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科菲耶夫:蘇聯解體誰之過?

2021-01-07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27日報導 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日前刊發題為「蘇聯解體20周年,誰之過?」的署名文章,作者為前蘇聯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前蘇共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尤裡·普羅科菲耶夫。

1991年12月25日,蘇聯國旗從克裡姆林宮上空降下,俄羅斯的三色旗冉冉升起。蘇聯的解體是否無法避免?在紀錄片《蘇聯崩潰》和《帝國破產》中,帝國的分崩離析是命中注定的:計劃經濟崩潰,民族矛盾的爆發並非蓄意製造,而是篤定會出現。

然而,著名的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卻利用這些事實,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的確,經濟改革亟須推行、政治體制改革也勢在必行,需要具備對時代挑戰作出及時回應的智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非得將社會政治體制打碎、摧毀一個逐步形成並壯大的帝國不可。

誰是帝國崩潰的罪人?文章認為,原因很多,倘若非得找出罪魁禍首,主要有以下三大集體性力量。

首先是蘇聯的大多數政治和國家精英。面對嚴峻的考驗,蘇聯政府並未做好應對的準備。國家的黨政領導層並未及時對社會政治體系進行改革,這為戈巴契夫推行的所謂改革提供了機會。正是在改革時期(1985-1991年)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導致了蘇共乃至國家的毀滅。其一便是憲法第六條被廢除,蘇共因而失去了在社會生活和國家中的領導地位。隨著俄羅斯聯邦共產黨在1990年夏天宣告成立,蘇共的唯一性又遭剝奪,淪為各加盟共和國共產黨的聯合體,而不再是蘇聯國家凝聚力的源泉。

蘇聯解體的第一步也是最嚴重的一步是俄聯邦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俄羅斯主權宣言。宣言明確提出,與蘇聯法律相比,俄羅斯社會主義蘇維埃聯邦的法律擁有優先權。而這份文件的出臺其實是葉爾欽與戈巴契夫權力爭鬥的直接後果。

導致蘇聯解體的第二大力量便是外部勢力。西方一向對龐大的俄羅斯帝國感到恐懼,但又覬覦其自然資源。對於俄羅斯,西方利益在過去體現為擊敗這個對手,如今則是不讓俄羅斯發展到能夠充當對手的地步。

首先是裡根和老布希政府發起的軍備競賽。美國人深知蘇聯經濟實力因為冷戰而捉襟見肘,於是趁勢炮製了星球大戰的神話,力圖將蘇聯拉入新的軍備競賽,徹底拖垮蘇聯經濟,這一伎倆最後得逞;

其次是美國對沙特等產油國施加壓力,要求它們大幅增加全球石油產量,從而壓低這一對蘇聯經濟而言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原料價格。由於石油產量大增,油價迅速下跌,已與蘇聯石油開採的成本相當,導致蘇聯經濟一蹶不振,資金匱乏令莫斯科無法正常進口消費品,商店貨架空空,居民不滿情緒高漲;

第三是西方大國情報機關齊心協力,利用各種政治運動和非政府組織,在蘇聯成功組建了主要由知識分子構成的「第五縱隊」。蘇共中央宣傳部長雅科夫列夫提出實行民主化、公開性、多黨制和總統制等一系列全面政治改革建議。在他的推動下,幾乎所有媒體都落入了堅信社會政治體系需要改革的人手中。「改革鬥士」的言論充斥報端,如此一來,反感蘇聯終於成為佔主導地位的社會思潮。     

