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武的兒女今何在?兩個兒子一個少將一個中將,女兒也是將軍

2020-12-23 娜娜食記

引言

據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所作的《史記·田叔列傳》記載,當時的司法官趙禹曾言:「吾聞之,將門之下,必有將類。」意思是說父輩如果有超強的軍事才能,那么子孫的本領也不會差。正如我國的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子女一般,他的兩個兒子後來一個成為了少將,一個成為了中將,甚至女兒也是將軍!

01

楊成武,1914年時出生於福建省長汀縣,他在15歲之時就參加革命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並於次年光榮入黨。後來,楊成武還參加過多次反「圍剿」作戰,在長徵途中率部完成了「飛奪瀘定橋」的壯舉,取得了紅軍在長徵途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勝利,最終在無數次的圍追堵截和遭遇戰中成功突圍,與其他部隊順利會師。

▲楊成武青年時期舊照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正在抗日紅軍大學深造的楊成武提前畢業奔赴抗日前線,先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黃土嶺戰鬥」和「百團大戰」等多次著名的戰役、戰鬥,甚至擊殺了日軍中將阿部規秀,而阿部規秀是當時日軍侵華期間損失的軍銜最高的將領。

▲平型關戰役遺址

在解放戰爭期間,楊成武也立下了無數次汗馬功勞,率部於清風店戰役中殲滅了國民政府軍主力部隊一萬四千多人,在被稱為「奪取大城市的創例」的石家莊戰役中,楊成武又殲滅了兩萬四千多名敵軍。當然這些戰役中,最出色的還是有「偉大的勝利」之稱的張家口戰役,楊成武所在的兵團全殲六萬五千餘敵軍後,僅僅傷亡了兩千九百多人。

▲抗美援朝戰場繪畫

新中國成立後,楊成武又陸續參與了抗美援朝戰爭、炮擊金門戰爭、西藏平叛作戰、中緬邊境警衛作戰和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以及抗美援越戰爭等大大小小的戰爭,為國家立下了赫赫功勳,被潤之同志稱為「趙子龍」,並在1955年時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楊成武上將舊照

在此期間,楊成武曾於1938年11月28日與河北易縣婦救會主任趙志珍,在淶源縣北城子村結為夫婦,之後雖然兩人因為革命事業不得不常年分居兩地,並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但是夫妻感情一直非常和諧,甚至還養育了好幾個兒女。那麼,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子女今何在呢?

02

楊成武上將和夫人趙志珍的孩子出生之時大多處於戰爭年代,而他們夫妻兩人又因為工作很多時候都無法顧及孩子們,只得將他們託付給親人或者老鄉代為撫養。可惜的是,因為條件原因,楊成武和趙志珍還是有三個孩子被病魔奪走了生命。

▲楊成武與趙志珍合影

除此之外,更令楊成武和趙志珍夫婦痛心的是他們的大女兒楊易生,文採斐然的她考上了中央人民大學後,畢業做了一名空軍報的編輯,本來擁有著光明的前途。可是卻在特殊年代之時因為楊成武被捕入獄而受到牽連,性格剛烈又不堪受辱的她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此後,楊成武和趙志珍便只剩下了兩男一女三個孩子。

▲次子楊東明(左一)

所幸「虎父無犬子」,這三個孩子都十分優秀,他們分別是長子楊東勝、次子楊東明和么女楊俊生。其中,長子楊東勝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又在1965時年考入了清華大學的工程化學專業,畢業後一直參與第二炮兵科技部的新型武器研究,於1998年時被授予了少將軍銜次子楊東明則早在1966年就入伍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多個軍區任職,於199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後來又升任空軍副司令員,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

▲么女楊俊生

至於么女楊俊生,她其實是楊東勝和楊東明的二姐,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時間比兩個弟弟都還要早,1983年時被調入武警部隊,在1996年之時被授予武警專業技術少將警銜,成為了我國武警部隊組建以來的第一位女將軍。

結語

秦朝末年之時,孔子的八世孫孔鮒曾收集了先祖孔子,及其子孫後代的言行著為《孔叢子》,其中有言:「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這句話後來也被人們傳為:「有是父必有是子。」意思是有什麼樣子的父親就會有什麼樣子的子女,因為一個人的基因以及從小所受到的教育,都是決定其人生軌跡的關鍵,正如楊家一門四位將軍一樣,作為上將父親的楊成武功不可沒。

參考資料:

