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農曆二月半,二月十五日相傳為陳聖王的生日。陳聖王即唐初請詔設立漳州並任首任刺史的陳元光,對漳州的開發和有很大的功績,卒後被民間尊為「州主」、「開漳聖王」。
開漳聖王是福建、臺灣和東南亞一帶的漢族民間信仰,唐朝首任漳州刺史陳元光的封號,開漳聖王信仰在我國臺灣和東南亞中佔有重要地位。
故園有祠,閩臺有廟,歷經滄桑而香火不絕。時至今日,每逢農曆二月十五日「開漳聖王」誕辰之日,更是鄉親雲集,盛極一時。近幾年來,有3000多位閩粵人和海外僑胞到將軍祠拜謁先王、緬懷先賢,尋根問祖。「開漳聖王」已成為聯繫閩臺與光州的重要情感紐帶,形成臺胞訪祖到福建的「根文化」現象。現在臺灣2300多萬人口中,有80%以上為祖籍光州的鄭成功部眾之後裔。「開漳聖王」理應成為聯繫祖國大陸與臺灣民眾的情感紐帶之一。
陳元光被後人尊為「開漳聖王」,在閩臺的影響巨大。這些人的後裔陸續漂洋到臺灣及東南亞一帶。現今臺灣2300多萬人口中,有近80%的祖籍在光州。包括連戰、王金平、陳水扁等,祖籍地都在光州。在閩臺,多年來人們為「開漳聖王」立廟奉祀,香火如昔。僅臺灣崇奉「開漳聖王」的官廟祠宇就接近300座,這是臺灣廣大同胞認同根在大陸,臺灣永遠與大陸親如一家的象徵性標誌。
漳屬各縣都有祭祀陳聖王的威惠廟。每逢農曆二月十五,各地威惠廟都要舉行隆重的祭典,迎神賽會。是日家家戶戶都上供三牲或五牲及紅龜粿,各村莊和街道輪流祭祀,還要集體上供全豬、全羊。有的村子還延請僧道誦念《開漳聖王武德真經》,並請戲班演戲酬神。龍文區藍田鎮檀林村威惠廟二月十五的「請祖」自宋代以來不斷,已綿延千年。
明代漳州在這一天,「諸鄉醵錢物備牲醴以祭土神,祭畢以其酒酢班荊序坐,飲食而歸。年立一社首主之,謂之 『福頭』 」。
現在「做福」的舊俗仍在農村流行,不限在二月十五這一天,民間統稱為「做鬧熱」,城區附近的農村在二月的不同日子輪流做福。此時開始備春耕,農戶燒香點燭備糕點,祭祀土地公,或虔拜穀神降福,保佑當年五穀豐登。
部分文字轉載於《漳臺傳統民俗》 九州出版社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好戲連臺 精彩不斷
百姓福音 品茗結緣
地址 :漳州市 薌城區 西洋坪路1號 華陽體育館
文化創意區 閩南儂·漳州味
您有任何建議、供稿都可以發至郵箱
郵箱:1643642929@qq.com
相關閱讀:
【 信仰篇 】寶元開漳聖王廟 | 東夏高溪聖王廟
陳元光故居彰顯兩岸同根同宗
【閩南人文】漳州歌謠——陳元光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