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氣厥論篇第三十七》:「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膀胱移熱於小腸,鬲腸不便,上為口糜。小腸移熱於大腸,為虙瘕,為沉。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入,謂之食亦。胃移熱於膽,亦曰食亦。,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傳為衄蔑瞑目,故得之氣厥也。」
黃元御註:「膽熱移於腦,以相火逆衝,腦髓蒸淫,液流鼻竅,則辛鼻酸。鼻淵。鼻淵者,濁涕下流不止也。熱邪淫泆,傳為衄鼻孔流血。蔑汗孔流血。瞑目目光昏黯。之證也。」
釋字:厥者,《說文解字》:「發石也。從廠,欮聲。」欮者,《說文解字》:「逆氣也。」「厥」與「欮」兩個字的字形相差一個「廠」字,「廠」字的意思是山石之厓巖。「厥」與「欮」都是逆於上的意思,其不同點:前者是投石頭,後者是逆氣,「厥」逆的力量要強大很多,相對來說「欮」就比較弱了。
經文當中關於「厥」的內容很多,其基本意思都是相同的,就是逆於上,但是逆於上所形成的症狀是寒證還是熱證,情況就比較複雜了。
這裡我舉幾個例子,《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厥氣上行,滿脈去形。」《素問·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少陽藏獨至,是厥氣也,蹺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陽獨至者,一陽之過也。」《素問·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汗出而身熱者,風也;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風厥。」《素問·厥論篇第四十五》:「黃帝問曰:厥之寒熱者何也?岐伯對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從以上經文中可以看出,所謂「厥」就是應降不降而上逆的病症。氣厥應該就是氣不降反逆於上,氣有餘便是火,因此《素問·氣厥論篇第三十七》所介紹的病症多屬於熱鬱於上的症候。治療方法如何呢?經文《素問·腹中論篇第四十》中有論述:「帝曰:善。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何以得之?岐伯曰:名厥逆。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則喑,石之則狂,須其氣並,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陽氣重上,有餘於上,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喑,石之則陽氣虛,虛則狂;須其氣並而治之,可使全也。」
由於厥逆於上,因此熱鬱於上,但是由於氣不降,寒在下焦,這時選擇治療方法不能單一。單純用灸法,病人將失音。因為陽氣鬱於上焦,如果單純用「石法」,所謂「石法」就是以重鎮安神、清熱瀉火為主要。「石法」會因為過寒傷陽,傷陽則精不藏而洩,精洩而神浮不歸而變為發狂。因此,治療方法當選用上下同治,清熱潛陽在上,溫陽祛寒在下。
厥氣是氣逆於上,氣不降而鬱於上表現為發熱。而本章所介紹的是「氣厥」,是氣因熱而逆於上,閉鬱於上竅的病症,表現為鼻出血、目勞無精、合目瞑瞑等症狀,其症狀類似於陰液耗損,風痰阻滯上竅。
釋字:胞者,《說文解字》:「兒生裹也。」這裡的「胞」應該是女子胞,奇恆之腑之一,地氣所生,藏而不洩。但是奇恆之腑與五臟還是有區別的,兩者共同點都有藏而不瀉的特點,五臟又稱五藏,是五行之所藏。奇恆之腑在藏精的同時也有排洩,包括津液、水等在內的有濡潤功能的物質。
《難經》指出:「腑多熱,髒多寒。」腑多熱的原因是由於腑為陽,肺氣推動經腑氣降,當腑氣不降而氣逆上時會表現出熱證,這也就是腑多熱的原因。女子胞有降下的作用,一是表現在女子精盛時每月有一次月經,月經古人稱之為經水。
二是表現為女子孕子後要生產。三是陰道中正常時也會有一些津液流出潤滑陰道。女子胞雖然是奇恆之腑,但也有排洩的性質,因此當女子胞瘀阻時,瘀而化熱於胞中。而當女子胞移熱於膀胱時,則會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溼熱刺激症,經文中的臨床表現為尿的癃閉和血尿等症,這也是厥氣逆於上的一種表現,此氣源於女子胞。
女子胞是奇恆之腑之一,是女子特有的臟腑。大部分學者認為男子對應女子胞的解剖位置應該是精囊。我認為女子六個奇恆之腑與男子五個應該是陰陽搭配的,六為偶數為陰,五為奇數為陽。這個內容以前也討論過,原因是男子多精,女子多血。
女子胞移熱於膀胱,現代臨床診斷應該屬於膀胱炎的範疇。臨床上膀胱炎的病人男性發病率比較低,據統計,以往男女比例是1∶8,現在是2.5∶7.5。說明3個問題,第一,女子的泌尿系感染幾乎是男人的8倍,在臨床上很少見到男性泌尿系感染的病例。第二,現在的發病人數男女比例比以前高很多,說明古代的時候男子膀胱炎的病人非常少。所以這裡才有女子胞移熱於膀胱之說。第三,氣逆於上的病例女性多於男性,相對來說,女性在情志方面易於出現抑鬱等症。由於情志的抑鬱也可以出現氣鬱而逆於上化熱的病症。以精神分裂症為例,我國曾在20世紀70年代進行過大數量的人口調查。上海、四川南部和北京郊區的調查資料都發現女性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明顯高於男性,男女比例分別為1∶2.17,1∶1.24,1∶5.52。1982年12個地區的調查資料,女性總患病率為7.03‰,男性為4.33‰。可見,精神分裂症多發生於女性。現在男女比例差不多,也說明以往的比例女性明顯高於男性。
以上幾點說明,女子多發生厥氣病,所以厥氣的發生起於女子胞,移熱於膀胱等。
當然男子也不是沒有厥氣病,男子的氣逆生熱的病例應該是從下焦溼熱開始,逐漸移熱於上焦後也可以發生厥氣病。在古代男子多寒疝,女子多膀胱溼熱,也可以說男子下焦多寒證,女子下焦多熱證。而隨著現代病的逐漸增多,男性的下焦溼熱性疾病也有上升趨勢,典型的病例包括前列腺炎、泌尿生殖系感染性疾病以及性病等。
本文摘自《闖關記我的《黃帝內經》覺悟之旅》
尊重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