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專業人才評職稱可以走「直通車」 2020年17人直接獲得正高...

2021-01-08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記者 魯哲)民營企業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評高級職稱可以走「直通車」。記者5日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2020年由上海市職稱公共服務平臺組織推薦的34名高層次技術人才,經評審17人直接取得正高級職稱。

圖片來源:東方IC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部門介紹,《關於完善本市科技創新領域專業技術職稱評聘工作的實施細則》明確:對本市企事業單位引進的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5年內,根據其學歷、學術及專業技術水平,可比照國內同類人員直接申報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此之謂「直通車」。

市委市政府《上海市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意見》提出:對業績貢獻突出的民營企業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允許通過「直通車」破格申報高級職稱。符合「直通車」的條件,是指獲得直接申報高級職稱的資格;能否獲得相應的職稱,還需和正常路徑申報的人才一樣接受評審專家的審核。

2020年,由上海市職稱公共服務平臺組織推薦的34名高層次技術人才,經過本市有關高評委專家在學術技術水平、業績貢獻能力方面的嚴格評審,基本都取得高級職稱,其中有17人直接取得正高級職稱。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部門介紹,這些人才大多來自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領域,有豐富的專業技術從業經驗,不少獲得省部級獎項及各類發明專利,有的還在行業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浦東新區人才交流中心推薦的海歸李博士,是上海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在專業領域內有不少創新及產業化成果,其領導開發的部分產品為國內首創;奉賢區人才服務中心推薦的某知名文具公司資深研究員郭博士,長期研究制筆新型核心材料,授權發明專利5項,經專家評審,直接通過正高級工程師評審。

