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據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所作的《史記·田叔列傳》記載,當時的司法官趙禹曾言:「吾聞之,將門之下,必有將類。」意思是說父輩如果有超強的軍事才能,那么子孫的本領也不會差。正如我國的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子女一般,他的兩個兒子後來一個成為了少將,一個成為了中將,甚至女兒也是將軍!
01
楊成武,1914年時出生於福建省長汀縣,他在15歲之時就參加革命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並於次年光榮入黨。後來,楊成武還參加過多次反「圍剿」作戰,在長徵途中率部完成了「飛奪瀘定橋」的壯舉,取得了紅軍在長徵途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勝利,最終在無數次的圍追堵截和遭遇戰中成功突圍,與其他部隊順利會師。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正在抗日紅軍大學深造的楊成武提前畢業奔赴抗日前線,先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黃土嶺戰鬥」和「百團大戰」等多次著名的戰役、戰鬥,甚至擊殺了日軍中將阿部規秀,而阿部規秀是當時日軍侵華期間損失的軍銜最高的將領。
在解放戰爭期間,楊成武也立下了無數次汗馬功勞,率部於清風店戰役中殲滅了國民政府軍主力部隊一萬四千多人,在被稱為「奪取大城市的創例」的石家莊戰役中,楊成武又殲滅了兩萬四千多名敵軍。當然這些戰役中,最出色的還是有「偉大的勝利」之稱的張家口戰役,楊成武所在的兵團全殲六萬五千餘敵軍後,僅僅傷亡了兩千九百多人。
新中國成立後,楊成武又陸續參與了抗美援朝戰爭、炮擊金門戰爭、西藏平叛作戰、中緬邊境警衛作戰和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以及抗美援越戰爭等大大小小的戰爭,為國家立下了赫赫功勳,被潤之同志稱為「趙子龍」,並在1955年時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在此期間,楊成武曾於1938年11月28日與河北易縣婦救會主任趙志珍,在淶源縣北城子村結為夫婦,之後雖然兩人因為革命事業不得不常年分居兩地,並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但是夫妻感情一直非常和諧,甚至還養育了好幾個兒女。那麼,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子女今何在呢?
02
楊成武上將和夫人趙志珍的孩子出生之時大多處於戰爭年代,而他們夫妻兩人又因為工作很多時候都無法顧及孩子們,只得將他們託付給親人或者老鄉代為撫養。可惜的是,因為條件原因,楊成武和趙志珍還是有三個孩子被病魔奪走了生命。
除此之外,更令楊成武和趙志珍夫婦痛心的是他們的大女兒楊易生,文採斐然的她考上了中央人民大學後,畢業做了一名空軍報的編輯,本來擁有著光明的前途。可是卻在特殊年代之時因為楊成武被捕入獄而受到牽連,性格剛烈又不堪受辱的她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此後,楊成武和趙志珍便只剩下了兩男一女三個孩子。
所幸「虎父無犬子」,這三個孩子都十分優秀,他們分別是長子楊東勝、次子楊東明和么女楊俊生。其中,長子楊東勝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又在1965時年考入了清華大學的工程化學專業,畢業後一直參與第二炮兵科技部的新型武器研究,於1998年時被授予了少將軍銜;次子楊東明則早在1966年就入伍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多個軍區任職,於199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後來又升任空軍副司令員,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
至於么女楊俊生,她其實是楊東勝和楊東明的二姐,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時間比兩個弟弟都還要早,1983年時被調入武警部隊,在1996年之時被授予武警專業技術少將警銜,成為了我國武警部隊組建以來的第一位女將軍。
結語
秦朝末年之時,孔子的八世孫孔鮒曾收集了先祖孔子,及其子孫後代的言行著為《孔叢子》,其中有言:「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這句話後來也被人們傳為:「有是父必有是子。」意思是有什麼樣子的父親就會有什麼樣子的子女,因為一個人的基因以及從小所受到的教育,都是決定其人生軌跡的關鍵,正如楊家一門四位將軍一樣,作為上將父親的楊成武功不可沒。
參考資料:
《史記·田叔列傳》 《孔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