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3政策的第四年 年輕球員不再是「拖油瓶」

2020-12-17 騰訊網

轉眼間,2020賽季中超第一階段的比賽已經過半,不少年輕球員的發揮十分引人注目,23歲的童磊和楊立瑜躋身助攻榜前列,23歲的馮博軒和21歲的徐浩峰坐穩球隊主力,21歲的郭田雨絕殺恆大,20歲的周俊辰成為黃海大腿,而朱辰傑更是已經成為上海申花不可或缺的核心球員。

2020賽季中超助攻榜(截至8月26日)

新賽季的中超聯賽,年輕球員在各自球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無論上場時間還是場上表現,相比前幾年都有了很大提升。U23新政的第四年,年輕球員終於不再是「拖油瓶」。

時間回到2017年1月15日,足協關於新賽季中超的一紙新政就像一顆重磅炸彈一樣從天而降,這裡面除了外援上場人數由4人降為3人外,更引人注目的是規定18人名單中必須有2名U23球員,其中1人必須首發,對於這一點,我們一般稱之為「U23新政」。

「U23新政」頒發後,不少球隊慌了手腳,很多從技術、身體以及經驗上還不足以應付中超聯賽的年輕人被趕鴨子上架,也毫無意外地成為場上最薄弱一環,成為對手針對的突破口,於是U23球員不到半場早早被換下甚至在開場還沒觸球就被換下的場景在中國足壇輪番上映。

接下來,U23政策幾度變化,日積月累下年輕球員終於不再是「拖油瓶」,他們也終於在球隊中站穩腳跟。而這一切,當然不只是時間的力量。

段劉愚的進步令人欣喜

首先,U23政策的更新換代。任何一個新生事物在萌發之初都是不完美的,U23新政也不例外。最初的新政只要求有一名U23球員登場即可,這就給了很多球隊可操作的空間。於是很多球隊就犧牲換人名額,早早把U23球員換下,從而完成應付新政。鑑於這種形式,中國足協立刻對新政進行了改革要求U23球員除了確定要有一人首發之外,每場上場人次還要與外援人次相同。然而這一新政降低了比賽的精彩程度,更對主教練的排兵布陣造成很大影響,很多善於用換人來改變場上局勢的教練常常因此而受到掣肘,甚至不少球隊為了避免極端情況的出現,在替補席上需要場場帶上一名U23門將。更為關鍵的是,2.0版本的新政依舊只規定了上場人數,而沒有限制上場時間。

現在的U23政策顯然更加科學,球隊只需要保證在場上始終至少有一名U23球員即可。這就既給年輕球員提供了上場時間,也給教練的排兵布陣留足了空間,更避免了部分教練採取應付性換人。

第二,不同時期的球員人數儲備和質量不同。在「U23新政」實施之初,適齡的U23主要為1994-1996年齡段球員,1994年和1996年都是偶數年,球員基數本來就小,1995年齡段雖然是全運年齡段,但相比現在的適齡球員1997一代在球員數量上仍有不小的差距,因為1997一代恰逢奧運年齡段。再加上很多卓有遠見的俱樂部,在看到U23政策極有可能持續一段很長時間後,「就坡下驢」,著手培養21歲以下甚至是更小的球員。

也正因為這樣,即使是在2017和2018兩年,不少1997一代的球員便成為各球隊的主要U23人選,比如張源、曹永競、黃紫昌、胡靖航、楊立瑜、黃政宇、陳彬彬和更年輕的朱辰傑、劉若釩等。這些球員恰恰是現在主要的U23球員,在新政的扶持下,他們已經累積了足夠的比賽經驗,到現在打得風生水起也是水到渠成。

