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致敬的戰「疫」英雄丨壯哉,大武漢——獻給英雄的武漢人民

2020-12-26 中國新聞網

  新華社武漢3月30日電題:壯哉,大武漢——獻給英雄的武漢人民

  「當……」

  長江之畔,江漢關大樓靜靜矗立。整點響起的鐘聲,仿佛這座城市的心跳。

  江漢關見證了武漢歷經滄桑,也見證了武漢一次次從逆境中的崛起。

  不畏艱險、頑強不屈、堅韌不拔、高風亮節——當這座城市因洶湧襲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斷然「封城」,鐘聲激越,記錄著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戰「疫」歷史。

  封一座城,護一國人。武漢保衛戰為全國乃至世界提供了經驗,贏得了時間。這座千萬級人口城市和人民做出的犧牲和奉獻,必將通過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鬥爭被載入史冊!

  識大體、顧大局:每個武漢人都是堅強的天使

  書房外連通著露臺,簡單添置一個小書桌、一把小凳子,這是14歲的初中生孫婉清兩個多月以來活動最多的空間,也是她克服孤獨的「戰場」。

  14歲的初中生孫婉清在家中使用手機和父親通話(1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武漢人原有的生活節奏,一扇扇緊閉的大門阻隔了春節期間親情、愛情的相聚。

  孫婉清寫給父親的家書草稿(1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孫婉清的父母都是醫生,父親已經奮戰在抗疫一線多日,隨時也要上戰場的母親,很擔心小婉清不能好好照顧自己,會感到恐懼。小婉清卻在給父親的家書中寫下了「吾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和孫婉清一樣,武漢市民面對的是一種未知的病毒。而身處疫情的漩渦中心,風暴之眼,這座城市面對的則是新中國歷史上防控難度最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確診人數約佔全國的六成。

  疫情發生時正值春運,以武漢為圓心,在高鐵時代以4小時走一千公裡為半徑,其覆蓋面可達我國大約10億人口和90%的經濟總量。

  2020年1月23日,武漢,這座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城市,史無前例地宣布「封城」。

  在這個本該喧鬧的時節,城市靜止,家門緊閉。由於起病隱匿,傳染性強,確診困難,床位緊缺,有的危重患者甚至等不到入院就不幸病故。

  驚恐、迷茫、無助……在與瘋狂攻擊的病毒生死搏鬥的68個日日夜夜裡,900萬武漢市民宅家堅守。每扇緊閉的門窗背後,都是特殊的戰鬥。居家不出,就是一種無聲的奉獻與抗爭。

  作為音樂治療師,民謠歌曲《漢陽門花園》的作者馮翔為患者做過多場心理治療的連線直播,幫助大家在有限空間裡疏解減壓,防止焦慮。

  對於大多數自我隔離在家的武漢人來說,就像進入了一個時間扭曲的機器,每一分每一秒都被無限拉長。

  冰封的城市,連接著恍若隔世的此去經年;漸暖的春日,映照著緊咬牙關的頑強堅持。

  「英雄者,國之幹。」當面臨世紀大考,武漢人用一場世界史上前所未有的「封城」壯舉,邁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

  壯士斷腕、何等悲壯,當武漢切斷自己和外界的交通渠道,奮力阻止疫情向外擴散,成效迅速顯現。

  「武漢給世界帶來了希望,即使是疫情最嚴重的情況也能扭轉。」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這樣評價武漢為世界所做的貢獻。

  29歲的小莉走出雷神山醫院那一天,只帶走了出院證明,因為上面寫了一段話,她想珍藏一輩子——

  「你經受了心靈的煎熬與病痛的折磨,病毒拉開了我們的距離,卻讓我們的心貼得更近……愛是最好的武器,讓我們一起迎接春天的到來……」

  阿念解除隔離觀察後回家(3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楊志剛 攝

  3月28日,阿念解除隔離回家。她是武漢市50006名確診患者之一,也是2547名病亡者的家屬之一。

  傷痕變成鎧甲,無數個曾經是「孩子」的少年一夜成長。

  「一個月前,我還是個吃蘋果都要爸媽削好的嬌生慣養的孩子。現在,我都會給老人換紙尿褲了。」為了照顧抗拒治療的外婆,阿念申請從收治輕症患者的方艙醫院轉到火神山醫院。雖然她89歲的外婆最終沒能和她一道回到溫暖的家。

