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斷片後會說真話嗎?
喝酒「斷片」與「酒後吐真言」沒有直接關係,都是並行的醉酒反應或行為。
喝酒「斷片」是長期記憶受酒精抑制
很多人都有喝酒斷片的經歷。
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知道,記憶可以分為瞬時記憶,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我們所經歷的事幾乎都會通過感官輸入腦內形成瞬時或短期記憶,而能在時後回憶起來的長期記憶卻沒有那麼多。
這是因為,只有經過一個稱為海馬的腦區的加工,短期記憶才能形成長期記憶,就如同存入電腦硬碟的信息,才會被調閱。
由短期記憶形成長期記憶的過程稱為長程記憶增強。
我們知道,酒精對大腦具有全方位的抑制效應。
不同腦區對酒精抑制的耐受性不同。
其中,負責長程記憶增強的海馬區神經元通常在酒精濃度達到和超過0.15%時才會受抑制。
因此,喝酒斷片是酒精對大腦海馬抑制的結果,通常發生在中度醉酒以上的水平。
「酒後吐真言」
「酒後吐真言」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醒酒後經常後悔酒後某些不該說的話。
酒後「衝口而出」,在正常理智狀態下不會說的話,就是人們說的「酒後所吐的真言」。
我們的大腦是由很多腦迴路來共同完成複雜的功能。
這些迴路中「上遊」和「下遊」的腦區可以互相抑制或增強。
我們的意識、決策中樞位於大腦額葉,受很多腦區多種信號輸入協同控制。
酒後某些神經元受抑制就會破壞大腦正常的決策系統,結果很多腦功能區失去了正常的協調和控制,表現出許多行為異常。
這就是醉酒會醜態百出的原因。
其中,酒後會做出在常態下不會做的事,顯得特別「勇敢」或者「魯莽」,這就是所謂的「酒壯慫人膽」或「酒壯英雄膽」——兩者等價。
同樣的,很多平常不會說出的話也失去控制而衝口而出,這些話在聽者往往就是所謂的「真話」。
由於決策系統涉及很多腦區和神經元,它們對酒精的耐受性存在差異。
不同水平的BAC都會對決策系統產生影響,產生各種「醉酒」行為,其中就包括「吐真言」。
從話多到「吐真言」,不同醉酒水平的影響更寬泛,而不像酒後斷片那樣有一個明確的BAC閾值。
因此,酒後斷片與酒後吐真言是醉酒的兩種並行的狀態,兩者之間沒有直接相關性,更沒有因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