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認識許多亞美尼亞人

2021-02-13 知道映話


正文共:1989字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前不久,2020年度最大冷門「亞塞拜然同亞美尼亞兩國的邊境衝突」,現已不再冷門。

剛開始很多不了解高加索地區的人,在熱搜上看到估計都是一頭霧水。

但隨著這場看不到盡頭的衝突反覆上演,各大自媒體的慷慨解答,想必你也能對兩國的衝突原由說出個一二來。

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表面是小國的領土主權爭議,但實際上是大國的博弈。通過此次衝突,也讓我們的視線聚焦到了亞美尼亞,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國。

1991年,前蘇聯解體分出了15個國家,這些國家有的繼承了蘇聯的強大,有的並不是,比如亞美尼亞。

其領土總面積不足3萬平方公裡,國內人口300多萬,略小於海南,而經濟僅次於中國的二三線城市。

不過,亞美尼亞地雖小且經濟不發達,但自然資源豐富。只可惜國家沒能力將這些資源進行開採,幾乎靠著國際資源來維持溫飽。

而且意外幸運的是,亞美尼亞海外1000多萬的僑民很爭氣。

他們大多數集中在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實力很強,在母國的改革開放過程中幫了不少。

就此次與阿的邊疆衝突中,作為紐約娛樂圈知名「卡戴珊家族」在ins上為母國亞美尼亞聲援。

先是二姐金-卡戴珊發文勸阻國會向亞塞拜然出售武器。同日,三姐科勒也發文,宣稱亞阿爭議領土為亞美尼亞人民,大姐考特尼也緊隨其後,轉載文章力挺亞美尼亞軍隊的英雄主義。

數萬在美國的亞美尼亞人遊行,抗議土耳其及亞塞拜然的入侵

所以,當下面對亞塞拜然時,亞美尼亞的力量不僅僅來自本國的300萬公民,還享有全球亞美尼亞裔精英在軍事、政治、經濟、金融等各領域的鼎力扶持。

——

如果你去了解一下亞美尼亞的歷史,會發現亞美尼亞人和猶太人極為相似。

雖然,亞美尼亞人曾建立過西亞強大的阿爾塔仕斯王朝,疆域一度從裏海,地中海一直延伸到埃及。

阿爾塔仕斯王朝下的亞美尼亞

但由於自身實力有限,難以抵抗外部強大文明的入侵。在2000多年的時間裡,曾被波斯人、馬其頓人、羅馬人、阿拉伯人、拜佔庭帝國、土耳其人、蒙古人等徵服或統治過。

更悲劇的是,一戰期間,奧斯曼帝國製造了持續2年的「亞美尼亞大屠殺」,受害者多達150萬。這對於亞美尼亞人的傷害堪比二戰時納粹對猶太人的暴行。

亞美尼亞大屠殺:土耳其外交一個繞不過去的死

因此,歷史原因導致許多亞美尼亞人和猶太人一樣流亡到其他國家,海外人口數量遠超本土人口。

不過,即便屢次遭遇外族入侵,亞美尼亞人卻一直輾轉在許多異族的統治下殘存著,卻並沒有真正因此而滅亡。

在歐洲,還流傳著這麼一句諺語:一個亞美尼亞人頂得上三個猶太人,指的就是亞美尼亞人擅長經商和積累財富。

亞美尼亞人締造了傳統絲綢之路的最後輝煌

當然,他們不但創造了商業奇蹟,還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並在人類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等各個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我們所熟知的文藝復興的開山鼻祖美第奇家族,近代政治思想的奠基人馬基亞維利;

著名的米高揚兄弟,哥哥是史達林的左膀右臂,著名的政治家;弟弟則是著名的米格飛機的設計者之一。

左一:大米高揚,左二:史達林

二十世紀初香港極具影響力的商人遮打爵士Sir Chater,也是亞美尼亞人。

還有被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西洋棋棋手沃爾特·克萊斯勒,不僅任西洋棋冠軍,還是政治活動家和作家;

以及美國三大汽車巨頭之一的克萊斯勒集團,由亞美尼亞裔的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ssi)創建。

亞美尼亞人

甚至,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烏克蘭內政部長阿瓦科夫、法國前總理巴拉迪爾、黎巴嫩前總統拉胡德,美軍駐歐洲司令部總司令哈裡吉揚都是亞美尼亞人。