  挺過艱難,克制哀傷,不忘感恩。阿念含淚籤下外婆的遺體捐獻書,她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夠治癒出院。

  傳大愛、擔大義:英雄的人民撐起英雄的城市

  病魔的陰霾籠罩著武漢,確診病例數、重症危重症患者數的箭頭持續向上,越來越多的生命被吞噬。

  原本熟悉的生活被按下了「暫停鍵」,但與生命有關的一切都在「加速奔跑」。

  ——向險而行,無私無畏擔大義。

  陰影籠罩之處,光芒更顯耀眼。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張繼先接受採訪(3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疫情初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張繼先率先拉響警報,自己卻始終堅持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戰鬥;

  身患漸凍症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走在去病房的路上(1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疫情突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隱瞞身患漸凍症的病情,顧不上照料被感染的妻子,腳步匆匆疾行在與病魔搏鬥的最前沿;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右一)和同事一起察看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2月5日攝)。新華社發(高翔 攝)

  疫情蔓延,在數以萬計病人「留而不觀」「隔而不離」、求醫無門的緊要關頭,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大聲疾呼:應將CT臨床診斷作為篩查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據;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院長王偉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2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 攝

  疫情肆虐,面對「一床難求」、死亡人數激增的兇險形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院長王偉帶領團隊迅速改建新增近2000張床位,主動承擔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搶救任務;

  「我報名!」「我熟悉,我來!」……鏗鏘話語,伴隨白衣執甲,逆行出徵。

  這場拼盡全力的戰鬥中,有的醫護人員臉上勒痕深如刀刻,有的雙手腫脹變形。他們精疲力竭,在牆角、桌邊隨處都能睡著的身影,感動國人。

  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劉智明、李文亮、彭銀華、夏思思……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卻把生的希望留給患者,令人淚目。

  醫者,救死扶傷。事不避難,義無反顧。

  6萬餘名武漢本土醫務工作者和4.2萬名從全國各地馳援的醫療隊員並肩作戰,與時間競速,與病魔賽跑。

  在最需要的地方,白衣戰士以生命赴使命,成為千萬武漢人的依靠。

  截至3月29日,武漢市累計治癒出院45733例,治癒出院率達91.5%。

  ——迎難而上,無懼無悔顯情懷。

  磨難中奮起,逆境中前行。

  與城市共同進退、生死相守的,除了白衣戰士,還有廣大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層幹部等。

  不辭辛勞,護衛生命。無數個深夜,陪同病人趕往醫院的武漢市漢陽區龍陽街芳草社區書記杜雲想的最多的是:「車子能快點到,快點到,那是病人的希望。」

  不舍晝夜,追趕希望。「最近每天都工作15個小時左右,但是我們深知,時間不等人、疫情不等人!」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藍柯從未停下奔跑的腳步。

  在武漢市江岸區黃石路漢口大藥房,惠民苑社區網格員豐楓把為居民購買的藥掛在身上(2月24日攝)。新華社發

  默默堅守,竭盡所能。清晨5點,社區網格員豐楓出門幫居民買藥,10多個小時後終於拿齊近100份藥。他身上掛滿藥袋的照片,有人開玩笑說就像「遊戲裡的大英雄」。

  無畏向前,織密防線。背起10公斤重的消毒噴壺,從1層爬到7層,對患過鼻咽癌、身體瘦弱的洪山區司法局幹部楊端華來說,並不容易。下沉到社區,他穿上了防護服,每天對小區5個單元進行樓道消殺。

  無悔付出,護佑安寧。社區轉運車輛不夠,警車來送;沒有家屬,民警陪同;患者思想上有顧慮,民警幫助化解。高風險的轉運環節,一個個無畏的金盾身影挺身而出。

  4.45萬名黨員幹部職工下沉到13800多個網格;1.9萬名民警迎難而上踐行著「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誓言;3.6萬名「城市美容師」堅守崗位,努力將潔淨的樣子還給城市……他們和廣大社區幹部一起面對千家萬戶、共破千難萬險。

