攻打方臘之後,只剩下36人回師。而在回師途中,魯智深圓寂於六和寺,林衝病逝於六和寺,武松在六和寺出家,楊雄發背瘡而死,時遷感攪腸痧而死,燕青退隱江湖,李俊、童威、童猛一同出海。於是,回到京城的總共只有27名梁山好漢了。
這是一個讓人痛心的結局。宋江率領大軍回京,毫無凱旋歸來的喜悅。宋江回師路上,一路行來,心情非常不好,經常「嗟嘆不已」「感傷不已」「鬱悒不樂」「無不傷感」。就連宋徽宗見了,都萌生哀傷之意:「朕知卿等眾將收剿江南,多負勞苦。卿等弟兄,損折大半,朕聞不勝傷悼。」
當然,無論如何,梁山好漢平定方臘,取得了徹底的勝利。接下來,就要對梁山好漢進行封賞了。
首先,是撫恤陣亡的梁山好漢。
朝廷對於陣亡的梁山好漢,追封官職。屬於正將的,追封為忠武郎;屬於偏將的,追封為義節郎。他們如果留下子孫,可以奉命赴京,按照所追封的官職進行承襲。如果他們沒有留下子孫,就設立廟宇,供後人享祭。
在陣亡的梁山好漢裡,有幾人比較特別,所追封的官職也不一樣。
一是張順。張順熟悉水性,綽號「浪裏白條」。在徵討方臘時,張順在杭州之戰中不聽宋江號令,擅自行動,在由西湖水路潛入湧金門時被守軍用踏弩硬弓、苦竹槍、鵝卵石一起射死。張順死後,魂魄顯靈,附在張橫肉身上,劈死了方臘之子方天定,立功很大,被朝廷追封為金華將軍。
二是魯智深。魯智深在徵討方臘一役中,曾經生擒方臘,立下首功。魯智深在回師途中圓寂於杭州六和寺。由於魯智深已經是出家人,不便追封官職,朝廷便追封為義烈照暨禪師。
三是武松。武松在南徵北戰中表現得非常驍勇,回師途中在六和寺出家。與魯智深一樣,武松也沒有被封官職,而是被封為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
四是兩名女將,分別是扈三娘和孫二娘。扈三娘加贈為花陽郡夫人,孫二娘加贈為旌德郡君。
其次,是給倖存的梁山好漢封賞官職。
倖存的梁山好漢一共27人,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副先鋒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10名正將中,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關勝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呼延灼授御營兵馬指揮使、花榮授應天府兵馬都統制、柴進授橫海軍滄州都統制、李應授中山府鄆州都統制、朱仝授保定府都統制、戴宗授兗州府都統制、李逵授鎮江潤州都統制、阮小七授蓋天軍都統制。15名偏將,各授武奕郎、諸路都統領;其中唯一女將顧大嫂封授東源縣君。
第三是賞賜金銀。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朝廷對梁山好漢還是有顧忌之心。他們所封授的官職,多數為職權不高的武官。朝廷更願意多賞賜一些金銀。
先鋒使宋江、盧俊義所得賞賜最為豐厚。他們各賜金銀一千兩,錦緞十表裡,御花袍一套,名馬一匹。10名正將得到的賞賜少了一些,他們各賜金銀五百兩,彩緞八表裡。15名偏將得到的賞賜最少,他們各賜金銀三百兩,彩緞五表裡。
前面說的是在梁山上有排名的好漢們,其餘沒有排名的普通士卒怎麼辦呢?宋江早已看出梁山好漢的人心已經散了,隊伍不好帶了,給宋徽宗打了一份報告,說:「臣部下自梁山泊受招安,軍卒亡過大半,尚有願還家者,乞陛下聖恩優恤。」
梁山士卒願意回家,對於朝廷來說求之不得。畢竟,他們都是有過案底的人,在京師裡不啻於「定時炸彈」。因此,宋徽宗回覆:「如願為軍者,賜錢一百貫,絹十匹,於龍猛、虎威二營收操,月支俸糧養贍;如不願者,賜錢二百貫,絹十匹,各令回鄉,為民當差。」
就這樣,梁山士卒有的加入了龍猛、虎威二營收操,有的回到了家鄉為民當差。再加上宋江、吳用等27名正將、偏將被分到各地做官,昔日浩浩蕩蕩、讓官兵吃夠苦頭的梁山大軍,就此如柳絮飄去,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