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針灸今天登上國際頂級醫學期刊

2020-12-27 北京日報客戶端
新華社資料圖

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中醫藥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參與率達90%以上,特別是通過臨床篩選出的「三藥三方」對於輕症和普通型新冠肺炎療效確切。今天又一個好消息傳來:北京時間5月13日,北京中醫藥大學劉存志教授團隊牽頭研究的傳統針灸療法治療胃腸疾病研究成果——針刺治療餐後不適症候群的隨機對照試驗,正式發表於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內科學年鑑》。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上腹部不適或疼痛,通常與進食相關,並且沒有可能解釋這些症狀的器質性疾病。據統計,全球多達8%-12%的人口飽受該病的困擾。儘管不會危及生命,但由於其高患病率、相對年輕的患者群體以及症狀的慢性復發性質,給醫療保健系統帶來了重大的負面社會經濟影響。

長期以來,針灸被視為是治療功能性胃腸疾病的一種潛在有效的非藥物療法。隨機對照試驗表明針灸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方法,尤其是針對消化不良症狀。然而,由於試驗的質量偏低、樣本量小,在沒有進一步證據的情況下很難得出明確結論。

針刺治療餐後不適症候群的隨機對照試驗,由北京中醫藥大學劉存志教授團隊牽頭,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友誼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護國寺中醫醫院共同完成。

「團隊基於多年臨床經驗,在全國名老中醫王樂亭先生創立的老十針針法處方的基礎上,強調升降氣機、調中健脾治則治法,並根據餐後不適症候群的病因病機特點針對臨床常見證型加以辨證取穴。」劉存志教授介紹,該研究共納入278例患者,患者接受了12次、每次20分鐘的針刺或假針刺治療,持續4周。兩組的針刺過程均由獲得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證並具有3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的針灸師操作。5家醫院各有1名針灸師進行針刺或假針刺操作。其中,基於著名針灸醫師的處方,針刺組對9個穴位進行針刺治療;假針組則採用了非穴淺刺法。

結果顯示,與假針刺相比,4周共計12次的針刺治療能夠顯著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有效應答率和核心症狀的消除率,顯著改善了患者消化不良症狀和生活質量,且針刺療效持續到治療結束後12周,期間症狀無復發或反彈。

國際功能性胃腸病羅馬委員會主席Nicholas J. Talley教授接受美國醫學報刊《今日醫學要聞》採訪時稱讚這是一項非常好的研究,並表示「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研究採用了症狀緩解和消除的複合主要終點指標;針灸的作用在第4周時達到了這一終點,並且這一益處在停止治療後仍然持續,這表明針灸可能會改變這種疾病的發展過程。」

「在目前西醫為主的整體醫療環境中,如何傳承創新,使具有幾千年歷史的針灸醫學煥發新春,是當代針灸學者面臨的難題。」劉存志教授稱,「傳承」是根基,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繼承針灸經典、前人經驗,是針灸發展的必經之路。「創新」是路徑,沒有創新就不是與時俱進的中醫藥學。中醫因強調個體化治療,既往很難通過循證醫學得到西方學者的認可。此次研究採用嚴謹的隨機對照試驗設計,符合循證醫學的方法學要求,成果被國際內科學領域「第一刊」《內科學年鑑》發表,不僅為針灸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療效提供了國際認可的高質量證據,也為針灸的臨床實踐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歡