文章認為,埋葬蘇聯的第三大力量正是蘇聯人民自己。大部分蘇聯百姓,尤其是大城市居民,對所發生的一切盲目歡迎,還通過行動加以支持,全然不知道其實質,也沒有意識到後果。當時的人們疲於為生計奔波,並未意識到戈巴契夫和葉爾欽之間權力爭鬥的危害。套用匈牙利經濟學家卡爾瑙伊的話來說,「人們對國家未來的社會體制完全不屑一顧,對他們而言,囤積香腸似乎更加重要」,大家歡迎改變,認為資本主義就是商場裡應有盡有,而國家仍像社會主義制度那樣關心民眾福祉。但他們大錯特錯。蘇聯制度提供了最高水平的社會保障,賦予人們社會樂觀主義精神,這正是現今俄羅斯大多數公民所無法擁有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參考消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究竟誰才是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葉爾欽戰友給出答案
    疫情一過,戈氏就將恢復享受天倫之樂。很多網民幸災樂禍地表示,戈巴契夫是蘇聯解體的罪人。晚年生活悽慘,這是罪有應得。這話說得有些落石下井,畢竟戈氏已是遲暮老人,而且其退休之後並未移居海外,而是堅守在自己的祖國,繼續發揮自己的餘熱。對於蘇聯的解體,戈氏也一直感到痛心疾首,但拒絕承認這是自己的錯。
  • 蘇聯解體30年:俄羅斯人怎樣看蘇聯解體?
    1991年,蘇聯宣告解體,隨後出現了所謂「獨立國家國協」。整整30年過去了,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現在是怎樣一幅景象?俄羅斯人又如何看待蘇聯的解體呢?甚至為換幾個錢,蘇聯的一些家庭將自家醃製的泡菜拿到街頭兜售,而買商品排長隊更是非常普遍。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導,1992年有66%的俄羅斯人對蘇聯解體表示遺憾,勃列日涅夫時期的福利制度似乎仍在人們的心頭縈繞。那時俄羅斯老百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就是:「糟透了!」可見蘇聯解體之初俄羅斯社會的艱難處境。
  • ​郭松民 | 誰是蘇聯解體最大的受害者?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的蘇聯解體,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地緣政治事件,要詳盡而全面地分析導致蘇聯解體的各種原因,恐怕需要一本厚厚的學術專著,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夠勝任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對其中的一些具體原因進行分析。比如,在蘇聯的最後階段,俄羅斯民族主義的興起就是一個重要因素。
  • 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葉爾欽戰友的回答令人震驚
    誠然,雖然是戈巴契夫宣布蘇聯解體;但是,他退休之後並沒有移居海外,甚至都沒有給當前政府添加任何壓力,僅憑這一點戈巴契夫對蘇聯就沒有過多的虧欠。而且,對於蘇聯解體,戈巴契夫自己也表示很難接受這一事實,他也公開發文稱,蘇聯解體並不完全是自己的過錯。那麼蘇聯解體,到底是誰的錯呢?
  • 蘇聯解體誰是罪人?俄政治家:葉爾欽是第一責任人,卻很難清算
    1991年蘇聯集體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兩極格局下,蘇聯是唯一能夠和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二戰結束之後,雖然史達林模式積重難返,但是蘇聯還沒有到崩潰的地步。超級大國轟然倒塌,誰是罪人?一般人認為,戈巴契夫作為前蘇聯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葉爾欽則是推波助瀾者,也難辭其咎。
  • 蘇聯解體前,老將軍自殺殉國,參加過史達林格勒戰役
    不僅如此,蘇聯在冷戰時期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能夠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相抗衡,不過,在1991年那個冰冷的聖誕節,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卻倒下了,1991年12月25日,蘇聯宣布解體。對於蘇聯的突然解體,西方大為困惑,似乎並沒有準備接受這一切,不過開心的卻是那些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寡頭們,他們爭先恐後的肢解著這個曾經的巨人,絲毫不顧及這個國家此前曾創造的一切,就在這個超級巨人倒下的同時,有些人通過自殺永遠留在了蘇聯時期,他們包括的蘇聯內務部長鮑裡斯·普戈夫婦、蘇聯中央事務管理局局長尼古拉·克魯奇納。
  • 蘇聯解體後,強大的蘇聯軍隊去哪了?
    一個強大的國家最終以俄白烏三國於白俄羅斯別洛韋日籤署協議並向全世界宣布蘇聯解體而停留在了歷史的記憶之中,但此刻蘇聯那支在二戰中所向披靡,一直令美國都惶惶不安的強大軍隊,是什麼樣的命運呢?大廈將傾,軍隊分家成必然在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這三個蘇聯原始開創國籤訂協議決定解體後,首先就意味著其政治上的分家已經完成,但更大的問題是,偌大個蘇聯的巨額家產,解體後各國的分配繼承問題就顯得很難處理,其中最為敏感且具爭議的便是軍事力量的分配。
  • 蘇聯的解體和美國到底有什麼關係?
    蘇聯的解體和美國到底有沒有關係? 當然有關係,而且關係重大。甚至可以說美國是蘇聯解體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們對比一下二戰前後蘇聯的國際環境就知道了。 二戰以前,蘇聯(俄國)的主要外部敵人是誰?