《史記·田叔列傳》 《孔叢子》

相關焦點

  • 開國上將楊成武子女今何在?長子少將次子中將,么女也是武警少將
    正如我國的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子女一般,他的兩個兒子後來一個成為了少將,一個成為了中將,甚至女兒也是將軍! 楊成武,1914年時出生於福建省長汀縣, 他在15歲之時就參加革命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並於次年光榮入黨。
  • 楊成武將軍的兩個女兒三個兒子現在各任何職
    他的七個孩子,其中三個被授予將軍軍銜,名副其實。楊成武將軍的終身伴侶是來自河北省黟縣的趙志振。1938年11月28日,兩人在河北省淶源縣結婚。趙志珍,原名趙秀琴。1935年,她在北平女子二中讀書時參加了學生運動。 1936年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後轉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參軍後,在八路軍第一獨立師政治部工作,任易縣婦女救亡協會主任。
  • 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子女,兩少將一中將
    此事,歷來如此,在抗日時期的那個年代也是這樣。我們時常會說將門之後,而如今有幾位更是當之無愧的將門之後,一家人中,父親是開國上將,兒子、女兒也都成為了將領。這一家人便是楊成武一家,出身將門,這一家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 他是狼牙山五壯士的首長,然而後代子女今何在?兒子軍銜一個比一個高
    當時指揮他們班戰鬥的,就是著明開國上將,楊成武將軍! 楊成武十分重視戰場改造,一分區部隊在群眾配合下,把狼牙山區改造成了變幻莫測的盤陀路、迷魂陣,一個特大型的「祝家莊」。1941年9月,父親得到情報,日軍要「掃蕩」狼牙山地區。
  • 楊姓1955年開國將軍大全:四位上將、三位中將、少將兩位數!
    唐叔虞的 兒子燮繼位後,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時被封為楊侯,春秋晉國滅楊,楊成為晉國羊舌肸[xī](春秋時晉國大夫)的封地,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據說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隋朝、南吳的國姓,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楊伯僑為得姓始祖。
  • 開國中將秦基偉的子女今何在?次子女婿都是中將,長子更是厲害
    開國中將秦基偉的子女中,次子和女婿都是中將,而他的親家,就是楊成武將軍。 「秦大刀」 秦基偉將軍,1914年出生於湖北紅安。他的家庭本就困難,在他8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這樣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 最會對親的開國少將,三個親家分別是開國元帥、開國上將和中將
    王英高就是這樣的士兵,可惜的是在他的軍旅生活中罕有機會能身先士卒,更多是在後方動員指揮,但他仍嚴於律己,最終獲得少將的榮譽。除卻他個人成就,他的教育能力更令人嘆服,他的幾位兒女都極為出色,也因此成功分別與開國元帥、中將、上將結為親家,成一段佳話。
  • 楊成武上將妻兒子女現狀:妻子活到98歲 3子4女3個將軍
    他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7個子女3個被授予將軍軍銜,是名副其實的將軍之家。楊成武將軍的終身伴侶是河北省易縣人趙志珍,兩人於1938年11月28日在河北省淶源縣結婚。趙志珍,原名趙秀琴。1935年在北平女子第二中學讀書時就參加了學生運動。1936年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後轉入中國共產黨。
  • 開國上將的女兒去買車,為了省錢,竟然被經理灌醉,後來怎麼樣了
    此外,楊成武還有三個子女,兒子楊東明為空軍中將,官居空軍副司令;楊東勝為少將,任二炮裝備部部長;楊俊生是楊成武的女兒,1996年被提升為武警少將,成為中國武警部隊首位女將軍。要是再加上親家,那楊東明的嶽父是秦基偉,1955年封中將,1988年封上將,秦基偉的兒子秦衛江也封中將。
  • 許世友兒女今何在?兒女個個大有成就,三子是將軍,長子行為感人
    為了說明許世友將軍武功如何,據說一次軍分區宴會上,有人提議讓將軍表演一番絕技,大家也都想一睹將軍的風採,將軍不好推辭,便叫人把燈關了,等兩秒鐘再打開,燈亮的時候,卻不見了將軍的身影,這時許世友的聲音從頭頂傳來,大家一看,原來將軍趁著關燈的瞬間已「飛到了房梁上」。
