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人文祖先和古代聖王

2021-03-02 邊緣知識


現在的歷史書,關於史前時代的介紹,是建立在考古發現的基礎之上的。一般從舊石器時代的北京猿人說起,然後介紹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最後才進入歷史時期的敘述。

前人的史書,對於史前時代的記錄,卻是以神話傳說為根據。講的是三皇五帝這些傳說人物。以他們的活動和傳承為線索,逐漸導入有記載的歷史。

我們可能會認為,現在歷史書的描述,真實地記錄了遠古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理性和科學的描述。而前人的史書, 記錄的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他們的事跡,也許可當成有趣的故事,卻不是真實可信的歷史,因而沒有多少學術價值。

但是,假若我們在閱讀古代神話傳說故事時,不是關注這些故事本身,而是透過這些故事,發現古人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追求, 情況就不一樣了。我們可能會發現,這些神話傳說故事讓我們對古人內心世界的了解,是從考古發掘出的罈罈罐罐中無法獲得的。

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們就來聊聊古代的傳說人物和他們的事跡,看看從中能夠學到些什麼有益的知識。但是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對古代傳說人物做一些簡單梳理,對我們的考察對象做一些必要的限制和界定。

我們要關心的神話傳說人物,是三皇五帝。但是三皇五帝包括那些人物,卻沒有統一的意見。有人從古代史書,通俗演義,民間傳說中統計了三皇五帝的各種不同說法,發現三皇居然有八說之多,而五帝也有六說之多!

本來都是些傳說人物,我們不能指望有辦法確定哪一個說法比別的說法更正確,做這樣的努力根本沒有任何意義。我們可以根據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的時間順序和事跡性質簡單的分成兩大類:即主要作為文化創造者的傳說人物,和主要作為道德模範和國家治理表率的傳說人物。

我們也不必拘泥於三皇五帝人數,硬要拼湊出八個人物,而是根據我們的需要只討論六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對於作為文化創造者的傳說人物,我們將討論三人:伏羲,神農,黃帝,我們將他們統稱為「人文祖先」;對於作為道德模範和國家治理表率的傳說人物,我們也討論三人:堯,舜,禹, 我們將他們統稱為「古代聖王」。

我們先討論人文祖先。關於他們,我們首先需要牢記一點,就是他們都是生活在遠古時代的傳說人物,那時人類還處於極端原始的狀態,還與禽獸為伴,像動物一樣生活著,而這些人文祖先們自己,雖然是帝王,卻還沒完成進化,有的還是半人半獸。但他們通過文化創造和制度建設,改善了人類的處境,使人類逐漸擁有了超越禽獸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在三個人文祖先中,最早的是伏羲。在人們的眼中,特別在儒家的眼中,伏羲首先是一位偉大的文化創造者和制度建設者。他的文化創造活動可以列出一張長長的單子。

據說是他教會了人們結網捕魚,並馴化了動物, 讓人類有了可靠的肉食供應;是他發明了曆書,明確了四季的劃分,方便了人們制定符合節令的衣食住行計劃。是他開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掃盲運動,發明並教會了人們結繩記事。他還發明古琴樂器,豐富了人類的藝術生活和娛樂生活。

他又通過觀察鳥獸社會的等級和組織,參考日月星辰有序的排列組合,學會了行政管理的藝術。同時,他讓人們懂得服從領導,並讓自己成為了人間第一個傑出領導者,第一個帝王。

他的另一個偉大的文化創造是開創了婚姻制度,雖然是最原始的那種。他娶了自己的妹妹,女媧。按照今天的倫理觀和婚姻法, 他的婚姻就是亂倫。但我們不必苛求, 畢竟他還處在的人類社會的蒙昧時期,規章制度的草創時代。

在他所有的文化創造活動中, 最偉大且最被後人稱道的是八卦的發明。八卦和後來從八卦衍生出來的六十四卦,再加上卦象的說明書《易經》,就凝聚成了中華哲學的核心,這個核心仿佛是一座智慧的金礦,古代的儒士和現代的國學家,這些思想的礦工們,千年來圍繞著這座金礦,鑽孔打洞,挖掘不止。

我們對八卦這項偉大的發明驚嘆之餘,不免想知道伏羲當初是如何想到這個奇妙的圖形的。據流傳下來的傳說,和現代的天體物理學家一樣,伏羲一直陶醉於宇宙造化的神妙,立志要找出造化所遵循的終極原理。於是他仰觀天,俯察地,最後在烏龜殼上得到了啟示。


            