劉洋入選中國國家隊

不要小看比賽經驗的積累,實際上鑑於中國傳統青訓對球員基本功的重視,這些能進入一隊的年輕球員在足球基本技術方面都是相當過硬的,但因為高質量比賽的欠缺,他們在比賽中面臨高強度的對抗無法發揮出自己在訓練中的水平。就像段劉愚一樣,在剛剛登上中超舞臺時,表現也是不盡如人意,常常被主教練提早換下,但在適應了中超的對抗和節奏後,自己的小技術和傳球能力便開始在比賽中發揮威力,也漸漸在球隊站穩腳跟。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球隊更新換代的需要。進入2020年,1985、1987甚至1989一代的球員已經進入職業生涯暮年,不少球隊主力陣容年齡架構偏大,已經到了不得不進行更新換代的時刻。比如上個賽季的廣州恆大、本賽季的大連人和重慶當代等隊都給了年輕球員足夠的比賽機會,再加上今年特殊的賽制,年輕球員也被給予了更多的包容,從而更好地展現自己的實力。

大連人主力右後衛童磊

2019年的亞洲杯,國足23人參賽名單28.7歲的平均年齡,位居24支球隊的首位,球隊的更新換代迫在眉睫。隨著U23政策的實施,韋世豪、劉洋、朱辰傑等年輕球員先後進入國家隊,而現在更多的年輕「後浪」們也開始嶄露頭角,從這個角度來說,U23政策無疑達到了培養年輕球員的初衷。誠然U23政策依然存在弊端,年輕球員的發揮也還不穩定,但我們要擁有一顆包容的心去看待這一切,正如大連人主教練貝尼特斯所說的那樣,「我們要給年輕人更多時間,他們是中國足球的未來」。