  • 兩個是少將加將軍,一個只是少將
    他們三人在劇中是李雲龍的愛將,現實中的三劍客也是王近山將軍的得力幹將。解放戰爭時期,王近山率領的中野第六縱隊,可以說是中原野戰軍的主力王牌縱隊。同時,它也是劉鄧的愛將,一般比較重要的戰役,難打的都是由六縱完成的。在大別山,汪氏六縱傍山進攻桂系,殺出一條中原之路。此外,在襄樊戰役中,巧用兵力,打破奇兵陳規,大膽採用了"出山攻城、猛虎掏心"的戰術。
  • 這位開國中將一生好學不倦,培養了兩個兒子,也都成為中將
    而且,秦基偉的兩個兒子秦衛江、秦天,也都是中將,堪稱將門之家。秦基偉1914年出生於湖北紅安一個農民家庭,11歲就成了孤兒,四處顛沛流離,受盡了苦難,直到15歲參加紅軍,才真正開始了新生。從一個流浪少年,成長為我軍高級將領、軍區司令,跟他勤奮好學的品質是分不開的。
  • 楊成武:繳獲一把日軍刀,推測馬上有惡仗打,擊斃日軍中將
    」阿部規秀中將於11月7日華北太行山討伐共軍作戰中壯烈陣亡,武將戰死在沙場前線之事例,在我軍戰史上尚屬罕見。」日本《朝日新聞》1939年11月22日這是日軍中將阿部規秀陣亡後,日媒體所發的悼念文章,連續三天頭版頭條。阿部規秀也是抗日戰爭中在中國被擊斃的軍銜最高的軍官。
  • 大將肖勁光的後代今何在?8個子女個個優秀,其中3個是將軍
    海南省經濟合作廳副廳長——四子肖策能 作為肖勁光的第四個兒子肖策能出生於1940年,作為肖家的兒女,肖家的家訓便是要報效祖國,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獻給祖國,不管身處於各行各業,都要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成為萬裡挑一的人才。
  • 此人15參軍,23歲當師長,41歲成開國上將,7個子女中有3位將軍
    虎父無犬子,7個子女中出了3位將軍。1914年,楊成武出生在福建長汀縣一個貧苦的農民之家,為客家人。雖然家裡貧困,但父母沒有放棄子女的教育。七歲那年,他被父母送到村裡的私塾念書。三年後他從私塾轉到一所教會學校上學,後轉入長汀縣第一小學。他學習非常刻苦,小學畢業後考進了長汀省立第七中學。
  • 他是大將和上將的參謀長,卻只授少將,在將軍合唱團作個人朗誦
    編者按:1959年,為了慶祝建國十周年,組建了將軍合唱團,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演出。參加這次合唱團的有很多開國名將,比如赫赫有名的「三楊」、陳錫聯、謝富治、王震、韓先楚、黃永勝、賀炳炎、王近山等等。在這次合唱團上,有一位英俊帥氣的高個子將軍,走出隊列,走上前臺,單獨朗誦自己創造的詩歌,真的是非常榮耀。這位將軍是誰呢?他就是熊伯濤少將。
  • 孫姓開國將軍大全:2位中將,12位少將,2位百歲開國將軍!
    此外,孫姓將軍中,上海的孫俊人少將1995年當選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唯一的獲得院士榮譽的開國少將。另外,來自河北的孫毅將軍,也是少數幾個被允許留鬍子的將軍,孫毅將軍謙遜,解放戰爭中孫毅將軍曾任冀中軍區的司令,是屬於兵團級別,授上將是應該,當時被評的也是上將,只是孫毅將軍寫信推辭:自己沒有幹什麼,幹革命不為升官發財,評銜時寧低勿高。
  • 楊姓開國將軍英姿雄發,1955年,楊姓開國將軍竟然有這麼多!
    (侗族,貴州三穗人),楊志成也是貴州唯一開國上將。解放後,擔任了兩個副國級職務,1980年起,任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長,軍委常委、副秘書長和政治委員。三,楊志成上將楊志成,貴州省三穗縣人,他是貴州省唯一一位開國上將,也是僅有的幾位參加過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的開國上將之一。
  • 對越反擊戰場上唯一一對「父子將軍」,父親中將,兒子少將
    新中國父子將軍不少,能徵善戰的將軍就更多了,但是父子都親身參加過對越反擊且都成將軍的,有且只有一對:韓懷智及他的兒子韓東軍。到了戰場上,他只是你手下一個兵,不再是軍長兒子!你要把他和別的官兵相同對待,不能有半點特別!」鐘聲琴雖立刻表態:「請首長定心,以我對東軍的了解,他上了戰場,一定能向你交一份滿足的答卷。」韓懷智對這個回答很滿意,真的也就沒有特別關照過兒子,南下後父子二人在不同的地方戰鬥。
  • 楊姓威武,1955年開國將軍竟然這麼多,個個英姿雄發!
    作為人口大姓,楊姓為新中國的做出了巨大的犧牲,1955年湧現了20位開國將軍,最為熟悉的是三楊,其實楊姓在1955年的時候,有四位上將,楊成武、楊得志、楊勇、楊志成(1903-1967,侗族,貴州三穗人),楊志成也是貴州唯一的上將。在1955年的時候,楊姓有4位上將,3位中將和13位少將,那麼他們分別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