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軒 發表於 2021-01-18 14:54:15
「80後」青年黃源浩,2020年入選「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
作為一家人工智慧3D傳感技術「獨角獸」企業的創始人,他很直白地表達著堪比西天取經的雄心壯志——要讓所有終端都能看懂世界
原標題:「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這名80後為何能上榜?|成風化人
對於「80後」黃源浩來說,2020年最有成就感的事,無疑是入選「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成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之一。
與他共同入選這個名單的,有不少赫赫有名的企業家,創辦的企業也更有影響力。能與他們站在一起,黃源浩心裡明白,這並不意味著他達到了那些先行者們的成就,而是得益於人工智慧所代表的未來發展方向,反映了國家對核心科技的重視,反映了時代對自主創新的鼓勵。
這位生於廣東、畢業於北京大學、成為光學測量領域的青年科學家,7年前抱著「科研成果一定要走向產業」的決心,帶著光學領域的核心技術,一頭扎進3D傳感的國際競技場。
如今,他創立的公司奧比中光在人工智慧3D傳感領域的專利申請量比肩微軟、蘋果,擁有了全球3000多家客戶,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
創辦一家「遠視眼」企業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黃源浩的心態——要著眼長遠,是他2020年最大的感悟。
「疫情帶來的衝擊,讓人的心態變得更加平和。過去我們做事情很急,現在不能只盯著短期的進展,要裝上『遠視眼』,更多考慮企業長遠的發展。」黃源浩說。
以前,黃源浩不是這麼想的。作為一家初創公司,奧比中光有過「一路狂奔」的歷史。
2013年1月,在深圳市南山區一個160平方米的辦公室裡,黃源浩拿著上千萬元的天使投資,開始了3D傳感技術的研發和積累。自主設計研發的關鍵是一「芯」一「線」:「芯」是3D感知深度算法的核心晶片,「線」則是3D傳感攝像頭模組的生產線,這些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那些日子裡,黃源浩和他的團隊「急」著搞研發,「急」著跑市場,「急」著「996」乃至「007」,除了睡覺之外的時間一點也不敢浪費。
在技術攻關最繁重的時候,由於連續幾個月的高強度工作,黃源浩不得不訂好機票酒店,強制手下一個算法團隊的負責人去休假。
錢,總是初創企業的「生命線」。在天使投資所剩不多、又還沒有拿到A輪融資前,團隊一度遇到帳面資金「吃緊」的情況,這讓黃源浩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
2014年初,奧比中光決定向3D傳感的底層技術進軍,成立了獨立的部門專攻晶片研發。然而,當時公司帳上只有幾百萬元,甚至還不夠一款晶片的流片成本。
在那樣的壓力之下,公司的每一個細胞都必須高速運轉。經過團隊的艱苦努力,2015年,奧比中光自主研發設計的3D傳感攝像頭生產線建成,打破蘋果、微軟、英特爾等公司的壟斷,成為全球為數不多可以量產消費級3D傳感攝像頭的企業。
在奧比中光,所有人都把2018年看作是關鍵的一年。那年春節,奧比中光的手機項目部和跨部門提供支持的200多名員工,只休息了三天,就是為了抓住與OPPO公司合作的機遇。最終,奧比中光的3D結構光攝像頭模組成功嵌入了OPPO發布的新款手機Find X,這被認為是檢驗奧比中光技術實力的「關鍵戰役」。
「經此一役,我們最大的收穫是團隊能力的大提升。」黃源浩說,做出產品不難,但量產非常困難,手機出貨量動輒幾百萬臺,對3D結構光攝像頭模組產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對公司深度整合產業鏈的要求也非常高。
如今,奧比中光擁有3D感知專利超800件,專利申請位居世界前列,成為了一家對結構光、TOF、雙目視覺等3D傳感技術進行全面布局研發的綜合型企業。
在黃源浩看來,這些家底是奧比中光可以裝上「遠視眼」的底氣。隨著公司發展走上正軌,他和他的團隊對於自身的實力以及能夠創造的價值,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在黃源浩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重要又緊急的事情少了,重要但沒那麼緊急、需要考慮得更長遠的事情多了。
「遠視,絕不是在研發和市場方面放慢腳步,而是拒絕急功近利,更加專注於公司未來的發展。3D傳感仍然是剛剛起步的技術,未來10年,我們最重要的工作還是沉下心專注於研發。」黃源浩說。
邁向一個「登上月球」的未來
2002年,黃源浩還在攻讀碩士學位,當他第一次看到3D傳感技術模擬出來的人臉模型時,一個念頭在他心裡閃現:未來的機器,都應該有能力獲取、讀懂3D數據。