相關焦點

  • 郭田雨、童磊新人輩出,U23球員已不再是「拖油瓶」
    U23新政的第四年,年輕球員終於不再是「拖油瓶」。時間回到2017年1月15日,足協關於新賽季中超的一紙新政就像一顆重磅炸彈一樣從天而降,這裡面除了外援上場人數由4人降為3人外,更引人注目的是規定18人名單中必須有2名U23球員,其中1人必須首發,對於這一點,我們一般稱之為「U23新政」。
  • 中超u23政策繼續?揠苗助長害死人!
    回顧這幾年的中超u23政策,我們保證了他們的上場時間,讓他們踢上了球,但是他們還是這樣的表現。我們是否可以反思一下?揠苗助長真的害死人啊。害死那些當打之年卻因為政策無法上場的球員上賽季我們就可以看到這種現象,許多有實力的球員,明明在當打之年,實力狀態鼎盛時期,卻需要與外援,與球隊的其他小夥子們競爭上場。今年尤其明顯,像山東魯能的周海濱,上賽季為球隊打進了4粒進球1個助攻,但是新賽季卻在為進入球隊大名單踢球而苦苦掙扎。
  • U23政策需要改變!國內外小將的差距為何巨大?
    尤其是我國足球的u23政策,但是本來是利好政策,可是卻逐漸變味了,其中有太多需要改變。說起u23政策,小編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就在13年那個賽季當時低年齡球員素質低下,稍好一點的也因為年紀太小實力不足服眾,俱樂部不給提供上場時間,球員們也沒有大賽經驗導致了一個惡性循環。很多人當時意識到了這種情況如果一直持續下去未來中國足球將會迎來斷層,所以u23政策就應運而生了。
  • U23政策真的需要改變!國內外小將的差距為何巨大?
    尤其是我國足球的u23政策,但是本來是利好政策,可是卻逐漸變味了,其中有太多需要改變。 說起u23政策,小編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就在13年那個賽季,當時金元足球發展飛速,俱樂部都憑藉著各自的功勳老將把持著首發位,而當時國內很多年輕小將,並沒有什麼出場時間。
  • U23隊踢中乙能夠拯救中國足球的年輕一代嗎?
    為不打擊中乙投資人的積極性,參加中乙的中超u23隊將不能衝甲,但相互間計算積分,成績差者降級至U23聯賽,而U23聯賽中成績達到準入標準後則升入中乙。截圖於新浪體育不少業內人士人對於此項政策頗為讚賞,他們認為中乙聯賽強度更大、競爭更激烈,有利於年輕球員的成長。
  • U23政策的第四個年頭,中超「後浪」成長喜人
    2020賽季是中國足協推行U23政策的第四個年頭,從第一階段前兩輪來看,之前幾個賽季經歷過各種亂象的U23球員使用情況趨於穩定,獲得更多機會的中超「後浪」成長喜人。
  • U23政策的第四個年頭,中超「後浪」成長喜人
    2020賽季是中國足協推行U23政策的第四個年頭,從第一階段前兩輪來看,之前幾個賽季經歷過各種亂象的U23球員使用情況趨於穩定,獲得更多機會的中超「後浪」成長喜人。在圈內人士看來,出現這種現象與今年中超的特殊性不無關係:「由於政策原因,很多球隊的外援都錯過了備戰期。缺少外援的情況下,年輕球員的表現更容易受到教練團隊的注意。另外,經過前幾年成績至上、投入至上的時期後,不少球隊已經開始沉下心培養年輕球員,主動尋求更新換代。」廣州恆大與大連人是今年中超更新陣容的代表,卡納瓦羅開賽前就表示,本賽季的一大任務就是「降低球隊的平均年齡」。
  • 王大雷領銜+4名U23球員首發!球迷心態炸了!可惜雙方全華班
    足協杯山東魯能與大連人的比賽即將開始,賽前雙方公布了首發大名單,兩隊一共派出9名U23球員,全華班陣容考驗年輕隊員的賽場能力。本場比賽的主裁判是來自北京足協的馬力,VAR裁判是北體大的艾堃。)、39號宋龍;替補陣容:1號李冠希(u23)、3號劉軍帥、9號佩萊、17號吳興涵、18號韓鎔澤、23號格德斯、27號吳雷(u23)、33號金敬道、34號黃聰(u23)、36號段劉愚(u23)、40號藺國玉(u23)、41號孫啟航(u21臨)大連人方面:3號單鵬飛、4
  • 國奧再演悲劇,U23政策何去何從?
    國奧又一次無緣奧運決賽,讓近幾年推行的U23政策再度遭受非議。U23政策到底是促進了年輕球員的成長,還是讓他們裹足不前?未來,對年輕球員的幫助如何才能長遠地起到作用?早在2016年於巴林舉行的亞青賽上,1997年齡段這支隊伍,就敗給澳大利亞隊和塔吉克斯坦隊,最後打平烏茲別克斯坦隊,2負1平小組賽都未出線。和過去幾屆國奧隊相比,這支隊伍得到了很多支持。孫繼海和邵佳一兩位國足名宿組隊,足協還計劃讓球隊參加德國的第四級別聯賽得到系統的鍛鍊,只可惜因為多種原因,計劃並沒有兌現。
  • 本賽季中超五位最強U23
    但是可不能忽略新一年在中超賽場上面的年輕血液,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中超本賽季實力最強的五名u23球員。第五名段劉愚98年出生的段劉愚司職中場,他的出身跟下面幾位都不太一樣。前面幾位都是從小就開始接觸職業足球,而段劉愚則是一名從校園足球走出來的職業球員。2015還在讀高二的段劉愚憑藉其優秀的發揮被球探發掘,隨後,山東魯能以100w的培訓費將其籤下,這才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
