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各國病例與人口佔比
1月中下旬,震中在武漢。
2月中旬,震中在歐洲(伊朗、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法國)。
3月中旬,震中在紐約。
4月中旬,震中在莫斯科。
為何?凡事都有邏輯。
除了體制之不同,人口基數之不同,民族文化之不同。
為何13億的印度至今沒有大爆發?為何2.6億的印尼至今沒有大爆發?為何2 億的奈及利亞至今沒有大爆發?
這些國家的人口基數遠超義大利,其自由散漫也不差於義大利,醫療水平又遠低於義大利,為何,他們沒有成為震中?
凡事皆有邏輯。
這裡面有一個最根本的科學邏輯就是:新冠病毒活性最高的適宜溫度是8.72度。
活性高,代表的是存活時間長、傳播能力強、傳染風險大。
活性低,不代表沒有傳染性,只是傳播能力會下降。
如同,男人一次SHOOT都是2億多個精子,但你20歲時的SHOOT和60歲時的SHOOT,雖然都是SHOOT,都是2億個,都是精子,但其活性、其戰鬥力是遠遠沒辦法比的。
2億個精兵強將和2億個殘兵敗將,不可同語。
就是這個意思。
理解了這個底層邏輯,對於此次疫情的爆發地的遷移,就能明白了。
下圖是倫敦2月中下旬的氣溫:
而韓國的爆發,就更容易明白了。
就是一個原因,大約8.72度。
如今,莫斯科大爆發。
目前的溫度最適宜病毒傳播的地方就是加拿大、俄羅斯。
從俄羅斯的輸入病例比例、飛機感染比例、華商感染比例已經可以深切感覺到病毒在此肆虐的猖狂。
看下圖,俄羅斯的疫情遠比數據展現的嚴重。
而在國內,最讓人擔心的,肯定就是哈爾濱,北方在強勢輸入,自己的溫度又最適宜病毒。
這也是為什麼綏芬河成為重點防控的原因。
都是基於一個根本原因:8.72度。
再來順便探討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冬季容易患流感?
這裡面有一個底層的原因就是:流感病毒活性最強的最適宜溫度是5度。
當然,流感病毒在冬天肆虐還有一些別的原因。
1、不開窗,空氣不流通,病毒濃度增大。
2、冷空氣刺激鼻腔和氣管,容易咳嗽,病毒更易傳播。
3、空氣寒冷乾燥時,飛沫在空中停留的時間更長。
但最底層的原因就是:5度!
比如澳大利亞,氣溫較高,所以,澳洲的病例80%都是輸入型,本地傳播病例佔比很小。
一旦封國,一旦採取適當的社交隔離,病例就被有效的控制住了。
澳洲在3月底達到高峰之後,就開始曲線拉平了。
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去分享的,凡事,找底層邏輯,有了底層邏輯,大方向就不會錯了。
凡事又不能槓,氣溫28度,但根本不控制,也能大爆發。
正是就是8.7度,但像中國一樣嚴加擴控,也能不爆發。
就像,20歲不代表就能X翻全球,60歲也不是說就不能搞定卵子。
一槓,就扯不清了。
再多說幾個底層邏輯之下的重要邏輯。
為什麼韓國、德國也大爆發了,但沒發生人道災難?沒發生大面積死亡率?
這張圖,就是這個問題的最底層邏輯。
日本、韓國、德國是全球每1000個人擁有病床數最多的三個國家。
醫療資源沒崩潰,醫療資源沒有被擠兌,重症病人都可以住ICU,都可以上呼吸機,死亡率就大大降低。
而,死亡率極高的西班牙、英國、義大利呢?
這就是底層邏輯。
當然,亦可以用老齡化、檢測率、死亡延遲等來解釋,但最底層的原因,跑不了。
凡事都有它最底層的原因和邏輯,比如為什麼狂犬病毒是100%的致死率?為什麼愛滋病毒到死率高達99%?
你只有學習、研究了免疫系統的工作原理,知道了這兩種病毒的致病機理,知道了底層原因,就明白了。
再多說一句,一個生物學碩士、物理學碩士、醫學碩士永遠不會和你爭吵中醫、西醫,而目前所有在檯面上爭吵的都是民科或根本不懂基礎科學的文人。
記住,我說的是碩士,因為本科的話,我擔心你是在大學混日子,根本沒學習到這三門學科的精髓和底層,我們無法神交並溝通。
具體原因和分析,大家有興趣的話,點個在看吆喝一聲,回頭我再專門剖析。
這就是,底層邏輯對我們看問題的重要性。
而這,也是米宅一直在倡導的理性的科學思維。
只有這樣,才能不會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沒有主見、失去獨立思考。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