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之年。北外灘匯聚了4700多家各類航運服務企業和40家航運功能性機構。近年來引進企業呈現兩大特點:一是行業龍頭多,二是高端業態多
截至本月初,上海港今年連續第四年貨櫃吞吐量突破4000萬標箱。這是記者從昨天在虹口區北外灘舉行的人大代表聯繫社區活動獲得的消息。今年以來,雖受複雜外部因素影響,上海港依舊出色完成全年目標,助力上海全面建成國際航運中心。
「打造國際航運中心,關鍵是從『港本位』向『航本位』轉變。」上海海事大學教授殷明說,今後應更強調傳統航運要素與金融、法律、諮詢、研發等相關要素的融合發展,以要素充分集聚進一步實現能級提升。
航運服務業聚集效應初現
今年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之年。上海已集聚了包括中遠海運集團、中國船舶集團等在內的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截至去年底,全球排名前百位班輪公司中的39家、全球五大船舶管理機構中的4家、國際船級社協會正式成員中的10家、全球排名前5的郵輪企業均在滬設立了區域總部或分支機構。
以北外灘為例,這裡吸引匯聚了4700多家各類航運服務企業和40家航運功能性機構。虹口區航運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考慮到航運產業國際化程度高,近年來引進企業呈現兩大特點:一是行業龍頭多,二是高端業態多。
以國際貿易、交通運輸等業務享譽世界的英國英士律師事務所就是虹口區引進的首家外資律所。該事務所中國區負責人何保羅說,落戶北外灘兩年來,明顯感到這裡的航運服務業聚集效應凸顯:一批「中」字頭企業、機構,以及總部經濟、涉外經濟中心紛至沓來,「朋友圈」越來越高大上。中遠海運集運、地中海航運、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等航運頭部企業及機構連成片,溝通常常只需「下個樓」。
寸土寸金的霍山路150號已改造為上海北外灘國際航運中心,供航運功能性機構「零租金」使用。上月,上海海事法院北外灘審判工作站落戶於此,為航運企業提供訴訟服務、辦理海事海商案件,形成了更完整的「生態群」。
北外灘正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功能要素的集聚地和航運信息交流的匯集地。
努力成為規則制定者引領者
不久前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0)》顯示,上海首次躋身國際航運中心排名前三強,僅次於新加坡和倫敦。在何保羅看來,從全球角度看,北外灘乃至整個上海,在航運產業方面的發展速度和潛力令人矚目。特別是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已位居全球第一,而上海的造船能力也在全國數一數二。這意味著,上海能夠在航運產業鏈的最前端實現「按需生產」。
「造船能力是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中的關鍵要素。」市人大代表、上海航運交易所黨委書記張頁認為,應當設立專門管理機構,助推航運中心建設。
在殷明看來,打造面向未來的國際航運中心,還要實現生態航運中心、智慧航運中心、知識航運中心三者有機結合。上海要抓住航運產業在無人船等方面的重大轉型機遇,加緊制定空白領域的中國規則,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成為規則制定者、引領者。
市人大代表、上海泛亞航運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朱濤同樣認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要聚焦「能級提升」。在他看來,除繼續引入總部外,上海還要形成以港口為依託、航運公司為經營主體、航運服務產業為增值服務的綜合體系。
不少專家學者期待,「十四五」時期,上海能牽頭建設起長三角港口群。今年下半年,上海的海外訂單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港口一度達到「能力峰值」。若能實現長三角區域聯動發展,就能緩解各港口發生的短時擁堵、航道緊張等問題。分工合理、相互協作、各揚所長的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將有力推動長三角地區成為國際物流網絡的重要節點。
【來源: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