 黃帝仰觀天,俯察地,最後在烏龜殼上得到了啟示

伏羲身處蒙昧時代。他自己的身體還沒完成進化,頭上還長著動物一樣的角, 身上穿的還是艾蒿或樹葉做的衣服,這符合他所處的人類尚未完全脫離禽獸的時代特徵。伏羲的形象雖然原始,但總是手持著他最偉大的發明-八卦圖形,這是在提醒人們,不要忘記他是一位文化的創造者。


伏羲圖

道家也許不太欣賞伏羲的其它文化創造,但特別推崇他發現的八卦。八卦的元素是陰陽,而陰陽互動是宇宙產生的原動力。於是從漢代開始,有了另一種伏羲形象。在這個形像中,為表達對伏羲者揭示宇宙終極奧妙-陰陽互動的認可,伏羲和女媧的關係被突出,並被設計成交尾圖。

伏羲女媧交尾圖

在這帶有道家陰陽思想烙印的伏羲圖中,伏羲和女媧都被描繪成半人半蛇的形象。上半生是人,下半身是蛇。上半生的伏羲代表陽,女媧代表陰,下半生兩條蛇糾纏在一起代表陰陽互動。伏羲和女媧的交尾圖,在漢代一些祠堂或墓室的壁畫中大量出現。在唐代西域也有很多以此為主題的絹畫。


東漢壁畫伏羲女媧圖


唐代伏羲女媧絹畫

仿佛光用男女代表陰陽還不夠明確, 有些伏羲女媧圖中, 伏羲還手持太陽,而女媧手持著月亮。有時候他們把日月舉在胸前, 有時候高高舉過頭頂。


有些伏羲女媧圖中,伏羲手持太陽,女媧手持月亮

古人似乎有把神人和英雄描繪為半人半蛇的癖好。不只是伏羲和女媧, 別的一些神也常被描繪成這樣。李澤厚在他《美的歷程》一書中說:「中國遠古傳說中的「神」, 「神人」, 或「英雄」,大抵都是「人首蛇身」。女媧伏羲是這樣, 《山海經》和其典籍中的神人(如「共工」,「共工之臣」等等)也這樣。包括出身很晚的所謂「開天闢地」的「盤古」,也依然沿襲這種人首蛇身說。」

在佛教傳入中國後, 伏羲的形象又經歷了一些變化,出現了第三種伏羲圖。在這種圖中,伏羲看上去非常像一個佛教人物。

佛教認為神人的外表與常人不同, 有32相和80種好,比如面容圓滿,耳垂碩大,手腳長大,指甲尖長等等。南宋院畫家馬麟畫的伏羲圖,具備不少這些特徵,伏羲頭上已沒有了角, 只是身上穿著動物的毛皮做成的衣服,以顯示其原始性。


馬麟的伏羲圖,受到佛教影響

儘管馬麟這張伏羲圖受到佛家思想的影響, 和其他伏羲圖有很大的不同,圖中的伏羲更像是佛教的羅漢。  但馬麟仍然沒忘記顯示伏羲作為文化創造者的符號,注意伏羲右腳前的烏龜,左腳前的八卦圖。


而下面左邊這伏羲圖,就簡直是右邊菩薩圖的翻版。倘若不是伏羲穿著樹葉做的衣服,我們恐怕就會把他當成一尊菩薩。


我們要討論的第二位人文祖先,是在伏羲之後的神農,有人說他就是炎帝,也有人說他不是。神農繼續文化創造活動,繼續帶領人類脫離禽獸。和伏羲一樣,神農的文化貢獻也很多,他教會人們紡麻織布,制陶儲物;還開闢了市場,教人們在市場上買賣產品,互通有無,所以他應該算是手工業和商業的締造者。


神農圖

但神農在文化方面最大的貢獻是在農業和藥物方面。他是中國最早的農學家。他教會人民種植五穀,人們從此有了穩定的糧食供應,不再完全依靠漁獵為生。有了農業,人們也不必再四處奔波,開始了定居的生活。

由於神農的大部分文化創造活動和農業有關, 而和農業生產最有關係的動物是牛,於是在人們的想像中,神農的形象就和穀物和牛聯繫了起來。幾乎所有的神農畫像,都手裡拿稻穀,嘴裡像牛一樣咀嚼著谷穗。