  面對居民的埋怨,忙前忙後的武漢多聞社區主任田霖一直耐心寬慰……可當有人說出「謝謝,辛苦了」,眉頭緊鎖的他卻忍不住哭了出來。

  每位武漢人,如同鑽石的每一個切面,都閃耀著自己獨特的光。

  ——守望相助,聚力成光傳大愛。

  「封閉」之下,一座千萬級人口的城市要維持兩個多月的基本穩定,物資供應不斷,社會秩序不亂,把不可能變成了現實。

  背後,是無數微光的匯聚。

  疫情以來,Wakanda輕飲咖啡店累計送出近3萬杯咖啡。每個咖啡紙杯上都寫有咖啡師親手寫下的祝福語(2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樂文婉 攝

  醫護鏖戰的時刻,他們沒有後退。煮咖啡、打奶泡,每天數百杯,親手寫祝福,專門送給戰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疫情以來,Wakanda輕飲咖啡店累計送出近3萬杯咖啡,成為疫情中的一股暖流。

  社區封鎖的時刻,他們沒有旁觀。每天60多公裡,35歲的快遞小哥朱紅濤一遍又一遍穿過人影寥寥的街頭,不僅為送包裹,還為身上的多份「兼職」——當社區採購員、給老奶奶買藥、為寵物餵食。「只要我們還在跑,武漢就不會停下來。」

  楊雪(前左三)和「守護天使」志願者車隊的隊友們在一起(3月22日攝)。 新華社發

  交通阻隔的時刻,他們沒有遲疑。中午12點,楊雪和「守護天使」志願者車隊的隊友們匆匆吃過午飯,繼續接送醫護人員、募集醫療設備、運輸物資。兩個月來,他們飛馳武漢街頭,守護著自己的城市……

  疫情最嚴峻的時期,一個個全副武裝的外賣小哥、快遞員,不停穿梭在街巷裡弄。他們仿佛城市的毛細血管,連接千家萬戶,努力使大家能夠保證基本的生活。

  心若有愛,戰自有力。出院人數越來越多,在院治療患者越來越少;方艙醫院全部休艙,武漢無疫情小區超過98%。

  一個個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挺身而出,將自己幻化為「超人」,盡力拯救這座深愛的城市。

  同舟共濟,守望相助。他們用勇敢、犧牲、無私、互助燃起希望之火,換來了城市的光明。

  迎大考、戰大「疫」 :武漢保衛戰,我們必勝!

  談及武漢,鍾南山院士曾哽咽落淚,「這個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

  首批踏上返程的陝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崔雅清在乘車途中落淚(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3月17日,首批踏上返程的陝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崔雅清噙淚回望這座城市時說:「武漢真的挺難的,但是我們國家都扛過去了,武漢人民真的很英雄。」

  陝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在回程的車上拍攝武漢的日出(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日月開新元,天地又一春。

  英雄的武漢人和他們英雄的城市一起,定能闖關奪隘,走出陰霾。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武漢作為全國疫情的重中之重和決勝之地,接連傳來好消息:3月18日以來,武漢市除23日新增一例確診病例外,其餘12天無新增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重症、危重症患者數降到三位數……

  與此同時,全國以武漢市為主戰場的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

  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要保持頭腦清醒,越是要慎終如始,越是要再接再厲、善作善成。

  目前,武漢在院治療仍有1733例,其中,重症、危重症601例……醫護人員分秒必爭,正在繼續與死神搏鬥,拼搶生命。

  苦難中孕育著希望,傷痛中迎接著新生。

  面對疫情防控的全新徵途,唯有保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才能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中書寫出應對大考的合格答卷。

  3月28日,武漢軌道交通部分線路恢復運營。這是一名「隨車安全員」在武漢地鐵2號線車廂裡巡視。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地鐵開了!隨著一聲鳴笛,武漢地鐵 2 號線頭班車從常青車輛段車庫緩緩開出,城市交通功能正逐步恢復。

