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上海迎來強對流天氣
道道閃電劃破天空
市氣象部門發布了今年第二個雷電橙色預警
在微博和朋友圈裡
各種上海天空中出現閃電的圖片熱傳
甚至還有網友說,看到了閃電出現在東方明珠和上海中心大廈附近,雷雨天氣裡,上海的摩天大樓群還好嗎?
東方明珠相關運營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經過市氣象部門權威數據監測發現,昨天晚間東方明珠確實出現了「接閃」,也就是直接截受雷擊。雷電已經通過引下線、接地裝置, 迅速洩流到大地,從而保護建築物和建築物內的電氣設備。
經過權威部門對東方明珠大樓結構排查發現,大樓整體結構依然很安全,市民大可放心。
東方明珠運營方
今天上午在微博發布昨夜今晨對比照片
並邀請「大家放心來玩耍」
▽▽▽
還放出了昨晚雷暴天氣時
更加清晰的「接閃」瞬間圖
自稱為「自帶光環」「高光時刻」
▽▽▽
那什麼叫做「接閃」呢?
所謂「接閃」,是指建築物主動出擊,吸引閃電,即利用集散裝置(即避雷針系統)來引雷,以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發生事故。不只是東方明珠,今年6月7日,網友在微博上「曬」出的多張廣州塔(別名:小蠻腰,廣州新電視塔)被雷擊的照片,實際上也是「接閃」的場景。
而高層建築一旦遭受雷災損失非常嚴重,後果將不堪設想。根據新版《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接閃器由攔截閃擊的接閃杆、接閃帶、接閃線、接閃網以及金屬屋面、金屬構件等組成(以前接閃杆稱為避雷針,接閃帶稱為避雷帶,接閃線稱為避雷線,接閃網稱為避雷網)。由此可見,接閃器實際上是主動引雷、攔截雷擊,從而保護建築、設備和人員安全的防雷裝置,而良好的接閃器體系更是高層建築直擊雷防護的重要環節和首要保障。
不過,東方明珠不是外灘最高的建築
為啥在雷暴天氣「更引雷」呢?
在「@上海市天氣」給網友的回覆中介紹,「東方明珠比旁邊幾棟超高層更引雷是有原因的,它頂部是尖尖的針狀,又比同樣是尖尖頂的金茂高,所以雷電更喜歡它。」
離東方明珠不遠就是有著「中國第一高樓」之稱的上海中心大廈,昨晚上海中心怎麼樣了?
上海中心大廈運營管理部門告訴小觀,上海中心大樓實際並未被閃電擊中。大樓結構很安全。網傳大樓被擊中的圖片,只是拍攝角度的問題。
網傳大樓被閃電擊中圖片
上海中心大廈工程師表示,為了減少閃電擊於建築物造成的物質損害和人身傷亡,上海中心大廈作為超高層建築可謂「全副武裝」,設置了塔冠和幕牆上的接閃器、避雷帶、引下線、鋼結構體、等電位設施、接地體等組成的避雷體系。這些裝置由金屬材料、結構體中的鋼筋和鋼結構一起組成,共同作用下可防直擊雷、側擊雷、以及雷電對電源系統、通訊線路、網絡系統的過電壓破壞。
記者從市氣象部門了解到,建築物防雷並非只是安裝一個避雷針這麼簡單,它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
簡單的說,防雷就是對建築物用避雷針(網、線、帶)和一些建築物自身的金屬物,來作為接閃體,以免建築物本身遭受到直接雷的損壞。
防雷體系主要包括直擊雷防護(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網、避雷線以及用來接收雷電的金屬物體);感應雷防護(電源防雷器、信號防雷器等);接地網(垂直接地體、水平接地體);等電位連接(電氣設備,金屬外殼,匯流排,接地母線等可靠連接);靜電屏蔽(套金屬屏蔽管);合理布線(電源線路和信號線路分離敷設等)。
也正因為防雷系統的複雜性和完善程度,才能確保大樓全方位的安全性。
小觀提醒,如果雷暴發生時您正在有防雷設施的建築物附近,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宜在建築物朝天面上活動,因為當朝天平面發生直接雷擊時,強大的電流可導致人員傷亡。
(2)切勿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築物外牆,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或其他類似金屬裝置。
(3)緊閉門窗,防止危險的側擊雷和球形閃電侵入。
(4)家庭使用電腦、彩電、音響、影碟機等弱電設備不要靠近外牆,雷電發生時最好不使用這些設備。
(5)如果事先掌握天氣形勢,如收聽、收看天氣預報,上網查看閃電信息和雷達測雨資料,就能預估出現雷電的風險,並採取預防措施,避免或減少因雷擊造成的損失。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