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修養自己的德行,散發自己的光芒

2020-12-23 墨書國學

本文由【墨書國學】原創,品讀《易經》智慧,學習古人文化。

鄭板橋說:花香不在多,室雅不在大。

意思就是說:一個人要有好的品德,他不需要有多麼高的地位,不需要有多少財富,只要品德高尚,一樣能受人尊重,受到別人的讚美。

事實上,鄭板橋不僅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一生都為窮苦百姓伸張正義,主持公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品格,讓別人感受到德行高尚的魅力。

評價一個人的標準有很多,財富、能力等等,但是品格絕對是最重要的一個,一個有的有著良好品質的人一定是個熱心之人,能夠正直的堅持自己的操守,看到別人遇到不公事,也會挺身而出維護正義。

好的品格如同鮮花一樣,花朵不在於多少,但是香氣濃鬱,又好像在一間房間一樣,面積不算大,但十分雅致,這就是「花香不在多,室雅不在大」的道理。

古代孔融讓梨的故事一直流傳,孔融是東漢末年的大學問家,小的時候聰明好學,反應很快,別人是誇他是神童,他不僅聰明而且非常懂禮節,父母兄長都非常喜歡他。

有一天,父親的朋友來孔融家裡做客,帶了一盤梨子送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拿過來籃子之後,就交給孔融,讓孔融把梨子分給他們。

最後孔融只留了一個最小的梨子給自己,其餘的按照長幼順序分給了兄弟們,他的父親和朋友都特別吃驚,問他為什麼把小的留給自己?

孔融就說:「我年紀小,是家裡的小弟,應該吃小的梨,把大地讓給哥哥們。」父親聽了之後非常高興,這就是家喻戶曉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之所以一代又一代的穿越千古,被人所銘記,就是因為其品格高尚的作用,通過傳承讓品格高尚的人得以千代萬代的去稱頌,這對於整個時代來說,也是一種正確價值觀的體現,讓人脫離低級趣味,低級追求,超越自我,塑造一個更高尚的精神。

一個品格高尚的人,不僅體現自己的價值,更能影響別人,甚至影響整個時代,他成為別人榜樣的同時散發的是自己的光芒,我們這個時代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人,所以才有整個時代的溫暖和光芒,更有悠久的文化傳承。

而作為我們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繼承古人的意志,以古人的品格高尚為榜樣,塑造新一代更有力量更正面的價值觀,努力的超越前人,塑造一個更有力量的更正面的德行修養,這才是我們應該秉持的價值。

《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六二:抓來用黃牛皮繩緊緊捆綁,這樣就不能解脫了。《象傳》之中說:抓來用黃皮革繩捆綁,說明意志堅定。

用黃牛皮捆綁自然難以掙脫,這代表著意志堅定絕不動搖。這一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君子應該固守正道,立場堅定,志向明確,信念永恆。

人生真正的價值,並不在於對於外在事物的追求,而是內在德行的修養,人人都喜歡鮮花,都喜歡雅室,但是光喜歡是不夠的,需要提升自己的品格,通過自己的努力,變成社會中的鮮花和雅室。

