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反酗酒運動,成了蘇聯解體的導火索

2020-12-11 騰訊網

1985年3月11日,蘇聯新領導人戈巴契夫上臺。

1985年5月7日,新官上任一個多月後,第一板斧亮出。

當天,蘇共通過《關於克服酗酒和酒癮的措施》的決議。

「當所有人在現代化條件下更全面地展現我們社會主義制度創造力、蘇聯生活方式的優越性時,嚴格遵守共產主義道德與品行原則、克服有害習慣及其不良殘餘具有特殊意義。這些醜陋現象首先表現為酗酒……」

黨的決議中的這些表述,馬上出現在所有報紙上,廣播和電視也不厭其煩地反覆進行播送。

1985年5月1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頒布《關於加強反酗酒和酒癮,消除私自釀酒》的法令。

法令將飲酒年齡從18歲提高到21歲,將白酒商店的開業時間推遲3個小時,吊銷醉駕司機駕照,禁止向醉酒者提供病假。同時大幅提高酒類價格,限量購買;逐步減少伏特加和其他烈性飲料的生產。到1988年,將完全禁止甜味和烈性水果酒的生產。

蘇聯人民的生活就此急劇改變,全國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酗酒運動。

全民支持

「決議」和「法令」獲得了「全民支持」。

兩個月後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莫斯科的企事業單位共舉行了6.3萬餘次大會,與會人數將近600萬。所有會議都通過了「熱烈擁護」上級決策的決議。

雖然全民點讚,但蘇聯在現實生活中不得不動用行政甚至強力手段。

莫斯科原有的1,500個售酒點,只留下150個,並且營業時間從原來的上午十一點開始,推遲到了下午兩點開門。

莫斯科「水晶」釀酒廠,將不久前用外匯購進的昂貴進口設備當廢鐵賣了。

兩個最大的啤酒廠,將巨大不鏽鋼釀酒池切割成碎片。

警察可以從大街和公共場所帶走「清醒狀態令人生疑」的任何人,送往醒酒所。醒酒所的數量也在倉促中趕建。

法院開啟了超級繁忙的工作模式。「聚眾酗酒」者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最低是100盧布罰款(當時平均工資只有150-180盧布),再嚴重的是兩個月的勞改或15天拘留。

全蘇反酗酒協會宣告成立。根據克裡姆林宮不成文的規定,「領導幹部」都必須帶頭加入。

財政撥款的《清醒與文化》雜誌開始發行……

戲劇演出和電影中帶酒宴場景的均被取消。大劇院甚至不得不撤下歌劇《鮑裡斯·戈東諾夫》,因為由於普希金的「過錯」,劇中出現了好幾處酒宴場景。

當局預期,酒類產量可以在很短時間內下降一半。

亂象叢生

地球人都知道,伏特加是俄羅斯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飲品。

這種用黑麥釀造、氣味獨特、微辣、濃度40度的烈酒,對俄羅斯人有說不出的魔力。

在很多俄羅斯人眼中,國外那些價格再昂貴、包裝再精美、釀造工藝再先進的白酒,也比不上用東歐平原的穀物和泉水釀造的伏特加。

俄羅斯人對酒的喜愛由來已久,從15世紀以來,酗酒一直是俄羅斯歷史上的一大問題。

在蘇聯的計劃經濟時代,社會氛圍相對沉悶,許多人沒有明確的目標,生活單調乏味。

快速城市化帶來了孤獨,物資短缺引發了牢騷,娛樂活動缺乏。酒精幫助許多人找到了溝通方式,找到了朋友和情人。事實上,許多人生珍貴的回憶都與飲酒的經歷有關。

遍布街頭巷尾的小酒館,成了蘇聯時期的一大特色。許多人把它當作沙漠中的一口泉眼,人們一邊喝酒,一邊聊著柯尼斯堡戰役,自得其樂。不喝酒的人常常被蔑稱為外人。

據統計,1984年,蘇聯人均酒精消費量為17.8升,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

反酗酒運動開始後,雖然許多人口頭支持,但心裡暗暗捉急。

一場躲避反酗酒運動的「遊擊戰」就此打響。

人們發明了用焦糖、番茄醬、水蘿蔔甚至橡樹皮釀酒的新方法,開發了各式各樣的自釀酒工具。

在偏僻的街頭巷尾,常常有計程車司機高價販賣後備箱中的伏特加。

一個喝醉了的男人,跌倒受傷之後,通常要等上幾個小時,以降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然後才敢去看醫生。