「奧比中光要用最好的3D傳感技術賦能人工智慧時代。」這樣的念頭支撐著他一步步走向3D傳感的「無人區」。
當前,奧比中光的產品已經涵蓋了3D刷臉支付、手機3D攝像頭、服務機器人等多個全球領先的應用場景,在全球範圍內有3000多家客戶。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未來世界3D傳感應用將無處不在,機器人智能化比例有望大幅提高,人類將進入萬物互聯時代。其中,視覺是人類感知世界、獲取信息最重要的入口,在人工智慧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關鍵性角色,而攝像頭就是實現人工智慧視覺最重要的硬體,好比人工智慧的「眼睛」。
面對這樣的時代大勢,黃源浩正在尋找「下一個月球」。
奧比中光內部有個共識——雖然2018年3D結構光攝像頭模組嵌入手機是奧比中光的第一場「硬仗」,但這場戰役僅僅是跟隨蘋果公司「上月球」而已。
那麼,奧比中光能夠第一次獨立登上的「月球」在哪裡?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在成功布局手機業務後,黃源浩對奧比中光的業務來了一次「大梳理」,他想尋找未來發展的著力點——在技術研發上,奧比中光針對3D傳感技術研發了專用的雷射發射器、成像晶片、算力晶片、3D算法等關鍵核心技術;在行業應用上,公司業務聚焦在智能汽車、消費電子、智能家居、機器人等領域,滿足智能化升級的3D視覺能力需求。
「奧比中光首個『登月』項目有希望誕生在這些賽道上,尤其是人工智慧3D傳感技術在汽車行業的大規模應用,很可能是奧比中光的下一場硬仗。」黃源浩說。
為了「登月」,黃源浩對奧比中光的未來戰略也有了新的思考。
核心專利越來越多,奧比中光正逐步邁向產業鏈上遊。黃源浩想得很清楚,面向未來,他要走一條更加艱難卻更有前景的路——不會依靠專利授權獲取利潤,成為像高通那樣的公司,而是要儘可能地擁有掌握全鏈條的能力,從底層的算力晶片,到微納光學器件,再到人工智慧算法,都必須要握在手中、跑在前沿。
他覺得,這樣的戰略一方面是為了不被人「卡脖子」,堅持產業鏈獨立自主;另一方面,這也是不斷追求卓越、追求世界頂尖水平的必然選擇。「蘋果公司之所以做得好,就是因為掌握了全產業鏈的能力。我們要掌握3D傳感技術的國際話語權,未來也必須打通硬體軟體全產業鏈。」
成為一個時代的「追光者」
黃源浩的辦公室,被他命名為「東土大唐」。作為一家人工智慧3D傳感技術「獨角獸」企業的創始人,他很直白地表達著堪比西天取經的雄心壯志——要讓所有終端都能看懂世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期間的奮鬥目標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自主創新、核心技術、自立自強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們這一代人有機會受到良好的教育,擁有國際視野,這些不應是我們優越感的來源,而是沉甸甸的責任。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作為一個青年科技工作者,必須要回應時代的要求,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黃源浩說。
創業已經7年,黃源浩有時候會想,如果存在平行時空,如果當初沒有選擇創業,現在自己會在做什麼?
「我在學校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教書育人,積累不少科研成果,但可能還是覺得遺憾。因為很多科研成果可能就躺在論文裡,我還是更願意把論文寫在工廠裡、寫在市場上,從骨子裡認同科技成果必須轉化成產品。」
3D傳感技術在未來10年將仍然保持高速發展態勢,然而黃源浩的夢想卻不止於此,他喜歡埃隆·馬斯克的生活狀態,他從這位研發特斯拉汽車、涉足商業航天、探索腦機接口的「科學狂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未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如何解決水汙染、如何緩解堵車問題、如何應對大氣變暖,除了老本行3D傳感,黃源浩也關注環保領域,探索這些問題將成為他人生下半場的追求——當然,這得在他完成了把3D傳感技術做到極致的時代使命之後。
作為企業創始人,黃源浩鮮明的個性特點也融入了奧比中光的企業文化。
「『讓所有終端都能看懂世界』是奧比中光的企業使命,不管中間有多少困難,我們全體成員都將站在時代前沿,用青春之力披荊斬棘、闖關破障,爭做人工智慧3D傳感賽道領跑者,踐行新時代中國青年奮鬥精神,為中國3D傳感事業的騰飛做出貢獻。」黃源浩說。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追光」青年黃源浩,爭做3D傳感賽道領跑者 | 新華每日電訊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奧比中光】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