還有,儘管神農要比伏羲晚一些,但他也沒有完全脫離動物。有些圖中,他被描繪為頭上長著一隻角;另一些圖中,就和伏羲一樣,長著兩隻角。


幾乎所有的神農畫像,都手裡拿稻穀,嘴裡咀嚼著谷穗

還有些神農圖,為了突出他的農學家身份,就乾脆把他畫成一個牛頭人身,手裡攥著谷穗的半人半獸動物。


牛頭神農圖

和伏羲圖一樣,在佛教傳入中國後,有些神農圖也受到佛教的影響。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下面的佛教菩薩像(右)和神農像,是不是有同樣的眼神,相似的耳朵。



神農也是中國最早的藥劑師。他親自試吃了數百種植物,以確定它們的藥性。據說他的身體像海蜇一樣,是透明的,因此他可以通過觀察藥物在自己體內的運行和內臟器官對藥物的反應而對其藥性做出判斷。

後來中醫藥傳到韓國和日本, 神農在整個東亞都被看成了藥劑師的祖先。即便在十八和十九世紀,歐洲醫學傳到日本後,神農在日本還是受到尊重。當時人們可以看到許多藥鋪前都立著一塊招牌,招牌上有著有趣的組合:神農, 一位道教藥神,和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的畫像,被放在了一起。


神農,一位道教藥神,和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的畫像,被放在了一起

我們的第三位文化祖先是黃帝。到黃帝的時代,人類差不多已經完全脫離了禽獸,黃帝的面貌和衣冠顯示了這一點。他和前兩位人文祖先不同,頭上不再長角,是一個完全的人類。不過這一點我們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因為他頭上老是戴著皇冠,讓我們無從知曉皇冠下面的情況。


黃帝圖

皇帝是一個比伏羲和神農複雜得多的人物。他也有許多的文化創造,因此和前兩位一樣, 受到儒家的尊崇。但仔細一看,他的好些重要的創造活動原來都是別人做的,成就和功績被算到了他頭上。


黃帝頭上總是戴著皇冠


傳說黃帝教會人們建造房子,挖掘水井,使人類終於脫離了洞穴時代。又發明了車,船等交通工具,方便了人們旅行,還發明了指南針,使人們在旅行時不至迷失方向。

在民間發喪時唱的「開路歌」詞中,有「神農皇帝嘗百草,軒轅皇帝製衣襟」的唱詞,把發明衣服的功績,給了他。然而真相卻是他的妻子,更準確的說,他的名叫嫘祖的大老婆,早在和他相遇之前, 就植桑養蠶, 抽絲織綢,發明了衣襟。順便說一句,黃帝一生娶了四個老婆,可說也是古代中國一夫多妻制傳統文化的創立者。

黃帝還被認為有發明文字的功勞。但在這方面,他的貢獻其實很小。前面說過, 伏羲發明了結繩記事。到了黃帝的時代,人類的活動更複雜,結繩記事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交流的需要,黃帝於是命令他的一個名叫倉頡的大臣,設計和製造可以書寫的文字。


倉頡圖

據說倉頡原本和普通人一樣,只有兩隻眼睛。他創造文字的方法,主要是觀察模仿鳥獸的足跡。這是個很費眼神的工作,靠兩隻眼是不夠的,上天眷顧他,有天他在工作時,忽然就多長出了兩隻眼睛。

文字的創造非同小可,是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文化成就。傳說在倉頡完成文字發明的當晚,人們當真聽見了鬼哭。我們的祖先為表達對文字的尊重,一向譴責隨便扔掉帶字紙張的行為,必須把廢紙送到敬字亭焚化。在一些比較閉塞的鄉下地區,這個好傳統一直持續到了二十世紀初。

黃帝還常常被看成一個性學專家,但是和「製衣襟」和「造文字」一樣, 這也不真是他的專長。他所有的房中術知識, 都是從一個叫「素女」的神女那裡獲得的。

按照《素女經》的說法,黃帝患有陽痿不舉的毛病,去拜訪素女討教治療的方法。《素女經》就是他問診素女的記錄,因此此書採取了一問一答的形式,黃帝提問而素女作答。

後世學者當然不會相信《素女經》真是黃帝的問診記錄, 不過他們也並不知道此書的真實作者是誰。在此書成書的年代方面也有不同意見, 有的認為是漢代作品,有的認為可能要早於漢代。

《素女經》雖然是中國古代的性學著作,但在唐代後已失傳。幸運的是,大約經遣唐使之手,此書流傳到了日本。公元十世紀, 日本人把它收在了他們的醫書裡。我們現在能見到的《素女經》,都是根據日本的收藏本。


日韓中文版本《素女經》

黃帝的醫學專長不限於性學,他也被看成內科專家。在這方面他的代表作有《黃帝內經》, 但遺憾的是,據後世學者考證,這也不真是他的著作。此書很可能是漢代的醫生假託他之名編寫的作品。