亞美尼亞人同樣能徵善戰,出了三位蘇聯元帥,幾十名將軍,可謂上馬擊納粹,下馬玩藝術,堪稱一個文武雙全的民族。

直到今天,亞美尼亞富豪依然遍布世界。尤其在西方和俄羅斯,是各個領域存在感極強的民族。

——

如今,亞美尼亞人依舊很重視文化和教育,仍然保持著很強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他們的民族向心力很強,不論國內還是海外。

你若前往亞美尼亞,會驚訝的發現亞美尼亞的成人識字率是百分之百,全國沒有一個文盲。

極高的識字率得益於他們有一套簡單易學的文字系統

你所遇到的任何一個亞美尼亞人,包括田間老農婦,都能為你講述村裡教堂的起源與發展。

亞美尼亞是一個受自身宗教影響很強的民族。若沒有亞美尼亞教會的文化維繫力量,這個民族可能早已滅亡。

亞美尼亞教會有一句格言:「有意識的死亡就是永生」。

這句話確實對亞美尼亞歷來戰士有著巨大的鼓舞,確實延續了亞美尼亞民族的生命。

喀依揚修道院前的修士,沉重的身影仿佛扛著亞美尼亞歷史的重擔(1997)

但話說回來,由於近二十年亞塞拜然的突飛猛進,亞美尼亞因為生育率降低,移民率提升等問題,人口反而越來越少,現實中的葉里溫給人一種「人去樓空」 之感。

前不久,看到一張亞美尼亞祖孫三代都在軍中服役的照片。

往好的方面看,是凝聚力強,世代以軍為榮;往不好的方面看,就是人口稀少,硬實力不足。

亞美尼亞,在苦難中堅守千年的堅韌換來的卻是炮火連天。這麼一個夾縫生存的小國,看了真的讓人很難過。

在戰局逐漸不利的情況下,一則納卡地區亞美尼亞士兵彈吉他唱歌的視頻流傳在網上,歌名叫做《信》,講述一名年輕的士兵在戰場上思念家鄉,給母親寫信,但隨後在戰爭中犧牲的故事。歌詞如下,不得不說,真的很感動。


 別忘了「再看一下」哦!

