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音的基本訓練有哪些主要部分
我在幼年時代,身體就很結實,因此嗓音也比較寬亮,本錢是相當充足的。我當年鍛鍊嗓子的方法和大家並沒有兩樣,喊嗓、遛彎、吊嗓,都是非做不可的基本功夫。
喊嗓:每天清晨跟著師傅到樹木茂盛、空氣新鮮的地方去喊嗓,用噫、啊兩個字練習閉口音、張嘴音,由低到高,大約二十遍左右,然後再提起嗓子念一段道白,自己覺得哪種音不夠圓滿就加工練習,春秋佳日適宜練工,嚴冬炎夏更為重要。內行常說:「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就是要養成耐寒抗暑的習慣,因為我們職業演員,一年四季都要登臺演唱,不經過嚴格鍛鍊,是難以戰勝自然環境的。在朔風怒號的日子,當然不需要迎風喊嗓,而酷暑盛夏也可以乘早涼練功。總之,這種功夫要經常不斷地堅持下去,使基礎鞏固深厚,才能耐久經用 遛彎:遛彎的時候,要沉住氣,緩步徐行,內行稱走路為「百鍊之祖」,這意思是說:什麼功夫都打走路開始的,而且不必選擇時間、地點,想到就能辦,對於丹田、氣海的培養,都有很大的幫助。古人常說:「讀書養氣。」演員的遛彎,也是屬於藝術進修中一種養氣的功課,我們內行是非常重視的。
吊嗓:中年以前,假使當晚有戲,下午必定吊幾段,目的是試試嗓音,做一種練習,但不使過於吃力。近年則遇到演出的日子,只在起床後、洗漱畢,喊幾聲高音低音,再念幾句道白就夠了,上了歲數的人,要珍惜自己的精力,到了臺上才能儘量發揮,不致感到竭蹶。我認為就是壯年人,在休息的日子,當然要堅持吊嗓,多吊幾段也無妨,而當晚有戲,事先也不宜多唱。有些演員的習慣,在登臺之前,整出的苦吊不已,如果不弔,就不放心,這種辦法是不甚妥當的,因為我們的工作要養精蓄稅到臺上去表演給觀眾看,舞臺是我們的戰場,臨陣磨槍會減弱我們的銳氣,我們要有決心慢慢地改變這種習慣。
「倒倉」時期應該注意什麼"「倒倉」時期應該注意什麼
每個人在生理上都有一個變嗓時期,戲曲界通稱為「倒倉」,對戲曲演員是一個重要關頭。這個時期各人的情況不同,有長有短,我在倒倉的時候就很短,並且也不甚顯著就倒過來了。在倒倉時期,當然仍需練習吊嗓,登臺表演,但不宜過於疲勞,使聲帶受傷,唱老生的在倒倉時,如果往高音勉強掙扎,還會變成左嗓,這些都是必須注意的。
日常生活中應該說注意些什麼
唱熱了的嗓子不能馬上吃生冷,那一下子就會啞的。食物當中,穀類、肉類、蔬菜都是需要的,但過於油膩及有刺激性的東西,要適當節制,煙、酒都不是有益的東西,能夠不動最好,如果已成,必須竭力控制,不使過量。我覺得含有維生素丙的果品如橘子等,對於嗓子很有益處。
登臺之前,不能吃得過飽,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人,但也要靈活運用,譬如我今天唱《醉酒》,有許多下腰的身段,那就要少吃。假如是一出唱工戲,沒有什麼劇烈動作,吃個七分飽也沒有什麼關係。
我們住的房間,不宜太暖,如果溫度過高,會把嗓子烤乾。在寒冷季節,從外面走進溫暖的化妝室,衣服不要脫得太快,這樣很容易閃著的,離開化妝室,要護住喉部、肺部。
一個演員如果沒有足夠的睡眠,到了臺上就不可能唱到酣暢淋漓,神完氣足的程度,可是睡得過多,或者睡到距離出臺的時間太近,也會造成嗓音發悶的現象。這些都需要每個人根據自己人的xiguan來安排、掌握。
演員的修養,和保護嗓音也有關係。遇到不如意事,大發脾氣,嗓子就會上火,氣都浮在上面,雖有本領也唱不好了。我們必須養成一種全神貫注、心無二用的習慣。這樣,不但能夠保持嗓音的正常狀態,而且也不會出錯。
保養嗓子的方法,可以用下面幾句來概括一下:
精神暢快,心氣和平。
飲食有節,寒暖當心。
起居以時,勞逸均勻。
練嗓保嗓,都貴有恆。
由低到高,量力而行。
五音飽滿,唱出劇情。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