黃帝不僅能文,也能武。他不僅是文化創造者,還是一個軍事家,打仗的能手。據《史記》的記載,為了權力,他先在阪泉這個地方和炎帝打了三次仗,擊敗了炎帝,。然後又和九黎部落的首領,苗族的祖先蚩尤,打了好幾戰,禽殺了他 (也有傳說,黃帝戰蚩尤最初並不順利, 上天派譴玄女下凡授他兵符,才制服蚩尤)。黃帝在安定天下後,頒布法典,依法治國。所有這些作為很對法家的胃口,商鞅對黃帝「內行刀鋸,外用甲兵」 的治國理念十分認同。


黃帝禽殺蚩尤


黃帝在文治武功都取得巨大成就的時候,人卻衰老了,背也駝了。這時他忽然厭倦了文化創造,對權力也失去了興趣, 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一生的作為是否值得,成就固然彪炳史冊,但代價也是沉重的,犧牲了自己的健康和快樂。有了這種認識後,他開始轉而對清靜無為的人生哲學感到興趣,並拜一位道家哲人廣成子為師。


黃帝老了時,開始懷疑人生

有了這個經歷,幸運之星再次向這位貫借他人之手獲得名聲的人文祖先顯現,黃帝並沒有像《道德經》和《莊子》這樣的道家學術著作傳世,但還是評上了道家祖師爺的職稱和名號。道家的學說也因此被稱為了「黃老之術」。

有了儒道法三家的稱頌,黃帝的好運氣似乎還沒完結。到了近現代, 中國國學知識分子忽然對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認定他是中華民族的始祖, 而且這身份不僅是文化上的,還是血緣上的。

1903年經學家劉師培提出要用黃帝紀年代替帝王年號,把黃帝誕生之年作為紀元元年,引起了一些國學家的共鳴。但遺憾的是沒人真知道黃帝生於何年。

這點小問題難不倒國學家。2015年,政協委員,北京中醫大學國學院張其成院長,在兩會期間提交了一個設立軒轅紀年的議案, 建議把黃帝繼位之年作為軒轅皇帝紀年元年。張院長考證出公元前2697是黃帝的繼位年,可惜其他一些學者們不認可,覺得這個年份連同黃帝本人是否真實存在一樣,都相當的不可靠。

臺灣的黃帝粉絲也不遑多讓。1957年, 臺灣立法委員王寒生創立「軒轅教」, 信徒最多時有數十萬。宗社神宮遍及臺灣各地,甚至在香港還設立了一個分會。最大的「軒轅教」神宮在臺灣淡水,據說每年的正月初九,都有大規模的黃帝祭祀活動。 

聊完了人文祖先,接著就該聊聊古代的聖王了。但在聊聖王之前, 也有幾個要點需要留意。一是像文化祖先伏羲,神農,和黃帝一樣,也沒有可靠的證據顯示古代聖王堯,舜,禹是真實的存在。

二是和文化始祖主要的功績為文化創造活動不同,古代聖王的主要成就是在倫理道德和國家治理方面。可以說,他們是古代的「道德模範」和「統治者的表率」。

三是傳說中的古代聖王們的時代要晚於人文祖先們的時代, 但在古代文獻中,聖王卻比人文始祖出現得早一些。例如孔子就常常提到聖王們,但從沒提到過人文祖先。這說明人文祖先很可能是在孔子之後才被人們想像出來的傳說人物。

四是在聖王的時代,主要的文化創造活動已基本完成,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發展到了較高的階段。人類已經遠遠脫離了禽獸。所以聖王們的形象就和人文祖先們大不相同。身上完全沒有了動物的痕跡,都是衣冠楚楚,儀表堂堂,舉止優雅的人間君子。

當然,這並不表示聖王們已完全放棄了文化創造活動。據說堯就修訂並完善了曆書,也進行了一些音樂方面的改進。但堯的聲譽主要不是來自文化創造,而是他個人的道德修為,和作為帝王的美德善政。堯在位為王的時期,海不揚波, 天下遍享和平安樂,因此在儒家看來,他是理想的君主,帝王的楷模。


  帝堯圖

堯生活簡樸,雖貴為帝王,卻住茅草房,吃糙米飯,喝野菜湯, 穿粗麻衣。這在現代可能被誤認為是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在堯的時代卻真正是勤儉美德的展現。