  開往德國杜伊斯堡的中歐(武漢)班列從中鐵聯集武漢中心站駛出(3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班列通了!停運60多天的鋼鐵巨龍般的國際班列,滿載著防疫物資等隆隆啟動,駛向歐洲。

  ——企業運轉了!截至3月28日,武漢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分別達到98.2%和95%。

  「蔡林記」熱乾麵館的店長周秋香在做熱乾麵(3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熱乾麵回來了!燒水、備料、調醬、撈麵……吉慶街上的熱乾麵老字號「蔡林記」恢復線上銷售,一時間面香四溢。

  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

  回顧歷史,偉大的中國人民總是在追趕時間中不斷書寫新的歷史;回首過去,無論是抗擊洪水還是非典、冰災,英雄的武漢人民總是在砥礪前行中創造新的奇蹟。

  燈光維修師溫瑞在雨夜中拍照記錄武漢長江二橋燈光情況(2月28日攝)。 新華社發

  從「武漢加油」,到「致敬抗疫英雄」,再到「武漢必勝」,長江邊的景觀燈標語已經換了數次,也記錄著這座城市的抗疫故事。終於,守護這些燈光兩個多月的「90後」小夥子溫瑞,開始計劃返回山西老家的時間。

  萬家燈火,次第亮起。溫瑞知道,有一盞燈在等他,赴一場春天的約會。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通過60萬米高空的衛星之眼,人們看見:中國正在熱起來,武漢正在動起來!

  恩格斯曾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人們堅信,一個嶄新的武漢,必將重新勇立潮頭,不負大江大湖大武漢的盛名。

  極目楚天,千萬顆心眾志成城;放眼神州,14億顆心風雨同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有力支持下,英雄的武漢人民,必將打贏這一阻擊戰。

  壯哉,大武漢!雄哉,武漢人!

  ……

  25日凌晨,哇的一聲啼哭,新冠肺炎孕產婦定點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產科內,一個新生命降臨。這是疫情期間,在這裡順利產下的第20個新生兒。

  按照診療標準,在隔離病房觀察14天後,4月8日,這個新生命將第一次與親人團聚。

  那一天,正好迎來武漢解除「封城」。(記者唐衛彬、李鵬翔、胡喆、侯文坤、廖君、喻珮)

