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剛骨,安身不牢。——《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提到四大名著,它們都是讓中國人非常驕傲的文學作品。由於《西遊記》非常火爆,所以國人對裡面的角色感情更深,比如誓死堅定取西經的唐僧,神通廣大,斬妖除魔的孫悟空,以及頂嘴調皮,但不忘輔佐師傅的豬八戒,這些人物是中國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非常討人喜歡。雖然從傳播程度來看,西遊記更受大眾歡迎。然而從作品意義來看,四大名著都各有特色,值得我們中國人一直傳承。
比如《水滸傳》,就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有情又有義的鐵骨硬漢,當然水滸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108位梁山好漢,他們通過許多付出佔領了地盤,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然而梁山好漢也不是都能打勝仗,他們也有吃虧的時候,比如讓人感覺非常不平的就是梁山好漢,對方臘的討伐。這一場仗讓許多人不解,方臘僅有八員上將,卻讓梁山損失了70位好漢,這裡面究竟有什麼隱情?原因其實很簡單。
目標不同
雖然道君皇帝將田虎,宋江,王慶以及方臘都稱為「四大寇」,然而這是從朝廷層面來講是,因為4股力量都與朝廷作對。但從實際分析宋江和其他三股力量的動機從來都是不同的,如果從建立公司的角度來看,其他三家都是想擁有一個自創自建的品牌,並且努力開拓市場,希望和最大的企業能夠分庭抗禮。而對於宋江來說,他沒有這樣的想法,感覺太累了。
宋江沒有太強的心願去開闢疆土,他僅僅站著幾座山頭,其實和一個加強版的土匪沒有什麼區別。宋江建立的「公司」似乎一直在待價而沽。讓自己的集團看起來更有價值,他懂得招兵買馬,以及做出一些漂亮的帳目。在他的努力下,梁山有了108將,但熟讀《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108將裡有一些人是濫竽充數的,他們根本沒有高超的武藝,但是也佔了一席之位。
梁山的實力
梁山能出名不得不說,確實擁有自己的一些實力。比如在和朝廷對戰中,梁山就曾取得幾次勝利,這也讓他們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但是這並不是說梁山好漢武功有多高超而是宋軍統帥太過無能,以及士兵疲軟,所以讓梁山撿了便宜。宋朝皇帝派去的將領不是擅長弄權的奸臣就是榮獲聖寵的太監,要這樣的人帶兵打仗,能有多強的戰鬥力?
宋朝將領每次攻打梁山都不得其法,如果他們能圍住梁山,不供應吃喝,那麼隨著時間過去梁山很有可能就不攻自破了。當然道君皇帝看不到問題的實質,他只覺得梁山好漢威風赫赫,而梁山集團實力強大,所以不能小視。後來,宋朝遭遇了危機,也無意再用武力徵服梁山,於是進行招安。被招安的梁山自然要表明自己的實力,才能為宋朝所重用。然後涼山就被派去和方臘打仗。
出乎意料的結果
如果說打仗也靠運氣的話,涼山好漢們到方臘這裡就運氣已盡。當時涼山用最小的付出,徹底消滅了王慶,如今也想複製當初的招式對方臘出手,然而事情沒有這麼簡單。看似只有八位上將,但是個個實力超凡。眾所周知,一個出色的將領才是一場勝仗的關鍵原因。戰將的數量從來不在多而在於精。當梁山好漢自信滿滿地去對抗方臘時,孰不知一場大災難正等著他們。
宋江率領的梁山好漢依然以以前的招式去對付方臘,這對於實力突出的方臘將領來說就是小兒科,當然最後梁山慘敗了。慘敗的最大原因就是梁山所謂的好漢們其實是一群烏合之眾,當初他們只要守住梁山就好,如今卻要充當進攻方,這個角色的轉變需要一定的實力。當然,也不能把失敗的原因都怪罪在梁山好漢身上。因為還有地理不佔優勢以及軍隊內部腐敗的原因。結語
要說宋朝主君根本就不重視外出軍隊的安全與善後,當梁山好漢中有人受傷時,明明可以通過救治恢復健康,然而皇帝卻帶走了神醫,讓一些人即使沒被當場殺死,也被傷痛拖死了。由此可見,宋朝最終覆滅其實也是氣數已盡。雖然梁山好漢的實力並沒有那麼強,他們也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功績,最終朝代覆滅只是歷史的車輪從來沒有停止腳步罷了。總有先進的取代落後的,這是永遠不變的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