地方交警將醉酒司機造成的交通事故列為與飲酒無關的事故,儘量壓低當地的酗酒程度。

清潔液、沐浴露、防凍液、醋濃縮液,因為含有酒精成分,被一些酒癮者作為替代飲品,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成效卓著

反酗酒運動開展後,成效卓著。

1987年,蘇聯人均酒精消費量降到3..9升,比1984年下降了78%,這是俄羅斯歷史上迄今為止的最低點。

由於反酗酒運動,勞動生產率提高了,1985、86兩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都在10%以上。

「1986年和1987年的平均死亡人數與1984年相比,下降了約20萬人,過去幾年與酗酒作鬥爭有助於死亡率的下降。」

「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女性人數減少54% ,男性死亡人數減少46% 。「(蘇聯社會保障研究所,1988年 )。

許多專家懷疑這些數字,按理說,酗酒對健康的不利影響,在男性中比在女性中更為明顯。飲酒量的減少,本應反映在男性死亡人數減少更多上。

現在一個公認的事實是, 統計部門奉命改變國民收入核算中使用的公式,以便在1985-1987年期間實現人為的高增長率。

反對聲起

到1988年,有人開始公開反對這項運動。

首先,它導致了財政收入的大幅減少。當時,酒類收入為720億美元,佔國家預算收入的10% 以上。從15世紀起,酒類收入就是沙皇的最大一棵搖錢樹。

其次,酒癮者越來越難以忍受。

一個蘇聯的老笑話,反應了人們的心態。

「人們排長隊買伏特加,一個可憐的傢伙再也忍受不了了: 『我要去克裡姆林宮殺了戈。』一個小時後,他回來了。隊伍還在那裡,每個人都問他:『你殺了他嗎?』他回答道:『那條隊比這條還長!』」

一小群俄羅斯戒酒專家認為,這項運動是徒勞的,最有希望的政策是引導公眾」適量」飲酒。

當時的莫斯科書記葉爾欽,是一位眾所周知的酒癮者,經常在公開場合喝醉。美國的醉酒測試儀的最高度數,一度被標為「葉爾欽」。

他公開表示,適當喝一點伏特加,可以治療疾病,有益健康,並指責上層亂施拙政。

莫斯科售酒點的數量開始大幅增加。

葉爾欽隨後被解除所有職務。

俄羅斯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教授德米特裡·涅姆佐夫,2016年在《社會學研究》發文指出:

1648年,因為沙皇對酒類提價,導致當時三分之一的男性人口欠酒館的債,全國各地爆發了起義。1985年的反酗酒運動,使人們對戈氏充滿失望和怨氣,成了蘇聯解體的導火索。