堯以德感化他的九族親人,教他們團結友愛。他命羿射日,遣鯀治水,處處為人民謀幸福。他鼓勵言論自由,設諫鼓,讓民眾對國事發表意見;立謗木,允許百姓批評政府的過失。《史記》說他「其仁如天」。他的事跡完全符合儒家之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全都做到了。

堯是一個偉大的君王,但他不迷戀王位,也沒有家天下的封建思想。當他老了時,就像華盛頓一樣,主動退位,但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是禪讓給了另一個仁人志士,舜。他這個禪讓舉動受到了孔子的高度讚揚。在《論語》的「堯曰」一章中,孔子用堯傳位舜時,告誡舜保持善待百姓的德政起頭,全面地闡述了儒家的治國理念,這說明孔子是把堯看成儒家先賢的。

堯在物色接班人時十分慎重, 在舜之前, 他還考察和面試了多人。無奈選擇是雙向的,有些考察對象,像許由,子州支父等人,直接拒絕了堯邀他們做接班人的提議。那時還沒有「官本位」,社會精英對權力不像現在這麼看重。

後來堯接受四嶽(地方首領)推薦,敲定了舜。但堯還是有點不放心,又對舜做了各種的考驗,包括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舜做臥底,就近觀察舜的德行。對於所有的考驗,舜都能順利地通過,讓堯十分滿意,才下決心把帝位禪讓給舜。

帝舜圖

偉人的長相總是有奇特之處,舜也不例外。據說他的每隻眼睛裡都有兩個瞳仁,兩眼就有四個瞳仁,故舜名曰「重華」。按古人囉嗦的格式,對舜的完整介紹應該是:帝舜,姚姓,有虞氏,名重華。

但堯之所以選中舜,當然不是因為他奇異的長相,而是因為他的德行, 他那四海遠播的孝道名聲。舜瞎眼的父親 , 不懷好意的繼母,和自私的同父異母弟弟,出於妒忌,多次想害死他,每次他都能憑智慧和運氣逃過劫難。舜知道親人們邪惡的目的,也明白自己危險的處境,但他仍一如既往地孝順父母,善待弟弟。

舜繼位後,繼承堯的仁政,倡導禮儀,減輕刑罰。又發揮自己孝道方面的專長,敦促人們孝敬父母,和睦鄰裡, 在全社會樹立起了良好的風氣。舜的治理讓八方濱服,四海稱頌,政教因而大行。孔子稱讚他說:「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到了老年,和堯一樣,舜也決定交出帝位。他的大臣們建議他傳位給兒子, 但他回答說他兒子德不配位。他把目光轉向禹,先把禹提拔到他身邊,觀察他,看他是否有做一個稱職的統治者的潛力和資質。


舜為觀察禹,把禹提拔到他身邊


禹是一個偉大的水利工程師,此前舜已經讓禹替換了他的父親鯀治水。禹不辱使命,改變了父親以堵填為主的治水策略,改為以疏通為主的方針。他帶領民工逢山引渠,遇窪築堤,成功地將洪水導引入海。舜觀察禹好長時間,堅定了想法,最後把帝位傳給了他。

夏禹圖

即使在接替了舜的帝位之後,禹也沒有鬆懈治水的工作,繼續帶領民工挖溝排洪,修建了許多的引水工程。在治水過程中,禹走遍天下,了解了各地的山川地形,氣候物產,風土人情,根據這些知識他劃定九州, 又收取天下的銅,鑄成九鼎,每鼎代表一州,上面鑄有該州的山川名物珍禽異獸。九鼎的鑄造避免了諸侯紛爭,是他作為天下共祖的象徵。


禹帶領民工挖溝排洪


據說禹在新婚不久就離家領導人民治水,他治水時如此努力,三次經過家門而不入。即便妻子的召喚和孩子的啼哭也不能讓他止步。禹因此被看作是一個為了更大的社會而犧牲自我的道德楷模。在儒家的眼中,就道德層面而言,禹甚至超過了舜。舜把家庭和孝道看得比社會福祉重要,倘若公益事業和家庭幸福產生衝突,舜會捨棄公益事業,但禹卻為了社會的福祉而捨棄家庭幸福。

古代聖王之間,堯讓舜,舜讓禹的禪讓故事被後世稱道,但並非人人都相信禪讓故事的真實性。對此說豎大拇指的主要是一些儒家人物。法家人物就不太相信,韓非子認為沒有禪讓,只有一個逼一個交權,「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

漢代發生多次以禪讓為名的逼宮交權,人們對上古禪讓的故事就更加懷疑了。王莽在奪劉嬰帝位時,安排了禪讓的把戲, 禪讓儀式時,他還假惺惺的推讓了三次, 才勉為其難地接受。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帝位之後,感嘆道:「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既然反正都是傳說,我們當然選擇正能量傳說,寧願相信上古禪讓確有其事。正能量傳說更能夠完善社會,教化人心。更符合人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禹在晚年時,以堯舜為榜樣,要繞過自己的兒子,把帝位傳給一個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但道德高尚的大臣,而且他也的確這麼做了。但是在他死後,傳說民眾卻拒絕禹的選擇,堅持要他的兒子繼承他的地位。倘若這個說法為真,倒令人費解,難不成中國歷史上數千年的家天下,最初倒是人民自己的選擇?

