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北上的一列綠皮火車上,一個身材粗壯西裝革履的男子在一群渾身汗臭、蛇皮袋旁身的打工仔中間顯得格格不入。一會兒男子看到乘務員經過,操著臺灣腔的普通話對乘務員說:這位女生,哪裡有開水可以泡麵?並拿出一碗桶裝方便麵示意,桶裝方便麵的豪華亮相立時引來眾多驚豔的目光。不一會兒乘務員端著泡好的方便麵過來,頓時整節車廂都飄著方便麵的香味。有同坐的老鄉問臺灣腔男子:師傅,你這方便麵怪好的,吃著蠻香吧,俺見都沒見過,俺只吃過袋裝的方便麵,味道不中也不方便泡。周圍的打工模樣的乘客紛紛附和,這方便麵挺高級的,價錢不貴吧,車上吃飯老貴,吃這桶裝的方便麵又方便又划算。有個夥計拿出票子要臺灣腔男子賣給他一碗,男子無可奈何地說:我這是從臺灣帶來的,已經吃光了,不好意思啦。於是車廂裡的人只能作罷,又或坐或站進入慢長的旅程。
臺灣腔男子叫魏應州,從臺灣來大陸做生意已經兩年了。中國內地火熱的經濟大潮吸引了他,1989年他身負兄弟們的重託,踏足內地,然而兩年過去,開發的產品如「頂好清香油」、「康萊蛋酥卷」等等因為不適應市場,全部失敗,帶來的1.5億臺幣差不多賠光,幾乎山窮水盡,要打道回府了。但剛才火車上的一幕令他覺得柳暗花明,靈敏的商業嗅覺告訴他,內地的方便麵是個絕佳的市場機會。
1954年魏應州出生在臺灣彰化,他的祖籍是福建永定。80年代魏家四兄弟接過父輩的生意,也就是一家資不抵債的叫「鼎新」的小油坊。年輕的魏應州每天騎著一輛破機車,在彰化永靖街頭來回奔波,四處借錢周轉,最慘的時候甚至連貨款都付不起,工廠也慘遭法院查封,後靠椰子油翻身,賺到人生第一個1000萬。
這次決定做方便麵以後,魏應州做了詳細的市場調查,最後選中一款味道很濃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麵」,零售價定在1.98元。廣告形象採用一個比較容易記憶的動畫人物。在稱呼上用「師傅」這個北方很流行但又顯得很專業的詞,姓氏取用「健康」的「康」字,昭顯公司追求健康的理念,於是「康師傅」方便麵這一品牌橫空出世。
1991年底,魏應州拿著向親友東借西湊以及員工入股共籌集的5000萬元人民幣,在天津塘沽註冊成立了頂益食品公司。前面幾個項目失敗,已經虧損了幾千萬,這是最後一搏的機會。如果再次失敗,那就無臉見家鄉父老、無臉見投資人了,魏應州背負的風險不可謂不大。
好在工廠投產後,訂單雪片般飛來,甚至有批發商提著一麻袋一麻袋的錢要貨。當時產能光供應天津地區需求都不夠,魏應州堅持只能留20%產品在天津地區銷售,其餘80%一定要送到全國鋪貨,以便打開全國的知名度。此後迅速發展成為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方便麵、糕餅及飲品生產銷售企業,先後在中國40餘個城市設立生產基地。
1996年,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截止到上個收盤日,股價已經達到15.2元,市值854.82億港元,特別是在2月3日至2月14日這段時間,股票大漲15.5%。
2020年1月16日,福布斯公布2020年中國臺灣50大富豪榜,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四兄弟以72億美元的財富初次位列榜首,郭臺銘卸任鴻海集團董事長後資產縮水,落居第四。
近年來方便麵因為在營養健康方面被人所詬病,再加上受外賣的影響,銷量呈下降趨勢,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沒想到方便麵枯木逢春,成了和口罩一樣受歡迎的硬通貨,連超市貨架上僅剩幾包最難吃的香菇燉雞面,也被人義無反顧地拿走了。大佬雷軍宅在家裡也吃起了「超豪華」的方便麵,只不過加了3個雞蛋而已。方便麵的銷量槓槓滴往上飆升,吃麵群眾如此努力,魏氏四兄弟臺灣首富的位子看來是固若金湯了。
魏氏兄弟也是非常有愛心的,疫情發生後,康師傅1月27日向武漢金銀潭等14家醫院捐贈4250箱方便麵,1月29日再次向一線人員捐贈方便麵、飲品,目前已經累計捐贈約1500萬元的物資。當然這點捐贈對他們來說是微不足道的,正是因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才讓魏氏兄弟取得今天的財富,回饋社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