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開在路上多少都會遇到意外發生,不同的處置辦法也會天差地別。
對於輪胎扎釘子這件事,幾乎每個車主多少都有過類似經歷。而泰哥身邊有個朋友就是堪稱萬磁王的存在,就在昨晚他發了個朋友圈哭訴今年輪胎第十次扎釘了。顯然微信朋友圈的9圖是肯定不夠用的,因為據我所知就不止這麼幾次。
當然,開車輪胎經常扎釘不是最可怕的,他已經進化到了自己不開車也能扎釘,今年疫情剛過的某天,他又來和我吐槽了,說陪家裡人去4s看車,自己就沒開車都能扎釘。
泰哥當時還以為是他們開車去4S店的路上輪胎又扎了,結果這貨圖片一發來......
哦吼,這個也是夠夠的了!
這可能是泰哥盆友圈裡面最倒黴的車主老爺,幾乎沒有之一了吧~
輪胎扎釘怎麼辦?
自己拔釘子=自殺
老爺們每天開車上下班,周末難得帶著家人一起跑跑自駕。即便是駕駛技術再強悍的司機也免不了被一些釘子或者硬石子扎破了「腳」。泰哥就見過許多車主老爺擔心釘子越扎越深毀了輪胎,但也害怕拔了釘子氣一下子漏完走不到輪胎店。
在這泰哥先要給這個話題定個調:扎了胎先別拔釘子!不許拔!
首先,目前市面上所有車輛輪胎裝配的都是無內胎型輪胎(也稱真空胎)。真空胎被扎破時並不會立刻出現大量漏氣,而是由於壓力和橡膠的自密性作用下牢牢的抓住刺入物,大多數情況下只會出現慢漏氣的情況。那有些車主可能會問,那能不能拔掉釘子再開呢?反正一樣是漏氣的。
然而如果車主在沒有確認企業和路況的情況下貿然停車拔除釘子的話,先不說本來不漏氣的真空胎,會隨著胎壓的降低而不斷漏氣,有些壓力比較大的胎甚至會當場爆胎,造成不必要的人身傷害。
許多商用車胎貿然拔釘子彈死人的事時常發生
這時候該怎麼辦呢?難道是看著輪胎氣一點點漏掉?
其實也並不是!首先檢查扎釘子的輪胎是否有較快速的漏氣。如果車輛自帶胎壓監測或者車主自備胎壓計可以先記錄當前胎壓值,將車以正常行駛速度行駛1Km後再次停車檢查胎壓變化。如果胎壓沒有降低,那可以繼續行駛或者就近選擇修理店更換輪胎。
扎胎後不漏氣不處理
最多可以開一個禮拜
首先,如果輪胎已經出現明顯漏氣現象,就不要想著扎著繼續開這種作死的幻想了。有備胎的趕緊換胎上路找店、沒有備胎的話可以用液體備胎或者是直接使用道路救援,總之安全為上。
其次,如果輪胎沒有出現漏氣情況,在扎釘子的一周內進行補胎作業。這是因為扎釘子這個動作在微觀上並沒有讓橡膠分子腱出現大面積斷裂,而唯一會使分子腱出現大面積老化斷裂的只有擠壓。所以在扎釘子後的一個禮拜內進行補胎,為的是防止破損口周圍橡膠分子出現擠壓老化造成不可逆損傷。
一些車主看到這可能有些納悶,短期內可以不補胎的話,開車就完全沒限制了麼?
對於這種情況下車輛是否還能行駛的這個問題,其實通篇下來已經說的很明確了。那就是如果漏氣不嚴重或者根本沒有漏氣,都還是可以繼續正常行駛的。但要注意的時,扎了釘子的輪胎抗形變能力會差很多。
輪胎扎釘子
補好了能不能跑高速?
都補好了是能上高速的,這個不用擔心。
你想如果真的補不好,修車店會讓你走麼?他肯定會告訴你補不好,建議你直接換胎了,補胎幾個錢?換胎幾個錢?那這個問題是不是應該怎麼問:輪胎扎破了還有沒有補的必要?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這釘子是扎在了輪胎的哪個部位!咱分情況來看:
首先扎胎這個事,基本和前輪胎沒啥大關係,基本全是奔著後胎去的。所以就看扎得深不深和扎得大不大。深不深不好估,大不大一眼就看得出來。而一般情況下可以修補輪胎胎面且傷口直徑不大於6mm的損傷,從圖片上看,傷口可能沒有超過6mm。建議到專業輪胎維修店進行檢測,根據輪胎傷情判斷是否補胎還是更換。另外,一般補過後的輪胎安全性都會有所降低,建議經常關注輪胎情況,必要時進行換胎。
有一種說法叫冠開和冠閉,冠就是輪胎的胎冠位置。冠閉指輪胎被扎後釘子脫落了,橡膠能自動合攏,從裡面看是閉合狀態,冠閉貼膠片就行了,補完就能發車;反過來說,冠開就是刺穿了釘子還留在上面,拔了以後不容易閉合,看上去有縫的,建議用蘑菇釘或者硫化火補,雖然貴點但安全。(乘用車胎最好別用火補,太考驗手法)
而要是扎在胎側位置,啥也別想了,就一個選擇,換胎!這麼理解:胎冠在輪胎轉動中只有整體起伏現象,補胎處受力均勻;而胎側在輪胎轉動過程中,是會受擠壓變形的,俗稱浪湧現象,而且胎側也不是平整的,補丁不好打,打好了也容易漏氣。
這種位置幾乎沒救了
需要特別注意的事,扎了釘子的輪胎抗形變能力會差很多。所以切記不能貪快,如果身處高速公路,最好車速不要超過100Km/h並且就近下高速尋找汽修店補胎或者直接換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