編輯:匡峰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者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發表論文!
    5月12日,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內科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全文在線發表了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劉存志教授團隊牽頭完成的《針刺治療餐後不適症候群的隨機對照試驗》文章。
  • 國際頂級醫學雜誌接連刊登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系列研究
    近期,北京中醫藥大學劉存志教授團隊牽頭完成的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系列成果分別發表在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官方雜誌《PAIN》和美國風溼病學會(ACR)官方雜誌《Arthritis & Rheumatology》。
  • 國際醫學期刊發文:中醫針灸治療可改善消化系統症狀,中醫驕傲
    近日,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內科學年鑑》發表了關於中醫針灸推拿針刺治療能夠顯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早飽、上腹脹、餐後飽脹等症狀。研究基於多年臨床經驗,在已故針灸專家王樂亭創立的「老十針」針法處方基礎上,強調升降氣機、調中健脾。
  • 國際醫學雜誌接連刊登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系列研究
    近期,北京中醫藥大學劉存志教授團隊牽頭完成的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系列成果分別發表在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官方雜誌《PAIN》和美國風溼病學會(ACR)官方雜誌《Arthritis amp;Rheumatology》。
  • 這位平和人為中國抗疫發聲,登上國際頂級期刊《自然》
    5月4日,一篇譯為《中國非藥物幹預措施對COVID-19疫情控制的影響》的論文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官網發布。論文用數學模型推測出結果,並明確「基於非藥物幹預的中國疫情控制策略是有效的」,充分肯定了中國抗疫「組合拳」的重要意義。
  • AI輔助檢測腦動脈瘤,靈敏度達97.5%,華為雲聯合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機器之心發布機器之心編輯部近日,放射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Radiology》發表了華為雲 EI 創新孵化 lab、華中科技大學電信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放射科聯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AI 算法檢測動脈瘤靈敏度高達 97.5%,幫助醫生臨床診斷靈敏度提升約 10 個百分點,漏診率降低 5 個百分點,同時有效縮短醫生診斷時間
  • 【協和學術】我院兩位醫師通訊文章在國際醫學頂級期刊發表
    6月4日,我院整形外科詹明坤(第一、通訊作者)、重症醫學科朱帥俊(共同第一、共同通訊)在國際醫學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影響因子70.670)文印版正式發表通訊文章《Death from Covid-19 of 23 Health Care Workers in China》。
  • 《運動醫學與健康科學(英文)》期刊正式出版
    期刊基於世界範圍內迅速發展的運動醫學和健康科學的研究成果的出版需要,目的是為運動醫學和健康相關的基礎和臨床科學研究成果提供一個優秀的、高質量的全球出版渠道。期刊重點關注運動性損傷防治與康復、慢性病的運動幹預、運動相關基礎生物學研究、體力活動與健康、傳統醫學及傳統體育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等領域的研究成果。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該成果以全文的形式發表在國際化學類頂級期刊: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IF= 18.131)。廣州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大灣區環境研究院青年教師張哲為論文第一作者。該工作首次實現了20納米尺寸二維分立金屬有機超分子結構的構建,並運用超高真空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成功觀察到分子結構。
  • 那些年,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各國政要
    在阿旺眼中,國家政要恨不能一天有48小時、恨不能用於孫悟空72變,分身72人工作,以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展、推動國家繁榮、提升國際影響力。但是,有那麼幾位國家領導人,還在讓阿旺膜拜但不可求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論文,讓我等芸芸眾生何以堪。
  • 楊浙帥團隊「最新發現」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今年8月,由楊浙帥研究員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Creative Thinking FacilitatesPerspective Taking」(《創造性思維促進換位思考能力》)已正式被心理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 國際傳統醫學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聯盟成立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田曉航)為進一步加強各國互學互鑑、共商共享,發揮傳統醫學在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中的特殊作用,經中國中醫科學院聯合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中國中藥協會向全球發起倡議,國際傳統醫學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聯盟21日在京成立。
  • 華中大醫學研究入選神經領域「世界十強」:針灸對偏頭痛有預防作用
    楚天都市報12月22日訊(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高翔)近日,由梅斯醫學評選的2020年世界神經領域研究十大進展揭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院長王偉教授領銜全國7家醫院開展的《針灸用於無先兆發作性偏頭痛預防的RCT研究》入選。
  • 北京中醫藥大學成立「國際針灸創新研究院」!
    12月25日上午,國際針灸創新研究院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在聽取了我校針灸推拿學院院長劉存志關於國際針灸創新研究院籌備情況的匯報後,校黨委書記谷曉紅髮表了致辭。谷曉紅書記在致辭中說,成立針灸創新研究院是應時代之需。針灸是中醫藥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更是中醫走向國際的排頭兵。
  • 《Science》合辦期刊發布中醫科學家張克鎮重要生命空間醫學發現...
    《Science》合辦期刊《Research》於當地時間3月4日(北京時間3月5日)發表了題為「The Significance of Physiological Spaces in the Body and Its Medical Implications」(「人體中的空間及其醫學意義」)的研究文章,揭示了人體空間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
  • ...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邢泉生教授團隊研究文章
    針對局部疫情和局域全民規模核酸檢測如何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邢泉生教授團隊再次用數據說話,與Gary Wong教授團隊密切協作研究,第一時間把青島在局部疫情防控中開展的「全民」核酸檢測做法和取得的積極成效,以翔實的數據成文介紹給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 寧波諾丁漢大學在讀博士的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由寧波諾丁漢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楊陣海作為第一作者,寧波諾丁漢大學吉姆格裡爾教授作為通訊作者之一的綜述論文"Device physics of back-contact perovskite solar cells"成功地發表在了《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期刊上
  • 怎樣投稿才能登上Nature、Science?這些核心期刊投稿標準比想像更...
    不過,顯而易見的是,發世界知名的頂級期刊和普通期刊的難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學術期刊等級劃分標準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咖位」,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SCI、SSCI期刊。SCI別名《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一個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
  • 湖北谷城:中醫針灸醫學碩士——王國書
    王國書,男,1980年出生,湖北省穀城縣人,醫學碩士,中醫針灸執業醫師,副主任中醫師,第二屆國醫大師呂景山大師弟子,中國針灸學會治未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針灸康復分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針灸學會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惠州市中醫藥學會理事,擅長運用「對藥」、「對穴」理論,針藥結合治療頸肩腰腿痛
  • 特聘研究員謝佳妮在國際權威期刊 《Biomaterials》和《Small...
    近日,我校藥生學院特聘研究員謝佳妮作為第一作者、以成都大學為第一單位,在國際權威期刊《Biomaterials》(影響因子10.273)上發表了題為「Graphdiyne nanoradioprotector with efficient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bility for mitig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