解體之後

1991年12月25日,戈巴契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

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

蘇聯正式解體,分成15個獨立國家。俄羅斯聯邦成為蘇聯的唯一繼承國 ,總統為葉爾欽。

國家對酒精的專營壟斷在1992年被廢除。

1993年,俄羅斯人均純酒精消費量達到了14.5升,重回世界上飲酒最多的國家行列。

之後的俄羅斯歷任領導人,雖然也公開反對酗酒,但都只停留在口頭上。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學者:蘇聯解體是民族主義膨脹的結果?
    蘇聯解體至今已有三十餘年了,圍繞蘇聯解體的原因仍然眾說紛紜。儘管研究者將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歸咎於史達林模式,但其至今存在的「大俄羅斯主義」仍是解體的誘因之一。這裡提到的「大俄羅斯主義」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民族主義,主要指蘇聯各加盟國存在的反俄羅斯政治的主張,也指蘇聯國內尖銳的民族矛盾。雖然民族矛盾在蘇聯時期極為嚴重,但俄羅斯學者在談到蘇聯解體的民族因素時,很少提到民族矛盾問題,似乎對此問題畏之如虎。1922年蘇聯成立之初有四個成員,即最早的加盟國。
  • 蘇聯解體30年:俄羅斯人怎樣看蘇聯解體?
    1991年,蘇聯宣告解體,隨後出現了所謂「獨立國家國協」。整整30年過去了,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現在是怎樣一幅景象?俄羅斯人又如何看待蘇聯的解體呢?甚至為換幾個錢,蘇聯的一些家庭將自家醃製的泡菜拿到街頭兜售,而買商品排長隊更是非常普遍。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導,1992年有66%的俄羅斯人對蘇聯解體表示遺憾,勃列日涅夫時期的福利制度似乎仍在人們的心頭縈繞。那時俄羅斯老百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就是:「糟透了!」可見蘇聯解體之初俄羅斯社會的艱難處境。
  • ​郭松民 | 誰是蘇聯解體最大的受害者?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的蘇聯解體,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地緣政治事件,要詳盡而全面地分析導致蘇聯解體的各種原因,恐怕需要一本厚厚的學術專著,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夠勝任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對其中的一些具體原因進行分析。比如,在蘇聯的最後階段,俄羅斯民族主義的興起就是一個重要因素。
  • 蘇聯解體,沒有選擇中國模式的戈巴契夫改革為何失敗了?
    今年是蘇聯解體21周年,蘇聯唯一的總統戈巴契夫恰好滿80歲。時光倒退到1985年3月,只有54歲的戈巴契夫終於打破了蘇聯老人病夫治國的局面,成為戰後蘇聯歷史上最年輕、文化水平也最高的黨和國家首腦。他躊躇滿志,準備把蘇聯帶出停滯狀態,重振大國的雄風,但是,出乎他自己和所有人的預料,蘇聯卻在戈巴契夫手上解體了,一日之間就不復存在了,這讓許多人不解,探索蘇聯解體這一世紀之謎成了熱點。
  • 蘇聯解體前的最後留影
    蘇聯解體前的最後時刻,整個國家面臨著巨大的變化。人們忍受著飢餓,卻依然興致勃勃地反對著這搖搖欲墜的政府。社會主義被民族主義慢慢侵蝕殆盡。這些生動的照片裡拍攝到的正是蘇聯解體前的最後時刻。1991 年 4 月 23 日,維爾紐斯列寧塑像的最後時刻。
  • 蘇聯解體後,本是兄弟的烏克蘭和俄羅斯為何反目成仇?
    但實際上,在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卻選擇和俄羅斯決裂,轉頭就倒向了北約陣營。是什麼樣的原因才使得烏克蘭如此這般?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聊一聊「烏克蘭大饑荒」。烏克蘭地處東歐平原,地理位置優越,環境適宜,是歐洲主要的糧食生產國,號稱歐洲糧倉。
  • 揭秘:蘇聯解體時,有哪些加盟共和國最想獨立,徹底脫離蘇聯?
    1922年12月30日,偉大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隕落。 從建立到解體,持續了69年。十月革命後,原沙俄勢力範圍內的各民族紛紛建立獨立國家或自治共和國。蘇聯憲法規定,任何社會主義共和國都有權按規定退出該聯盟。當然,在蘇聯的歷史上,總會有不滿的民族希望他們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指望莫斯科的統一領導。但當時的現實是,任何不喜歡或不贊成的運動都會產生嚴重後果。在斯達林時代,可能會被流放或監禁,甚至槍決。後來的懲治結果有所放鬆,但會被免除職位、政治生涯全面扼殺。因此,蘇聯的共和國都誠惶誠恐、保持沉默,避免被拖下水。
  • 蘇聯解體是福是禍?深度解析俄羅斯現狀
    眾所周知俄羅斯是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自蘇聯解體後一路開始走向衰敗,雖然國土第一但是卻不是世界最強。俄羅斯在現今國際社會中也將面臨著孤立無援的處境,還承受著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的堵截圍追,其實在世界很多國家都不希望俄羅斯獨大,反而是希望其走上沒路,這到底是是什麼原因?
  • 蘇聯解體後,強大的蘇聯軍隊去哪了?
    一個強大的國家最終以俄白烏三國於白俄羅斯別洛韋日籤署協議並向全世界宣布蘇聯解體而停留在了歷史的記憶之中,但此刻蘇聯那支在二戰中所向披靡,一直令美國都惶惶不安的強大軍隊,是什麼樣的命運呢?大廈將傾,軍隊分家成必然在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這三個蘇聯原始開創國籤訂協議決定解體後,首先就意味著其政治上的分家已經完成,但更大的問題是,偌大個蘇聯的巨額家產,解體後各國的分配繼承問題就顯得很難處理,其中最為敏感且具爭議的便是軍事力量的分配。