  • 蘇聯解體後,這三個國家受益最大,都有誰?
    蘇聯崩潰於1991年12月25日,當克裡姆林宮上的蘇聯旗子降落時,世界將走向另一個軌道,可以說,蘇聯的解體極大地影響到了世界的後續發展。在蘇聯解體後,有三個國家受益最大,如今個個都是世界上的頂尖大國,實力強悍。都有誰呢?
  • 蘇聯註定解體?若當初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合體能重現蘇聯榮光嗎?
    由於繼承了在繼承了蘇聯絕大多數遺產的同時,也繼承了西方國家對蘇聯的仇恨,所以沒有了蘇聯資本的俄羅斯在西方國家圍追堵截下越發艱難的情況下,對蘇聯的懷念之情也越來越強烈,一年一度的紅場閱兵無疑就表達了俄羅斯對蘇聯的思念之情。
  • 戈巴契夫透露,誰才是導致蘇聯解體的罪人
    2019年11月9日,為慶祝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德國《明鏡》周刊付費採訪了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面對德國媒體,今年88歲的戈巴契夫再次談起他的「新思維」,追憶往事,戈老希望媒體將他的話轉告各國民眾——他想讓大家知道,究竟誰該為蘇聯的解體承擔責任。
  • 葉爾欽為何一定要讓蘇聯解體,而不願當蘇聯領導人?
    蘇聯成立於1922年,它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曾幾何時,蘇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廣的國家,也是唯一能和美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然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蘇聯國內由於體制僵化,經濟蕭條,使得社會動蕩不安。戈巴契夫的改革不僅沒能挽救大廈將傾的蘇聯,甚至將蘇聯推向了深淵。
  • 周有光:蘇聯大清洗與蘇聯解體
    蘇聯早期來華的重要人物,除一二例外,都被殺害。越飛,蘇聯駐華代表,1923年籤訂國共合作的《孫文越飛宣言》,被迫自殺。達夫強,接替越飛任駐華代表,1938年被處死。楊明齋,山東人,十月革命加人俄共,1925年帶領第一批留學生赴蘇,1938年被處死。加拉罕,1923年蘇聯駐華大使,1937年被處死。鮑羅廷,蘇聯駐國民黨總代表,1951年死於流放。
  • 蘇聯解體後,來自各個加盟國的士兵們是怎麼被分配國籍的?
    蘇聯解體之後,關於士兵們的國籍問題,是通過各個加盟國領導人的統一協商,決定讓軍人們自主選擇國籍,可以選擇服役地的國籍也可以選擇退伍回到家鄉。但是因為蘇聯解體涉及到諸多問題,在解體之後關於財產分配以及人員流動上存在很多的問題。
  • 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軍備競賽,真把蘇聯拖垮了而導致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後,關於蘇聯的歷史文章很多,有人說蘇聯解體原因有很多因素,其中有一條就是與美國軍備競賽,讓蘇聯大傷元氣,最終拖垮了蘇聯。有些大V寫的文章甚至舉的數據,某科上都有記載。那麼蘇聯最終垮掉,真的與蘇美之間的軍備競賽有關嗎?
  • 戈巴契夫宣布蘇聯解體,他是蘇聯的罪人嗎?看看晚年的他怎麼說
    戈巴契夫宣布蘇聯解體,他是蘇聯的罪人嗎?看看晚年的他怎麼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的人民都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好不容易熬到了戰爭結束,以為能過幾天安生日子了,但是這國際形勢卻沒有變得特別好,反而換了一種形式的對戰,各國剛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正是要休養生息的時候,然而有兩個超級大國卻不消停了。
  • 為什麼解體後的蘇聯,卻比蘇聯所有國家強了很多
    首先,蘇聯解體並不是國內多數認為的分裂。而是經濟和總體實力最好的主體三國不想拖著蘇聯這個累贅帶著一幫窮兄弟玩了。倒是其他一堆加盟共和國依依不捨的拖到了最後。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即使在蘇聯時期在聯合國也是一直有獨立席位的。特別是蘇聯的絕對主體和創造者俄羅斯一直保持完整。
  • 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為何沒對中國下手?
    "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這是俄羅斯總統普京說過的一句話,的確蘇聯如果還是那個超級大國,或許美國也不會在全世界那麼囂張跋扈了,但是蘇聯的解體在俄羅斯全體民眾的眼裡已經成為了不可避免的
  • 蘇聯解體時有9艘航母被瓜分,俄羅斯有一艘,其餘的被誰所得?
    導語:蘇聯解體時有9艘航母被瓜分,俄羅斯有一艘,其餘的被誰所得?航母是增強海軍實力的重量級武器裝備,能有一艘航母意味著海軍實力也會有所增強。如今美國擁有的航母數量最多,而俄羅斯只有一艘。其實在蘇聯時期,俄羅斯擁有航母的數量也是相當多的,只是蘇聯解體後,經濟崩盤,不得不把當時擁有的武器裝備售賣出去。蘇聯時期擁有的9艘航母,有的被烏克蘭繼承了,有的賣出去給別的國家,也有的被當成廢鐵賣了出去,如今俄羅斯只剩下一艘航母。我們知道一艘航母的造價非常高,而俄羅斯曾經花費重金打造的航母最終的命運卻不盡相同。這些航母最終的命運都是怎麼樣的呢?
  • 蘇聯和南斯拉夫都解體了,為何卻無法解體中國呢?原因很簡單
    從世界歷史來看,毀滅或者打擊一個國家最好的方式,並不是簡單的戰爭打敗,而最強的方式,那是直接使得國家解體,四分五裂,這樣就徹底削弱,一蹶不振了。 最典型西方幹倒蘇聯和南斯拉夫就是如此,直接讓蘇聯解體,直接讓南斯拉夫解體,蘇聯分成15個國家,南斯拉夫分成7個國家,徹底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