自從禹的兒子繼承了地位,中國歷史上就出現了第一個朝代,夏朝。而禹也就成了夏朝的開國之君。遊戲規則變了,統治者從此父子相傳,朝代的輪替由此開始了。儒家的歷史觀也因此建立。朝代的建立者常被認為是代表天意的德才兼備之人,而朝代的終結者,常被描繪為違背天意的道德淪喪之人。

對比一下夏朝開國之君大禹和亡國之君夏桀的形象,我們就能對朝代輪替的原因和邏輯有更直觀的認識。見下圖:



桀和禹的對比

右邊是開國之君禹,左邊是亡國之君桀。他們的帽子,衣著,手持之物是多麼不同!禹簡樸勤奮,是一幅為民服務的操勞者形象,而桀卻是一幅驕奢淫逸的的壓迫者形象(注意桀騎在兩個奴僕身上)。這張對比圖可以很好的說明儒家心目中何為理想君王何為無道昏君。

以上關於人文祖先和古代聖王的討論,告訴我們不應該把一個民族的古代神話傳說,簡單地看成是一些有趣的故事,而是要認識到這些傳說中包含的這個民族的獨特社會理想和價值觀念, 認識到這些傳說是這個民族不同於其他民族的獨特的文化和心理的反映。

把古代中國的神話傳說和其他民族的神話, 比如古代希臘,古代印度,和古代日本的神話傳說做比較,也許能讓我們更清楚地意識到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特點。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 比起別的民族的神話傳說,較少涉及宇宙和人類的起源,而是把重點放在了文化,制度,和道德的發端。同時,中國神話傳說很少有性和暴力的內容,而這在許多別的民族的古代神話傳說中普遍存在。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文化祖先和古代聖王的事跡,反映了中國人自古以來的政治理想,即統治者首先應該服務於百姓,為百姓的利益而工作。