才能真正發揮自己這一生的意義,從日常的小事開始,慢慢積累自己的德行,最後境界自然也就到了。

相關焦點

  • 「君子以厚德載物」,一個人德行修養越好,更容易成就一番事業
    而德行差的人就會被眾人排擠,很難得到眾人的支持,得不到眾人的支持,自己做事就會特別費力,往往也比較難做出一番事業。在歷史上有很多的人物,正是靠著高尚的德行建立起自己事業的,就比如三國時期的劉備,劉備正是以仁德取得天下。
  • 《易經》:一個人德行修養的基礎,是讓言語謹慎
    本文由【墨書國學】原創,品讀《易經》智慧,學習古人文化。老話常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所以,言語謹慎,是一個人修養自己必須的德行。在《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初九:不出戶庭,無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初九:杜門不出,沒有災禍。《象傳》之中說:杜門不出,是因為其他人知道通達和閉塞的時勢。
  • 《菜根譚》:成就人生大功業的前提,是對於德行的修養
    《菜根譚》:成就人生大功業的前提,是對於德行的修養。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無德,如家無主而奴用事矣,幾何不魍魎猖狂。古人強調一個道理,就是進德修業,德為學問的根基,由內心演化,又表現於外,任何的學問和人生都需要以德行為基礎,否則即便是有學問,也難以在人生中發揮該有的價值與光芒。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雖然文化不高,妻子也不是名門閨秀,但是他的孩子倒是特別出色,這最終都要歸於朱元璋對於孩子德行的培養。
  • 《易經》:人的命運憑自己掌握,領悟這5個道理,讓人生越來越順
    所以領悟易經裡這5個道理,掌握自己的命運,讓人生越來越順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它的意思就是我們要自己去了解天理,順從自然,就會得到吉祥,就不會有不利的後果。這就說明,我們所重在人,在自己。其實《易經》就是把自然的規律轉移到人事方面的倫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君子所居所察所玩所佔,無不在事物變化之中來順應與把握,強調人的積極主動性。
  • 孟子:人活著,要德行充實,發出光芒,照亮別人!
    ——《盡心上》道德修養問題歷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縱觀人類歷史的發展,無不將道德修養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孟子更是將注重道德修養、修養潔身作為做人的第一要務。孟子認為人與人的區分標準在內不在外,人是依靠他無法剝奪的道德、思想、見識和行為來與其他人相區分的,而不是依靠身外之物。
  • 《易經》用5句話告訴你,人有多少福都握在自己手中!你能懂幾句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典籍。《易經》用5句話告訴你,人有多少福都握在自己手中:1、受人之辱,不動於色——《易經八律》人都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生活中很多人受不了對方的言語不敬,稍有不悅就立刻翻臉,一把嗔火燒了自己的前程。《孫子兵法》裡面有一句話,心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當拜上將軍。
  • 名人名言-德行和修養篇·一
    德行和修養1、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孟德斯鳩2、 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郭沫若12、 陰謀陷害別人的人,自己會首先遭到不幸。——伊索13、 從一個人的辦事能力,一天便可看出學問高低。但是他心中的善惡,決不可妄加揣測,因為這要經過長久的歲月,才能見出他內心的卑劣。
  • 易經: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見最好的別人
    經常有人抱怨說,為什麼我遇不到好人和好的環境,其實,抱怨的同時,應該思考一下,是不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 要從根本上提升自己。 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花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 不要去刻意巴結一個人,用暫時沒有朋友的時間,去提升自己的德行,待到時機成熟時,就會有很多朋友與你同行。
  • 山東省實驗中學校長:用自己的能量去溫暖世界,釋放自己的光芒
    相信在場的所有師生與我一樣,參加了自己有生以來最特殊的一次畢業典禮,間距拉開了,心卻更近了。去年此時,你們在這裡送別學長時,一定沒有想到自己的畢業典禮會如此與眾不同。孩子們,世事無常,而挑戰常在,只不過這挑戰是以何種形式出現而已。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在人生的考場上如此,在高考的考場上同樣如此。此時此刻,作為校長,我有一些心裡話想對大家說。
  • 「說易經」《易經》如何保證人生順利?看看這7條憂患意識