相關焦點

  • 中超重啟致敬抗疫英雄,武漢卓爾:勝利獻給英雄城
    CBA之後,中超聯賽秩序井然地迎來了揭幕戰。不同以往,今年的開幕式充滿了感動。昨天(25日)晚上,新賽季中超聯賽在大連、蘇州兩大賽區打響。在大連市體育中心體育場的揭幕戰中,衛冕冠軍廣州恆大隊2:0戰勝上海申花。而武漢卓爾則在蘇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2:0戰勝青島黃海青港,取得開門紅。
  • 習近平致敬的戰「疫」英雄|抗疫一線鑄警魂
    習近平致敬的戰「疫」英雄·公安幹警篇  新華社北京3月25日電 題:他們,抗疫一線鑄警魂接患者就醫,送患者回家,幫患者買藥取藥……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第一線,廣大公安民警拼搏奉獻,彰顯人民公安的為民本色。  不忘初心,奉獻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當前,返漢復工復產隊伍不斷壯大,被按下「暫停鍵」的武漢正在重現生機。  然而,連續奮戰61天的民警吳湧,卻永遠倒下了。
  • 致敬丨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
    今天,我要把這注目獻給他,在工地堅守83天的80後小夥兒尹典。今天,還有一個群體,我們也要致敬。他們第一時間趕往疫區,見證生死之間的勇敢堅持;他們用真實的筆觸鏡頭,記錄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95天,通宵達旦,董倩感到最難的一次,是面對蔡利萍。
  • 獻給疫情中的武漢人民: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一場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改變了這座城市,也改變著這座城市人民的精神氣質。  疫情催人急,家國共同體。每一天,無懼風險的白衣戰士、奮不顧身的人民警察、日夜守望的社區幹部,奮戰在抗疫一線;這座城市的人民眾志成城、守望相助,識大體顧大局、自覺配合疫情防控,展現堅忍不拔的頑強鬥志,一起書寫大我!
  • 英雄之城觀後感心得體會 武漢戰「疫」紀錄片為何刷屏
    英雄之城觀後感心得體會 武漢戰「疫」紀錄片為何刷屏  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史無前例的全球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成為全民關注焦點。  3月26日,由新華社重磅推出的武漢戰「疫」全景紀錄片《英雄之城》,成為產生刷屏效果的熱門作品。全網置頂推送超過7小時,「學習強國」頭條展示,新浪微博熱搜置頂,新華社微信公眾號閱讀量和「在看」點擊量雙雙超過10萬。
  • 武漢卓爾官方:勝利獻給所有湖北武漢人民,獻給英雄城!
    北京時間7月25日晚,中超聯賽第一輪,武漢卓爾2-0戰勝青島黃海青港獲得了賽季首勝,賽後卓爾俱樂部官方發微博表示,將本場比賽的勝利,獻給湖北武漢人民,獻給英雄的武漢。武漢卓爾官方微博寫道:武漢卓爾隊2-0青島黃海青港隊,新賽季開門紅!!!勝利獻給所有湖北武漢人民,獻給英雄城!在本場比賽之前的開幕式上,青島黃海全隊與蘇州賽區各隊隊長列成兩隊,歡迎武漢卓爾隊入場,武漢卓爾的首發球員也手牽印有「春歸武漢,夏啟新橙!感恩手足同胞,致敬抗疫英雄!」字樣的橫幅,向疫情期間全國幫助過武漢的人們表示感謝。
  • 致敬!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
    >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深刻詮釋了英雄本色,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平凡與偉大。這淚水,是為識大體、顧大局的武漢人民而流,更是為前赴後繼的白衣戰士而流。今天,我要把這致敬獻給他,火神山醫院警務室的「90後」民警燕佔飛。
  • 武漢水馬向英雄城市英雄人民致敬 抗疫防汛勇士勇渡「2020米」
    長江日報訊(記者張琳 見習記者萬文伯 通訊員張黎 胡晶晶)「英雄武漢,泳動江城!」「武漢,精神;武漢,加油!」10月8日上午,氣勢如虹、激情澎湃的吶喊聲響徹東湖之畔。作為江城國慶假期的收官之作,武漢農商銀行杯2020武漢水上馬拉松在帆船基地鳴槍。帶著對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敬意,632名「泳」士逐浪東湖,展示武漢精神!
  • 向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致敬,武漢愛樂樂團原創交響曲《浴火重生...
    8月15日晚,武漢愛樂樂團大型原創交響曲《浴火重生》在琴臺音樂廳激情奏響,向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致敬。《浴火重生》在琴臺音樂廳首演。首次和樂迷們見面的交響曲《浴火重生》由4個樂章組成,反映了從疫情突發、到集結出徵、初見曙光,終獲重生的歷程,寓意鳳凰經受住烈焰的炙烤,終涅槃重生翱翔天際,反映了作曲家對傷者的慰藉,對抗疫精神的禮讚,對抗疫勝利的期許。作曲兼指揮邵恩向觀眾致敬。
  •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寫在武漢疫情防控膠著對壘的關鍵時刻
    「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歷史上從來沒有被艱難險阻壓垮過,只要同志們同心協力、英勇奮鬥、共克時艱,我們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鬥爭的全面勝利。」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號召,鼓舞著衝鋒在武漢抗疫一線的萬千英雄向前,向前,再向前!