  • 中超U23政策將做調整後繼續執行
    一些媒體都說請大牌外援阻止了中國球員的發展,那是無稽之談.國外知名俱樂部哪家不引進世界最佳球員?且本國足球因此而退步了?只有和高手過招,才是提升能力的唯一選擇.上港外援在中超可以排名了.但武磊任然能保持隊中主力,且榮膺中超最佳射手嗎?
  • 2020賽季,中超U23球員數據大盤點
    本賽季中超,既有進球又有助攻的u23球員僅有三人,分別是進球和助攻最多的張玉寧,6球4助攻。其餘包括郭田雨4球1助攻,段劉愚3球2助攻。
  • 3年的U23政策,換來的卻是國奧3連敗,U23政策真的有用嗎?
    其實足協早已在3年前就已經開始為東京奧運會做準備了,2017年足協正式頒布了U23政策,年輕球員開始登上了頂級聯賽的舞臺,但能成為球隊主力的年輕球員少之又少,很多都是上場後馬上被換下,而這對年輕球員在心態上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他們將會更加的不自信,更加的不敢在場上做動作,生怕出現失誤被教練早早換下。
  • 中國足球最強年輕球員陣容,現役U23甘拜下風
    2006年之後,中國足球逐漸走向低谷,足球人才出現斷檔,曾經的黃金一代,超白金一代好久沒有出現,年輕球員越來越難在中超聯賽獲得出場機會,足協不得不推出了U23政策,強制俱樂部使用年輕球員。於是更多的U23球員在聯賽中亮相,優秀球員的確獲得了更多時間,但也有些年輕球員只獲得了幾分鐘的時間,U23政策更多的成為了笑柄。足協多次調整U23政策,才最終讓球員能夠獲得穩定的出場時間。球員23歲,在五大聯賽應該早已經功成名就,就連我們也有很多本土球員在這個年齡成為國家隊主力,而現在卻只能靠政策獲得機會。
  • U23政策,足協與俱樂部之間的博弈
    足協出臺U23政策的目的和初衷在於讓隊員們在聯賽中得到更多鍛鍊,儘快提高水平,以便在各級國字號球隊在國際大賽中取得更好成績,但這與俱樂部投資人的初衷是相悖的,投資人投資足球是逐利行為,尤其是豪門球隊,他要的是球隊能馬上出成績,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來培養年輕球員。足協與俱樂部之間的博弈就此「拉開大幕」。
  • U23政策,足協與俱樂部之間的博弈
    2017賽季,中超聯賽開始實施U23政策,即中超球隊報名的十八人名單中,必須有兩名U23以下球員,其中必須有一人為首發。足協出臺U23政策的目的和初衷在於讓隊員們在聯賽中得到更多鍛鍊,儘快提高水平,以便在各級國字號球隊在國際大賽中取得更好成績,但這與俱樂部投資人的初衷是相悖的,投資人投資足球是逐利行為,尤其是豪門球隊,他要的是球隊能馬上出成績,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來培養年輕球員。
  • 恆大新星表決心:不會受U23政策影響,用全力爭取每一次登場機會
    對於即將到來的acl正賽的比賽時間也只剩下不到10天,超級霸主的廣州恆大海外拉練的所有的比賽已經結束了,但是,專機抵達廣州,新賽季的關注「鄭智接班人」作為徐新也表達了自己的決心,94年出生的他已經「u23選手」的身份和離別,新賽季來說,這個人是協會的新政的「保護」出場時間可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 足球專家:外教曾給中國足協建議,並非刻意保護U23,而是這點
    目前的中國足球協會在青少年球員的培養非常重要的關心,因此孩子們可以進行足球足球學校設立以外,也參與頂級聯賽中,年輕的選手可以獲得更多的上場機會,根據此前足協公布的新賽季政策,與外援人數相同的球員出現在U23,意味著在大部分比賽中,至少有4名年輕球員參加比賽並得到訓練機會。
  • 中超開賽五輪小結,最佳球員/最佳U23/最佳陣容大盤點
    在這5輪賽事裡面,既有像大連人童磊、廣州富力韓佳奇這樣一鳴驚人年輕小將,也有像朱辰傑、韋世豪這樣逐漸成為球隊支柱的年輕人。小結2020賽季中超前5輪,看看我的選擇跟你有沒有相似的。最佳球員:韋世豪(廣州恆大)這位極具個性和特點的球員在本賽季迎來個人職業生涯的爆發。4次首發5次出場貢獻6個進球,揭幕戰面對申花包辦兩個進球、對陣深足的首開紀錄,這6個進球有體現跑位和意識的搶點,也有反擊中過人擺脫後的進球。
  • 1月9日亞青賽:中國u23 vs 韓國u23
    004 亞青賽 韓國u23 vs 中國u23比賽時間:1-9 21:15基本面分析:韓國足球水平發展很日本一樣在亞洲同樣也是頂尖的存在,也出了不少在海外效力的好球員,特別以孫興民為代表的球星實力非同一般,當然成年國家隊的崛起也離不開年輕球員的培養