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地文化」古雷涵頭開漳聖王廟、河邊開漳聖王廟

2021-03-05 祖地文化網


涵頭開漳聖王廟位於古雷鎮西林村因前自然村。廟內主奉開漳聖王、廣平尊王、輔順將軍、輔勝將軍、伽藍爺等神明,歷來香火旺盛、有求必應、保境佑民、朝拜信眾絡繹不絕。

涵頭開漳聖王廟,經歷數百年風雨滄桑、歷代曾多次修葺,現保留清乾隆十三年「江南重鎮」匾一塊,1982年重修、2004年再次重建,全村信眾踴躍捐資,社會友人慷慨解囊,重建後的涵頭開漳聖王廟金碧輝煌、彩繪絢麗、雕龍畫棟、雙龍戲珠、栩栩如生,是古雷港旅遊觀光,休閒朝聖祈福消災的好去處。

古雷河邊開漳聖王廟位於漳浦縣古雷鎮古雷村河邊社,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迄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廟內祀奉開漳聖王、王媽、夫人媽、公子爺、輔順將軍、輔勝將軍等,眾神明歷來神威顯赫、有救必應、保境佑民,是古雷港區、東林、下堀、紅坵、遼尪、河邊五社共有的大廟。

河邊開漳聖王廟,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歷代曾多次修葺,存有清鹹豐年重修的碑記一塊,至1980年有一次重修,近年廟內木作、木結構嚴重蟻患,在管委會及海內外信眾、社會賢達積極倡議並踴躍捐資下,將於2012年重修。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聖王廟將更加宏偉壯觀,數百年古蹟將更煥光芒,屹立在金浦大地之上。