相關焦點

  • 亞美尼亞人的名字為什麼都以「揚」結尾?
    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名特別是姓氏都很有特點,通過名字的結尾你可以大概知道這個人來自哪個國家或者是什麼族裔。比如以「維奇」結尾的很大可能性是來自塞爾維亞或者相鄰的前南斯拉夫國家,「斯基」則有可能是波蘭或者其他東歐國家,以「斯」結尾的名字在希臘或者立陶宛會格外普遍。
  • 我在亞美尼亞的奇妙旅行,真實的亞美尼亞給人感覺只有兩個字!
    我在亞美尼亞的奇妙旅行,真實的亞美尼亞給人感覺只有兩個字!亞美尼亞是一個地處亞洲和歐洲交接的一個小國,來這個國家旅遊的遊客還是蠻少的,一般來亞美尼亞玩的多數是周邊國家的人,像是中國人在亞美尼亞還是蠻少的。亞美尼亞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內陸國,這個國家是沒有一個出海口的。
  • 亞美尼亞人 國外多於國內
    亞美尼亞為獨立國協各國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近日,記者從莫斯科乘飛機抵達亞首都葉里溫。從莫斯科至葉里溫的「空中巴士」上座無虛席,與莫斯科至提比里西航班上的寥寥幾人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然而,現實中的葉里溫又沒有飛機上那樣的生氣,讓人有「人去樓空」之感。一打聽才知道,亞美尼亞人在國外。
  • 馬超後人竟然是亞美尼亞國家英雄
    沒想到在近1800年之後的亞美尼亞竟然有一群自稱是來自馬氏家族的後代,追根溯源他們竟然是馬超的後裔。亞美尼亞馬氏後人突現2005年底,一個中國記者來到了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許多亞美尼亞人得知其是中國人,特別聽說其是姓馬之後,都對這位中國記者說,亞美尼亞有一個姓氏很特別,叫馬米科尼揚,他們的祖先都是從中國來的,也姓馬。
  • ...蘇裡·馬米科尼揚|亞美尼亞_歷史|亞美尼亞人|馬抗|馬超|瓦爾丹
    也許有的朋友聽說過這樣一件事,就是亞美尼亞這個國家是我國三國時期的馬抗(亞美尼亞史稱為馬米克,兩個名字的讀法非常相似)建立的!亞美尼亞位於裏海和黑海之間的高加索地區,領土面積約2.98萬平方公裡,人口約306萬,人均GDP約4200美元,但是這個小國卻是歷史悠久。在亞美尼亞古代歷史學家莫夫謝斯·霍列納齊所著《亞美尼亞史》中記載,馬米科尼揚家族對這個國家的建立有著卓越的貢獻!
  • 亞美尼亞女子特級大師莉莉·穆克爾奇揚
    所有的亞美尼亞人都在分析他的比賽,追隨並支持他。那是一段美好的時光!許多孩子想學下棋,重演偉大的提格蘭的成功。不足為奇的是,下一代充滿了以拉斐爾·瓦加尼安為首的非常強大的大師。西洋棋的熱潮一直持續到今天。阿恩·凱勒: 利文·阿羅尼安是一個民族英雄,他對亞美尼亞有多大的鼓舞?利文是亞美尼亞的英雄,也是年輕一代的靈感來源。
  • 馬超家族和亞美尼亞有關?純屬誤會!但為何說這事又不那麼簡單?
    亞美尼亞的劉家看到這個小標題,肯定有許多朋友覺得不倫不類。確實如此,但為了最快的讓朋友們對於馬米科尼揚家族在亞美尼亞歷史上的地位有一個直觀的了解,桃花石雜談覺得可以做一個這樣的類比。大家知道,我們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可以說是在由劉氏家族建立的漢朝時期真正成型的,這也是漢族被稱為「漢」族最主要的原因。
  •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是死敵?其實從基因上兩族很接近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糾紛亞美尼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傳統上亞美尼亞的疆域在當代的高加索和土耳其東北部。亞塞拜然地區歷史上曾有許多民族來此居住,包括米底人、斯基泰人、波斯人、亞美尼亞人、古希臘人、羅馬人、可薩人、阿拉伯人、烏古斯人、塞爾柱人、蒙古人與俄羅斯人。古亞塞拜然人使用古亞塞拜然語,它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分支。 在公元11世紀,隨著塞爾柱帝國的入侵,烏古斯突厥人部族開始穿過伊朗高原達到高加索和安納託利亞地區。烏古斯人的進入和另外一些突厥人被蒙古人所入侵。
  • 150萬人慘死於土耳其人之手,震驚世界的「亞美尼亞大屠殺」
    但因為亞美尼亞人信奉基督教,所以資本主義強國英國、法國及俄國開始對奧斯曼帝國施壓,要求其保障所有公民都享有同等權利,其實就是為了提升亞美尼亞基督徒的地位。 在感受到了國際壓力之後,土耳其政府從1839年開始逐步出臺了一些改善少數族裔處境的政策,但在國內宗教大環境的前提下幾乎毫無作為,亞美尼亞人仍然遭受著土耳其人的虐待。
  • 亞美尼亞前總理:我們軍隊80%的人員都不見了,這是潰敗!
    亞美尼亞共和國前總理格朗特·巴格拉季揚(Hrant Bagratyan,1993年至1996年在任)就亞美尼亞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衝突中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全面停戰後的局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該聲明引起了亞美尼亞國內外民眾的廣泛關注。
  • 金卡戴珊向亞美尼亞捐款100萬美元:為該地區勇敢的人而祈禱
    #每日娛樂星聞#原標題:金卡戴珊向亞美尼亞捐款100萬美元:為該地區勇敢的人而祈禱;儘自己的一份力量:39歲的金卡戴珊向亞美尼亞基金會捐款100萬美元。 01,金卡戴珊向亞美尼亞捐款100萬美元 卡戴珊姐妹從不羞於驕傲地展示和談論她們的亞美尼亞血統。
