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區大花月季露地栽培管理技術
劉科偉
月季又名月月紅,是薔薇科薔薇屬多年生植物 。月季花色鮮豔豐富、花形美麗多樣、花期較長,品種眾多,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素有「花中皇后」的美譽。月季被廣為栽培,遍布歐洲、亞洲等世界各地,城市綠化經常見其身影,是美化城市的重要植物。月季種群極其龐大,主要有大花月季、豐花月季、微型月季、藤本月季、地被月季等多種類型。
大花月季為一年內多次開花灌木,植株生長健壯,抗性較強,花型優美、花色多樣,花朵碩大,一般花朵直徑在 10cm 以上,觀賞性較強 ,可植於庭院、樓前、花園等處,亦可用於花境、花壇、道路美化等。大花月季品種豐富,主要品種有粉扇、緋扇、梅郎口紅、金獎章、紅雙喜等。
現以地栽大花月季為例,探索適合南京地區的栽培管理方式和病蟲害防治技術,以期為大花月季在南京的栽培應用和生產推廣提供技術支持。
1 栽培技術
1.1 土壤處理
大花月季對土壤要求雖不嚴格,但喜肥沃溼潤的土壤,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排水及通氣性良好的土壤有利於大花月季的生長,能使大花月季生長更加旺盛。南京地區土壤黏度高,透水透氣性較差,需對土壤進行改良處理,可以用腐熟的稻殼、鋸木屑或泥炭土等均勻地鋪在地上,然後深翻均勻,既能改良土壤又能增加肥效。
1.2 栽培方式
大花月季雖然喜水,但過多的水分會傷根,引起葉黃葉落,還易引發黑斑病、白粉病等病害。南京地區夏季雨水偏多,特別是梅雨季節雨水更多,非常不利於大花月季生長,要注意排水。經過多年的栽培探索和比較,在南京地區採用起壟栽培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減少雨水過多對大花月季生長的影響,而且起壟栽培可以達到澇可排、旱可灌的目的,起壟栽培還方便除草、修剪等工作的進行。
1.3 光照
大花月季喜愛陽光不耐陰,屬於陽性花卉,每天光照不低於 5~6h,是其現蕾開花正常生長所需的光照時長。光照不足,大花月季會徒長,出現枝條細瘦、花色不鮮豔、香味變淡等現象,極大地影響其觀賞價值。炎熱的夏季,陽光過強,溫度過高,會縮短大花月季花朵的壽命,還會出現花小色淺,生長減緩等現象。
1.4 水分管理
大花月季在整個生長期內都不能缺水,地栽大花月季主要注意夏季乾旱時要澆足水,尤其從萌芽到展葉期、從孕蕾到開花期,一定保證水分充足。大花月季花期需水量大,土壤應經常保持溼潤,這樣才能開花大,色彩鮮豔。同時也要注意雨季不要積水,不能過幹或過溼,過幹則枯,過溼則傷根落葉。大花月季進入休眠期要控制水量,水分不宜過多。
1.5 施肥管理
大花月季喜肥,需多次施肥,施肥分為基肥和追肥。基肥多施有機肥,如餅肥、腐熟的雞糞等,在冬季修剪後至萌芽前進行,施足基肥,翌春第 1 次開花才會花大色豔,開花整齊。大花月季生長季節花大花多且多次開花,需肥量大,所以要經常追肥。追肥可施複合肥,或者將複合肥和尿素按 1︰1 的比例混合均勻後追施。春季第 1 次開花前可追肥 1 次,5 月第 1 季花盛開後要及時追肥 1 次,以促使第 2 次開花,進入夏季高溫季節儘量少施肥或不施肥,秋季天氣轉涼時可施肥 1 次,秋季末應控制施肥量,以防止秋末冬初生長過旺導致養分流失。
1.6 修剪
修剪貫穿大花月季生長的始終,分為冬季修剪和生長季節修剪。冬季修剪宜在休眠之後進行,南京地區宜在 12 月份 ~ 翌年 2 月份前進行。修剪應選在陽光較好的晴天進行,這樣有利於剪口的癒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修剪時要先剪除枯死枝、病枝,再剪去老枝、弱枝、內膛枝和過密枝等,留 2~3 個向外生長的芽,並要注意植株整體形態,以便向四面展開生長,通風透光。大花月季宜留 4~6 枝,適當剪短特別強壯的枝條,以加強弱枝的長勢。生長季節修剪一般在每批花謝後進行,及時將與殘花相連的枝條上部剪去,不使其結果,以減少養分消耗,保留中下部壯實的枝條,促使其萌發新枝再次開花。還可以疏去多餘的花蕾,使養分集中供應,促使開花整齊、開大花,如春季第一季花就可以除去主花之外的花蕾,從而使花開肥大、豔麗。為使株型美觀,對長枝可剪去 1/3 或 1/2,中枝剪去 1/3,在葉片上方0.5~1.0cm 處斜剪,斜口偏向有腋芽的方向,若修剪過輕,植株會越長越高,枝條越長越細,花也越開越小。修剪的同時還要注意剪除嫁接砧木的萌發枝。
2 病蟲害防治
2.1 主要蟲害
大花月季蟲害主要有蚜蟲、月季莖蜂、毛毛蟲、紅蜘蛛、介殼蟲等。
2.1.1 蚜蟲。蚜蟲聚集在新芽、嫩葉、花蕾上吮吸汁液,量較大時有蜜油狀黑色分泌物。南京露地栽培時以早春和初夏為多發期。防治方法:主要用甲維鹽氯氰1000 倍液預防和治療,效果較好。