《祖地祠廟志》

正在採編中。入編、購書單位聯繫:13358307798公眾號留言

祖地文化網:承接族譜、宮廟史志、日曆、畫冊、攝影、慶典禮品等設計、排版、印刷業務。微信諮詢:18250656369

相關焦點

  • 雲霄古郡聖蹤工作組將再次啟航馬鋪鄉開漳聖王廟
    ( 方章雄  吳源鑫 文  湯文輝 圖 )   古郡聖蹤工作組組長柳共和說:「雲霄是開漳發祥地。這次「古郡聖蹤」工作組的主要目的和工作,是要證實雲霄還有多少間廟宇,供奉開漳聖王系列的將佐。便於今後弘揚開漳歷史文化,進行文化交流,從而達到共同學習、共同促進、共同進步的作用。」         4月12日,古郡聖蹤工作組一行來到陳岱鎮岱山村開漳聖王廟,建築面積1296平方米,廟裡祀奉開漳先驅魏媽、陳政夫妻、馬仁等,聖王廟始建於清順治年間,於1995年重新修建。接著,工作組又到達陳岱鎮陳氏家廟、礁美村三山國王廟等。
  • 雲霄又修繕一座「開漳聖王」廟
    (雲網訊)日前,雲霄東廈鎮佳洲村開漳聖王文化園暨整修開漳聖王廟工程竣工。
  • 「開漳聖王」陳元光
    欲使該地長治久安,必須創立州縣,主張教化治民,大興教育,弘揚文化,施行法治,改變民風。於是,陳元光上疏朝廷,奏請在泉潮之間增設州縣,取名漳州,並遣派刺史管理。時值武后親政,唐垂拱三年(公元686年),武后下詔,準於原綏安地欄位,創建漳州府,轄漳浦、懷恩二縣,漳浦附州為縣,任命陳元光為漳州刺史(知府)兼任漳浦縣令。陳元光率府兵將士,劈荊斬棘,開山闢道。墾荒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耕,發展生產。
  • 二月半,開漳聖王誕辰!漳州的祭祀習俗你了解嗎?
    陳聖王即唐初請詔設立漳州並任首任刺史的陳元光,對漳州的開發和有很大的功績,卒後被民間尊為「州主」、「開漳聖王」。開漳聖王是福建、臺灣和東南亞一帶的漢族民間信仰,唐朝首任漳州刺史陳元光的封號,開漳聖王信仰在我國臺灣和東南亞中佔有重要地位。
  • 全球開漳後裔共祭「開漳聖王」!
    12月9日,潁川總堂舉辦的「第七屆國際開漳聖王文化節聯誼大會」在仰光隆重舉行。來自中國福建、漳州、中國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柬埔寨等國家和地區的籌委會委員代表及世界各地的陳氏宗親出席祭典。
  • 全球開漳後裔聚首仰光共祭「開漳聖王」
    當日,活動方還舉辦了晚宴,招待遠道而來的「開漳後裔」。中國駐緬甸大使館於邊疆參贊、陳大木理事長、中國漳州市開漳聖王聯誼會名譽會長陳鍾輝、印度尼西亞蘇甲巫眉陳氏聯誼會主席陳禮嶽等出席並致辭。陳大木宗長表示,開漳聖王精忠報國、造福於民的無私奉獻精神與高尚品質,值得後人學習並發揚光大,開漳聖王文化大業永無止境,繼往開來,承前啟後的工作,需要優秀的接班人,號召各位宗親關注青少年一代的精神道德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 開漳聖王陳元光:從一代功臣到千年神祇
    長期從事開漳聖王文化研究的民俗專家方群達說,為保此地長治久安,陳元光在入閩的第14年,上書朝廷,奏請設置州郡。兩年後,武則天批准在泉州、潮州之間設置漳州,最早的郡治就位於雲霄。陳元光被任命為漳州史上的首位刺史。
  • 開漳聖王——陳 元 光
    【附】開漳聖王文化雲霄縣地處閩南沿海開放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市的發祥地、福建潮劇的發祥地、天地會誕生地和秋瑾出生地,文化積澱十分豐厚。初唐歸德將軍陳政、陳元光父子率中原府兵開發閩南,於此建漳立郡,成為漳州發源地和開漳文化發祥地,也是海內外開漳將士後裔尋根謁祖的「開漳聖地」,享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美稱,在這裡孕育生成的開漳聖王文化,不僅是研究中華文化傳播、衍變、傳承、發展狀況的鮮活資料,更成為海外僑胞、港澳臺胞及眾多開漳後裔謁祖尋根的紀念地。開漳文化是閩南文化的根基與核心,既是祖根文化的載體,又是中華文化的支系。
  • 紀念開漳聖王入閩1350周年暨建漳1333周年開漳聖王公祭儀式
    1月2日,雲霄縣威惠廟古郡聖蹤工作組、雲霄生活平臺一行人組織前往漳州市浦南鎮石鼓山陳元光墓地,舉行紀念開漳聖王入閩1350周年暨建漳1333周年開漳聖王公祭儀式。
  • 開漳聖王農曆二月十六誕辰
    農曆二月十六日是「開漳聖王」陳元光誕辰    《開漳聖王》是一個千百年來廣泛流傳在閩臺民間的傳奇故事,它不僅作為閩臺共同信仰,而且還是福建四大信仰之中最早形成的。閩南人或臺灣人給孩子「過十六歲生日」的習俗,正是源自於開漳聖王信俗:閩南一帶父母,為祈求子孫平安,孩子出生之後,多至開漳聖王平和威惠廟祈福,並舉行「拜契」儀式,請求開漳聖王、內宮夫人等諸神庇佑,至十六歲那年時,於家中做完十六歲儀式後,必至廟中向諸神「謝恩」。於是,「謝恩」、「洗契」(解除「託付」契約)等「成人禮」之後,也就意味著孩子過了十六歲從而進入成人階段。
  • 開漳聖王《龍湖集》河洛話吟唱晚會
    9月30日,正值中秋、國慶雙節前夕,一場由雲霄縣文化館主辦,雲霄縣作家協會、雲霄縣老年人體育協會協辦,開漳祖廟陳元光故居燕翼宮承辦的別開生面的河洛話吟唱晚會在開漳聖王陳元光故居燕翼宮隆重舉行
  • 閩南「開漳聖地」,漫步雲霄
    說起漳州,很多人大概會想到「四菜一湯」的南靖土樓,其實,漳州的發祥地卻是雲霄,被譽為「開漳聖地」。這裡蘊含著豐富的開漳文化積澱。每逢月夜,於城中遠眺,月掛於山巔,與大臣山成一直線,倒影於大龍湖中,人稱「將軍掛月」。將軍山為閩南歷史文化名山,公園內文物古蹟眾多,有陳政墓園,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有墓冢(封土)、享堂及石人、石馬、石羊、石獅及石華表(望柱)一對,為南宋嘉熙年間重修墓園時留下之文物古蹟,是開漳1300多年悠久歷史的見證。
  • 開漳聖王陳元光族譜
    陳元光擊敗苗自成、雷萬興等人部眾,平息蠻獠,並建立漳州,首任漳州刺史,為開發漳州做出巨大的貢獻,是閩臺地區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被奉為開漳聖王。陳元光隨父南下,直至殉職,開漳四十二年,平定閩粵,創立漳州,勵精圖治,倡興庠序,屯墾安民,興修水利,推動河洛文化在閩南生根發芽。還在州內設36個堡,立行臺於四境,作為軍事綏靖和政治教人的據點。
  • 明代漳州名賢林偕春的漳臺情緣 雲山書院紀念林偕春誕辰482周年
    愛國臺胞通過傳承太師公文化等活動,進行抵制鬥爭。二十四年(1898年),林紅毛將從祖地分靈入臺於家中奉祀的太師公,移在南投草屯鎮御史裡米粉寮創設林太師公廟堂,通過更多民眾參與祭拜活動,以世代相傳祖地文化風俗,緊緊維繫住思想與故土相連。         據了解,臺灣有很多民眾信奉「林太師公」,供奉太師公的廟宇至今已達百餘座。
  • 探訪臺胞祖地福建漳州:「根親」文化促兩岸民間交流
    中新社漳州7月12日電 題:探訪臺胞祖地福建漳州:「根親」文化促兩岸民間交流作者 張金川 葉秋雲「強烈的根親文化認同感,讓臺灣開漳聖王信眾尋根熱情高漲,兩岸宮廟間的交往不斷加深。」談及開漳聖王文化,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博物館館長湯毓賢如是表示。
  • 開漳聖王祖陳元光第五世孫陳詠祖長房《南江衍派》
    開漳聖王資料開漳族譜開漳族譜開漳族譜據統計,漳州供奉「開漳聖王」的廟宇登記在冊有251座,而「開漳聖王」廟宇在臺灣則達360多座。海內外「開漳聖王」2000多萬信眾中,臺灣信眾近500萬人,近80座宮廟成立了「臺灣開漳聖王廟團聯誼會」。每年十一月初五,閩南隆冬時節這一天,來自海內外的陳氏後裔、來自海內外的陳氏後裔、漳籍同胞均集於薌城浦南鎮石鼓山開漳聖王陳元光陵園,緬懷先賢的偉績和功德。
  • 福建漳州:探索漳臺融合發展新路
    漳州是一座擁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和沿海開放城市。漳臺兩地一水之隔,血脈相承、語言相通、文化相同、經貿相連,在臺灣地區2300多萬同胞中,有近1000萬人祖籍是漳州。漳州是全國臺資企業投資密集區之一,已擁有漳州臺商投資區、古雷臺灣石化產業園、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等國家級對臺產業合作載體平臺。  當天上午,中共漳州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會召開,邵玉龍向全會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