    《易經》是人生的智慧,是開創事業、積極奮鬥的參考智囊。為了確保一生事業的順利展開,《易經》裡面不乏各種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這是一路坦途,乃至履險如夷的保障性思維。一是成功之後的防患於未然。《易經》的震卦,表示大的變化、變故,「君子以恐懼修省」,大的變故引起震驚,是正常的反應,《老子》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懂得一定的害怕,是一種生命力所在,是一種自我調適、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因為恐懼,所以會反省自己,修養自己,將自己改變得更安全些,更強大些。三是在不順利的時候,反身修德。
  • 易經忠告:人到中年要懂得,走自己的路,說自己的話,做自己的事
    中國古代大凡有價值的思想都離不開《易經》,經過幾千年的考驗,近代百年打假,《易經》越發神奇。《易經》給了我們不同的提示,萬物萌生以及生長變化無不符合陰陽互動道理有些人,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去苦心鑽研各種大師的成功學。可學來學去,卻發現,自己的生活沒有絲毫改變。
  • 《易經》:不斷完善自己,是人生必備的素質
    本文由【墨書國學】原創,品讀《易經》智慧,學習古人文化。《論語》之中說: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一句話就是孔子的學生曾參說的「三省」的名言,意思就是說為別人做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平時有沒有溫習老師傳授的知識?
  • 易經之道: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謹記5條天規,可逆風翻盤
    易經之道: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謹記5條天規,可逆風翻盤《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易經之道: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謹記5條「天規」人生逆風翻盤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出自《易經繫辭上》。把"自"放在"天"的前面,就在告訴我們:「自己先努力,上天就會依照自然規律保護我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天助自助者"。
  • 認識自我:中考範文《你有屬於自己的光芒》
    故事的結局很美好,在浩瀚的星空中,他摘到了星星,散發出了屬於他自己的光芒。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光芒,就像那浩瀚星空中,每顆星星都會發出不同的光一樣,每個人也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不平庸,堅信這一點,你也會散發出屬於你的光芒。
  • 《易經》揭示成功的定律:一個人拼到最後,靠的並不是努力和運氣
    而對於平常人而言,《易經》是1部修養福氣的著作。當中的八律,是為人成器的名言至理。搞懂這4句話,你的人生道路愈來愈有福氣。《易經》中的這4句話,道出了1個人為何愈來愈「好運」的緣故施人之恩,不記於心。原來,為了更好地傳揚自己的善舉,黔敖到處招搖,說自己給他人免費食物。結果,這些受了施捨的人,更感覺尊嚴掃地,無處自容,寧可餓死了也不甘受他的恩惠。華羅庚說:「我幫人家,莫記心中。」
  • 修行,修養德行,修自己的行為
    我說,這個需要時間,不是誰的勸說能啟到作用的,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剛開始的幾個月很少下樓,把自己放在抑鬱的情緒裡,只有這樣才覺得安全,後來逼著自己工作,和人傾訴,眼淚說來就來,無法控制,今年快三年了,算是好了太多。
  • 易經:一個人「發達」前有3大徵兆,如果有一個,好運或要來臨
    言下之意是,如果一個人的德行不足,修養不夠,就算將其捧到很高的位置,對他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會有災難;可如果一個人的能力足夠強大,修養足夠高,機會和財富到來的時候,才能緊緊把握,且諸事順利。俗話說:「攻城容易,守城難。」
  • 《易經》:人的命運在自己手裡,悟透這5個道理,讓你功成名就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首」。這樣一部對於中國人最為重要的典籍,將人的修養修行及處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應對策略講到了極致。我匯總了易經智慧的5個道理,懂得這幾個道理的人,最容易改變命運,也將最好命。
  • 《易經》智慧:想實現自己的目標,要先熬過這兩道坎,你能否做到
    其實還是要用正確的價值觀來武裝自己,然後設定一個讓自己通過奮鬥才能達到的目標,才更加有意義。這種目標絕對不止是金錢,因為到最後你會發現,很多有錢的人,並不一定精神富足。千萬不要一味地否定自己,要記住:只要自己盡力了,就沒有什麼後悔的。你要相信,只要熬過去了便是時來運轉。
  • 小聶:在自己的領域散發光芒的才是最美的跑者,您說呢?
    其實我想表達的是業餘跑者才需要刻意強調自己擅長的領域,因為對職業精英跑者來說,跑步就是他們所擅長的領域。但對業餘跑者來說,跑步只是我們鍛鍊身體、提高身體素質享受健康生活的一種方式。因此,我們的生活不止是跑步,還有更重要的家庭和工作,特別是在自己個人所擅長的技能表現。譬如我們婷婷老師的鋼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