相關焦點

  • 開漳聖王——陳 元 光
    【附】開漳聖王文化雲霄縣地處閩南沿海開放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市的發祥地、福建潮劇的發祥地、天地會誕生地和秋瑾出生地,文化積澱十分豐厚。古代泛海拓墾者面對道途艱難險阻,為祈求一路平安,往往隨身攜帶家鄉的神祗渡海謀生,將當地民間信仰和民俗文化傳播至臺,在開拓史上成為團結奮鬥的精神寄託、安邦護土的庇護神靈和地緣關係的組織力量。故臺灣宗教信仰史和民俗史,就是一部閩臺關係史。而根植於閩南文化沃土的開漳聖王信仰,是臺灣四大信仰中惟一有血脈傳承的民間信仰,寄託著大陸移民及其後裔對原鄉延綿不絕的緬懷之情。
  • 從模糊的上古聖王到人文始祖——伏羲的形象演變
    伏羲作為華夏的人文始祖,在中國稱得上家喻戶曉。大多數朋友對伏羲的印象,除了結網畫卦的偉績,往往圍繞甚至依附於他的妻子、妹妹女媧。但伏羲與女媧最初出現之時,並不是同一個神話組合,而是在不同體系中獨立的大神,今天他們為眾人熟知的形象,正是廣大民眾的選擇,是對於人文始祖的一種浪漫的詮釋。
  • 《千古一聖王陽明》「走進」中小學
    根據紹興晚報的報導:昨天晚上,由紹興文理學院陽明劇社自編自導自演的大型原創歷史話劇《千古一聖王陽明》在紹興市陽明中學體育館內隆重上演,該校1000多名學生在臺下全神貫注地觀看了這齣「陽明戲」。前天下午,話劇《千古一聖王陽明》精華版則走進紹興市陽明小學,在該校知行館連演3場,陽明小學全校學生按照年級分三批觀看了演出。話劇《千古一聖王陽明》聚焦了王陽明立志成聖的心路歷程,演繹了他如何從一個狂狷少年成長為心學聖人的一生。該劇精華版則著重展現了王陽明於平寧王之亂中悟得良知之道的人生經歷。「吾心無我,無愧良知!
  • 蔡英文的唐山祖先,你萬萬沒想到
    作者觀看維基百科,見蔡英文介紹為祖先來自屏東縣枋山鄉楓港。作者指出,據考證蔡的祖先不但200年前來自漳州一帶,還曾官拜清朝正二品,竟然還是「開漳聖王」的得力部將。這位負責平臺的清朝蔡將軍,恐怕萬萬沒想到,他的後代子孫蔡英文,竟然為了反中,連唐山祖籍都讓她感到羞恥,必須從網絡上刪除!
  • 道教信仰|四瀆聖王和龍王|五嶽和五鎮
    四瀆者,指中國古代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即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瀆神源於中國古代對河流的崇拜,古人認為河流給人們豐富的水源,有可供人們食用的各種魚類,但也有威脅人類生命的各種怪物,於是對之產生敬畏之情,立廟祀之。從周朝開始,四瀆神就作為河川神的代表,由君王來祭祀,並在全國各地修廟祭祀。西漢宣帝正式列四瀆神入國家祀典,以禮為歲事,祈為天下豐年。
  • 孝道產生於古代的生殖崇拜與與祖先崇拜?
    古代希臘人,羅馬人也同中國一樣注重孝道,但隨著文明程度的增加,家族關係便逐漸淡漠,而中國卻不是這樣」。這是英國思想家羅素對中國傳統孝文化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就像他話中所說的一樣,「孝」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一直作為重要的道德規範存在著,對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進程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孝」這一思想觀念是在哪裡起源又是在什麼時候得到發展的呢?
  • 【南谷快訊】南投臺胞三赴祖庭拜聖王
    2018年4月9日(農曆戊戌年二月二十四日)臺灣南投廣佑聖王宮主任委員鄒哲如繼去年和前年組團到泰寧朝聖之後,再率南投聖王弟子、信士和裔孫一行37人,第三次乘大巴奔赴泰寧南谷祖庭朝聖進香,受到泰寧縣政協,縣委統戰部,縣委臺辦,泰寧南谷文化協會和鄒裔聯裔會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接待
  • 所謂歷代祖先,全都是指男性嗎?有沒有女性祖先?
    祖墳凡家族世居之地,必立家族的公共墓地,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祖墳地。如果說族譜和宗祠牌位以男性為主,女性只是附屬,那麼在祖墳地,男姓與女性的墳墓是平等的,沒有男女別。這可能與民間篤信風水有關,認為只要哪位祖先,不管是男祖先還是女祖先,只要葬得好就是蔭庇他們的好祖先。因此,後人在立碑或掃墓時皆平等對待。
  • 武庚紀:四大聖王即將「領便當」,天武和白蓮最慘,真禪聖王狂喜
    四大聖王是神族的第二道防線,他們組成的四極戰陣非常恐怖,只有將他們逐一擊破,才能破陣,因此這場戰鬥已經持續了一個月了,四大聖王的戲份非常的多,不過目前主要還是以天武聖王為主,畢竟他和逆天而行的戰鬥是最先結束的。