  • 壯哉,大武漢
    江漢關見證了武漢歷經滄桑,也見證了武漢一次次從逆境中的崛起。  不畏艱險、頑強不屈、堅韌不拔、高風亮節——當這座城市因洶湧襲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斷然「封城」,鐘聲激越,記錄著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戰「疫」歷史。  封一座城,護一國人。武漢保衛戰為全國乃至世界提供了經驗,贏得了時間。這座千萬級人口城市和人民做出的犧牲和奉獻,必將通過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鬥爭被載入史冊!
  • 這場勝利獻給英雄的城市
    「勝利獻給所有湖北武漢人民,獻給英雄城!」7月25日,因疫情闊別大半多的2020年中超聯賽,在大連和蘇州兩大賽區先後揭開戰幕。當晚,武漢卓爾隊出現在蘇州賽區的揭幕戰中,憑藉國腳劉雲的出色發揮,以2比0完勝升班馬青島黃海隊,取得開門紅。開幕式安排默哀致敬環節在揭幕戰打響前,中國足協特意舉行了簡短的開幕儀式。
  • 向英雄的人民致敬!
    這次視察重在向英雄的武漢人民和湖北人民致敬,也學習英雄的武漢人民的精神。幾天時間裡,視察團先後到武漢和黃岡、潛江市聽取省市領導關於抗疫鬥爭情況介紹和「人民英雄」張定宇先進事跡報告,分赴火神山、金銀潭醫院等20多個醫院、社區、企業、學校,現地察看了解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場景,與基層幹部群眾座談交流,行程緊湊,內容豐富,耳聞目睹大量生動感人的事跡,時時處處都在受教育、被感動之中,思想得到升華,精神受到洗禮,進一步加深了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理解
  • 繪戰「疫」,畫英雄|武漢插畫師暖心創作,帶你「雲」遊武漢
    抗擊「新冠肺炎」,全民共參與廣東衛視特別策劃「繪戰『疫』,畫英雄」系列插畫活動匯聚全國優秀插畫師武漢不僅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一年四季都有著超高的「顏值」今天,武漢插畫師李鑫將用他繪製的八幅插畫帶領我們「雲
  • 中超重啟戰幕 致敬抗疫英雄 武漢卓爾2:0戰勝青島黃海喜獲開門紅
    卓爾2比0戰勝青島,球員慶祝進球「勝利獻給所有湖北武漢人民,獻給英雄城!」昨日,因疫情闊別大半多的2020年中超聯賽,在大連和蘇州兩大賽區先後揭開戰幕。當晚,武漢卓爾隊出現在蘇州賽區的揭幕戰中,並以2比0戰勝青島黃海,如願收穫開門紅。賽後,卓爾俱樂部發布上述微博。七個對手列隊歡迎卓爾隊因為突發的新冠疫情,今年春天,武漢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 今天,一起致敬抗疫英雄,這些話直抵人心
    的張伯禮、張定宇、陳薇抵達人民大會堂鍾南山丨他是「士之德才蓋一國」的國士。張伯禮丨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之時,年逾七旬的他逆行出徵,寫下「請戰書」提出中醫國家隊進方艙醫院;在抗「疫」前線,他力推中醫藥儘早介入、全程參與病人救治,並交出靚麗的答卷;在武漢因勞累膽囊炎急性發作,他摘膽不下火線、堅守江城。他是「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
  • 同心戰「疫」丨第六集:人民至上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推出六集大型紀錄片《同心戰「疫」》第六集《人民至上》於9月7日播出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戰「疫」搏殺每天在繼續3月10日中午,武漢最後一家方艙醫院——武昌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也迎來了最後一頓午餐。方艙醫院,戰「疫」中的「生命方舟」。武漢14家方艙醫院累計收治了12000多名輕症患者。在方艙醫院裡,有的要出院的治癒患者剪了個頭髮。
  •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
    人民殿堂迎來英雄人民的代表!2020年9月8日,人民大會堂二層宴會廳內,華燈璀璨,氣氛熱烈。9時20分,熱烈的掌聲響徹宴會廳,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這裡,親切會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代表等。習近平總書記面向大家揮手致意,2000餘名受表彰人員向總書記報以熱烈的掌聲。
  • 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正處於艱難險急的時候,全國人民都「為熱乾麵加油」。病毒肆虐雖無情,生命至上人有愛。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僅1個多月的時間疫情蔓延勢頭就得到初步遏制,2個月左右的時間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3個月左右的時間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
  • 弘揚二七精神,致敬時代英雄——武漢二七紀念館英雄故事分享會成功...
    弘揚二七精神,致敬時代英雄——武漢二七紀念館英雄故事分享會成功舉辦 2020-12-14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