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賽季是中國足協推行U23政策的第四個年頭,從第一階段前兩輪來看,之前幾個賽季經歷過各種亂象的U23球員使用情況趨於穩定,獲得更多機會的中超「後浪」成長喜人。
重慶小將楊帥首輪攻破國安球門。圖/視覺中國
數據作證
前兩輪各項指標超同期
按照中國足協規定,本賽季中超聯賽依然為每場比賽必須有1名U23球員始終在場。在已經結束的前兩輪比賽裡,各中超球隊正在讓年輕球員們肩負起重任。
首輪比賽,U23球員出場人次37人,其中首發24人,總計出場時間2178分鐘。2019賽季首輪,U23球員出場人次28人,僅有12人首發,總計出場時間為1081分鐘。第二輪聯賽,U23球員的出場時間再次增加,達到2192分鐘,出場人次38人,首發出場22人。這一數據同樣高於2019賽季同期,當時U23球員僅有25人出場,12人首發,總出場時間為1004分鐘。
出場時間、總人次、首發人次等方面的顯著提高,足以證明U23球員正在獲得更多機會。在圈內人士看來,出現這種現象與今年中超的特殊性不無關係:「由於政策原因,很多球隊的外援都錯過了備戰期。缺少外援的情況下,年輕球員的表現更容易受到教練團隊的注意。另外,經過前幾年成績至上、投入至上的時期後,不少球隊已經開始沉下心培養年輕球員,主動尋求更新換代。」
廣州恆大與大連人是今年中超更新陣容的代表,卡納瓦羅開賽前就表示,本賽季的一大任務就是「降低球隊的平均年齡」。大連人則從中超平均年齡最大的球隊變身最年輕的球隊,首輪比賽他們首發名單有3名U23球員,為各隊之首。主教練貝尼特斯強調:「我們要給年輕人更多時間,他們是中國足球的未來。」
廣州恆大U23球員楊立瑜表現亮眼。圖/視覺中國
亂象不再
應付政策變身戰術調整
在U23政策一路走來的四個賽季裡,曾經出現過不少亂象,令人欣慰的是,這些亂象在2020賽季的中超賽場上已大幅減少。
去年中超賽場上出現的諸多關於U23的「神操作」受到外界詬病:天津天海的門將馬鎮替補出任前鋒,4分鐘後又被另一名U23小將換下;河南建業的U23球員楊國元在對陣江蘇蘇寧與北京人和時經歷了兩次開場即被換下,兩次換人分別出現在2分12秒和1分30秒;天海小將文俊傑第15輪首發出場15秒就被換下,創下中超球員最快被換下和最短出場時間紀錄。
從2017賽季正式開始實行U23政策以來,中國足協幾乎每個賽季都會對這一政策進行調整,2018賽季實行的U23球員上場人次與外援上場人數掛鈎,更是讓各隊將年輕球員的出場安排做成了算術題。2019賽季的前15輪被認為是亂象頂峰,直到中國足協從第16輪起將政策調整為每場比賽場上的U23球員始終不少於1名,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才被遏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中赫國安與武漢卓爾的第二輪比賽裡,武漢主帥何塞在第69分鐘用U23門將王智峰換下主力守門員董春雨。與以往應付政策的換人不同,王智峰的上場並非僅是滿足U23需要,何塞希望通過其他10個位置經驗豐富的球員來挽回敗局。國安隊在該場比賽後半段確實踢得艱難,王智峰在門前的沉穩表現也得到了認可。應付變為戰術,或許是今年U23給球迷們留下的又一個深刻印象。
小將郭全博坐穩國安主力門將位置。圖/視覺中國
把握機會
多名年輕球員表現亮眼
獲得更多出場時間和成長空間的U23們在本賽季前兩輪也均交出了不錯答卷,他們中的亮點不僅是首輪攻破北京國安球門的重慶小將楊帥,廣州恆大的楊立瑜、重慶當代的尹聰耀、大連人的童磊、河南建業的馮博軒、山東魯能的郭田雨和北京國安的郭全博等,也都有著令人認可的表現。初登職業賽場的深圳佳兆業U21小將徐浩峰也有著不俗表現。
在聯賽助攻榜上,楊立瑜和童磊各有兩次助攻,與他們並列榜首的是伊沃(河南建業)與莫伊塞斯(山東魯能),兩名年輕球員因此被球迷戲稱為「最強輔助」。馮博軒與尹聰耀各有1次助攻,年輕的高中鋒郭田雨雖然在進球和助攻榜上尚無數據,但魯能首戰逆轉大連人,郭田雨功不可沒。
北京國安隊在U23球員方面則喜憂參半,小將郭全博逆襲歸來,憑藉自己的表現坐穩球隊主力門將位置。被譽為最強U23的張玉寧尚未出彩:因為楊帆意外染紅,他首輪比賽踢了29分鐘就被于洋換下;次輪對陣武漢卓爾,張玉寧未進入首發名單,第78分鐘才替補登場,兩場比賽共出場41分鐘。隨著阿蘭的加盟,國安隊本賽季中前場的競爭更為激烈,目前的困難模式也已成為張玉寧成長道路上一道重要關卡。
新京報記者 周蕭
編輯 王希翀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