  • 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有多亂?女孩吸毒宿醉,一覺醒來永遠失去自由!
    二戰結束以後世界上有兩個超級大國,分別是美國和蘇聯。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因此二戰剛結束這兩個國家為了爭奪世界霸主的地位,就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冷戰。最終冷戰以蘇聯解體結束,美國也成為了最大的贏家。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成為了蘇聯的繼承者,今天小月和大家聊得就是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發生的事情: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有多亂?
  • 挺過多次危機的蘇聯為何走向解體?根本原因:一代不如一代
    90年代轟動世界的最大的事情便是,蘇聯解體!而蘇聯解體造成的影響力無疑十分巨大,這個由16個聯邦國組成的國家一瞬間分崩離析,直到現在解體後獨立出去的國家都沒有一個日子過得好的!為什麼好好的蘇聯,怎麼就走向了解體呢?
  • 蘇聯解體後,被劃分為15個國家,百萬大軍最終何去何從
    蘇聯作為上世紀全世界最為強大的國家,屹立在世界之林,有著「老大哥」的稱號,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是就是這樣一個頭號強國,卻在1991年12月25日宣布解體,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在這一天舉行了最後一次會議,俄羅斯作為它的政治繼承國由此誕生。
  • 蘇聯解體,戈巴契夫難辭其咎
    作者:徐金金(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 博士)戈巴契夫是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的核心人物
  • 普羅科菲耶夫:蘇聯解體誰之過?
    參考消息網12月27日報導 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日前刊發題為「蘇聯解體20周年,誰之過?」的署名文章,作者為前蘇聯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前蘇共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尤裡·普羅科菲耶夫。1991年12月25日,蘇聯國旗從克裡姆林宮上空降下,俄羅斯的三色旗冉冉升起。蘇聯的解體是否無法避免?
  • 為什麼說龐大的蘇聯,被1個車諾比核事故,給弄解體了?
    這是人類掌握核武力量後,第一次被動的被它給反噬了,核武的危害性開始孵出來了水面,全世界反核運動,也是在這個事件過後擺在了明面上,且保持著所謂的「絕對正義」。至於為什麼說龐大的蘇聯,被1個車諾比核事故,給弄解體了?從根上說,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偶然性事件不可能成為複雜事件的唯一緣由。
  • 大批民眾佔領華盛頓,美國可能重蹈蘇聯復轍
    今天世界各大國,國土分裂並不是內戰因素,比如蘇聯解體。所以我們也不要指望美國發生內戰,從而導致其國土分裂。大國的衰落往往是慢性死亡,在奄奄一息的時候,戰爭才是最後的導火索。曾經的英法兩大殖民帝國就是典型的例子。英國在二戰後正式把世界霸主的地位交給美國,但美國實力是在1890年就已經超越了英國。
  • 第一個帶頭解體蘇聯的國家,現在慘了,人口銳減三分之一
    最典型蘇聯,當年還存在時,國家雖然不發達,但是國力無人能撼動,坐穩半個世紀的世界霸主。但是,一招解體了,失去了大樹的依靠,國家個個過的悽慘,就連最強大的俄羅斯,那也是不斷在削弱,不斷被西方圍堵,也是憋屈無比,而其他國家那就更慘了。最典型的就是第一個帶頭解體蘇聯的國家,現在也超級慘,人口銳減三分之一。
  • 蘇聯解體時,為什麼中國沒有趁機收復外蒙古?
    在清代時,外蒙是中國的一部分,但1921年蘇聯出兵外蒙並控制了這個國家,外蒙宣布獨立,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當時的北洋政府拒絕承認,外蒙在名義上還是中國的領土。1945年,為了換取蘇聯儘快對日宣戰,消滅日本關東軍,美英出賣中國利益,與蘇聯籤訂了雅爾達協議,承認了外蒙獨立。隨後,國民政府也予以承認,外蒙正式獲得獨立。 二戰後,外蒙成為了蘇聯的衛星國,內政外交被蘇聯全面控制。
  • 蘇聯解體後為什麼中國沒解體?原因只是……
    完全擊潰一個國家,最徹底的做法就是讓他解體,分為許多部分,這樣就可以完全的削弱這個國家。從打仗的角度來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打仗消耗的是兩個國家的物資。二戰結束後,美國從戰爭中獲取的利益數不勝數。而能和他相媲美的第一個想到的是蘇聯,一個擁有社會主義體系的國家。一個由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體系,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逐漸被解體分裂成為十五個國家,蘇聯的解體可以說是這些民族的災難,多數地區經濟下滑,結果和制度都變得衰弱起來。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後,美國和蘇聯的冷戰也宣告了結束。整個兒世界社會主義國家少了一個大國。很多人都想,為什麼不去解體中國?
  • 蘇聯解體後,加裡寧格勒為何沒有改名?
    原因就是1942年,這裡發生了一場扭轉二戰走向的史達林格勒戰爭。 第二座就是加裡寧格勒。這座城市原本叫做哥尼斯堡,1946年,這片土地成了俄羅斯聯邦的一個州。為了紀念剛剛去世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加裡寧,該州以他的名字命名,並定為該州首府。 這兩座城市和列寧格勒一樣,都是用蘇聯領導人的名字命名的,因此並稱三大格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