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右一)和同事一起察看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2月5日攝)。新華社發(高翔 攝)
疫情蔓延,在數以萬計病人「留而不觀」「隔而不離」、求醫無門的緊要關頭,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大聲疾呼:應將CT臨床診斷作為篩查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據;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院長王偉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2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 攝 疫情肆虐,面對「一床難求」、死亡人數激增的兇險形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院長王偉帶領團隊迅速改建新增近2000張床位,主動承擔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搶救任務; 「我報名!」「我熟悉,我來!」……鏗鏘話語,伴隨白衣執甲,逆行出徵。 這場拼盡全力的戰鬥中,有的醫護人員臉上勒痕深如刀刻,有的雙手腫脹變形。他們精疲力竭,在牆角、桌邊隨處都能睡著的身影,感動國人。 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劉智明、李文亮、彭銀華、夏思思……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卻把生的希望留給患者,令人淚目。 6萬餘名武漢當地醫務工作者和4.2萬名從全國各地馳援的醫療隊員並肩作戰,與時間競速,與病魔賽跑。 在最需要的地方,白衣戰士以生命赴使命,成為千萬武漢人的依靠。 截至3月29日,武漢市累計治癒出院45733例,治癒出院率達91.5%。 與城市共同進退、生死相守的,除了白衣戰士,還有廣大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層幹部等。 不辭辛勞,護衛生命。無數個深夜,陪同病人趕往醫院的武漢市漢陽區龍陽街芳草社區書記杜雲想的最多的是:「車子能快點到,快點到,那是病人的希望。」 不舍晝夜,追趕希望。「最近每天都工作15個小時左右,但是我們深知,時間不等人、疫情不等人!」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藍柯從未停下奔跑的腳步。 在武漢市江岸區黃石路漢口大藥房,惠民苑社區網格員豐楓把為居民購買的藥掛在身上(2月24日攝)。新華社發 默默堅守,竭盡所能。清晨5點,社區網格員豐楓出門幫居民買藥,10多個小時後終於拿齊近100份藥。他身上掛滿藥袋的照片,有人開玩笑說就像「遊戲裡的大英雄」。 無畏向前,織密防線。背起10公斤重的消毒噴壺,從1層爬到7層,對患過鼻咽癌、身體瘦弱的洪山區司法局幹部楊端華來說,並不容易。下沉到社區,他穿上了防護服,每天對小區5個單元進行樓道消殺。 無悔付出,護佑安寧。社區轉運車輛不夠,警車來送;沒有家屬,民警陪同;患者思想上有顧慮,民警幫助化解。高風險的轉運環節,一個個無畏的金盾身影挺身而出。 4.45萬名黨員幹部職工下沉到13800多個網格;1.9萬名民警迎難而上踐行著「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誓言;3.6萬名「城市美容師」堅守崗位,努力將潔淨的樣子還給城市……他們和廣大社區幹部一起面對千家萬戶、共破千難萬險。 面對居民的埋怨,忙前忙後的武漢多聞社區主任田霖一直耐心寬慰……可當有人說出「謝謝,辛苦了」,眉頭緊鎖的他卻忍不住哭了出來。 每位武漢人,如同鑽石的每一個切面,都閃耀著自己獨特的光。 「封閉」之下,一座千萬級人口的城市要維持兩個多月的基本穩定,物資供應不斷,社會秩序不亂,把不可能變成了現實。 醫護鏖戰的時刻,他們沒有後退。煮咖啡、打奶泡,每天數百杯,親手寫祝福,專門送給戰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疫情以來,Wakanda輕飲咖啡店累計送出近3萬杯咖啡,成為疫情中的一股暖流。 社區封鎖的時刻,他們沒有旁觀。每天60多公裡,35歲的快遞小哥朱紅濤一遍又一遍穿過人影寥寥的街頭,不僅為送包裹,還為身上的多份「兼職」——當社區採購員、給老奶奶買藥、為寵物餵食。「只要我們還在跑,武漢就不會停下來。」 楊雪(前左三)和「守護天使」志願者車隊的隊友們在一起(3月22日攝)。新華社發 交通阻隔的時刻,他們沒有遲疑。中午12點,楊雪和「守護天使」志願者車隊的隊友們匆匆吃過午飯,繼續接送醫護人員、募集醫療設備、運輸物資。兩個月來,他們飛馳武漢街頭,守護著自己的城市…… 疫情最嚴峻的時期,一個個全副武裝的外賣小哥、快遞員,不停穿梭在街巷裡弄。他們仿佛城市的毛細血管,連接千家萬戶,努力使大家能夠保證基本的生活。 心若有愛,戰自有力。出院人數越來越多,在院治療患者越來越少;方艙醫院全部休艙,武漢無疫情小區超過98%。 一個個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挺身而出,將自己幻化為「超人」,盡力拯救這座深愛的城市。 同舟共濟,守望相助。他們用勇敢、犧牲、無私、互助燃起希望之火,換來了城市的光明。 談及武漢,鍾南山院士曾哽咽落淚,「這個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 首批踏上返程的陝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崔雅清在乘車途中落淚(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3月17日,首批踏上返程的陝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崔雅清噙淚回望這座城市時說:「武漢真的挺難的,但是我們國家都扛過去了,武漢人民真的很英雄。」 陝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在回程的車上拍攝武漢的日出(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英雄的武漢人和他們英雄的城市一起,定能闖關奪隘,走出陰霾。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武漢作為全國疫情的重中之重和決勝之地,接連傳來好消息:3月18日以來,武漢市除23日新增一例確診病例外,其餘12天無新增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重症、危重症患者數降到三位數…… 與此同時,全國以武漢市為主戰場的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 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要保持頭腦清醒,越是要慎終如始,越是要再接再厲、善作善成。 目前,武漢在院治療仍有1733例,其中,重症、危重症601例……醫護人員分秒必爭,正在繼續與死神搏鬥,拼搶生命。 面對疫情防控的全新徵途,唯有保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才能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中書寫出應對大考的合格答卷。 3月28日,武漢軌道交通部分線路恢復運營。這是一名「隨車安全員」在武漢地鐵2號線車廂裡巡視。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地鐵開了!隨著一聲鳴笛,武漢地鐵 2 號線頭班車從常青車輛段車庫緩緩開出,城市交通功能正逐步恢復。 ——班列通了!停運60多天的鋼鐵巨龍般的國際班列,滿載著防疫物資等隆隆啟動,駛向歐洲。 ——企業運轉了!截至3月28日,武漢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分別達到98.2%和95%。來源:新華社
記者:唐衛彬 李鵬翔 胡喆 侯文坤 廖君 喻珮
責編:張明宇
編審:陳衛平 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