  •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被指為討好「獨派」拋棄清朝正二品祖先
    作者搜索維基百科,見蔡英文介紹為祖先來自屏東縣枋山鄉楓港。作者指出,據考證蔡的祖先不但200年前來自漳州一帶,還曾官拜清朝正二品,竟然還是「開漳聖王」的得力部將。這位負責平臺的清朝蔡將軍,恐怕萬萬沒想到,他的後代子孫蔡英文,竟然為了「反中」,連祖籍都讓她感到羞恥,必須從網絡上刪除!據觀察者網查詢,此前就有不少消息傳出,蔡英文的祖先竟然是清朝平定臺灣的紫光閣功臣蔡攀龍 。
  • 二月半,開漳聖王誕辰!漳州的祭祀習俗你了解嗎?
    陳聖王即唐初請詔設立漳州並任首任刺史的陳元光,對漳州的開發和有很大的功績,卒後被民間尊為「州主」、「開漳聖王」。開漳聖王是福建、臺灣和東南亞一帶的漢族民間信仰,唐朝首任漳州刺史陳元光的封號,開漳聖王信仰在我國臺灣和東南亞中佔有重要地位。
  • 開漳聖王《龍湖集》河洛話吟唱晚會
    9月30日,正值中秋、國慶雙節前夕,一場由雲霄縣文化館主辦,雲霄縣作家協會、雲霄縣老年人體育協會協辦,開漳祖廟陳元光故居燕翼宮承辦的別開生面的河洛話吟唱晚會在開漳聖王陳元光故居燕翼宮隆重舉行
  • 武庚紀:無色界神力和鍊氣術完美切換,武庚擊敗白蓮聖王
    無色界神力和鍊氣術已經能夠完美切換。白蓮聖王還是那麼自大,自以為解決了武庚,實際上卻為自己被打敗埋下禍根。看武庚痛揍白蓮聖王,看起來還是挺爽。目前四極陣法已經失去一級,武庚的毒已經化解,四極陣法被破解只是遲早的事情。武庚是極為特殊的人類,他是人類紂王和神族妲己所生下來的孩子,他體內還有妲己的部分神元。所以武庚可以擁有神族的神力和鍊氣術。
  • 武庚紀:不聞不問和天使聖王的身材打幾分?十刑復活,而且更強了
    在《武庚紀》動畫最新劇情中,冥族和神族的這場戰爭還是圍繞著聖王與大將以及主角團們的戰鬥展開,不過和漫畫劇情不同的是,動畫中除了四大聖王之外,還多了一個原創聖王,也就是御姐天使聖王,這也是為什麼動畫劇情和漫畫劇情相比,阿嵐刺殺白龍的進度要比漫畫中慢很多的原因。
  • 武庚紀:都說白蓮聖王是最弱聖王,那是因為很多人把他給忽略了
    其實他們都錯了,最弱的聖王應該是紫日聖王才對,那些說白蓮聖王最弱的應該是把紫日聖王給從頭到尾忽略了。 再來看紫日聖王,他雖然後面也被神眼封為聖王,但卻絕對可以說是最弱的一個,他所掌握的是八大神力之中的金剛界神力,金剛界神力在八大神力之中以增幅戰鬥力和防禦力出名,前任鬥部大神天魁就是擁有這種神力
  • 我們給祖先供奉的供品,祖先能收到嗎?
    祖先就會通過這個香火來與我們感應。清明祭祖就是這個意思。  身為子孫,如果我們表現很好,祖先很疼愛,祭拜時神格馬上就降臨了。我們跟祖先講話時,一定要想像就跟活著的人講話一樣,盡上一份親近的孝思。  現代人祖先的墳墓大半都是在公墓,或者是在靈骨塔,我們要以謹慎恭敬的態度進入這個區域,慎記不要嘻笑,要收斂我們的言行。
  • 慎終追遠:漢字中的祖先文明
    漢字中,從「示」的字,都和祭祀有關。《左傳·成公三年》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是古代人文社會中最重要的活動。「示」的添加,展示了人類對「祖先」的認識從自然走向文明,也折射了社會發展中人文主義光輝的逐步生發。《說文解字》云:「祖,始廟也。」「宗,尊祖廟也。」「祖廟」「宗廟」均為祭祀先人之所,如細加區別,祭祀「始祖」為「祖」,其他為「宗」。
  • 鳳山寺廣澤尊王郭聖王的故事
    」      漁民一聽驚醒過來,心裡十分歡喜,第二天便請來華人長輩,許多華人兄弟和地方人士都到他家細察,有個 泉州來的華僑說:「廣澤尊王是 福建 南安鳳山寺的郭聖王,是唐山老家的神明呀!大家無不由衷地說:「是郭聖王庇護,讓我們順利到達番平啊!」      郭聖王是「 白目佛益外境」,「越遠求越顯靈」,因此,深受華僑的崇拜。
  • 未嘗一敗的不只有黑龍天,真禪聖王也沒輸過,不愧是神族最強聖王
    要知道黑龍天的一生未嘗一敗,沒有誰可以擊敗他,就連主角也不行,不過還有一個角色和黑龍天一樣沒有輸過,他就是神族中的「和尚」真禪聖王。劇中的真禪聖王明顯與其他聖王不同,他無欲無求,基本上都是在禪院中打坐,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竟然擁有最強的長生界神力。
  • 數字人文在古代文學研究中的初步實踐及學術意義
    而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以問題為導向,以內需為動力,積極運用數字人文技術方法來探索新途徑、拓展新空間,在平臺建設、文本分析、可視化研究方面,也取得可觀的實績。但中國古代文學的數字人文研究,目前還處在起步階段,倡導性呼籲、可行性論證和案例性分析較多,數字人文對古代文學研究究竟有什麼作用?能解決哪些傳統方法較難解決的問題?能在研究觀念上有什麼更新?尚未見系統思考和具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