  • 還記得亞美尼亞人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昱堅定的國會和「軟弱」的總統  「如果美國人將這(亞美尼亞大屠殺)稱為種族滅絕,我們就承認美國曾對土著居民進行種族滅絕。」15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表示,由於美國決定對土耳其實施制裁,以及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承認土耳其對亞美尼亞進行過種族滅絕,土耳其可能通過議會承認「美國曾對土著居民進行種族滅絕」。
  • 五千人喪生,一萬人受傷,一千多人失蹤,亞美尼亞呼籲親俄派上臺
    根據亞美尼亞方面報導稱,卡拉巴赫戰爭的結果使亞美尼亞社會分裂為對立的政治陣營。許多人將發生的事情歸咎於現任亞美尼亞政府,並要求現在的亞美尼亞總理辭職。相反,亞美尼亞方面稱,亞美尼亞新領導人應該有一個具有良好形象並,與其他國家的領導人有牢固聯繫的人,特別是與俄羅斯當局。
  • 數百歐洲人準備幫助亞美尼亞作戰:「我們想粉碎...
    希臘網站pentapostagma於10月2日報導說,一名前希臘士官說:「我想幫助我們的兄弟,因為他們是基督徒。」報導說,許多希臘人和在希臘的亞美尼亞僑民說,他們準備前往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當地人稱阿爾薩克)作戰。其中包括一名希臘前士官,他解釋了其做出決定的原因。
  • 亞美尼亞人自稱中國人的後裔, 跟姓馬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2018-11-12 13:58:49 來源: 小谷的娛樂 舉報   亞美尼亞人自稱中國人的後裔
  • 令人一言難盡的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這個國家三百來萬人口,GDP不到千億人民幣,和廣東雲浮差不多,面積約等於1/6個廣東,平時默默無聞,也和雲浮一樣以「疫情零感染」映入眾人眼球。現在的亞美尼亞是以那些熱點視頻引起人們的注意,其實了解內情的人還是知道這和我們有很大的關係的,無論從世界文化上還是向西經濟帶方面都能說得通。  亞美尼亞這個民族其實和以某列是比較相似的,同為古老民族,行商為主,精曉人情世故,都是近代才由藉助「外力」匯聚成國,如今在外的亞美尼亞人仍然有很多。亞美尼亞的男人一般都比較成熟,二十來歲的小夥子就像四十多歲的大叔一樣,而女孩子則是長得比較美。
  • 亞美尼亞的西洋棋奇蹟
    為了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們必須回到過去,探尋一下亞美尼亞悠久複雜的歷史。該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真正的遠古時代了,這一點並不令人驚訝,因為亞美尼亞坐落於聖經中所寫的阿勒山山下,這是所有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亞美尼亞目前的首都耶烈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始建於公元前782年,這座城市的居住史從未間斷過。
  • 解讀: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與索羅斯到底是什麼關係?
    對於索羅斯這個人,我們都知道此人是亞洲金融危機的直接製造者,而且幕後操縱全球資本運作,等到錢掙完後抽身而去,直接造成某國的金融危機,嚴重者直接造成政權更替。對於亞阿戰爭,西方媒體有段時間傾向亞美尼亞,這或許與亞美尼亞信奉基督教,亞塞拜然信奉伊斯蘭教有關。其實亞阿之間關於納卡問題早在蘇聯時期就產生了,這一問題是歷史問題,納卡地區主要是亞美尼亞人居多,但亞塞拜然認為此是屬於阿國。納卡問題一直亞阿兩國無法解決問題。但索羅斯卻發現「商機」,索羅斯基金會在全球各國都有其勢力,目的就是支持他們希望的反對派,進而顛覆所在國政權。
  • 普普通通的1915年,為何會成為150萬亞美尼亞人的夢魘
    亞美尼亞在哪裡亞美尼亞這個國家也許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首先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亞美尼亞,它是一個位於亞洲和歐洲交界處的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西臨土耳其、北臨喬治亞,東為亞塞拜然,南接伊朗和亞塞拜然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以葉里溫為首都。
  • 普京把亞美尼亞「賣」了?
    不僅如此,亞美尼亞政府承諾將其所有部隊撤出佔領區,但這一舉動也激怒了亞美尼亞人,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協調雙方籤訂的這份協議,是「失敗的讓步」,在國內也掀起了一股反俄浪潮。亞美尼亞民眾當然有理由這麼認為,根據已籤署的停火協議,亞美尼亞不僅將失去所有已被亞塞拜然攻佔的納卡地區領土,而且還做出了進一步的讓步,將從11月15日起先後向阿方移交克爾巴賈爾地區、阿格達姆地區、拉欽地區,在納卡地區僅僅能夠保留亞美尼亞人漢肯特維和區,此地區對於亞美尼亞而言並沒有主權性質,僅僅保護了亞美尼亞人在當地的居住權和文化自治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