2021年,市職稱公共服務平臺將進一步加大在民營企業中關於職稱直通車的宣傳,挖掘、吸引、集聚更多的高層次人才。

相關焦點

  • 「鄉醫」老宋喜評正高職稱
    11月14日,在肥城市安臨站鎮衛生院,剛剛獲評高級職稱的門診大夫宋其同對記者說,自己比原來幹勁更足了。  高級職稱一直是老宋的「心病」。他紮根基層38年,但由於衛生院的規模一直達不到設置正高級崗位的標準,2003年就評上副高職稱的老宋,遲遲評不上也聘不上正高級職稱。  「我有很多在大醫院工作的同學,他們早就評上了高級職稱,心裡多少有些不平衡。
  • 4位農民評上正高職稱!他們來頭不小→
    來源:經濟日報農民也能評正高職稱了!最近,浙江的農業正高級職稱評審會結果出爐。全省109名新晉農業正高級職稱人員中,有4名農民「榜上有名」。注意了,這4人的職業就是農民,也被稱為「新型職業農民」。正高職稱也是實實在在的國家認定的專業職稱。
  • 4位農民評上了正高職稱,憑啥
    從2012年首次提出「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至今,我國已有超過1500萬新型職業農民。他們是怎麼評上正高的?什麼標準才能讓農民也能評上正高呢?總臺央廣記者周益帆採訪到了這四位正高職稱農民中的一位——婁建英。
  • 4位農民評上了正高職稱,憑啥→
    從2012年首次提出「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至今,我國已有超過1500萬新型職業農民。他們是怎麼評上正高的?什麼標準才能讓農民也能評上正高呢?總臺央廣記者周益帆採訪到了這四位正高職稱農民中的一位——婁建英。
  • 4位農民評上了正高職稱 他們是怎麼評上的?
    4位農民評上了正高職稱,憑啥→最近,浙江省農業正高職稱評審會結果出爐,在全省109名新晉農業正高職稱人員中,有4位身份很不尋常。因為他們的職業都是農民,是浙江省首批正高職稱的農民。這四位分別是薄永明、婁建英、馬亞平、麻劍雄。他們分別在蔬菜、畜牧、種子、茶葉種植領域深耕多年,也被稱作「新型職業農民」。
  • 4位農民評上了正高職稱 憑啥?
    從2012年首次提出「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至今,我國已有超過1500萬新型職業農民。他們是怎麼評上正高的?什麼標準才能讓農民也能評上正高呢?總臺央廣記者周益帆採訪到了這四位正高職稱農民中的一位——婁建英。
  • 4位浙江農民獲評正高職稱
    浙江在線7月1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許雅文 通訊員 高曉曉) 正高職稱農民來了!7月14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由該廳主持的農業正高職稱評審會結果已經出爐,在全省109名新晉農業正高職稱人員中,4位職業農民——薄永明、婁建英、馬亞平、麻劍雄榜上有名,他們也是浙江歷史上首批具有正高職稱的農民。
  • 自己評上正高職稱,卻對職稱制度深惡痛絕
    有一教師朋友說他的一位同事,已經評上了正高級職稱,但他卻對職稱制度深惡痛絕。很多網友認為,評上了正高職稱還說職稱制度不好的人不真誠。用我們當地的一句俗話叫「吃了柿子甩皮」,意思是自己在某事上得了好處還故意說這事不好。
  • 不拘一格評價人才 農民晉升正高職稱
    「這些『土專家』『田秀才』或許沒有高學歷,也沒有發表論文,但他們的專業能力得到了業界認可,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傑出代表。」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人事處處長吳新民介紹,浙江打破唯學歷、唯論文、唯項目評價體系,希望通過職稱評定讓職業農民生活更有奔頭,也為吸引、培養農業人才提供新路徑。
  • 「藍領」也能評職稱了,技能人才可直接「跳級」申報高級職稱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今後將貫通領域擴大為工程、農業、藝術、體育、工藝美術、文物博物、實驗技術、技工院校教師等職稱系列。
  • 浙江4位農民評上正高職稱,有網友說:憑啥?其實這才是尊重人才
    原來,浙江省農業正高職稱評審會的結果出爐了,在披露的評審結果中有4個人的身份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薄永明、婁建英、馬亞平、麻劍雄四位在蔬菜、畜牧、種植等領域有豐富種植、養殖經驗的農民成為了浙江省首批正高職稱的農民。
  • 浙江四位農民獲評正高職稱 正高級農藝師婁建英:職稱再高還是要把...
    從2012年首次提出「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至今,我國已有超過1500萬「新型職業農民」。不過儘管如此,正高職稱的農民還是讓大家感覺很新鮮。那麼,他們是怎麼評上正高職稱的?什麼標準讓農民也能評上正高呢?總臺央廣記者採訪到了這四位正高職稱農民中的一位——婁建英。
  • 職稱評審|2020年度質量工程(高級)、工程技術(正高)、經濟專業(正...
    根據省高評委通知要求及我市職稱評審工作安排,我市2020年度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專業(高級)、質量工程(高級)、工程技術(正高)、經濟專業(正高)職稱評審申報開始啦!友情提醒專業技術人員請及時通過威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網站-「服務直通車」-「職稱評審」欄目查看申報通知,並按要求登錄「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服務平臺」填報,並按具體通知要求進行材料報送,逾期不予受理。
  • 當你還在抱怨副高職稱難評時,別人已評上正高了,差距不是一般大
    今天看到有位老師發布了所在市2020年中小學教師正高級職稱人員名單,公布的七位老師都是一線小學、初中、高中的老師,工作年限21年至36年不等,這些一線教師通過層層篩選細細考核憑藉真才實學獲得正高職稱。目前正是各地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評審時期,有的正在忙碌準備上交材料,有的已經交評焦慮等待結果,但無一例外包括沒有參評或今後要參評的都是抱怨副高職稱難評,就更不用說正高職稱了,甚至很多老師早就放棄了。
  • 達到工作年限,沒有評初級職稱直接評中級職稱,要怎麼辦?
    說到職稱,很多人其實並不明白職稱到底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如何評職稱?其實呢?小編一直也對此不是很清楚。在大學的時候曾經聽說「大學教授是到一定年齡就自動給予職稱的」,那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探討下職稱評審真的很容易嗎?
  • 41歲普通老師是如何逆襲評上正高職稱的?你41歲時是什麼職稱?
    一個毫無背景的普通老師,甚至可以說基礎條件一點也不突出的老師,卻在幾十個副高老師中脫穎而出,率先晉升為正高職稱。在全校幾十個副高教師中,他的資歷淺,年紀輕,但偏偏他成了職稱改革的最先受益者。他是如何做到逆襲評上正高職稱的呢?他工資待遇到底會增加多少呢?
  • 浙江省公布新晉農業正高職稱人員名單,溫州有了首位正高職稱「職業...
    日前,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了2020年度農業正高級職稱資格評審通過人員名單。其中,104人具有正高級農藝師、正高級畜牧師、正高級獸醫師、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職務任職資格,5人具有正高級工程師職務任職資格。
  • 種菜養兔能評正高職稱,浙江四位職業農民喜獲殊榮,書寫浙江農民...
    種菜養兔做得好,照樣能評正高職稱,退休享受高薪待遇。7月15日,省農業農村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了本年度農業正高級職稱資格評審通過人員名單。農民評上正高職稱,是近年來浙江大力培養鄉村振興人才的新成果。2017年,浙江首次放開職業農民參評副高,截至目前已經評出154名副高職稱的職業農民。在國家下放農業正高職稱評審權限後,今年3月,浙江又為農民打開了正高職稱的大門,明確規定,除涉農事業單位、科研院所人員外,職業農民也可參評。在此次農業正高職稱評審中,共有8位農民報名參評。
  • 4位農民評上了正高職稱,他們憑的啥→|來聽新聞 - 農視網
    2020年 7月19日 星期日庚子鼠年五月廿八最近,浙江省農業正高職稱評審會結果出爐,在全省109名新晉農業正高職稱人員中,有4位身份很不尋常。因為他們的職業都是農民,是浙江省首批正高職稱的農民。
  • 「武漢工匠」每位獲獎30萬 直報正高職稱等待遇同步到位
    「武漢工匠」每位獲獎30萬 直報正高職稱等待遇同步到位 2020-01-17 09:04:00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