2.1.2 月季莖蜂。月季莖蜂主要為害大花月季的莖幹,造成枝條萎蔫,影響其生長和開花。莖蜂一般喜歡產卵於當年生嫩梢上,初孵化的幼蟲開始從嫩梢向下鑽進枝條的髓部,然後將髓部蛀空,造成受害枝條萎蔫、乾枯,向下彎曲。莖蜂到了秋冬季節還會鑽入粗壯枝條甚至根部作繭過冬,為害整個植株。南京地區一般在 4~5月份發生。防治方法:春季發現萎蔫的嫩枝,及時剪掉,以去除月季嫩枝內的莖蜂幼蟲,同時要及時噴藥,並連續噴藥 3~4 次,每次間隔 1 周,能有效防治莖蜂為害。主要用高效氯氟氰菊酯 1000 倍液預防。
2.1.3 毛毛蟲。毛毛蟲類一般都是各種夜蛾和蝴蝶的幼蟲,主要為害嫩葉、嫩尖、花苞、花瓣等,發生初期少量葉片被啃食,影響美觀,為害嚴重時嫩葉、嫩尖、花苞、花瓣全被啃食,不但影響美觀而且影響植株生長。防治方法:可用甲維鹽氯氰 1000 倍液或蘇雲金桿菌殺蟲劑800 倍液預防和治療,效果較好。
2.1.4 紅蜘蛛。紅蜘蛛一般以口器刺入月季葉片吮吸汁液,常常寄生在葉的背面,被為害葉片葉綠素合成受阻,嚴重時葉片正面會出現很多細小密集的白黃色斑塊或斑點,葉片逐漸變黃、枯萎脫落,進而導致植株葉片全部脫落,紅蜘蛛甚至會為害幼枝、花蕾等。防治方法:當發現月季葉片的顏色出現異常時,仔細檢查月季葉片的背面,當看到有紅、白色的蟲子時,及時剪掉被為害的葉片、幼枝、花蕾等。紅蜘蛛常在高溫高溼的季節發生,因此在炎熱的夏季來臨之時要及時噴藥預防或者治療,主要用阿維菌素 2000~4000 倍液或金滿枝2500 倍液噴施,每周 1 次。
2.1.5 介殼蟲。介殼蟲發生初期,介殼質軟,黃褐色,後期慢慢硬化變成紅褐色甚至黑褐色,被附著枝條結合處常常會有白色蠟粉。介殼蟲常在月季枝條上越冬,經常聚集在枝條上吸食汁液,不但影響植株生長,而且對植株危害頗大。防治方法:在介殼蟲為害初期密度不高時,用竹片或牙刷等人工刮除即可;為害嚴重時,及時剪除蟲枝並銷毀,促進枝條更新。也可用馬拉硫磺乳劑1000 倍液或蚧必治 2000 倍液預防或者治療。
2.2 主要病害
大花月季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白粉病、枝枯病等。
2.2.1 黑斑病。黑斑病主要為害月季的葉片,常在葉片的表面出現紫褐色至褐色小點,擴大後多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黑褐色病斑。嚴重時整個植株枝條下部的葉片枯黃脫落,甚至造成枝條枯死的現象。防治方法:以預防為主,改善通風和光照條件,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可以減少病害發生。發病的季節,經常檢查,及時剪除病葉銷毀,以減少病害蔓延。夏季新葉剛展時,及時噴藥預防,直到冬季。正常情況下 7~15d 噴藥 1 次,梅雨季節黑斑病高發時增加至每周 1~2 次。生長期可用 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或甲基硫菌靈1000 倍液預防和治療,或者二者交替使用,以防止病原菌產生抗藥性。
2.2.2 白粉病。白粉病主要為害月季的葉片、花蕾和新梢等,受害部位的表面布滿白粉。初時葉片兩面出現白色粉狀物,3~5d 後,葉片逐漸變黃乾枯,為害嚴重時,葉片脫落,甚至嫩梢和花蕾都不能正常生長發育。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注意土壤溼度,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改善植株透光和通風條件,適時修剪整形,及時剪掉病葉、病梢。生長期可用甲基硫菌靈 1000 倍液或吡唑醚菌酯 800 倍液預防和治療,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2.3 枝枯病。枝枯病主要為害月季莖幹,在莖幹上出現潰瘍性病斑,初時為紅色小斑點,逐漸擴大,顏色變深為褐色。後期隨著病斑的發展,莖幹的表皮會出現縱向開裂,出現黑點,溼度較大時湧現出黑色孢子堆。為害嚴重時,病斑迅速蔓延到整個枝條而引起枝條萎縮枯死,而後逐漸蔓延到整個植株,導致整個植株萎縮枯死。枯枝病一般發生在 6~7 月,常發生在老、病、弱等長勢較差的植株上,而且病菌會在帶病的枝條上越冬。防治方法:加強養護管理,增強植株長勢,提高植株抵抗能力。生長期發現有病變,及時剪除病變枝條,秋冬季節結合冬剪將病枝、枯枝徹底剪除。值得注意的是,修剪病枝、枯枝時,儘量選陽光明媚的晴天,並將修剪掉的病枝、枯枝集中燒毀,防止月季再次感染。生長期可用 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或甲基硫菌靈1000 倍液預防和治療。
3 結語
綜上所述,以地栽大花月季為例,探索適合南京地區的大花月季露地栽培管理方式,主要包括土壤處理、施肥管理、栽培方式、水分管理、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內容,希望能夠為南京地區大花月季的栽培研究工作提供技術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